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方法成就好妈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方法成就好妈妈-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支招一: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
  方法示例
  马卉霞的妈妈自从马卉霞上幼儿园开始,就规定她自己的手帕自己洗;从四岁开始,就让马卉霞负责倒垃圾,每天和妈妈一起打扫卫生。五岁后,让马卉霞到职工食堂为全家人打饭,也不告诉她应该买什么,让她自己看着办。
  开始的时候,马卉霞不是买多了就是买少了,妈妈就提醒她要买合适的量,不久,马卉霞就自己摸准了全家人的饭量,买来的饭菜刚好能够吃完。六岁后,妈妈就让女儿单独到附近的商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上学后,无论书包多沉,妈妈都让女儿自己背。马卉霞的乖巧懂事让认识她的叔叔阿姨十分赞赏,他们总是用羡慕的语气对马卉霞的妈妈说:“你的女儿真懂事,你把孩子教育得真好。”
  操作提示
  父母的首要任务是教孩子学会自己判断、抉择,从而去把握未来的人生。因此,父母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不要因孩子小,能力弱,心疼孩子而实行包办代替;也不要怕孩子做事费时间,惹麻烦,图省事而包办代替;更不要怕被人误解为不心疼孩子而去包办代替。如果父母能够放手让孩子从小学着做事,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有责任感的独立自主的人。
  支招二:不给孩子搞特殊待遇
  方法示例
  林西同是独生子,平时,父母、爷爷奶奶等都以他为中心,事事都依着他,吃东西也是让他最先吃,吃最好的。有一次,林西同的奶奶生病住院了,妈妈带着林西同到医院去看望。坐下后,妈妈削了一个苹果正要递给奶奶,林西同看见了,伸手把苹果夺了过来,还对妈妈嚷道:“应该先给我,你怎么先给奶奶吃了?”妈妈愣住了,对儿子的行为很是惊诧。
  回家后,妈妈反思了自己,认识到平常对孩子的教育有误。于是父母开始注重对林西同进行尊重长辈和他人、不以自己为中心等如何做人的教育,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也逐渐在行动中加以改正,从此,林西同变得越来越受人欢迎了。
  操作提示
  有些父母天天围绕着孩子转,对孩子特别关注,经常给孩子搞特殊待遇,这样的孩子会存在严重的自私心理,进入社会后不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所以,父母应让孩子具有平常心,让孩子在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中身心健康地成长,拥有自信、开朗、达观、积极的阳光性格。
  支招三:不为孩子的过错找理由
  方法示例
  军军今年上初二,是一个人见人怕的班级“班霸”。他在班上打人,欺负女同学,甚至旷课,打群架。军军之所以这样,是父母对他长期的溺爱造成的。
  某次班主任就他在班级打人的事,约军军的父亲谈话。面对多个孩子的指认,军军与他的父亲都不承认有这样的行为,军军父亲还认为班主任的教育存在问题,当着孩子的面,对班主任大呼小叫。
  操作提示
  父母如果今天为孩子的行为推卸责任,那么总有一天,会让孩子以沉重的代价为自己的行为埋单。父母千万不要为孩子的过错找理由,而要教育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学会道歉,成长为一个健康向上的、有益于社会的人。
  支招四:不对孩子限制太多

第3章 人生路,自己走(3)
方法示例
  章小蕙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妈妈平时不让她做任何家务。因为早在章小蕙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她想给妈妈帮忙,看着厨房案板上没有切的菜,就帮妈妈切了起来,一不小心切着了手。
  妈妈看见了,大惊失色,急忙去找消炎药。事后她一再告诫章小蕙,不准她再碰刀。这样,章小蕙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摸过刀。虽然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但章小蕙吃苹果还是妈妈帮着削。
  操作提示
  父母对孩子限制太多,这不能干那不能摸,会扼杀孩子的动手能力,抑制孩子的创造力,毁灭孩子的潜力,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性格懦弱,大事不能干,小错不犯,从来不能享受成功的快乐。父母如果从小对孩子一切包办,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形成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就只能把孩子培养成平庸无能的人。
  建议二:不包办代替,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
  孩子过分依赖的习惯,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面对孩子的依赖性,父母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依赖行为产生的原因,然后采取正确的措施,让孩子学会独立。
  【教子现场】
  张笑恒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为了让张笑恒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父母可谓是操尽了心,除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父母都会代替张笑恒去干——吃饭时,妈妈会及时地把饭端到张笑恒的手边;衣服脏了,当然也是妈妈的事;笔记本用没了,也是妈妈亲自去买。到了高中毕业,张笑恒连自己的袜子都未曾洗过,他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而且有时还为自己的这种生活沾沾自喜。
