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战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足球战国策-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起门来,自己也可以疯狂,英格兰足球继续我行我素,球迷们继续打架闹事,利物浦队继续在国内领跑。  
  由于暴力不断升级,上座率越来越低,俱乐部越来越穷,软件和硬件都已经老化,经营不善,也没钱修缮。  
  终于,厄运再次“照顾了”利物浦队。  
  1989年4月15日,利物浦对诺丁汉森林的足总杯半决赛在谢菲尔德市希尔斯堡体育场举行。由于警方协调不善,数千利物浦球迷涌进了同一个看台,96人被踩死或挤死在阻隔看台和球场的防暴网上。  
  这一回,足球罪上加罪,看上去难逃死刑。  
  撒切尔夫人和保守党政府指派*官巴伦?泰勒负责主持对希尔斯堡惨案的调查。  
  泰勒*官也曾在看台上度过了少年时代,对足球也满怀感情。很快,他呈上了两份报告,指出罪魁祸首是警方控制不力,球场安全设施不足和管理欠佳。  
  足球无罪释放。  
  但面对教堂里点起的蜡烛,球场外摆满的鲜花,足球又怎能心安理得无动于衷?这项风光了上百年的运动,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3。 绝地反击
  进入90年代,英格兰足球的基调是绝地反击。  
  “绝地”:险恶的地方。比如右边是悬崖,左边是深沟,而这正是对当时处在历史最低点的英格兰足球最贴切的描述。  
  右边的悬崖指的是技战术的落后。  
  当年的常胜军利物浦队是很重视短传配合的,偶露峥嵘拿了1979年、1980年两届欧冠奖杯的诺丁汉森林队也走的是人人“喂”我,我“喂”人人的路数,但耍这种套路的毕竟是少数。与此同时,在其他很多球队中渐渐开始流行起一种简单实用的打法,后来人们给这种打法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长传冲吊。  长传冲吊,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中远距离传球将足球吊入对方禁区,这时候本方的队友要争取抢在对方防守队员之前拿到球,并射门得分。  
  这是一种深得排球精髓的打法,如果将它发挥到极致,足球的主要运动方式将不是在地上滚,而是在空中飞。那样,各家球队就不用再花大把的钞票去保养草皮了。  
  这种打法偶尔用用是可以的。但想要一招鲜,吃遍天,只靠独门功夫行走江湖,未免寒碜了点儿。只要对手的本事稍高一筹,这招就不灵了。  
  当利物浦和诺丁汉森林等球队逐渐开始走下坡路,长传冲吊就成为了英格兰足坛的主流,继而成了他们技战术落后、脚下功夫糙的标签。 
  其实英格兰的俱乐部也很想奋发向上。他们也想引进脚下功夫精湛的外国球星,但因为不能打欧战,国际巨星们不愿意来。不仅如此,英国本土球星们为了能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纷纷加盟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顶级球队,这其中就包括深受英国人喜爱的莱因克尔和加斯科因。莱因克尔去了巴萨,虽然风光了一阵,但不久巴萨主帅换成了克鲁伊夫,他要求每个位置上的人都要同时身兼好几项职能,这和英国前锋只负责进球的思路大相径庭,莱因克尔只好败兴而归;而加斯科因去了意大利拉齐奥,在那里他受不了媒体过分的关注,意大利粗暴的后卫们也让他频频受伤,不久他也打道回府。大部分英国球员由于语言能力太差,入乡难以随俗,欧洲大陆之行大都不太顺利。  
  这段时间,英镑的魅力显然输给了里拉和比塞塔。更不幸的是,英格兰球队的银行账户里压根没有什么英镑。这就是他们左边的深沟。  
  海瑟尔惨案导致了英格兰球队好几年集体不能参加欧战,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欧战电视转播及门票收入的一大笔损失。而希尔斯堡惨案后发布的泰勒报告更是白纸黑字警告大家:球场的防暴网要全部拆除,站着看球太危险了,大家都坐下吧。  
  全都坐下看球是个美好的愿望,但是实现这个愿望,把球场改成全坐席,是需要很多英镑的。球队都没钱。可是足协说了:不修,您就别踢了。于是,再穷,也得修球场。  
  球场修完了,球队也赤字了。本来就是孤岛一个,禁赛又生生切断了与欧洲大陆的联系,80年代末,穷困潦倒的英格兰俱乐部大都在长传冲吊中举步维艰地缓慢行进着。  
  有人说,只有蹲下才能跳得更高。然而这并不是必然规律,如果蹲下的时候没有积蓄起跳的力量,那么很可能蹲到腿麻然后坐个屁蹲儿。英格兰还不至于这么惨,他们在陷入绝地后,找到了绝地反击的办法。
  

钢铁战车的打造和维修(1)
1。 我干杯,你随意
  西德足球之所以被称作钢铁战车,除了德国人身高体壮打法硬朗之外,还因为他们的足球从蹒跚起步开始就有一脉相承的传统,这个传统稳固牢靠,颠扑不破。  
