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名君--柴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名君--柴荣-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这时候,朱温朱全忠表面还是从了崔胤所请,暗地却派人在长安严密监视崔胤的一举一动。崔胤自以为得计,终日招兵买马,封官命将。未等崔胤羽翼长成,朱全忠密表崔胤谋反,并命自己留置于长安的将领宿卫都指挥使朱友谅带兵包围崔胤府第,逮捕斩杀了这位崔胤及其党徒数十人。然后,朱全忠又表奏自己的亲信右拾遗柳璨为宰相,名为皇帝,实如傀儡的唐昭宗李晔只能宣诏任命。接下来,朱温朱全忠更以枢密使蒋玄晖与何太后私通为名,杀了蒋玄晖和何太后,进一步清除了自己登基称帝的障碍。

  在做完了这一切之后,朱温朱全忠并没有停下手来歇口气。

  长安,作为将近300年李唐王朝的都城和根本之地,其影响力自然是不言而喻。为了彻底削弱李唐王室的影响力,也为了更加牢固得控制中央政权,朱全忠又以都城长安破坏太严重为借口,强迫唐昭宗李晔、后宫、百官以及长安百姓迁都洛阳。当时,唐昭宗李晔很是诚恳地请求朱全忠再考虑考虑,说迁都是何等的大事,应该从长计议。可是,这时候的朱温朱全忠哪还有那份耐心来听你一个傀儡皇帝的这一番鸟言。于是,他一口回绝:“不行,立即迁都。”说完,转身便扬长而去。

  事后,为了迫使唐昭宗李晔皇帝早日就范,更为了安抚孤立无助的唐昭宗李晔,朱全忠特以李茂贞又将劫驾为理,派牙将再次“请”唐昭宗李晔迁都洛阳。其时,唐昭宗李晔何尝不知道朱全忠的心思呢,而他之所以要暂缓迁都,只不过是因为他的皇后当时已身怀六甲,随时都可能生产,怕她经不得长途跋涉而已。既然朱全忠已经定下来了,无可奈何的唐昭宗李晔知道再说什么也只是多余的了。 

  此时,唐昭宗李晔从也得从,不从也得从。他只能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泣别长安。朱全忠军将驱徙士民,号哭满路,长安百姓根本来不及收拾,被破门闯入的士兵驱逼立刻就道。百姓们纷纷哭骂道:“贼臣崔胤召朱温来倾覆社稷,使我辈流离至此地步!”权臣纂弑之前,如曹操、高欢,往往做出逼帝迁都的举措,一来摧毁前朝的政治象征,二来巩固树立自己的威权。对此,连长安城的普通百姓都一清二楚。同时,朱全忠又派其手下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河沿黄河而下,长安自此完全成为废墟。

  随着都城东迁洛阳,朱全忠自然而然地也就更加稳固彻底地掌控了一张王牌——唐昭宗李晔,从而取得了在众多军阀中发号施令的地位。到这个时候,朱全忠俨然成了一时之霸主。可出身微贱的乡间无赖子弟朱温其志岂止在此?兵强马壮的朱全忠自然早已不再满足于一方诸侯的名位了!他想要一个更大的、那至高无上的名位——皇帝。

  ——乱世出枭雄!

  皇帝谁不想做?!有谁不能做?!

  “做皇帝有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是兵强马壮罢了!”曾任后晋成德军节度使的安重荣一语道出了残唐五代军阀们普遍的心声。

第一章  出身乱世(10)
既然已经兵强马壮了,那还有什么不能的呢?况且现在的皇帝唐昭宗李晔,那也只不过是形同虚设有名无实的一个傀儡罢了。没落的唐王朝的大权,到这个时候,早已经实实在在地被各地的藩镇军阀们瓜分了,只余下“皇帝”这一虚弱而名存实亡的名份还留在它的手里。

  不过,名存实亡的傀儡皇帝唐昭宗李晔在朱全忠的眼里总有几分不太温顺不太听话的味道,这岂能让他咽得下这口鸟气?他现在的朱全忠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乡间无赖子弟!

  毫无实权的唐昭宗李晔皇帝在他眼里早已不屑一顾!

