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剖析胡雪岩商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曾仕强剖析胡雪岩商道-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阿宝你要帮我保护雪岩的安全,另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你要把雪岩的行踪报告给我,让我安心。
  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对,何况阿宝这个人很淳朴,对人也很忠诚,再加上他的勇敢,一定会对雪岩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们认为芮瑾推荐阿宝是应该的。我们不能认为推荐人都是不应该的,都是人情包袱。芮瑾这次一点人情包袱都没有,完全是出于好意,而且她也没有说一定要雪岩付给阿宝多少工资。他们什么都没有谈,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应该先把事情做起来再说。我们常常发现,在这种创业的阶段,大家是没有二心的,也不会有自私的表现。大家都处得非常好,可以说是事业的蜜月期。
  4。生意人能赚钱就好,这句话对不对?
  如果用粗浅的眼光来看,这句话当然是对的。因为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赔本的生意没人做,杀头的生意反而有人做。意思就是说,在商言商,做生意就是要赚钱,不然这么辛苦干什么?
  但是这种话听听可以,认真却是不行的。因为如果你唯利是图,能赚钱的事情就去做,那就表示说违法的事也可以干。干违法的事,非常危险,而且是不值得的。那么多行当都可以做,为什么偏要去做那种非法的事情?
  “能赚钱就好”,前面最好加上一句话——要不违背良心,不违反法律规定。这个前提之下,当然是能赚钱就去做。所以我们千万记住,简单的一句话,却往往是话中有话,而且我们中国人往往习惯于不把最要紧的话说出来。我们通常只讲那些比较浅显的,比如“能赚钱就好”,这句话很通俗。可是如果你问可以违法吗?一定会有人告诉你,绝对不能违法。如果你问能够赚那种昧良心的钱吗?也一定会有人跟你说,怎么能赚昧良心的钱呢?从这样的对话中你就可以了解,中国人讲生意人能赚钱最好,但是有前提条件,就是不能违背良心,不能违反法律,还要尽量做自己喜欢做的行业。有这么几个前提在内,才可以说能赚钱最好。
  所以,以后听到有些话,要深入分析和思考,才不会被人家误导,甚至于伤害了自己。
  5。雪岩和成祥为什么主张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订合同?
  我们今天的观念认为,任何事情都要有合同,白纸黑字才算数,其实这是西方的观念。为什么?因为西方人一开始就准备打官司,现在没有白纸黑字,将来一打官司,就找不到证据了。我们中国人却不是这样。
  如果当时坚持要订合同,后面的事情就非常麻烦了。因为随时都可能会被官兵抄掉,只要官兵找到这个合同,那雪岩他们就是私通太平军,怎么辩解都没有用。以官兵的立场来看,私通太平军那还得了?所以往后看就会知道,幸好这次他们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任何的书面协议,才没有被官军查出来。
  很多事情,表面看是一样,深层看是另一样,现在看是一样,长期看又是一样。所以大家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来衡量一件事情,才知道真正的对与错。
  6。雪岩为什么把买来的米反而便宜卖出去?
