《我读道德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道德经-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偻跤胱嘣唬骸笆蔷砉乓耆艄昙腋稳缣几椅萌撕亍薄5奶旌蟾盖撞恍也」剩奶煜楣榧沂厣ト辍?斐跄辏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签书甯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罢斥。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赵昰任命为右丞相。

  七月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今址福建南平)开府聚兵,指挥抗元;后入清流境过国母崠作《吊惠利夫人》诗:“百万貔貅扫犬羊;家山万里受封疆;男儿若不平强寇;死愧明溪莘七娘。”

  冬十月,文天祥转移到汀州;莲城、等地,派使参赞吴浚取雩都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

  景炎二年(1277)元兵入汀关;文天祥欲据莲城拒敌;汀州守将黄去疾闻帝驾下海;拥郡兵有异心。文天祥逐屯兵朋口转到龙岩。二月,文天祥率军攻复梅州。四月斩杀跋扈大将二人后至夏;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此时各地豪杰响应抗元;号令通于江淮。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转战至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妻妾子女失散;收容残部,奉老母再入莲城;请命益兵再举,后转战至循州。

  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继位的弟弟——赵昺移驻崖山,被任命少保;信国公。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 

  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写《过零丁洋》廿天后,南宋在崖山海战的惨败后,陆秀夫背着八岁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什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渠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杀身以成仁,其浩然正气万古流芳。

  文天祥的一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广为传颂!

第二十一章:惟道是从
第二十一章:惟道是从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笔者字面理解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大德广博的内涵,是在道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想去洞悉“德”的真实面目,惟有从道之中才能够找出目标与答案。所谓“德”就是遵从“道”而行事。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那么道又是什么呢?道这个东西,在人们脑海里的反映是恍恍惚惚的。“道”是万事万物本身固有内在本质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这里指的“道”是人类在恍恍惚惚中认识的“道”,是人类认识层面上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正如人看不见能量转换一样,但它就是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在恍惚中似乎有象的存在,在恍惚中又似乎有物的存在。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它是那么长远,又是那么幽深,在这长远幽深之中,又具有生命之源的东西。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而这些生命的原素又是非常真实的。如天地没有这些原素,天地就不能悠久,人类没有这些原素,人类就不能生存。而且其中又包涵了应用不失其时的信验,与循环不息的根据。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自古至今这现象永不磨灭。凭它可以验证万物的发生与发展。我怎样知道万物的发生与发展呢?就是通过这个方法。

  笔者感悟

  本章老子要阐述的是人们对“道”的认识过程。从字面上很难理解。意思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规律。人们在认识事物的初期,总是从纷繁杂乱的表象中逐渐提取、集中,此时脑海里的概念是恍恍惚惚的,在这些恍恍惚惚的概念里逐渐总结出一些可靠的信息,此时就是“名”的产生过程。再从集中的认识中不断升华,此时就产生了“知识”。认识越升华就越趋近自然,越趋近于自然就越趋近于真理,此时就产生了“科学知识”。再用科学知识来指导我们探索更深层次的自然奥秘。这就是老子在本章里所阐述的“认识论”。

  在现代,还有些学者,给老子扣上一顶“唯心论”的大帽子。在老子所处的年代,自然科学还没有达到微观世界,老子要把自然科学还远远未及的东西描述出来,当然叫我们看来恍恍惚惚、神乎其神了。有的人没有理解老子的意图,没有通篇理解《道德经》的真谛,就认为老子是主观臆断、是唯心论者,加以这样那样的评说,我认为不妥。

  仅仅是一个“太阳中心说”哥白尼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伽利略在铁窗里渡过了余生,布鲁诺用身上的烈火来捍卫。今天的人们都知道宇宙不是围绕太阳转的,哥白尼、伽利略和布鲁诺的观点与真实的宇宙观相违背,我们是不是也给他们扣上一顶“唯心论”的大帽子?我想所有人都会反对的。

  人类的认识就是这样由否定到肯定,又由肯定到否定,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直至人类的认识无限趋近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今天我们学习的科学知识,也未必是无限趋近事物本来面目的真理,照样会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而发展。太阳中心学说否定了地球中心说;今天的宇宙理论又否定了太阳中心说,直至今天我们还在探索究竟宇宙围绕什么在运转,天文学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一点也验证了老子提出“认识论”的正确性。。 最好的txt下载网

瞎子摸象
瞎子摸象

  很久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心地善良,很乐意帮助别人,对臣民们也是如此。

  有一次,几个瞎子相携来到王宫求见国王。国王问他们说:“有什么事我可以帮你们的吗?”瞎子们答道:“感谢国王陛下的仁慈。我们天生就什么也看不见,听人家说,大象是一种个头巨大的动物,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很是好奇,求陛下让我们亲手摸一摸象,也好知道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国王欣然应允,就命令手下的大臣说:“你去牵一头大象来让这几个瞎子摸一摸,也好了结了他们的心愿。”大臣遵命去了。

  不一会儿,大臣便牵着大象回来了,“象来了,象来了,你们快过来摸吧!”

  于是,几个盲人高高兴兴地各自向大象走了过去。大象实在太大了,他们几个人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齿,有的碰到了大象的身子,有的触到了大象的腿,还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他们都以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仔仔细细地摸索和思量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都摸得差不多了。国王问道:“现在你们明白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了吗?”瞎子们齐声回答:“明白了!”国王说:“那你们都说说看。”

  摸到象鼻子的人说:“大象又粗又长,就像一根管子。”摸到象耳朵的人忙说:“不对不对,大象又宽又大又扁,像一把扇子。”摸到象牙的人驳斥说:“哪里,大象像一根大萝卜!”摸到象身的人也说:“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墙一样嘛。”摸到象腿的人也发表意见道:“我认为大象就像一根柱子。”最后,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条斯理地说:“你们都错了!依我看,大象又细又长,活像一条绳子。”

  瞎子们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一定没错,就这样吵个没完。

  我们认识事物,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来多方面去考察,才能得到最全面的了解。如果只知道个局部就以为自己已经全明白了,从而片面地看待事物,就不免会闹出瞎子摸象这样的笑话。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豆腐文化
豆腐文化

  淮南王刘安,是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公元前164年封为淮南王,都邑设于寿春(即今安徽寿县城关),名扬古今的八公山正在寿春城边。

  刘安雅好道学,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惜重金广招方术之士,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炉,炼仙丹以求寿。他们取山中“珍珠”、“大泉”、“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炼丹不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东西。当地胆大农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于是取名“豆腐”。北山从此更名“八公山”,刘安也于无意中成为豆腐的老祖宗。

  自刘安发明豆腐之后,八公山方圆数十里的广大村镇,成了名副其实的“豆腐之乡”。

  有了豆腐自然会有豆腐菜。八公山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