  高中毕业后,张笑恒以全县第一、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某名牌大学,那是他梦寐以求的地方。同年的九月,张笑恒和其他刚入学的学生一样,无比兴奋地来到了首都北京。然而大学生活开始不久,张笑恒就遇到了许多困难:他不会买饭,不会洗衣,甚至经常找不到上课的教室,也不知道该如何和同学相处。
  虽然好心的同学也在不断地帮助张笑恒,但还是难以解决他的适应问题,这令张笑恒万分苦恼。无奈之下,他只好提出了休学,学校根据他入学以后的表现同意了他的请求。
  【专家解析】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美国心理学家戴尔说:“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试验自己的能力,去学会如何对付危险的局势。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如果我们过多地做了,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他的自立及信心。”这些都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至理名言。
  缺少动手能力的孩子,过分依赖父母,没有独立的精神,当他离开父母后,就会感到手足无措,缺乏主见,不会积极行动,不敢负责任,性格懦弱,这会变成孩子将来事业成功的一大障碍,对生活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动手能力,防止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与习惯。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其实是喜欢自己做事情的。他们喜欢说“我能”、“我自己来”等。父母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大胆去做感兴趣的事情。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力和责任感,增加他们的基本生活常识和劳动能力,使孩子学会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负责,真正地长大成人。

第3章 人生路,自己走(4)
别管孩子,培养孩子克服困难,迎接人生各种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实际能力。别管他,给他提供锻炼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这种“别管”的做法,能让孩子变得独立、自主、自强,让孩子完成他力所能及的事,并从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心。当然这种“别管”绝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建立在了解孩子的能力范围,尊重他的情感的基础上。
  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实践的条件,遇到问题先让孩子自己动手去解决,同时,父母要有耐心,对孩子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态度,循序渐进地增强孩子的信心,逐渐提高孩子动手的能力。
  【建议父母的妙招】
  包办代替是害孩子不是爱孩子。没有锻炼的机会,孩子怎么会获得相应的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生活锻炼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是父母最好的家教方式。
  支招一:让孩子学会自理生活
  方法示例
  胡彦斌是个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在家里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也是劳动小标兵。胡彦斌之所以这样,得益于妈妈对她的培养。
  在胡彦斌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创造机会让胡彦斌自己动手做事。在妈妈的培养下,胡彦斌很早就具有了独立的劳动意识并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
  操作提示
  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提高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孩子能自己动手做一些日常小事的时候,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如穿衣、整理玩具、打扫房间、做饭等。不要怕孩子弄不好,也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代劳。孩子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锻炼,才能发展成一个健全、独立的人。
  支招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方法示例
  今天学校大扫除,周杰峰的任务是擦窗户。老师过来检查:“周杰峰,你的劳动任务完成了吗?”“完成了,老师。”他回答得很爽快。可当老师走到窗户前时,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只见窗户上条条污痕犹在。老师问:“你知道怎样将窗户擦干净吗?”“知道。先用湿抹布擦一下玻璃,再将抹布洗干净,把边框和槽内擦干净,然后用纸把玻璃正反两面擦一遍。”
  他把老师说的步骤一口气背出来。“那你看看窗户,干净吗?”老师说。周杰峰红着脸低声说:“不干净。”他迅速拿来抹布重新擦了起来。可是,几分钟后呈现的还是带有污渍的窗户,老师只好拿着抹布亲自给他作示范,最后总算完成了任务。
