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现代文全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寿康宝鉴现代文全译-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慈博爱心,保护这个社会,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严行禁止黄毒氾滥,搜刻板而全部焚毁,如此则功德无量,前途无量。

 

格言14.◎乐圃朱善告诫:夫妻闺房之乐,本来不算“邪淫”;妻妾之欢,也无大的“伤碍”。但是,“乐”不可极,“欲”不可纵。这是历代圣贤,古人祖宗,对历史的经验总结,后人不可以随便轻视和放弃!为什么不能“极”,为什么不能“纵”?所谓:“欲纵成患,乐极生悲”。人的精神体力有限,而“淫欲”无穷。若以有限的精力,去满足永无止境的淫欲,这是办不到的!难怪世间,有很多人,年纪尚轻,而寿命猝到;人还未老,而力已先衰。况且,人的身体,对上,有孝养父母的义务;对下,有抚养妻子儿女的责任;从大的方面看,此身有“功名富贵”之期;往小里说,此身有“继承家业产权”之受。由此可知,保护身体健康,关系重大!世人,不顾身体之状况,不虑日后之忧危,只知贪求一时之欲乐,居心何在?

 

又,寡欲者,必多生“男孩”;贪淫者,大多“无子绝孙”。原因何在?贪淫者,大都精力衰薄,养育难成,继而“子息”单微,一代不如一代,最终“后嗣灭绝”。所以,贪淫之祸,说不可尽。

 

格言15.◎周思敏说:‘人生天地之间,立志做圣贤,成豪杰,这是仁人志士唯一追求的目标。然而,人要做一番事业,要明白,只有十分的精神,才能做得十分的事业。倘若不知道节制欲望,以保守“精神”,虽有天大的志向和心量,而终日神昏力倦,没有不半途而废的,当深思。

 

格言16.◎人在欲火焚烧时,若不能控制自己,常常导致“精髓”枯竭,其后果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被障碍,考虑问题时,会顾此失彼不全面,见识也变得短浅。一个有用之人,因贪淫好色,不几年功夫而废为无用,而且渐渐成“痨痵”之疾。因此,有志之士,才华横溢的人,一定要知道,女色不可常近,纵然夫妻,亦复如是。人在独处之时,一念“邪淫心”起,足以丧其一生的荣华富贵,而不止。故孙真人云:‘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百病侵’,即:淫欲之心莫妄起,精髓耗失百病生。特警示于此。

 

格言17.◎“色欲”是人生“少年第一关”。此“关”关乎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一生前途。若闯不过去,纵有“高才绝学”,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而不得其用!世间万事,以“身体”为本,没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志,任何事业都难以成就。

 

血肉之躯,由“精”、“气”、“血”合成,有了“精、气、血”的合成运作,才有身体的发育和成长。血为“阴”,气为“阳”,阴阳凝结成为“精”,也就是,“气”“血”和合成为“精”。“精”生成并储存于人的“骨髓”中,上通髓海(穴位),下贯尾阎(穴位)。由此可知,“精”是保障人身健康和发育的“无上至宝”!年轻人,不可不知。所谓:‘放“天一”之水不竭’,就是,人若能知道保存自己的“精”,使之在体内常存不失,那么,换来的必然是“耳目聪明,肢体强健”。就像“水”能润泽万物,而万物则“皆因得水而生长发育”。又如“油能养灯,油不干,则灯不灭”。古代圣贤和中医,对人身体的筋络,生理构造和发育过程都很有研究,他们认为:“心、肾相交为既济”。所谓“心”,心代表“火”。火的性质是“炽热向上烧”。这种炎热的火性,常常侵害并焚烧还没有来得及合成为“精”的“血和气”。“血、气”在没有化成“精”之前,就已经被“心火”破坏了,导致身体“精”力匮乏,体力不足,身体得不到正常的“滋养”而百病丛生。那么,什么是“心火”?心火是“炽热”。什么是“炽”?炽是“淫思”。由此可知,淫心一动,则炽火燃起,炽烧体内之“未定气、血”。“气、血”亏,则“精”不足。制造“精”的原料枯竭了,“精”怎么产生?就是这个道理。人淫心一发,“心火”即动,继而“肝火”相生相助,肝火助之,心火更旺,淫欲心更强,此时“肾水”遭到火攻,大泄于体外(男:射精或遗精;女:欲液外流)而耗竭于体内。而“肾水”或“精”,在男,就是体内的“精液”;在女,就是体内的“欲液”。因此,人的身体,从内部讲,凡是有关“肾藏、肝藏、心藏”方面的病,从外部讲,凡是有关“耳朵、眼睛、舌腔”方面的病,大都是因为“淫欲过度”,“精”力不足而直接或间接引发的疾病,因为,肾通耳,肝通目,心通舌,世人当有这个常识。所谓“心肾相交为既济”,就是,心起“火”,必烧“肾水”,若肾水“充足”(即:清心寡欲,常保不失),火候“恰当”(即:淫欲心不可过重),那么,肾水就不会被经常烧干,这就是“既济”的意思。只有“既济”,人的身体才有健康的保障。所谓“既济”,就是要知道“止色戒欲”,要给身体留下充足的“滋补和养料”。人,如果只知道“寻欢作乐”,不知道自己“肾水”或“精力”有限,不知道自己的“肾水”,外泄“容易”制造“难”,不知道给自己的身体当留下“必要”的能源或给养,而是愚痴顽固,不听劝导,不顾一切地用身体的“健康”做老本,求“欲乐”,这就是,色欲过度的人被称之为“亡命徒”的道理和原因。这就是,古大德常讲的“乐极生悲”的道理所在。乐极,是“精水”耗尽,“极”就是“尽”,身体里已经没有东西提供给你,以用来取“乐”了,所以叫“乐极”。生悲,是“肾水枯竭”,身体的“给养”没有了,继而身体会召感各种奇病和怪病,甚至会虚脱坏死,“悲”不就“接踵而至”了吗?所以佛说,乐是“坏苦”,你一边在“乐”,身体则同时在变“坏”,这个道理,知道的人太少了。“欲乐”与“身体”争“补给”;“欲乐”是身体健康的“大敌”,这个敌人很狡猾,让你在“乐”中渐渐“坏死”,堪称“安乐死”。现代人所谓的“过把瘾就死”,是一句真话!

