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国企业研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跨国企业研究-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高速度增长,中国仍然面临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调整工业链和增长模式转换,以确保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为了快速完成这个目标,中国需要继续推动国际化政策。另外,如果这种调整只是在国内进行,它在规模上就相对局限。因此,中国国际化政策速度一定要加快,企业一定要在海外投资。中国政府对海外投资的推动为企业的增长和盈利做出了贡献。
  3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大多数中国企业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开展了各种不同方式的国际项目。各个公司关注的重点各有不同:发展全球销售网络,建立全球生产网络,组成全球供应网络,或者提高该企业全球的知名度。这是中国采取的“全球著名品牌”政策。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真正进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在生产领域所具有的相对优势正加快步伐把中国转变成一个全球资源集聚地。持续扩大的中国市场自由化,让很多大型跨国公司能够通过本地化生产和分销,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中获益。但是如果中国在其具有竞争优势、位于行业结构底部的生产领域有所保留的话,中国企业将无法进入全球竞争舞台。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已经培养了足够的能力在海外扩张。越来越多的国外跨国企业和大量在中国生产的出口产品已经使中国制造的产品达到了国际标准。和竞争对手相比,以充足低廉劳动力为基础的中国企业成本结构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样,世界贸易组织也为中国企业提供机会在国际平台上优化资源组合。
  如何利用这些机会开展国际项目,中国企业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它们需要拥有更多国际竞争经验,建立海外分销网络,培训国际管理人才和推动全球品牌知名度。中国最大汽车配件公司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曾经这样讲:“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最艰难的部分是进入国外市场并确立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入世后的中国(2)
现在,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讲,重要的国际化战略目标是发展销售网络,建立分销渠道进入国外市场。面对全球化压力,中国企业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竞争,这样才能发展全球战略眼光,并且在国外市场立足。逐步推进的国际化进程势必会在投资模式和地域目标方面带来变化。
  随着国际业务经验的逐渐增加,中国企业正在向着跨国企业新阶段迈进。
  (二)中国经济和国际投资
  1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直接投资
  通过宏观经济调控,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地向前发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 645亿人民币增长到2001年的109万亿人民币,年增长率达94%。从1989年到2001年,中国经济虽然必须面对恶劣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但是依然保持了相对的高速增长,增长率保持在93%。和世界经济增长率32%、发达国家增长率27%、发展中国家增长率52%和亚洲新工业国家增长率58%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远远超过了以上国家。中国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截至2002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 000美元。在大多数发达地区,例如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和浙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 000~5 000美元。中国经济和外贸全球排名第六位,进出口总额达到6 210亿美元。截至2003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 160亿美元。这些经济状况为中国企业2001~2003年国际化策略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据邓宁称,一个国家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向和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和发展的特定阶段也有关系。第一次调查中,邓宁发现,根据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这个国家只接受少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其自身没有海外投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400美元以下)。
  第二阶段: 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增加,这个国家也开始在海外少量投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介于400~1 500美元)。 在这个阶段,该国流出资金比流入资金要少。
  第三阶段:这个国家的流入资金依然高于该国的海外投资,但是差距在缩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介于2 500~4 500美元)。
  第四阶段:这个国家的海外投资超过流入资金,该国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 600美元)。
  2001年,中国很典型,处在第二阶段,大量国外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为了履行成员国的义务,中国必须进一步对国外产品开放市场。
  从2002年开始,中国大幅度消减了超过5 000种产品的进口关税。 总计关税水平从153%降至12%,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全部减免。另外,某些产品的配额、注册和投标控制也全部取消。鉴于对世界贸易组织做出的承诺,2002年,中国制定并修订第三产业相关法律规定,包括金融、保险、通信、外贸、商业、交通、建筑、旅游、代理服务。第三产业成为外国投资新热点。外国投资者对在中国投资变得更有信心,新一轮的国外投资热潮在中国出现了。外国直接投资向内流动增长迅速。2002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540亿美元,是当年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2003年和2004年,外国直接投资向内流动继续增加。截至2004年年底,已经有508 941家外国企业在中国注册。这是中国凭借其巨大市场潜力和优良投资环境吸引国外投资的佐证。但是也有极少数海外投资和中国新的经济地位不匹配。事实上,2004年中国海外投资开始迅速腾飞,开启了中国企业发展的新篇章:投资国际市场,打造国际竞争优势,在国际平台优化资源组合。

一、入世后的中国(3)
2中国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在中国经济重组中举足轻重。在改革政策和自由经济实施之初,中国政府已经采取各种试点工作,不遗余力地解决长期以来由国有企业造成的巨大损失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大刀阔斧地推行 “现代企业制度”(MES)。到2000年,大多数大型和中型国有企业已经接受了和“现代企业制度”相符的新的法律身份。
  中国统计局对从1994年开始实施改革试点工作的2 473家国有企业进行了后续调查,发现815%的被调查国有企业已经依照公司法规定在2000年年底转变成公司性质,其中又有299%转变成有限责任公司,354%转变成股份有限公司,822%定期召开股东会议,951%成立了董事会,845%成立了监督委员会。所有上述公司都有明确的企业法人身份。
  非国有经济,也就是私有经济发展迅速,在中国整体经济增长中占重要因素。私有企业和外国投资企业在中国外贸领域的贡献要大于国有企业。数据显示,2003年第一季度非国有企业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51%,比2002年第四季度增长了15%,超过了国有企业出口额。外国投资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形式企业的出口额在所有非国有企业出口额中分别占519%、22% 和11%。 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直辖市上海,私有经济主导当地经济发展,私有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它们已经开展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国际项目,并且已经开始打造国际知名度。
