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10堂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巴菲特投资10堂课-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存在”,即使存在,它的主要作用也只是看谁在做傻事,看谁是傻子。
  巴菲特认为,股市就像天气,令人捉摸不透。谁要想准确预测股市,就像准确预报天气那样不可能。最好的办法是天晴也要防下雨,随时把雨具放在汽车后备箱里,无论出去下雨下雪都不怕。
  巴菲特说,市场先生看见最多的、做傻事最多的人,就是那些短期投资者。对美国股市的长期研究表明,即使那些整天关注股票市场、追踪分析个股的基金经理,每年也有一半以上跑不赢大盘。一向以猜测和试图影响国际市场参与者的情绪来赚钱的狙击手索罗斯,近年来的投资决策也是屡屡亏损,又何况股市中的这么些散户呢?
  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会发现,如果你什么脑筋也不动,闭着眼睛购买指数基金,就能轻而易举地胜过大多数基金经理。所以,在美国购买指数基金的投资者越来越多,实在是不奇怪的。
  股市确实是一个看着人做傻事的地方。每只股票价格的最高点,都有人在抛盘,也有人在接盘。有些股票的价格已经高得离谱,可是照样有人买进,这又怎么解释呢?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马基尔认为,这些在高位买入股票的投资者,在别人眼里毫无疑问是傻瓜;可是他们还在幻想,自己虽然以这么高的价格买入股票,将来一定会有比自己更傻的人以比现在更高的股价买走。他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更傻的人的原理”。
  巴菲特虽然从来不公布他买入股票时的市盈率多少,但很显然他不是这种“更傻的人”,甚至也不是“做傻事”的人。不过,他身边的人透露说,巴菲特买入的股票市盈率都在10倍以下。
  投资者都知道,市盈率的高低与多种因素有关,越是业绩优秀的公司,市盈率就越高。巴菲特遇到业绩优秀、市盈率又高的企业怎么办呢?究竟是买还是不买?巴菲特认为,市盈率高是相对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他当初买入可口可乐股票时,可口可乐的市盈率是20多倍。巴菲特认为,对于可口可乐来说,这样的市盈率并不高。巴菲特买入这只股票后的10年里,可口可乐的市盈率迅速上涨到40~60倍。这表明,投资可口可乐不仅可以享受到企业效益增长带来的收益,还能从市盈率的上涨中获益。
  【投资心法】巴菲特认为,股市中通过短线炒作抢进抢出的人都是傻子,市场先生正在用眼睛看着他们做傻事,看谁比谁更傻。股市中这样的傻子越多,对理性投资者就越有利。
  

不相信“市场有效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的倡导者们,似乎从未对与他们的理论不和谐的证据产生过兴趣。很显然,不愿意宣布放弃自己的信仰并揭开神职神秘面纱的人,不仅仅存在于神学家之中。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著名的股票“市场有效理论”其本身就是无效的。因为股市行情瞬息万变,虽然有那么多专家、学者包括投资者个人都在研究它,以便能发觉其中的秘密和规律,可是由此形成的只是一系列似是而非的股票投资理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有效市场”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财务学家尤金·法默最早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个充满信息交流和信息竞争的社会里,一种特定信息能够在股市上迅速被投资者知晓,随之而来的金融产品市场竞争,会在价格上充分、及时反映这种信息,从而使得投资者根据这种信息所进行的交易排除非正常报酬,只会赚取平均市场报酬率。
  简单地说,这种理论认为,只要股票市场上能够充分反映现有全部信息,股票价格就能代表股票的真实价值。所以,这样的股票市场是有效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法持续取得超出市场平均业绩的投资回报,除非凭运气。
  换句话说就是,现在股市上的价格波动及其不可预测,主要是因为股市过于有效造成的——在一个有效的股市中,任何信息的出现都会使得那些追求最大利润的理智投资者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从而导致股价迅速上升或下跌。所以他认为,对股市进行预测是不必要的,因为你还没有预测好,股价就又变化了,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巴菲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骄人投资回报,彻底否认了市场有效理论。他认为,市场有效理论本身是“无效”的,否则又怎么解释截止2007年伯克希尔公司连续42年公司股票净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呢?