  我们今天动不动就说要讲策略、讲战略,其实雪岩是一个非常懂得策略的人。他把钱拿去买米,米价一日一涨,越来越高,原本可以买那么多的米,现在只能买这么少的米,怎么办?成祥就想,算了,现在把以前买的米卖掉,怎么也能赚一点,应该赶紧拿了钱就走。他这种想法是完全不对的,因为人家要的是米,而不是钱。要钱干什么?战争的时候,米比钱更重要,因为大家都要吃饭,钱又不能填饱肚子。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知道,雪岩抓住了根本要点:我现在要的是米,要想办法用我手里的钱买到最多的米,而不是赚最多的钱。所以他就考虑,为什么米价居高不下?很简单,就是因为大家抢买。那我现在就反其道而行之,我卖米,而且比别人卖得都便宜。
  这样一来,米商就觉得奇怪:是不是货源很充足?是不是外面有很多粮米进来了?米价会不会马上跌下来?米商们担心米价会下跌,而雪岩却坚持继续低价卖米。他这就是反操纵市场,因为他知道,如果完全顺着市场,他永远买不到足够的米。可是成祥不以为然,他很怀疑:我们这么少的米,可以降下整个市场的米价吗?当然雪岩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他只能告诉成祥试试看。
  一件事情,往这边想有这边的可能,往那边想有那边的可能,至于谁对谁错,我们只有到最后才能知道。谁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可是总要冒一些风险,用今天的话讲,叫做“风险性”。你要经营企业,完全不冒风险,行得通吗?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成祥不愿意冒险,但雪岩就不一样。雪岩认为应该冒险的事就要去冒险,但他不是赌。如果他完全是赌,我们就看不起他了,把人家的钱拿来赌,那还得了?那样的话,干脆去赌博好了,还做生意干什么?所以我们说,做事不能赌,但可以有一定把握地去冒险。
  

第二章 巧觅靠山(1)
(一)
  雪岩请了两个阿大来帮忙卖米,阿宝给了他们赏钱后,两个阿大误以为雪岩想在斗秤上做手脚,雪岩忙纠正他们,说自己做生意不求盈利,只求公平。卖米的阿大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老板,感叹遇上了活菩萨,大声叫卖“雪记大老板九折优惠生死米”,百姓纷纷前来购买。
  几天过去了,米价还没有降下来,成祥担心还会再涨,责怪雪岩闹得血本无归,没有退路,但雪岩还是坚持继续低价出售,他要让那些粮商没有退路。雪岩告诉成祥,如果生意失败了,由自己一人承担。成祥责怪他不该说这样的话,既然共同创业,就要共担风险。
  阿宝从街上回来,跟雪岩他们讲了外面的所见所闻,就是不谈米价。雪岩急忙问米价的情况,阿宝高兴地说米价降了。成祥一听米价降了,急忙要去收购,雪岩拦住了他,说等米价更低时再去买,而自己这边还要继续卖米,他还让成祥小心点,以免让其他粮商有所察觉。
  为了将粮食运回杭州,雪岩要去拜访掌管水运的漕帮。成祥劝雪岩不要去,因为他知道,一旦迈不过漕帮的门槛,就会丢了身家性命。
  1.卖米的阿大为什么说绝不亏欠雪岩的斗秤?
  雪岩想来想去,决定把买来的米卖出去一部分。卖米需要人手,雪岩就叫阿宝去请两个帮忙的人,这个叫做卖米的老大。卖米的老大看到雪岩对他们很客气,还二话不说先把工钱付给了他们,就误以为雪岩希望他们在卖米的过程中克扣买米的人。就是说,卖米的时候分量上少一点,那么积少成多,就可以赚点回来。可是,雪岩告诉他们不可以这样,做生意一定要公道,既然要便宜卖给人家,就不能在量上再去动手脚。卖米的老大一听,心想竟然有这种人,对我们这么好,又要我们公道地来对待顾客,所以他们很自然就说雪岩卖的是生死米。什么叫“生死米”?就是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大家要活命,可是又没有钱,现在这样一半卖一半救济,就叫做“生死米”。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出去了。
  当然,如果说雪岩是通过这个来打广告,我们会觉得这个人心机太重。雪岩没有,他只是说,自己是心甘情愿要卖便宜一点,就应该规规矩矩,一斗就是一斗,不能在量上动脑筋。他纯粹就是这样做,结果得到很好的评价,这才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2.成祥担心定不下米价,雪岩为什么坚持?
