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语日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物语日本-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岁。
  这一殉情事件当然轰动了整个江户,不但被搬上舞台,还被写成净琉璃剧本(日本传统音乐中的一种道白剧,江户时代时演变成偶人净琉璃剧),非常卖座。不过,银猫妓院院主也因为这桩殉情事件,不得不关门大吉,可以说是自食其果。另一方的金猫妓院,理所当然生意也就更加兴旺了。据说,妓院摆饰招财猫的源头,便是这桩殉情事件。
  

豪德寺的招财猫
东京世田谷的豪德寺是全国闻名的招财猫寺院,境内遍地都是参拜者供奉的招财猫,总数到底有多少,恐怕数不胜数。豪德寺是座久负盛名的寺庙,但是在江户时代初期,却没落得门可罗雀。当时的住持,养了一只猫,视同骨肉。某天,住持无精打采地对猫说:“如果你知道寺内很贫困的话,能不能招徕点什么好运给我呢?”
  过了几天,彦根(现滋贺县东部,面临琵琶湖的市镇)城主井伊直孝与家臣们,于鹰猎归途中路过豪德寺门口,看到一只猫举着手在招呼他们,便下马入寺休息。刚接过住持款待的茶水时,外头竟冷不防风雨交加、雷电闪作起来。住持怕大家闲得无聊,顺势滔滔说法传道。雨停后,井伊直孝欢天喜地,向住持说:“猫招引我们进来,让我们免于雷雨的灾难,又蒙受住持的款待与一席说法,这大概也是一种因缘吧。”事后,豪德寺就在井伊家的庇护之下,再度香火昌盛起来。
  住持养的猫,名字是“玉”,也是Tama。Tama死后,住持为爱猫盖了一座坟墓,并托人雕塑了猫偶像,称之“招福猫儿”。发音是Manegi Neko,现代发音是Maneki Neko。之后,豪德寺便以“生意兴隆、家内平安”的寺庙闻名,现在俗称“猫寺”。
  在台湾网络上还流传着《招财猫的由来》。说是有只名叫“小玉” 的猫咬金币报恩。其实,我有点怀疑那个故事是参考日本民间传说,作者自己创作出来的。虽然已经无法考证谁是真正的作者,不过,就我所知,日本没有那样的民间传说。首先是故事中的“越后屋”,文中说明是“世代都以染布为业”,事实上,“越后屋”正是现代的三越百货公司集团的前身,江户时代,是吴服店。日本有不少猫咪报恩的民间传说,但是猫咪与金币的故事,却只有一个: 话说江户有家货币兑换店,店主人养了一只叫“玉”的猫。可是这只Tama,与出入主人家的鱼贩,关系特别亲密。年轻的鱼贩每天到主人家厨房后门兜售鲜鱼时,担架才一搁下,Tama便会迫不及待地奔过去迎接鱼贩,鱼贩也总是会丢一尾鲜鱼给Tama。某天,鱼贩患上重病,因为是单身汉,又因为江户子有“身不怀隔夜钱”的旧风,简单说来,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江户气质,所以不要说是医药费了,躺了几天,便连三餐也都无以为继了。正当将所有值钱的什物家具都送进当铺之后,某天清晨醒来,鱼贩发现枕边搁着一个纸包。打开一看,里头是两枚一两金币。鱼贩赶忙托人买药,买有营养的食物……两个月后,鱼贩痊愈了,却没有资金重打锣鼓,思量再三之后,打算找货币兑换店主人商量。当他再度来到老主顾厨房后门时,竟然不见Tama 出来相迎。打听之下,才知道Tama曾经二度衔着金币想溜出门,二度都被主人发现追回来。又因为店内曾失窃了二两金币,造成雇工们彼此疑神疑鬼、鸡犬不宁的后果,因此主人只好忍痛处死了Tama。事情讲开之后,店主人与鱼贩才恍然大悟,原来Tama二度衔着金币溜出门的目的,是想为鱼贩筹备资金。日后鱼贩功成名就时,为了纪念 Tama,于1816年3月11日在东京回向院建立了猫冢。
  这个只是民间传说,我不知道是否是事实,不过回向院真的有一座猫冢。前些天又看到一篇《忠狗一○一,大麦町斑点狗的由来》,内容跟《招财猫的由来》非常类似。我个人是觉得,其实作者可以以“动物童话”的形式发表,不用冠上“某某的由来”之类的名称。毕竟,文章内容确实很感人,何必张冠李戴?