  如果用运气好来解释,偶尔一两次还说得过去,如果说每年的运气都这样好,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巴菲特认为,之所以说市场有效理论不成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投资者并不总是理智的。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投资者采用了所有可信的信息后,就会在市场上定出理智的股价来。可是,可笑的是投资者不可能都是理智的,理智的投资者也不可能总是理智的。
  其次,即使有关股票的信息是充分而有效的,投资者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也不可能都是正确的。
  尤其是他们不可能根据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来确定股价,而通常会采用其他更“便捷”的方式决定股价高低。
  最后,即使投资者是理智的,也确实是根据公司内在价值来决定股价的,股价也是反映“当前”而不是“长远”的内在价值。
  显而易见,与当前的企业内在价值相比,长远的内在价值更重要。
  巴菲特在归纳了上述观点后认为,说有效市场是“经常”有效的还有情可原,但如果说是“永远”有效的就有点过了。他说,“这两个假设的差别如同白天与黑夜”。
  有意思的是,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是有效市场理论在商学院里却仍然被认为是一种经典理论,巴菲特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他不无嘲讽地说,这实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学生和轻易相信别人的投资者来说危害极大,而对他和像他这样追随格雷厄姆的人来说却是最大的“帮助”。
  他继续幽默地说:“我们的对手被告知市场的不可控性,他们甚至都不用去试。从自私的角度讲,我们或许应该捐助些椅子,确保有效市场理论永久地教授下去”。
  2007年2月28日,巴菲特在写给伯克希尔公司全体股东的一封信中,特地向大家介绍了一位十分成功的投资者许洛斯。
  早在1984年,巴菲特就针对许洛斯骄人的投资业绩进行公开讨论。其背景是,有效市场理论在当时大多数主流商学院的投资课程中,都是一种主流观点,而许洛斯的投资经历恰好能推翻这一观点。
  巴菲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引起这些商学院的关注,然后针对许洛斯的投资绩效展开研究。谁知道,结果并没有引起应有反响,他们依然在向学生坚定地传播市场有效理论。
  巴菲特说,这些数以万计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由于对有效市场理论坚信不移,认为每天的股价都是“正确”的,对任何股票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都是“不必要”的,从而使得许洛斯有机可乘,能够持续地超越股市投资平均回报业绩,并且在1956年到2002年的47年间取得巨大成功。许洛斯唯一的合作伙伴是他的儿子爱德文,居然没有秘书、职员和财务人员。
  仔细研究会发现,许洛斯的投资理念和巴菲特如出一辙:从来不相信什么内部消息,完全根据自己的一套统计方法来操作,拒绝任何投资风险。他们的承诺是:如果他们的股东不赚钱,他们也不收一分钱。
  1989年,《杰出投资人文摘》记者采访时问许洛斯,他的投资法则该如何归纳总结?爱德文说:“我们只是努力地买便宜的股票。”对于他们来说,什么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技术分析、总体经济学派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复杂的运算方法,一切都好像是多余的。
  在这47年间,许洛斯的投资收益大大超过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业绩表现,不得不令人佩服。
  在给全体股东的一封信中,巴菲特特别提醒大家:许洛斯并没有读过商学院,因而没有受市场有效理论的影响,这是“非常幸运”的。
  【投资心法】尊重市场先生,谨防被市场先生忽悠。绝不要以为当前的股价已经反映了股票价值,也不要以为评估企业内在价值没必要。要相信,股市中永远都有超额回报机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寻购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
我们喜欢良好的管理队伍——我们喜欢体面的行业——我们喜欢原先沉睡的管理层或是股东群体有一定程度的“骚动”。但是,我们需要有价值的企业。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尊重市场先生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买进价值被市场先生严重低估的股票,然后等待市场先生发现其价值,最终获取丰厚回报。
  巴菲特早期创办的合伙企业巴菲特有限公司,主要有3种投资方式:一是一般性证券投资,主要是买入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二是套利性证券投资,主要是利用上市公司出售、合并、重组等机会进行套利交易;三是控制权投资,也就是控股某个上市公司,获取控股权。