  在有记录的国家队历史上,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末的50多年间,只有过内尔茨、赫伯格和邵恩三位教练,也就是说钢铁战车的驾驶员难得一换。他们仨都是德国人,都有在国家队十年以上的资历,都有坚持原则强硬的一面。内尔茨在位时,赫伯格是助手,赫伯格当政时,邵恩是助手,这种继承式的接续方式很好地保证了国家队的顺利过渡,良好运转。  
  然后,到了70年代末,邵恩要退休了,继任者理所当然是他的助手尤普?德瓦尔。邵恩在位时,由于队内接二连三的突发事件,教练的权威已经大打折扣。传到德瓦尔手里,更是所剩无几。德瓦尔这个人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既不整肃队内纪律,也不强化球员训练,大家迟到早退、打架斗殴,搞小团体、打小报告,他一律不管不问,只顾端着自己的酒杯高叫“干杯”,并附送一句“我干杯,你随意”。  
  就算德国人骨子里有识大体、顾大局,遵守纪律、服从管束的优良传统,也得有人把纪律规范好,把尺度拿捏得当才行啊。这一个“随意”,出问题了。1980年欧锦赛,队内小团体之间进行不良竞争,有人忿然离队出走——团结问题,教练不管;1981年在乌拉圭,队员全体召妓——作风问题,教练不管;1982年世界杯,德国和奥地利订立攻守同盟,开始*了,问题上升,教练还是不管。就这么混到了1984年欧锦赛,作为卫冕冠军,西德愣是连半决赛也没进去。  
  球员们自由疯了:天不管,地不管,多好;足协气坏了:你不管,我管!  
  一道指令,德瓦尔被撤了职,为国家队教练的光荣历史抹上了不光彩的一笔。老实说,德瓦尔有点冤。他原本是想吸取邵恩的教训,改变邵恩对国家队管制太严、限制太多而出现问题的弊端,来一个黄老之术、无为而治的。德瓦尔觉得改革开放很好,既*又能发挥球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结果这一解放思想,过头了。这年头足球刚刚开始商业化,诱惑多了,思想解放了,球员们想法也多了,加上德瓦尔手底下又没有一个八面玲珑能搞定一切的贝肯鲍尔,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球队散成一堆沙。  
  足协没功夫管他冤不冤,当务之急是找继任者。这人得懂足球,够强硬,有影响力,能服众,还得会收拾烂摊子……德瓦尔的助手?不行。正牌的都威信扫地,助手更不用提了。  
  这么关键的时刻,关键人物出场了。  
  贝肯鲍尔(自告奋勇):我来吧。  
  足协(质疑的眼神):你去进修过么?没教练资格证吧?  
  贝肯鲍尔(不屑):科隆体育学院能学到什么?我可是跟过名帅无数,什么没学过?  
  足协(勉为其难):那,那你试试吧,不行赶紧说啊。我们好赶紧找下家。  
  您大概要问国家队乱成一锅粥的那几年贝肯鲍尔跑哪儿去啦,怎么现在才出来?  
  答:他挣钱去了。  
  作为球员,贝肯鲍尔的履历表很光彩,各种冠军奖项一大把,没什么可遗憾甚至没什么可追求的了,剩下的就是趁着还能踢好好挣点钱,养家糊口过下半辈子。他一向认为自己挣的也算是辛苦钱,合理应分,但税务局说您挣钱这么多得给国家多交点税。贝肯鲍尔不乐意,一来二去闹僵了,索性跑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美国有支宇宙队,名副其实的“宇宙”级别,专门重金招揽世界各国知名大球星跑去踢球,巴西球王贝利就去了那儿,还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这样的明星球迷大力斡旋去的。既能大把挣钱,又能跟高手过招,还能为足球沙漠美国宣扬足球文化,何乐而不为?贝肯鲍尔喜滋滋去了,一待三年才回国。回来不久就碰上国家队招教练,这才毛遂自荐。

钢铁战车的打造和维修(2)
2。 贝氏战车
  在一片质疑声中,贝肯鲍尔上任了,由于是无证上岗,他的职务只是“领队”。*队新官上任先整肃纪律,肃清队内的乌烟瘴气、歪风邪气,什么迟到早退、打架斗殴、酗酒赌博一律禁止,违者赶出国家队,球员们总算从无法无天回到了脚踏实地上。  
  然后,作为钢铁战车的驾驶员,贝肯鲍尔还得给球队找个发动机。一个有威信,能凝聚力量,靠得住的球队领袖和核心。贝肯鲍尔的标准是:我说的话他能听,他说的话队员能听。即便不能像当年自己那样拥有绝对权威,也得有办法让队员们服从命令听指挥。  
  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最终落到了洛塔尔?马特乌斯身上。  
  ——洛塔尔?马特乌斯,1961年3月21日生于埃尔兰根,统计资料里他身高174公分,18岁转为职业球员,可以胜任中场和后卫的多个位置,19岁首次入选国家队参加1980年欧洲杯,但对阵荷兰时因为失误送给对方点球。此后截止到贝肯鲍尔走马上任,此人再没进过国家队。  
  单看这份履历,这人资质平平,看不出“必成大器”的潜质,贝肯鲍尔究竟是怎样慧眼识人的?  