  读到最后,或许有人会百思不解:“怎么猫咪的名字都叫Tama?” 这个就跟二十年前,日本所有家中养土狗的,大半以上都为狗取名叫 Poti一样道理啦(另一种写法是Pochi)。
  我家三只猫咪,大黄黄叫Eru,大黑黑叫Runa,去年盛夏时闯进我家院子的小猫咪叫Hiro,中文名字是“小流氓”。它们不会为主人衔金币来,也不会在主人玄关门口引诱财神爷进来,倒是会在主人坐到计算机前的椅子上时,乖巧地蹲坐在椅子下向主人眉来眼去。意思是叫主人把双脚盘坐到椅子上,好让它们一左一右趴在主人腿上睡大头觉。
  喜欢抢位子的,通常是同属“黑道”的大黑黑与小流氓。小流氓五公斤,大黑黑三四公斤,这种“爱戴”方法,老实说,真会让我这个不到五十公斤重的主人,有点吃不消。而平日孤高傲世的大黄黄,则会跳到计算机屏幕前,挡住屏幕,一副“我思故我在”的学者神情。天啊!不甘与“市井之徒”为伍,衔来什么金币啊、招徕什么财神爷啊的不打紧,还要阻挡主人的财源!
  我想,我得认真考虑了。没错,我正是要考虑,要不要把它们的名字改为“大黄Tama”、“大黑Tama”、“流氓Tama”了。
   。。

泡汤(1)
前些天与几位网友谈起洗澡文化,或许是气候关系,我发现台湾人没有泡汤的习惯。继而又想起第一次回台时到某位网友家过夜,她们家浴室构造是西式的,马桶安置在浴室内,虽然有浴缸,却没有洗澡场与脱衣室。换句话说,洗澡时必须在浴缸内冲莲蓬头。到冲绳旅游时,民宿内的浴室也是只有莲蓬头,没有浴缸。度假期间,碰巧有机会造访了一位旅居冲绳有六年的内地人家,他们住的公寓,浴室内莲蓬头底下也是只有一个小小的池子而已。看来,泡不泡汤这个习惯,真的是与气候有关。
  一般日本人家庭浴室,有脱衣室与洗澡场。所谓的脱衣室,便是刷牙洗脸、搁置洗衣机、安放毛巾浴巾的地方。浴室内有洗澡场与浴缸,洗澡时先在洗澡场莲蓬头底下洗头、冲洗全身,之后再跨进浴缸,蹲坐在浴缸内泡汤。因此日本式浴缸通常是方形的(现在长方形的越来越多),深度也比西式浴缸深,蹲坐在浴缸内,热水恰恰好抵达脖子。而且浴缸内的热水,是全家共享的。浴缸上并有几片排成一列的盖子。热水温度不合时,可以开浴缸旁或是墙壁上的烧水器,一边泡汤一边烧水。
  日本人是战后才在居所内设置独立卫浴设备。战前,上流阶级以及富裕人家以外的庶民,都是到“钱汤”(Sentou,公共澡堂)洗澡,顺便泡热汤以便洗去一天的疲惫。在上述聊天中,网友A说:“外国人早上洗澡是为别人洗的,中国人一身干爽暖香上床是为自己而洗。”我也想说:“西方人的洗澡方式是事务性的,日本人的洗澡方式是享乐性的。”而且,日本人的泡汤学,真正目的是在“裸体社交”上。
  日本泡汤学起源于7世纪初。当时,向中国隋朝皇帝隋炀帝自称是“日出处天子”的圣德太子,积极导入佛教。而佛教中,正是有一卷劝说沐浴功德的“温室教”经文,上记载:当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报。所谓七物是:燃火、净水、澡豆、苏膏、淳灰、杨枝、内衣。寺庙僧侣因为必须清心净身才可以礼佛,所以寺院中沐浴设备相当完善。奈良东大寺与法华寺现今还保存有当时的澡堂与“大汤屋”。寺院开放澡堂让施主享受沐浴的乐趣,便是“施浴”。从此,日本人养成了洗澡习惯,而施主在沐浴完毕之后,总是会捐献一点沐浴金,所以“寺汤”又演变成日后的“钱汤”。
