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红楼梦 中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话说"红楼梦 中人"-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说黛玉的诗才不在宝钗之下的话,那么宝钗的学识就是黛玉不及的了。第三十七回,她与湘云谈诗,就是一篇很有水平的诗论,她说:“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第六十四回当她看了黛玉写的《五美吟》,又发表了一番不俗的见解,说:“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工整,一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接着列举王安石、欧阳修咏王昭君的诗,“俱能各出己意,不与人同”,因而是好诗。宝钗不仅诗写得好,诗论得也好,这种学识是其他姑娘们比不上的。
  宝钗曾打趣宝玉是“杂学旁收”,其实她读的书比宝玉多得多,懂得也多,是真正的博学多闻。惜春要画大观园,宝钗能告诉你用什么样的纸好,用什么样的染料,用多少种各样的笔,以及关于绘画的技巧和构思,并当即给惜春开出了单子(第四十二回)。宝玉参禅,她能马上说出禅宗的“语录”。甚至于对戏曲也是很熟,张口就能把《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一出戏中的一段《点绛唇》念了出来,宝玉交口称赞宝钗是“无书不知”。她对医药也颇有见解,第四十五回,她告诉黛玉:“昨儿我看见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她认为先以平肝健胃为要。建议黛玉吃燕窝一两,滋阴补气。不仅表现出对黛玉的关心,也表现出她的知识的渊博。
  宝钗虽说是一个姑娘家,还有着很强的管理才能。《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是“敏探春兴利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在探春理家的过程中,宝钗是“三驾马车”之一。理家当然是以探春为主,但宝钗的见解办法似乎比探春更高,她要用学问提着,不仅要除弊,还要通过改革使得下人能够得到一些好处,大家心齐。真是“小惠全大体”了。作者赋予宝钗这么多的才华学识,从而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薛宝钗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是“山中高士”,我们不要把她看简单了。
  

宝钗的“冷”与“无情”
我们前面讲到宝钗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而是一个丰满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身上既有美的一面,如她的美貌,她的才华,她的善良,她的温柔,她对邢岫烟的接济,对湘云关心体谅等等,这些都是值得人们赞赏的。但“冷”与“无情”也确确实实存在这个美貌的姑娘身上,正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金钏是王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只因与宝玉说了几句轻薄的话,就被王夫人扇了耳光,并赶出贾府,最后投井自尽。金钏之死宝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宝玉是非常的难过和内疚。王夫人虽然赶走了金钏,但毕竟金钏扶侍他多年,当她听到金钏死了,也不免伤心留泪。但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宝钗却表现得极为平静,不,应该说是极其无情。当王夫人哭着说金钏之死的事情后,宝钗竟说:“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又说:“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我们真是见识了这位冷美人的“冷”与“无情”。薛宝钗的“冷”与“无情”不同于王熙凤的心狠手毒,她不是王熙凤式的人物。她的“冷”与“无情”是用封建统治的“理”提着,在她看来主仆之间的“理”即规矩是不能改变的,主子打了丫鬟即使是打错了,丫鬟也不能怨恨主子,如果你有怨气,那你就是糊涂,不懂道理,因此死了也不足惜。她还认为丫鬟死了,主子多赏几两银子也就行了,主子也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在封建的统治秩序面前,她是“原则性”很强的。她认为这样才符合道理。
  又如第四十四回,凤姐因贾琏偷情而拿平儿出气,平儿一肚子委屈,在这件事情上,宝玉的心情和宝钗的表现完全两样。宝玉是:“思及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贴,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犹甚。”因此宝玉是伤感落泪。而宝钗呢,在劝慰平儿时却含着责怪,说什么:“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他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屈,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这和对金钏之死的“理”是一样的。
  第六十七回,薛姨妈听说尤三姐自刎了,柳湘莲不知往哪里去了,“心甚叹息”,可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宝钗时,宝钗竟“并不在意”,尽管柳湘莲还救过薛蟠的命。在宝钗看来死了尤三姐,走了柳湘莲,是他们的前生命定,这与他们家没有关系,赶紧发货,请人吃饭酬谢才是重要的,否则“叫人家看着无理似的。”宝钗的“冷”与“无情”正是建立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秩序的理之上。
  薛宝钗的“冷”与“无情”是她接受封建统治阶级正统思想熏陶的结果,我们看着是“冷”与“无情”的,在宝钗看来是合情合理、理所当然,她的“冷”与“无情”不是个人的品质和奸诈,而是那个时代和社会造成的。
  宝钗的结局也是悲剧性的,她最后虽然为了家族的利益,与宝玉结成了“金玉良缘”,但仍然不能挽救即将倒塌的没落的贵族家庭的命运。她和宝玉不是一路的人,他们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宝钗的金锁上正反两面也刻着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结果宝玉还是离她弃她而去,她仍然没有改变“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和“金簪雪里埋”的命运。
  