 

古代男子,十六岁就有遗精。而现代男子,可能更早。古代男子,必三十岁后才娶妻。为的是,有充足的年岁长养自己的身体,以“坚其筋骨,保其元气”。三十岁后,血气已“稍定”,也就是,身体已有足够的“精力”,由此也防止了年少结婚,自耗其身的祸患。所以,提倡晚婚晚育,确实能够对年轻人一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好处。

 

现代男女子弟,婚期过早,筋骨未坚,元神耗散,也就是,身体尚未发育成熟,而精力过早流失,使身体受损。有的青少年,还没有结婚就开始了性行为,导致“精力”早失,身体受亏,所谓“身体未婚,就已先拔掉了先天之根本”。纵然已经合法结婚,因身体尚未成熟,双方失精损身,犹如举“巨斧”砍“幼苗”。更有甚者,不几年功夫而精血消亡,奄奄不振,现在虽具人形,看上去还是个人,实际上早已在阎王爷的“索命簿”上登了记。这些问题,虽说是年轻人的“无知”,但是,做为父兄之辈,没有尽到“教育和警示”的责任,这是有过失的。今在此特别提出,世人当如何尽父兄之道。共有三件事要做:一者,勤勉子弟,多做事业“以劳其心”,让他们没有闲工夫思淫。二者,教导和杜绝男女之间的不必要来往,以防微杜渐。三者,慎选和控制他们交游的地区和场所,以断绝外界对他们的诱惑和勾引。如此则确保子弟的身心,内外受到保护,德业日益增进,而父兄之道尽矣。

 

格言18.◎力戒淫欲行为,应当从力戒淫欲念头开始。一般来讲,淫念一生,则淫行必随其后。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克制和力戒邪淫呢?当从如下几个方面著手下功夫:第一,要远离“爱好邪淫”的朋友,不要接近和往来。第二,灯红酒绿,色欲横流的“邪地”,也就是现代的“娱乐场所”,不宜出入或光顾。第三,淫书,黄色录影等淫邪制品,坚决毁掉而不观看。第四,黄色笑话,淫词黄调,淫声浪语,坚决不要听。

 

一般来讲,“邪友”一近,则“益友”就会日见疏远,慢慢地自己就会“渐染引诱,渐入下流”,置身于阴暗角落,偏僻之所,造做邪行,淫态百出,无所不为。当知,“邪地”一入,则“正念”难持,心痒难忍,把持不定,自然之事。自己被欲望所控制,与淫男或浪女邪淫片刻,而悔恨终身!苦果报应,丝毫不亏,不戒邪淫,怎么能行?

 

至于那些“淫书邪言,恋结奇情”,都是“文人”的游戏,“闲汉”的戏谈,纯属“个人虚构幻想、不负责任、诱人犯淫的”流毒作品。其中,作者违背常理,歪曲“因果报应”的事实,把当受“邪淫恶报”的情境,编成“美好团圆”的结局,把“洁身自好,坚守贞操”,当受“善报”的美好情境,编写得“轻如鸿毛,若无其事”,甚至只字不提!严重地误导了无知的世人,令其妄念纷飞,效仿造做,最后在现实中,冤枉受“恶报”,这个罪过实在是严重至极!聪明人,受过因果教育的人,对这些虚幻不实的“淫书”情境,岂可信为真实?若人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事实,侥幸认为:‘偶尔犯淫,无所谓!一次两次,伤不了我!’哪里知道,犯则受害,受害而不知的人,太多太多了!读者不妨看看本书的“格言17”,自然会明白其中受害的道理。

 

总之,守身之法,宁可“控制自己过了头”,也决不可有“稍微的宽纵”;宁可“让人嘲笑是傻瓜、迂腐”,也决不可“自欺欺人,打肿脸充胖子,不行硬撑,为了面子而亏了身子!”所谓“自命圆通”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假如平日里不下功夫力戒色淫,那么,如何能保证在“色淫境界”现前的时候,自己能做了自己的主?真正能做到“无失于临时”?

