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黑皮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企业家黑皮书-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柳传志的忍耐力(7)

  苏小和:如果没有这一原则,可能你早就走上别的道路了。
  柳传志: 1993年是房地产高潮,当时整个海南地产特别便宜,很多人用银行贷款去炒房地产,但房地产突然下跌,于是大部分房地产商亏损,然后逃走。像我这样不会赖账的人,也就不用涉猎房地产了。我从1984年开始办企业,1988年、1989年就已经站在各种领奖台上,但直到现在依然还和我站在同一个台上的人,少之又少。曾经的企业风云人物,如周冠五、 褚时健、倪润峰、于淑珉,现在都彻底退出;而淹没在历史浪潮中的企业小人物就更多了,仅中关村就数不胜数。目标坚定、方向清晰,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情况下,有时可以妥协;但总目标本身,一定要坚定。
  第一次听说联想有“官场文化”
  苏小和:我曾经看过一份材料,说联想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企业,这样它必然会在企业的管理层大面积复制官场文化。这种说法可靠吗?
  柳传志:我们这并没有出现这一情况。
  苏小和:可能也有人会说联想的官场文化比较多。
  柳传志:这个官场文化指的是什么呢?
  苏小和:比如上下级之间的管理链条,这里下级对上级的思维方式更多是等级关系、服从关系,而不是一种创造关系。我看过你写的文章,一个大发动机,一个小发动机,每个人都需要创造。但别人都说这是柳总一个人的乌托邦,一个人的想法,一个人的梦想,一个人的完美境界。而事实上,社会上永远只有那么几个发动机,杨元庆、郭为可能是发动机,你是个大发动机,其他人可能都只是在后面跑,只是一个螺丝钉。
  柳传志: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在联想你可以看一些具体例子,比如,在众多企业当中,我们既做投资又做房产,而且还做得有声有色,原因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有领军人物。领军人从哪来?就是联想里身处一把手的人。如果整个公司都只是齿轮,那么为什么其他的公司就锻造不出这样的齿轮呢?没有哪个企业能像我这样,二话不说提拔出如此多的优秀人物,即使在今天这样的人物还可以大批量生产出来。这就是发动机的一个最有力的证明。只有当过发动机的人,才拥有被挑选为一把手的资格。当我将公司分拆给杨元庆、郭为的时候,很多媒体就表示担心,这么大的事交给他们办就行了?事实证明,事情交给他们是对的,两个投资公司在他们的领导下都迅速发展,之前他们都未做过这一行业。另一个方法是从外面找有经验的人,买下整个团队,但采取这个行动的前提是,他们的价值观必须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否则就全部否决。
  苏小和:我理解你的意思。
  柳传志:这就是核心价值观在起作用,关于“官场文化”,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联想的人才培养机制还在完善之中
  苏小和:你刚才提到了接班人的问题,杨元庆无疑是成功的,那么在培养接班人的工作中是否有失败的案例?
  柳传志:有啊,孙宏斌就是。孙宏斌是我们早年想重点培养的年轻人,但最终事实证明这件事肯定是失败的。联想前后大概有十个人被送入司法机关,他是头一个,其他人则谈不上是接班人,都是做了违反法规的事情。这些人出来后都没说什么。为什么?因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都已经跟他们说得很清楚,如果他们心里有这些,我相信他们是不会被抓的。孙宏斌出来后的第一件事也是道歉,作为清华毕业的学生,按照他的思想这么做并没有什么不对,但他并未意识到联想不是一般的国企,不是能随便挖一块就走的。对于他建立单独的财务系统,后来我们总结出三点原因:一是财务系统不完善;二是文化体系脆弱,没有形成一套核心价值观,以使所有员工都知道什么事对,什么事不对,做不对的事就会受到大家的指责;三是选人不慎重。之后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原因是他对他自己的感觉与领导层对他的感觉不一致,因而才选择离开联想。对工作,一个人大概有三个追求:一是企业做大做好,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承认;二是物质上得到丰厚的回报;三是有一个好的工作氛围,心情舒畅。在联想,大部分离开的员工属于第一条,离开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的价值认可与企业的价值不一致,但无人愤愤而去。。 最好的txt下载网

柳传志的忍耐力(8)

  苏小和:有一个问题我想大家都很关心,为什么柳总这些年能培养出这么多出色的人才,这其中有没有什么方法或内在的秘诀?