  事后,老师从周杰峰父母那儿了解到,周杰峰在家是个真正的“小皇帝”,所有的家务活父母全包了。他的鞋子都是没有鞋带的,因为他不会系鞋带。周杰峰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知道,这让老师感到愕然,也很担忧。
  操作提示
  许多父母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孩子,却忽略了孩子成长的真正需求。孩子从好奇到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给予的一切,博爱、尊重、义务悄悄地从孩子的心灵中淡化,责任心也慢慢地流失。父母应帮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做人,不替孩子包办一切,让孩子在亲自实践中,培养应有的责任感。
  支招三:打消孩子的依赖心理
  方法示例
  童海燕是一个美丽且聪明的小女孩,什么都好,就是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很强,几乎什么都需要父母帮她做,连每天起床都需要妈妈催促很多次才动身。

第3章 人生路,自己走(5)
有一次,童海燕的妈妈听说邻居家的孩子上学起床从来都不需要大人叫,而且一次都没迟到过。回家后,妈妈当着童海燕的面夸奖邻居家的孩子,童海燕听后不服气地说:“我也能做到。”晚上睡觉前,童海燕把闹钟调好,第二天一早,童海燕听见闹钟响后很快就起床了。
  操作提示
  依赖的心理,使孩子缺少做事的主动性。而孩子既有依赖父母的心理,也有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天性,父母摸清了孩子的心理,有意在孩子面前夸奖别人,激起孩子不服输的心理,孩子就会变得主动起来,使父母成功达到消除孩子依赖心理的目的。
  建议三:跌倒了,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经过挫折锤炼而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社会竞争力。挫折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子现场】
  罗瑞瑞是家里的独生女,平时,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爷爷奶奶更是视她为掌上明珠。只要是罗瑞瑞想要的东西,父母都会尽量地满足。罗瑞瑞也很争气,整个小学阶段,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三名,亲戚朋友无不夸罗瑞瑞是个好孩子。小学毕业后,她顺利考入了一所理想的重点中学。
  可是入学以后,罗瑞瑞却觉得越来越失落:自己原来的优越感一下子全没了。身边的同学都是那样优秀,课堂上,罗瑞瑞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总有那么多的同学似乎不假思索就能说出答案;老师的目光在罗瑞瑞身上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开学不到一个月要确定班干部,结果名单里也没有了罗瑞瑞;语文课上,好不容易争取到了回答问题的机会,竟然答错了……这一切都让罗瑞瑞不断地怀疑自己,责备自己,她甚至感到自己再没有脸面回去见父母了。
  【专家解析】
  一个人不仅要有天资、勤勉、进取之心,还要有一种经受得住挫折和磨难的韧性,这样才会使人生臻于完善,走向理想的归宿。
  实践告诉我们,要教育好下一代,除了要教孩子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帮孩子塑造良好的思想素质,教孩子学会面对困难,面对挫折。这是一堂重要的人生之课,只有学好这一课,才能具备成功者的素质,才能具有生活勇士的坚强毅力,从而成为一名生活的强者。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以增强孩子适应能力和坚强意志为指导,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创设或利用日常生活情境,通过自然方法妨碍或干扰孩子某些目标的实现,从而对他们进行经受挫折、摆脱依赖、增强对困难的承受力的教育。挫折教育也就是要教孩子懂得什么是生活,怎样生活。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论希望孩子将来干什么,都要培养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困难、面对挫折,不能一味地将他们视为掌上明珠,不让他们受一点委屈,以为多给孩子方便,少让孩子遭受挫折就是爱孩子,实际上是过早地剥夺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创造力培养的机会,只能让他们长大后陷于平庸和无能。
  人只有经历过挫折,从小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忍耐力,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才会获得成功,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给孩子一点挫折,对孩子的一生是大有益处的。放开手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适当地给以小小的“刁难”,让其自己解决,孩子几经如此“折磨”,将来就不会像温室里的豆芽那样,一碰就断。

第3章 人生路,自己走(6)
古今中外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挫折教育可以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磨炼意志、形成自我激励机制,有着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这正是孩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