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方法成就好妈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方法成就好妈妈-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处,日夜为伴,尤其未成年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模仿性最强,而这时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威信最高。他们认为父母的一切言谈举止都是最标准、最美好的,对父母的一切言行都有强烈的模仿欲望:父母的走路说话、待人接物、欢乐与痛苦等,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努力去模仿,无论好坏都照单全收。这种影响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
  父母的言谈举止,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没有小事。要教育孩子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父母自己就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要求孩子积极进取、勇敢拼搏,父母也要率先示范。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建议父母的妙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来自父母的垂范。父母的好榜样将为孩子铺就成功的道路。
  支招一:“言教”,更要“身教”
  方法示例
  台湾著名学者、年过八旬的柳北岸先生不但精神矍铄,而且记忆力好得惊人。谈起童年趣事,他一桩一桩说得眉飞色舞;聊及旅行趣闻,他一件一件讲得兴高采烈;说起读书心得,他更是一则一则说得兴味盎然。思路之清晰,描绘之生动,着实令人自叹不如。他的儿子蔡澜先生这样评价父亲:“父亲不老,只因他终生读书。”

第1章(2)
柳北岸先生有一间书房,墙壁四周镶嵌着高达天花板的书橱,橱内密密麻麻地放满了古人和今人的书。对于他来说,一日不可无书。他的几个孩子,分别是艺术界和教育界的佼佼者,他们都是手不释卷的爱书人。这一份爱书的品质,是柳北岸先生当年颇费苦心而又不露痕迹地对他们培养而形成的。柳北岸先生回忆起如何教育孩子时笑眯眯地说:
  “我买了大量的书,放在地上,任由孩子们看。他们把书翻得乱七八糟,东南西北丢得满天满地,我一声不响地替他们收拾。隔一段时间,又买进另一批新书,任由他们翻。我从来不逼他们读,可是,他们见我读得津津有味,而满屋子的书又伸手可及,一个个都自动地成了爱书人。”
  操作提示
  行“言教”而更重“身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父母在孩子面前不仅是一种权威,而且是孩子言谈举止标准的提供者,是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的具体形象。“以教人者教己”,父母要求孩子具备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自己都应首先具备。
  支招二:从生活细节上给孩子做良好示范
  方法示例
  父亲带着儿子陈明明去湖边钓鱼。在规定的准钓时间之前,陈明明禁不住满腔兴奋,将鱼饵抛了下去,没想到一会儿竟然钓上来一条大鲤鱼。陈明明欣喜若狂,父亲也承认他从未钓过这么大的鱼。陈明明正准备把鱼拿下来,父亲却制止了他:“钓鱼的时间还没有到,这条鱼不能拿。”
  陈明明向湖四周看了看,周围一片寂静,除了父子俩,没有别的人了。陈明明舍不得这条大鲤鱼,于是对父亲说:“如果放了回去,下次不一定能够钓到这么大的鱼了。”父亲说:“我知道,但你还是得把它放回去。因为时间未到。”陈明明不高兴地说:“这里又没有别人。”父亲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陈明明看到父亲坚决的神色,只好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中。
  操作提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来规范孩子的言行,可是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以父母为榜样来模仿。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不良的言行,首先要杜绝在自己身上发生;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自己先要做到。唯有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支招三:父母要言行如一、说话算数
  方法示例
  黎大东是个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男孩,他的父亲是工人,母亲下岗了。黎大东的父母对其教育是很严格的:放学后不许下楼玩;作业做不完不许看电视;不许玩电子游戏。如果违反,轻则责骂,重则痛打。可是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却没有让黎大东成为一个好孩子。
  原来,黎大东的父母整天沉迷于“麻将事业”中,没有重视自己对孩子的身教。他们以为小孩子只要“管起来”、“打几顿”就会听话,可结果恰恰相反。
  一次,他父亲在“连续作战”后回到家里,却发现儿子正和几个“小哥们儿”打扑克,而且每个人的脸上都贴了不少纸条,他父亲立时火冒三丈,动手就打。黎大东一边大哭,一边喊:“我作业写完了。为什么你能玩麻将,我就不能打扑克?”一句话问得他父亲目瞪口呆。
  操作提示
  父母要求孩子言行端正,品德优良,就必须先从自己做起。无论何时何地,父母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绝不能做那种说一套、做一套,在外一套、在家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伪君子。在孩子面前,只有言行如一、说话算数,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才能让孩子对父母的管教心服口服。