  时代跨入13世纪的镰仓时代与14世纪的室町时代时,施浴风潮更是兴旺。这个时代在记录上是寒冷时代,因此对庶民来说,泡汤不仅是洗净身体的手段而已,更是避寒的一种享受。此时,施浴习惯也普及在一些贵族阶级之间。当时的将军足立义政夫人日野富子,每年年底都会招待亲朋好友,于施浴之后再展开宴会。庶民阶级的大都市富裕人家,也会宴请左邻右舍,于沐浴之后款待热茶、美酒佳肴。这种呼朋引伴到家中洗澡泡汤并吃喝玩乐的风土民情,逐渐被称为“风吕”(Huro),正是今日日文的“洗澡”一词。地方小都市和乡村的药剂师堂与观音堂,也经常宾朋满座,信徒与村民们自带清茶淡饭、土产酒,就地排宴起来。
  17世纪初,江户出现了第一家钱汤。这是德川家康移居江户之后的第二年,城邑还未形成。不过到了18世纪初时,竟普及到百步之内必有钱汤的程度。当时的钱汤是蒸气浴,浴池内热水及膝,人们坐在浴池边缘,将下半身浸在热水中,让上半身沐浴在蒸气中。一般庶民家庭则是流行“铁炮风吕”,就是在铁圆桶底下烧柴的方式。
  江户时代的钱汤是早朝烧水,下午4点左右结束营业。后来除了提供洗澡以外,还出现了“汤女”服务。这些汤女,白天帮澡客擦洗背脊,下午4点以后陪伴澡客喝茶饮酒。仙姿玉色的汤女,甚至可以与吉原烟花市的花魁媲美。据说汤女全盛时代时,有一阵子竟令吉原烟花市门可罗雀。可能是不分身份地位,人人都可光顾钱汤的缘故吧。毕竟对当时的庶民来说,吉原烟花市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德川幕府基于风纪上的理由,屡次发布禁令,却是完全不奏效。直至1703年江户发生震灾以后,汤女才逐渐自消自灭。
  不过,钱汤依旧是庶民憩息的场所。18世纪以后流行的“二楼风吕”,正是现代郊外式澡堂的缘起。当时澡堂二楼大厅,是澡客们闲茶浪酒、对棋观棋的社交场所。现代健康澡堂,不但有各式各样的药汤池,还有健身房、蒸气浴、餐厅、电玩室、卡拉OK、日本舞蹈秀、按摩、儿童图书室、午睡室……应有尽有。假日带小孩去,可以玩一整天。
  江户钱汤起初是男女混浴,天保改革(1841-1843)之际,幕府才开始严厉取缔。明治二十三年(1890),新政府更制定了七岁以上不准男女混浴的法令,此习俗才彻底消灭。不过,现代有些露天温泉,还是以混浴为商业号召,否则一些夫妻或是父女母子,便无法享受“天伦浴”的乐趣了。当然洗澡场是男女有别的。目前,东京都内的一般钱汤(纯粹洗澡用的)大约有一千三百家。
  东京瓦斯公司所做的“洗澡文化”调查统计很有趣。据说,东京人泡汤频度很高,通常在就寝前沐浴,夏天时是朝(淋浴)、晚(泡汤)各一次;福冈人泡汤频度与东京人差不多,只是冬天习惯在就寝前洗澡,夏天则在晚饭后淋浴,而且泡汤时间比东京人短;札幌人每天沐浴的只有半数,冬天是两天一次,晚饭后居多,平均泡汤时间也最长。在这三个都市之中,大概是札幌气候最冷,白天不易流汗,而且夏天泡汤之后也没有出汗与发热问题,所以调查结果显得比较突出吧。另外,公众澡堂与蒸气浴的利用频度,也是札幌人居多,相当于其他两个都市的两倍。