  马特乌斯能被贝肯鲍尔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是贝肯鲍尔的粉丝。  
  这不奇怪。马特乌斯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生活拮据打工挣钱,性格早熟,他的成长期,十几岁年龄,正赶上以贝肯鲍尔为首的国家队在本土捧得了世界杯。崇拜胜利者是人之本性,更何况是同样平民出身的成功典范。马特乌斯没有做出过追着偶像要签名的粉丝经典举动,但守在球场边看贝肯鲍尔踢球绝对是他少年时的一大乐趣。学习偶像好榜样,就是马特乌斯的志向。不过后来他连贝肯鲍尔对婚姻不负责任、经常离婚的不良习惯也学习就不好了,咱们不提倡。  
  粉丝的一大特征就是唯偶像马首是瞻,听话,贝肯鲍尔的第一个标准自然容易达到。  
  马特乌斯正式的球员生涯是在门兴开始的,并且第一年就在那里拿到了联赛冠军。四年后,短暂执教拜仁的贝肯鲍尔向他招了招手,马特乌斯就颠儿颠儿地转会去了拜仁。两人也算有短暂的师徒情谊基础。这以后进了国家队,得算是嫡系,自然好说话。  
  在球场上,马特乌斯的位置很活泛,踢过前腰、中场自由人、后卫等多个位置,是万金油型人才。他进攻强势,一脚远射势大力沉;防守凶狠,174公分的身高让对方的高大前锋都望而却步;中场组织有板有眼,做自由人时有“贝肯鲍尔第二”之称,估计这是他最喜欢的称号。这样的人才,在国家队中自然受重用。  另外,虽然出生在埃尔兰根这样的戏剧之乡,马特乌斯却没有任何幽默细胞,不知道是不是跟偶像学的,也是整天严肃冷峻板着一张脸,活像个债主,看着难免会使人产生畏惧感。比赛中如果有了争执,他也是第一个冲到裁判面前据理力争的,很有气势。于是,在球队中他慢慢树立了权威,大家多数也听他号令。第二个标准达到。  
  不过也有不服他,喜欢唱唱反调的个性人物,比如斯图加特蹿升的新星尤尔根?克林斯曼,后来他们之间纠葛不断,给马特乌斯带来不少麻烦,这是后话。  
  总之就是贝肯鲍尔当了教练,就找了个跟自己相似的人充当实权派队长的角色,号令全队莫敢不从,德式战车又成了井然有序、运转精良的机器。  
  这辆战车开到1986年,拿了世界杯亚军;1988年,欧锦赛,在自家门口,虽然输给了荷兰,但起到了练兵的效果。  
  然后,到了1990年。此时国家队的阵容和实力已经很强大了,鲁迪?沃勒尔和尤尔根?克林斯曼充实了前锋线,另一个叫尤尔根的科勒号称“铁橡皮膏”,盯人中卫做得好,无人能出其右,马特乌斯的好友兼队友安德雷斯?布雷默是后防线的安全阀门,还有年轻的门将伊尔格纳……主力队员的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年轻,有经验,渴望胜利。  
  真正检验贝肯鲍尔驾驶技术的时刻到了,这次不是机考,是路考。这届杯赛全面展现了贝肯鲍尔工于心计和爱琢磨人的性格。对阵荷兰队,贝肯鲍尔敏锐地发现对方的定时炸弹是脾气火爆的里杰卡尔德,当机立断一招“田忌赛马”,让沃勒尔去挑衅他引起冲突,结果双双被罚下,拿自己的小卒子沃勒尔拼掉了对方不可或缺的中场核心“车”,贝肯鲍尔大赚一笔,轻松拿下荷兰队。从这一点看他似乎偷师过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决赛中,面对老弱病残、阵容不整的阿根廷,贝肯鲍尔实施了疲劳战术,拖垮了阿根廷,点球取胜。  
  能在自己的球员时代和教练时代,都达到最高点,拿到了世界杯冠军这个足坛最高荣誉的人,贝肯鲍尔之前,只有巴西人扎加洛。功德圆满后,贝肯鲍尔选择了激流勇退,退出了国家队,他的人生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进军管理层,去当拜仁主席了。他是不必担心的,以他的个性和手段,我们毫不怀疑他会继续成功,会迎来下一个高峰。  
  需要担心的是被他放手的国家队。
   txt小说上传分享

跳着桑巴的流浪者
1。 手上咖啡脚下足球
  在开始新的章节前,让我们先来看一道填空题: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     出口国。这片南美洲的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