  他不能忍受,他要开始动手了。

  很快,老谋深算的朱全忠就和他的智囊集团酝酿出了一套行动方案。

  唐昭宗李晔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八月十一日,依照朱全忠的授意,其部将蒋玄辉、氏叔琮、养子朱友恭(即李彦威)、龙武牙官吏史太等率领一批甲士冲入皇宫。当夜,昭宗在何皇后的寝宫内安歇,蒋玄辉先派史太前去敲击宫门,谎称有紧急军情奏报皇上。夫人裴贞一开门看到兵士,说:“有急事奏报用这么多兵士来干什么?”史太不等她说完,一刀将她杀死。随后,众人冲了进去,蒋玄辉:“陛下在哪里?”昭仪李渐荣从梦中惊醒,对着窗外大声叫道:“宁可杀了我们,但千万不能伤害陛下!”这天,昭宗喝醉了酒,才刚刚躺下,闻声慌忙而起,穿着单衣绕柱想要逃走,史太快步上前,手起刀落,将他砍为两段。昭仪李渐荣想用身体当住昭宗,也被史太所杀。史太还想要杀何皇后,何皇后向蒋玄辉跪地求饶,方才逃过一死。

  第二天,朱温朱全忠听到蒋玄辉杀死昭宗的消息,心下暗喜,表面上却又上演一出掩人耳目贼喊捉贼的把戏:先是摆出一副忠臣良将的模样,义正言辞地对那些授命而行的部下作一番声讨和谴责,而后更为杀人灭口,又陆续将蒋玄辉、氏叔琮、养子朱友恭等一干人尽数放逐、诛杀。

  利用这一手,朱全忠不但彻底控制了李唐王朝,而且更是赢得了好名声。当然,这也不过是掩耳盗铃的把戏罢了。可是,不管怎么样,利用这一手朱全忠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自己的势力控制了京城重地以后,朱温又扶持起了一个年龄更小、更便于掌握的傀儡皇帝昭帝第九子,年仅九岁的李阼为帝。

  李阼,就是唐哀帝,唐朝最后一个皇帝。

  三年后,唐昭宗李晔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温朱全忠又一次改名为朱晃,表示与唐朝皇帝赐名的朱全忠一刀两断,也表示与百姓起义将领、黄巢叛将的朱温毫不相干了。

  自认为一切时机都已经成熟了,在假惺惺地演了一幕大臣劝进、唐朝皇帝自请禅让的丑剧后,早已经急不可耐的朱温再顾也不得心腹大臣的进言,甚而把自魏晋以来,大凡权臣取代前朝的那套先封王,加“九锡”,三让三推(当然是假意的),然后受禅的程序都不要了,便立即宣布唐哀帝“禅让”于己。唐昭宗李晔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温正式废黜了自己所立的傀儡唐哀帝李阼,自称皇帝,改国号为“梁”,改年号为梁开平元年,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史称后梁。

  朱温就是后梁的第一个皇帝。

  至此,延续了将近三百年统治之久的李唐王朝终于寿终正寝了! 

  从表面看,这时候不承认朱温的藩镇似乎只有河东李克用、西川王建、凤翔李茂贞、淮南杨行密几个割据势力,然而那些称臣纳贡的,如两浙的钱氏、湖南的马殷、广东的刘隐等,仍然保持着割据的事实。所以代唐而建后梁的朱温不是统一王朝的皇帝,仍然只是大河南北的最大割据者。

  在此后的大约五六十年的时间内,各地的军阀相继而起,或称王或称帝,竟有十数之国。在中原地区,继朱温建立后梁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四个王朝: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十数独立的小国,仅仅史书上有记载的就有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平与南汉九个政权,加上后汉的残余势力,占据今山西大部和陕西东北角的北汉,史书上称之为十国。

  此外,在中国的北方的辽河流域,一个新兴的民族国家——契丹国正日益形成、日渐强大;在西北,又一个新兴的少数民族政权——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也正在酝酿形成;在西南,大理段氏政权正逐渐形成,吐蕃(今西藏藏族地区)等割据政权继续存在……他们或前后相继或与中原王朝并立。然而,从南到北的战争从来没有真正地停下来过,因而这段历史也被后世的史家称之为:干戈扰攘,天下板荡,乱象如沸。

  我们的主人公——柴容,便是出生在这样一个战祸连年、内忧外患多灾多难的时代里。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里,柴荣将以他的英武与睿智书写下他激扬的青春与恢弘的志向,书写下他短暂却又波澜壮阔的人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