 

格言19.◎赵鸿宝训言:‘色欲这桩事,若说到戒淫止欲,真是说著容易,做著难!要从“不起心动念”上下功夫,稍不注意,则如,石沉深水,人履沼泽,陷溺难返!要做到“念念坚忍,念念不失”,做到“面对“色境”,不起心,不动念”,只有在平日里,下真实的功夫:天天读诵,古圣先贤的警示与教诲名言;把先哲流传下来的“警示格言”摘录下来,随身随处携带,为生活“座右铭”,以时刻提醒自己,警示自己,保持正念,清心寡欲。对于“淫祸、福善,事理、因果”了然于胸,深信不疑。偶动邪念,当下痛除!(念佛人,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将邪念伏住。)如此,则境界现前时,自能提起圣贤的教诲,用“格言、警示”来观照自己的心行和行为,自能猛然反省,化险为夷。至于男女聚集之际,要提起高度的警觉,不亚于“瓜田地里勿提鞋,果树梨下勿正帽”防微杜渐,不能让别人误会,而枉起邪念。虽是“至亲至厚”的亲戚和朋友,一定要内外分明,男女有别,一言一笑,外表自然和蔼,内心严肃不苟,自然妄心不会“萌动”。此乃“正本清源”之法也,也就是,“从心地上下功夫”的方法。

 

格言20.◎人,最容易失去防线的时刻,就是面对“艳欲,美女酷男”勃然心动,无法自制的那一刻!

 

世人当知:若面对“色欲境界”,能“闭目不窥”,强迫拉扯而“坐怀不乱”,只要能忍过这十分钟,半小时,能够在此时此境,不起心,不造做!真是所谓“片念能持”!则果报是什么呢?古圣先贤说,将来“必登大魁,致显位,光祖考福子孙”,也就是说,人遇色不乱,片刻功夫就修到了或今生,或来世的大福报:荣华富贵登显位,光宗耀祖福子孙。比起“半辈子寒窗苦读,半世青灯黄卷,或用其他方式“积德累功”所修积的福报,真是不知容易了多少倍,所谓“事半功倍”也。

 

世人无知,不相信圣贤人的教诲,以顷刻半晌之“欲乐”,失去了“盖世之功名”,换来的是“一辈子身心带毒”。这是何苦呢?那些涂脂抹粉,粉白黛绿的“淫荡祸女”转眼之间,变为“空荡无存”,男人于片刻功夫,操守不严,纵情任意,由此给自己的福报和寿命所带来的折损,是没办法说清楚的。比如,命该富贵的,则成贫贱;命中该有儿子的,而婚后不能生育。更有甚者,由此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带来妻女被他人淫乱报,纵有后代,子孙受困穷报…。种种恶报,不一而足!悔叹一声,唉!悔已晚矣。

 

格言21.◎当今世人,不知道平日里,要严谨恭敬,小心持戒,不拘小节。比如:在孩子面前,夫妇打情骂俏,嬉笑失严。子女由此所受到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不可思议的!再如:或娶养过多的小妾,且纵容其天天花枝招展,涂敷脂粉;或放纵妻子出外游观,或对奴婢管教不严而犯奸…种种不严肃之事,常常发生,这样怎么能管理好一个大家庭呢?若寡欲清心,笑言不苟,内外有别,防闲止非有方,则闺门之内,雍容华贵而不失庄严,相敬如宾而受人尊敬。

 

格言22.◎姚庭若言:‘当今世人,若有一人觉悟,只是“一身不淫,而得一身事业”而已。如何能一人劝十,十人劝百,乃至百人劝千万,并能将“戒色止欲”的道理和方法,流传于后世而造福于后人无穷,直至同证善果?就像在地里撒播种子一样,“一升”种子落地,得“数石”收获。种子无穷,收获更无穷。虽有种子,若不种地,哪来更多的收获?所以,必须要“有种勤播种,莫使良田荒”。又如同“传灯”,一灯燃,可使千灯都燃。灯无量,光亦无量。有灯一定要传,不要指望别人,要从自我做起,尽分尽力。切记:“但自我传,莫自我灭”。灯一定不能灭在我手里。一般人,并没有重视“播种或传灯”这件事,没有真诚苦劝和利益后世他人的心!为什么?一般都认为:“劝人,人家未必能听!”发心流布这种善书,会白白浪费钱财!怕的是,“播种而种不生,传灯而灯不明”,事实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