  中国企业通过各种合作方式提升竞争优势。它们在国内和外国跨国企业竞争,并且积极合作,由此获得机会向外国跨国企业学习。中国企业通过和外国跨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JV)、签订合作协议,以及开展合作项目提高科技技术,积累管理经验,培养管理人才和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拥有一定数量企业技术过硬,熟悉国际管理方法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通过鼓励这类公司海外投资,中国发现增长新方式,资源重组新机遇,以及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新途径。
  3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和国际环境
  相比较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和国内因素对中国外贸没有产生直接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化趋势和中国日益加深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国际和国内因素共同对中国外贸产生了影响。
  (1)国际环境变化
  20世纪90年代,国际关系具有两大特点:全球化和单边针对多边的政治辩论。这些因素对经济产生了影响,例如,外贸发展加速,地区联盟发展,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和行业政策产生日益重大影响,国际经济结构快速调整,科技变得日益重要,国际竞争也日益加剧。
  这种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不仅增加了国家经济之间的依赖性,同时,加大了各国各个行业来自于国际竞争和结构调整挑战带来的压力。 因此,经济发展可持续性问题变得很严峻,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更加专注在国际竞争上。
  (2)中国逐步推进的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逐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并且经历了三个历史突破时期:
  ■ 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 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则;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新起点。
  这意味着中国政策从特定经济领域的自由化转移到全方位经济活动更宽广的自由化阶段。它从单边的中国国内市场对外开放转化成为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贸易活动往来。中国从被动地接受国际贸易准则转变成积极参与这些准则的制定。中国从单纯地依赖双边贸易谈判转变成在多边谈判中发展和谐贸易关系。这些变化对中国国内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也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3)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
  现在有30 000家中国企业在全球经营业务。它们中间有大规模的制造公司、高科技公司、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专门进行海外签约项目和劳工合作的企业,还有趁着全球化进程起步,刚刚开始在海外进行第一笔投资的企业。中国海外投资的重要角色是大型多元化公司和走在全球化前沿的公司集团,例如中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和提供商中国石油集团,生产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医药、保健、生物技术公司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还有家电产品制造商海尔集团。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前100名非金融转型集团排行榜上的中国十大公司是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企业。
  鉴于国际化进程,非国有企业,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万向集团也进入排行榜,排在国有企业之后。但是和国有企业相比,这类公司大多数规模较小。
  最早出现的中国跨国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它们在加大改革开放政策力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中国企业国际化和海外投资的数量与政府政策、经济制度转型和国内市场资金积累密切相关。
  中国跨国企业的发展同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以及政府努力完成国家目标紧密相连。因此,即使中国企业已经成功地启动了国际化进程,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 包括相对数额较小的海外投资,发展持续性的缺乏,所有制结构透明度缺乏,薄弱的国际竞争力,等等。它们还处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海外投资政策和管理(1)
(一)中国海外投资政策的发展阶段
  随着30年前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海外投资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建立了完整的政策系统。这些政策包括“项目建议审查和审批”,以及海外投资的管理和推动。这一政策体系加速了中国海外投资的逐步发展,包括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83年
  试行阶段的特点是中央的大力控制和企业只能得到批准的有限数量的海外投资项目。最早确立的中国海外投资规定是1979年8月国务院制定的15项经济改革措施。在第13条中,政府规定“批准在国外建立公司”。虽然海外投资作为一项改革措施得以实施,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海外投资经验和有限的外汇储备的限制,投资活动受到严格控制。1979~1982年,不管投资规模大小,何种类型,所有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一律要提交国务院审批通过。
  1983年,国务院指定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简称“外经贸部”,MOFTEC)管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审批工作。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主要接受单个审批工作,并没有标准流程。成立一个海外合资企业(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除外),通常投资额要求超过100万美元,中国投资方必须先向市、省或自治区政府监管部门申请。这些政府审批部门通过后,把投资项目提交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会再征询中国驻外国使馆和相关政府部门建议。最后,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决定是否批准该项目。数额低于100万美元的小型项目,投资方审批部门可直接向中国驻外国使馆提交获得审批。1979~1983年,中国海外投资额非常有限,每年只有920亿美元。
  2第二阶段:1984~1992年
  面对中国企业国际投资的需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出台了《关于在境外开办非贸易性合资经营企业的审批程序权限和原则的通知》(1984)。之后,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还颁布一项新规定:《关于在境外开办非贸易性企业的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的实行规定》(1985)。
  在这个阶段,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管理从检查审批独个申请转变成为标准审批流程,建立了基础的中国对外投资管理系统。新规定明确规范了海外投资的先决条件,并明确指出海外投资的权利不仅仅只局限于一部分企业。1984~1991年,中国海外投资显著增长,每年可达2亿美元,同时,每个企业的投资额也增加到了140万美元。
  随着中国对外投资的增加,投资散乱、不合理的问题暴露出来,造成投资失败和相关负责人携款逃往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