容貌俊美,性格泼辣
关于王熙凤的相貌,书中有几次提到。第二回冷子兴就曾对贾雨村说,王熙凤“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作者对人物的出场作了精心安排:先出贾母,再通过贾母淡淡地介绍邢夫人、王夫人及李纨等人。待到迎春、探春、惜春出场,则对她们的相貌作了简要的描写。然后,便是王熙凤与贾宝玉这两个重量级人物陆续闪亮登场。在王熙凤出场之时,人未露面,笑声先闻。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令黛玉感到纳闷:“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这点睛之笔,不仅突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也显示出她在荣国府的特殊地位。对此甲戌本有侧批说:“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非仙助即为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另有眉批道:“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未写其形,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也。”接下来,作者又通过黛玉的眼睛,对王熙凤的模样作了细致的描写,说她“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在对其服饰描写一番后,又具体地刻画了她的容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前两句是对其眼睛与眉毛的描写,这副眉眼,就是我们常说的吊眼儿,就像是上了妆的戏曲演员。而“三角眼”的女人,则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厉害泼辣的女性,再加上“粉面含春威不露”这句话,一个泼辣而又厉害的大美人儿便活脱脱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而作为一家之长的老太君贾母,则这样向黛玉介绍王熙凤:“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此处不仅透露出贾母对她的喜爱,也再次从不同的角度点出凤姐的泼辣性格。第六十八回,作者又通过尤二姐的眼睛,再次对王熙凤的容貌作了描述:“眉挽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俏丽若三春之桃,清丽若九秋之菊。”
  第六回周瑞家的对刘姥姥说:“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回来你见了就信了。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那么,这个容貌俊美才能出众伶牙俐齿的“凤辣子”,又是怎样的一个泼辣货呢?第七回,王熙凤和贾宝玉提出要见见秦钟,贾蓉说秦钟“生的腼腆,没见过大阵仗儿,婶子见了,没的生气”时,王熙凤说:“凭他什么样儿的,我也要见一见!别放你娘的屁了。再不带我看看,给你一顿好嘴巴。”可见她的语言、性格是何等泼辣。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见贾府众女眷来了,“正欲得便且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骂道:‘野牛 的,胡朝那里跑!’”开口骂人,抬手打人,其言谈举止,哪里像一个贵夫人呢!第三十六回,王熙凤向王夫人回完话后,来到廊檐上,当着几个执事的媳妇,“把袖子挽了几挽, 着那角门的门槛子,笑道:‘这里过门风凉快,吹一吹再走。’”然后将抱怨她 扣银子的人痛骂一通后,方才“一面骂,一面方走了”。短短的一段文字,便将一个“泼皮破落户”的形象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精明能干,要强逞能
书中许多地方表现了她的治家才能。尤其是第十三回、十四回“协理宁国府”,更是突出表现了她的才干魄力、威重令行。第十三回,当贾珍求她协理秦可卿的丧事时,书中写道:“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不伏,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待王夫人应允之后,王熙凤首先总结了宁国府的种种弊病:“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接下来便极力描写她钉造薄册,如何分派任务,如何严格执法,结果管束得宁国府中“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第十六回贾琏从苏州回来之后,王熙凤为他设接风宴,当贾琏为她的操持劳碌表示感谢时,王熙凤趁机正话反说,卖弄一番:“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况且又没经历过大事,胆子又小,太太略有些不自在,就吓的我连觉也睡不着了……况且我年纪轻,头等不压众,怨不得不放我在眼里。更可笑,那府里忽然蓉儿媳妇死了,珍大哥又再三再四的在太太跟前跪着讨情,只要请我帮他几日;我是再四推辞,太太断不依,只得从命。依旧被我闹了个马仰人翻,更不成个体统,至今珍大哥哥还抱怨后悔呢。你这一来了,明儿你见了他,好歹描补描补,就说我年纪小原没见过世面,谁叫大爷错委他的。”这一番话,实际上是在炫耀自己。言外之意就是,不信你去问问太太和珍大哥哥,我办得漂亮不漂亮!贾琏是她的丈夫,深知她的为人处事之道。她却还要如此虚伪地表白一番,实在是有些太过分了。无怪乎作者没有安排贾琏说什么,却用别的事情岔开了。这也是《红楼梦》的高明之处。
  

权诈机变、心狠手辣
这方面的情节主要有:第十一、十二回“毒设相思局”、第十五回“弄权铁槛寺”,尤其第六十七至六十九回对尤二姐的肆意摆布更是集中刻画了她那“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机心和手腕。
  第四十六回,邢夫人要王熙凤帮忙,想把贾母的大丫鬟鸳鸯给贾赦做妾,王熙凤连忙劝阻说:“依我说,竟别碰这个钉子去。”并说了一大套原因:一是“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二是平时说起闲话来,老太太常说,“老爷如今上了年纪”,却“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的”,“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老爷“行事不妥,太太该劝才是”。这本来是很有道理的善意的劝阻,岂料性情固执的邢夫人却十分着恼,数落了凤姐一顿。凤姐知她“又弄左性,劝了不中用,便连忙陪笑说道:‘太太这话说的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依我说,老太太今儿喜欢,要讨就今儿讨去。我先哄着老太太发笑,等太太过去了,我搭讪着走开,把屋子里的人我也带开,太太好和老太太说的。给了更好,不给也没妨碍,众人也不知道。’”由坚决反对到表示支持,甚至还自告奋勇地表示帮忙,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凤姐的机变才能。
  第十四回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曾对众仆人说王熙凤“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这方面的具体故事情节,如第四十四回,王熙凤看见替贾琏望风的小丫头见了自己就跑,便把那小丫头喊住,喝命平儿:“叫二门上的小厮来,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里没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小丫头苦苦哀求,凤姐“说着便扬手一掌打在脸上,打的那小丫头一栽;这边脸上又一下,登时小丫头子两腮紫胀起来”。平儿连忙解劝,凤姐却又要烧了红烙铁来烙小丫头的嘴,并在审问的过程中,“回头向头上拔下一根簪子来,向那丫头嘴上乱戳”。对于另一个会来事的小丫头,“也扬手一下打”了“一个趔趄”。听到鲍二家的与贾琏的对话后,不仅撕打鲍二家的,还一再毒打无辜的平儿,并强迫平儿撕打鲍二家的。其骄悍泼辣,确实令人发指。
  第六十一回,茯苓霜失窃一案,本来平儿和宝玉已经做了妥当处理,但当平儿向病中的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