  就第一种投资方式而言,1956年,有家农用设备制造商迪姆斯特·米尔制造公司的账面价值高达每股72美元,而巴菲特买入这只股票的价格只有18美元。显而易见,投资这样的股票没有任何风险。而这种投资对象,正是巴菲特一贯使用的集中投资、价值投资主攻方向。
  巴菲特有限公司的一位股东在解释这项投资时说,所有针对这家农用设备制造商的收购行为,都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的:首先,按照其账面价值的四分之一收购;然后,清算账面价值的实际剩余部分,用来投资和再投资;最后,把核心业务纳入母公司。
  按照这样的策略,从1956年到1961年的5年间,巴菲特有限公司不断买入这家公司的股票,直至拥有超过该公司70%以上的股份。
  当我们今天读到这则故事时,觉得这是一桩十分理想的买卖——收购价格那么低,并且最终如愿以偿——可实际上,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你身处事件之中,同样会遇到许多周折甚至麻烦。
  当初在收购这家公司时,巴菲特特别邀请该公司创始人哈里·鲍特尔到巴菲特有限公司工作。后来,鲍特尔成为伯克希尔公司的一位投资者,并且经常为巴菲特出谋划策。由于这家公司是该市最大的一家企业,该市也曾经为巴菲特收购这家公司股权提供资金帮助。
  仅仅是在2年后,该公司就被改名并变卖了。不过,经过这样一番操作,到1965年巴菲特有限公司的净资产就从10年前的万美元迅速增长到2600万美元。
  巴菲特在1966年1月给合伙人的信中说:巴菲特有限公司1965年“针对贫穷的战斗”是非常成功的,并且业务也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按照巴菲特的设想,他的目标是年收益率能超过道·琼斯工业指数10个百分点。而现在,当年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增长,巴菲特有限公司的收益率却高达,大大超过预期,从而使得当年年底的公司收益比预期增加了1230万美元,公司合伙人对此非常满意。
  即使从长期来看也是如此。从1957年到1965年,道·琼斯工业指数平均每年增长,而巴菲特有限公司的年投资回报率却高达。
  接下来,巴菲特又用同样的方式慢慢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从1962年巴菲特有限公司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开始,当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营运资本大约折合为每股16美元,而买入这家公司股票的价格却不到8美元,这同样符合上述第一种投资方式的要求。
  巴菲特1966年解释说,1962年刚开始收购这家公司的股价是每股美元,这样低的股价实际上表明,当时该纺织公司虽然拥有11家纺织厂、11000名员工,可是由于这些纺织厂内部经营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实际上纷纷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而一旦倒闭损失更大,可是以这样低的价格出售,已经算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了。
  1965年春天,巴菲特获得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控股权时,该公司只剩下了2家纺织厂、2300名员工。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这样的大浪淘沙,巴菲特惊喜地发现,这2家纺织厂的管理层都非常精明能干,重整旗鼓并不需要从外面另聘管理人员,利用现有的管理精英完全可以撑起这片天地。
  不难发现,这非常符合巴菲特收购上市公司的另一条原则:管理层必须聪明而精明。
  果然,巴菲特拥有这家公司的控股权后,让原有的公司管理层用一流方式经营这家纺织厂,让几位最好的销售员负责产品销售,到1965年末,该公司的净运营资本(不包括厂房、设备)就相当于每股19美元,不仅大大高于每股8美元左右的收购价,而且还大大高于每股美元的收购总成本。
  【投资心法】尊重市场先生,精心挑选被市场先生看扁了的股票逢低买入,等待上涨。具体掌握两点:一是股价不超过账面价值的一半,二是公司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管理层。
  

选择股市行情低迷时入市
投资者操作应遵守愈买愈少的原则,在股市冷清之时买入,当股价上涨之后,如果看不准,就不要再加码,先试探一下,确信还能持续上涨几天时才可买进,但量一开始要小。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买入股票不但要在股价下跌时买入,而且最好要在整个股市低迷时买入。因为归根到底,个股价格的高低和整个股市状况是紧密相连的。
  中国有句古话:“时势造英雄”,而没有说“英雄造时势”。反映在股票投资上就是,股票投资能否获利、获利多少,与什么时候进入股市有关。
  道理很简单,如果股市一直在上涨,什么时候进入都是赚钱的,越早进入赚钱越多;如果股市一直在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