第1章(3)
方法二: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父母和孩子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只有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家庭教育才能顺利地进行和完成。父母与孩子的亲密沟通,实际上是父母与孩子心灵的碰撞。
  【教子现场】
  司菁菁跟同学打架了,一身是伤地回到家。司菁菁的父母把她拉到一边,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她打了一顿,然后才问她为什么跟别人打架。司菁菁人小脾气拧,不管父母怎么问,就是一声不吭。司菁菁的父母看着孩子不说话就生气了,又把司菁菁骂了一顿。
  第二天,妈妈接司菁菁放学,去得有点晚了,回家的路上,妈妈边走边问:“今天怎么不高兴啊?”司菁菁回答:“不理你!”妈妈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后来,又有好几次类似的事情发生,“不告诉你”、“不想说”就成了司菁菁的口头禅。
  【专家解析】
  沟通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手段。父母想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和孩子进行沟通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沟通父母可及时发现、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以正确的方法给予引导,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在家庭中,亲子关系较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顺畅,孩子往往不需要父母督促而主动地学习、上进。相反,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不管父母怎样教育,结果都是“恨铁不成钢”。并不是孩子笨,而是孩子有心结,亲子沟通的障碍导致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例如上述案例中的妈妈,就是不善于跟孩子进行沟通。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孩子在想什么?面临怎样的问题?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动物,有人物,有梦境,有情绪,杂乱无章地塞在里面。如果不经常打开来看看,有一天当你不经意地打开时,也许会从里面跑出来一只老鼠,吓你一大跳。”成功的父母,能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并成功地引导孩子的思想。这样的父母,不仅能达到引导孩子行为的目的,还可以教养出有主见的孩子。
  孩子的心里总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如今的社会,也给孩子提供了更多了解外界信息的途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等,所以现在的孩子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很早熟。可是孩子还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分辨能力,这时,就非常需要父母为他们指点迷津,释疑解惑。
  与孩子沟通之前,父母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和孩子沟通,沟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事实上,父母和孩子沟通,是为了促进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去教育孩子,激励孩子,帮助孩子实现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就等于教育成功了一半。
  【建议父母的妙招】
  沟通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毕竟父母与孩子在年龄、心理、思想及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相互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只有掌握与孩子交谈的艺术,做孩子的朋友,才能使两代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支招一:尊重孩子,蹲下来同孩子讲话
  方法示例
  胡烟芬有一对可爱的儿女。一天,当一家人一同去超级市场时,四岁的儿子罗非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胡烟芬在车门口蹲下来,两只手握住儿子的双手,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儿子,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的,对吗?”罗非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下了。

第1章(4)
又有一次,大家一起去公园玩,罗非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边去看戏水的鸭群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要流出来了。这时,胡烟芬又很自然地蹲下来,亲切地对儿子说:“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绊一下是没关系的,对吗?”这时,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泪,然后自己玩去了。
  胡烟芬谈起自己的教育方式时说:“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亲就是这样同我们说话的。我们认为,孩子也是独立的人,只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所以我们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
  操作提示
  父母蹲下来,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成人对孩子的事情认真又亲切的态度。同时,父母可以轻声细语地耐心说服教育孩子,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大声呵斥。
  这样能促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是受到尊重的人,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与合作精神,也能帮助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或缺点;同时为孩子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听而不闻或产生逆反心理。这虽是一种很具体的教育方法,却体现了如何看待子女同父母的关系的教育观念,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父母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支招二: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方法示例
  王强向妈妈说高兴的事,妈妈会产生共鸣,例如王强告诉妈妈他在学校里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妈妈会称赞他说“噢,真棒,下次你会做得更好”;王强向妈妈诉说不高兴的事,妈妈会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例如当王强告诉妈妈他今天在学校跟同学打架了,还吃了亏,非常气愤地说明天要怎样报复时,妈妈会让他对着他的娃娃练一通拳击,然后说“打人也会手痛的吧,明天你告诉老师,请求老师的帮助吧”;当王强向妈妈说着她不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在她很忙的时候,妈妈也会捺着性子听,还不时地用“嗯”、“噢”、“是吗”等词语,表示自己在认真地倾听,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这样,不仅使王强更乐意向妈妈倾诉,而且提高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操作提示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学会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当孩子要与父母沟通时,父母不妨先坐好,停下手上的工作,安静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话,全神贯注地倾听,不左顾右盼。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我重视的,我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一切。如果父母这样做了,孩子一定会对父母说出他埋藏在心底深处的话。
  支招三:用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方法示例
  孔凡江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情绪总是很不好。父母说什么他都不爱听,叫他做什么他也不愿去做,而且不说明缘由。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妈妈想到孩子可能有了什么烦心事,也可能是处于叛逆期,所以没有对孩子盲目批评,而是放下父母居高临下的架子,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谈心,说:“儿子,最近有什么事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妈妈都会与你一起分担的。”
  孔凡江看到妈妈这样对待自己的暴躁,感动地说:“妈妈,我就是没有原因地心烦,没有别的事,你不用担心。这些天对你们的态度不好,请原谅。”孔凡江的妈妈听儿子这样说,知道儿子是处于青春成长期,于是给儿子讲起了自己那时的情况,并告诉儿子:这个时期人人都有,很快就会过去的。鼓励儿子多参加活动,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孔凡江在妈妈温馨话语的鼓励下,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又变回以前那个乖巧的孩子,并且比以前更懂事,更体贴父母了。

第1章(5)
操作提示
  爱是阳光,能唤醒沉睡的种子;爱是雨露,能滋润干涸的心田。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则不能称之为教育。”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构筑一个爱的池塘,用爱来温暖孩子的心灵。当孩子表现出色的时候,父母的爱就是由衷的赞扬,能够给孩子快乐;当孩子缺乏自信的时候,父母的爱就是最好的鼓励,能给孩子信心;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父母的爱就是无限的温暖;甚至当孩子调皮的时候,父母的爱就是无声的批评和无形的约束。
  支招四:孩子的事情要跟孩子协商
  方法示例
  郝红霞是个美丽的小女孩,乖巧听话,人见人爱。郝红霞虽然听话,但也有自己的主见,之所以很少与父母的意见相左,表现得听话懂事,是因父母对与她有关的事情,都与她平等商量,所以每一件事情都进行得很顺利。
  一次,爸爸想给郝红霞报兴趣班,就同郝红霞商量道:“爸爸看很多孩子都报了兴趣班,也想给你报一个,你是怎么想的?”郝红霞摇摇头说:“我不想报,报了兴趣班就没有时间玩了。”“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