  柳传志:这里边第一个是立意,我希望联想能一直办下去。一般的民营企业、家族企业想一直办下去,这可以理解,因为可以让子孙后代接班嘛。而国有企业则不能用这个模式,有时候它甚至会给接班人设置障碍。在国有企业中,扩大自己的势力,使别人无法撼动自己的地位,这是一般人的做法。还有就是拉拢宗派,在离职之前提拔能为我所用的人。我希望将联想办成一个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它不属于我儿子,但是希望后面的人能有事业心,能长期将这个棒接下去。有了立意就会寻找实现的方法,而实现无非是培养人、发现人的事,也就是说一边做事,一边培养人。事做成功了,人也培养出来了。第一要有立意,第二则需要一套方法,就是要提前考虑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标准。比如将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人才就必须意志力强、务实,有一定的胸怀,这些是德的标准。那能力的标准呢?就是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到底什么是学习能力?怎么测试学习能力?这些都应该想明白,应该长期贯穿于工作之中。
  前两天我跟王忠明聊到这个话题。康熙皇帝非要到最后才肯决定由谁接班,由于他一直执政,五六十岁的太子依然无法顺利接棒,以致到康熙辞世,太子已不愿意接这根棒。对我而言,我在职期间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们将体系建成,然后让他们来做,我则去做别的事情。比如今天,我的工作就是进行宏观的把控,解决机制问题,为投资项目牵线搭桥,到了地方,则和地方领导接触接触,或者跟媒体打打交道,大家各干各的事,各尽其职。康熙不肯退位,为什么呢?按道理,他这个属于子承父业的事业,可自己究竟与这事业有什么关系,估计他也没想明白。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所以这两个事应该想好了:一个是立意长远,把联想的事办长远;一个是想方法,培养人也是方法。无非就是这些事。所以做好了这些,人才自己就出来了。总体来看, 联想培养人才仍然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大工程,因为企业正在迅速发展。
  苏小和:作为当下中国企业家中最优秀的企业家,你认为你对整个当代中国企业史的贡献在哪?
  柳传志:如果不太提纲挈领地说,我觉得是五件事:第一,高科技产业化,联想在这方面是先锋队,因为这件事并不好做;第二,与外国企业竞争,在一个竞争性的领域,中国企业处于下风地位。这也不容易,在IT、PC领域,出现的都是精兵强将;第三,在高科技行业实现股份制改造方面,我们也走出一条有历史意义的道路,这与我们自己的努力有关;第四,对企业的管理理论进行探讨,而这些理论对日后进入投资领域进行投资有很大帮助,也用实践的方式说明了我们的一些理念本身的有用性;第五就是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企业家,中国企业家的优秀品质正在年轻人身上得到延续。
  王中军的电影尺度
  王中军,北京人,1960年出生,华谊兄弟董事长,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有限公司总裁;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 是内地电影界、娱乐界巨头之一。

柳传志的忍耐力(9)
在一个政府没有退出、市场似乎又能进来的行业,官商结合就成了所有商人的第一选择。
  无论王中军看上去多么时尚、多么前卫,他的华谊兄弟公司就是在这样一个官商合一的行业里发财。电影,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之中,可能仅仅是一种文化,一种娱乐;但在中国,电影是一种必须由政府来进行管制的意识形态平台。那些热爱电影的商人可以用电影来赚钱,但前提是必须接受政府无所不在的管理。
  此情此景,作为一个电影业的商人,王中军喊出了“电影是百分之百的商业”这样的口号。他的意思是要把电影从意识形态、艺术的陈旧体系里抽离出来,将电影培养成一个真正的赚钱工具,一种直面市场的投资平台。
  熟悉中国环境的人们还能从王中军的口号中听出弦外之音:他必须接受来自政府的任何管制,但他坚信,这个正在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会给他提供足够的商业空间,前提是他必须与政府的意识形态管制取得一致性。
  从这里出发,我们遗憾地发现,王中军和他的华谊兄弟公司同样没有跳出官商结合的道路。事实上,这还只是公司的一种处境。多年以来,王中军最大的竞争对手,显然不是和他一样的市场化私人公司,而是打着国家旗号的电影巨头,诸如中国电影总公司。他们制作的主旋律电影和他们引进的美国大片,像一道剑,悬在王中军的头顶,所以,王中军说,华谊兄弟公司做到今天,并不容易。
  电影产业有影响无规模
  苏小和:关于中国的电影产业,据你了解,目前它处在一个什么状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王中军:这两年,电影行业在社会上的声音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受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人们看来,这就是一个阳光的、很有发展空间的产业。但实际情况是,在整个经济层面上,电影行业还不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去年的整体票房也不超过50亿。我们也只能从票房上加以统计,因为只有票房是透明的,其他的都只能是估算,包括海外发行、电视台的购买、VCD的发行以及盗版,所以人们无法清楚地界定整个产业的规模。在电视行业,2008年电视台对电视剧的购买也不过50个亿,音乐更不用提,几乎没有什么产值。因此,电影、电视是这个行业的主要产品,但整个市场也就100多亿。因此,从规模上来说,它还算不上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但从这几年来看,它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我看来,一句话,目前它还是一个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但无规模的产业。
  苏小和:你作为这个产业中的一员,有着什么样的感受?