   txt小说上传分享

泡汤(2)
曾经有位网友问我说:“你们日本人不管泡温泉或是泡汤,都赤身裸体,怎么不怕别人看?”我回说:“有什么好看的?大家身体构造都一样,顶多胸部有大有小而已,怕什么?而且又不是只有你给别人看,别人也是在给你看啊!”其实,这跟小时候的洗澡习惯可能有关。日本人一旦结婚生子,当妈妈的通常每天都会跟孩子一起洗澡,假日则由爸爸负责。所以日本人从小就看惯了妈妈或爸爸的裸体,长大成人之后,到澡堂或是温泉泡汤,便不会在意别人的裸体。至于孩子们什么时候才会拒绝跟爸爸妈妈一起洗澡,则各有各的。有些孩子在小学高年级时就会拒绝,有些是初中以后还习惯跟爸爸洗澡。对日本爸爸来说,女儿拒绝跟他一起洗澡那天开始,便是女儿长大了的证据,也是爸爸第一次“失去”女儿的时刻。
  网友B在聊天时说:“小时候洗澡时记得有个很大的铝盆,有个很大的壶,每次都要用煤油炉烧水。我还依稀记得我站在盆里,妈妈帮忙洗澡,然后给扑了一身痱子粉。”对,我在台湾的记忆也是如此。不过,有一次,大概是煤油炉还是瓦斯炉坏了,我母亲带着孩子们到公众澡堂洗澡。那时,澡堂是隔间的,只有莲蓬头,没有浴缸。那是我唯一一次在台湾公众澡堂洗澡的记忆。
  最后网友C俏皮问:“日本有茶道、花道、黑道、北海道,难道也有澡道?”本来我是大笑回说:“有你个头道啦!”可是前些天看到一则新闻报道,说有位日本国籍的美国人,控告北海道小樽市某澡堂公司与市政府,主张公众澡堂与温泉设施“拒绝外国人沐浴”是一种“人种差别”。当下我目瞪口呆。原来北海道的澡堂有这种规矩?日籍美国人与日本人妻子之间,有两个女儿,据说连混血儿的女儿也遭到这种不当的处置。以前曾经听过,北海道的澡堂因为俄国船员不懂沐浴规矩,缺乏公德心,因此极不欢迎俄国人。没想到,本来只是“不欢迎俄国人”而已,现在竟然演变成“不欢迎所有外国人”。看样子,日本除了有茶道、花道、黑道、北海道,恐怕还有不成文法的“澡道”存在吧。
  

忍者
忍者“Ninja”,与寿司“Susi”、艺者“Geisha”一样,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无论是正宗日本人,或是学忍术的外国人,对忍者所怀抱的形象,通常是:全身黑色装束,能飞檐走壁、跳墙越城、唤雨呼风、移星换斗,使用各种奇形怪状的暗器。此形象,虽非准确无误,倒也###不离十。
  忍者的工作,主要是为主君进行秘策、破坏、暗杀、收集敌方前线情报、搅乱敌方后援基地等种种谍报活动。由于生前必须隐姓埋名,过着终生见不得天日的生活;更不能留下只言片语,以免日后东窗事发。因此,日本忍者的起源,到底该回溯到哪个时代?没人敢断言。不过,忍术秘本中,留有圣德太子(6世纪末至 7世纪初)身边有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