  王中军: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非常喜欢这个行业,也觉得很满足。这两年,华谊兄弟在业界的成绩还不错,去年我们推出的四部电影在我国电影市场上占据了很大比例。据官方统计,2008年我国进口片和国产片的总票房为43亿,国产片为26亿,而我们凭借四部电影获得了8亿多票房,占了30%左右。《集结号》为27亿,《功夫之王》19亿,《李米的猜想》2 000万,《非诚勿扰》则达到35亿。在一个不大的市场上,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这样的现状让我们在竞争中总是处于优势,没有什么压力,因此也就感觉比较舒服。在电视剧方面,在民营公司中,我们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去年我们大概推出了19部电视剧,其中包括2008年全国电视剧销售冠军《我的团长我的团》。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柳传志的忍耐力(10)
这就是我们2008年的整个业绩,虽然有些东西并不透明,但我觉得这些数字比较容易统计,虽然没有对外公布,但业内人士都非常清楚。在中国,电视剧的销售模式非常简单,它是一个B2B(企业对企业)的产品。而国家对电视剧的销售也有着明确的规定,首轮销售中只能选择四家电视台,第二轮也为四家,一共为八家。因此,一部电视剧制作完成之后,根据八家电视台对每一集的出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整个电视剧的销售情况。假如一部电视剧有40多集,每集卖100万,那整部电视剧的销量就是4 000万。去年,我们推出了19部电视剧,假设为700集,每集投资50万,那总投资为35亿。而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戏能获得的销售额就为5个亿,也就是说能获得约一个多亿的毛利,净利润也不过五六千万。实际上电视剧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五六千万在电视剧行业应该说算得上是最好的盈利水平。
  在电影、电视两个行业,我们的进步比较快。对我们来说,电影是一个相对传统的项目,是一个强项,在市场份额上已经多年稳居高位。我们进入电视剧的时间虽然不长,也就两三年时间,但现在也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可以列入我国电视剧行业的第一梯队。
  苏小和:这个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如何?
  王中军:这两年,在资本层面,这个行业受到的关注度非常高,起码在银行融资方面是如此。当然,不是所有公司的基本面都很好,我觉得,“二八定律”在任何一个行业都适用。我们很难说,一个行业中有80%的人在赚钱,20%的人赔钱,相反,一般是20%的人赚钱。如果我们刚好属于这20%中的一员,那在整个行业中我们的发展就会比较顺利。
  近两年,我们在电影、电视方面的贷款越来越规范化。原来只是电影的单部贷款,现在电视剧也已经开始年度贷款,2008年我们打包了400多集电视剧,向银行申请了一个综合贷款。这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帮助,就是将利息直接贴息给银行,以此鼓励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在总的贷款格局上,我们采取电影与电视剧分开的政策,电影找工商银行,电视剧找北京银行。如2009年我们要推出四部电影:徐克的《狄仁杰》、高青书的《风声》、吴镇宇的《追影》和冯小刚的《地震》,向工商银行贷款的额度约为15亿。而在电影院建设、流动资金方面,我们可能会再找一家银行贷款。
  在自身的资本结构上,2007年华谊兄弟进行最后一轮私募。原来认为我们能在2008年实现IPO,因此2008年5月、6月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