  成祥说,卖一点点米,对整个市场的行情会起影响吗?人家看你这里便宜了,也会跟着你便宜吗?不可能的,除非我们量很大,但量很大我们损失的又太多了。可是,雪岩知道,在这种兵荒马乱的时候,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当然,这样做多少有点冒险,可是他想来想去,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且越想越觉得有把握,所以才下定决心,成祥再怎么反对,他都要坚持。
  雪岩这样是不是刚愎自用呢?我觉得,我们在坚持原则跟刚愎自用这两者之间,要好好去分辨分辨。以我们的观点再加上后来的整个效果来看,成祥的反对是有用的。因为这样会帮助雪岩一而再、再而三地深入去考虑,如果成祥只说对,那么雪岩可能很大意地就做决定了,结果可能很糟糕。因此,我们不能说成祥不好,两个人搭配非常重要,一个走得快,一个拉回来一点,一个放得松,一个紧一点,这个“度”就会掌握得很好。所以,雪岩想来想去,最后决定要坚持,这是坚持原则而不是刚愎自用。
  3.雪岩说生意失败,由他一人承担,成祥为什么不依?
  有人觉得,雪岩说亏了通通算他的,完全是为了当时的需要,是为了安慰成祥,所以才这样说的。其实不是的,如果那样的话,日子久了迟早会被看穿的。雪岩的一生从这时开始一路往后走,他都是“亏了算我的,赚了大家分”,他始终是这样的。
  可是成祥一听就觉得,这怎么行呢?我们是一伙的,我们共同创业,哪里有这样赢了我们大家分,输了你一个人承担的?如果成祥满口答应,那就表示他是小人一个。成祥不是小人,他是正人君子,他是老实人,他说我反对你,只是说怕你冲过头了,我也没有说输不起,我有什么输不起的呢?所以雪岩和成祥两个人,其实都有他们很可爱的一面,他们两个搭档是天生的一对。

第二章 巧觅靠山(2)
4.成祥听说米价降下来了,急着要去收购,雪岩为什么阻止?
  我们刚刚讲过,成祥是老实人,他原本以为雪岩的做法平抑不了米价,别的商家不会降价的。现在听阿宝说米价降了,他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就要去买米。雪岩却说不可以这样冲动,这时去买,粮商马上就会发现我们是假卖真买,然后整个市场的米价又会涨起来的。可见,商场上任何风吹草动都要特别小心,每一个人都要高度警觉,每一个人都要非常谨慎,而且要注意不能够很快地把真相表露出来。这一点,成祥是不够的。所以雪岩说,买米要再等等,我们是非到紧急关头不出手的,非到那个时候我们才可以出手,否则的话就会前功尽弃。
  雪岩及时阻止了成祥,告诉他时机还没有到,要再等一等,米价还会降。成祥听了以后,当然还是提心吊胆:会降吗?但是他拗不过雪岩。所以这种情况之下,坚持是应该的,稍微一放松,那就闯祸了。
  5.雪岩说做人不能见利忘义,是什么道理?
  当然,我们一方面要佩服雪岩的毅力、果断和敢于坚持,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要去探讨,他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坚持这个原则,这是很重要的。雪岩的出发点一般人很难做到,甚至于想都想不到。他说,如果现在就把米买回来,自己这边便宜的也不卖了,那等于骗人,“生死米”就完全是做广告了,对老百姓怎么交代?这事传出去,人们会说“原来他当初便宜卖米,是为了自己要买更多的米,完全是自私自利”,那就糟糕了。所以雪岩说,我们买归买,卖归卖,卖是一种道义,不能因为我们买到米了,赚钱了,就不做这事了,那就变成见利忘义了。
  我想大部分人都是看到好处以后,其他的就都忘光了,却没有想到这个后遗症是很严重的。我们看雪岩,他一方面买进来,一方面照样少量地卖出去,一边达到自己的目的,一边做好事。这样传出去,对他后面的工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6.雪岩要去拜访漕帮,成祥为什么劝阻?
  雪岩跟漕帮什么关系?当然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雪岩买了米以后,放在哪里?如果在当地粮仓里面放着,那买了干什么?买了米就是要运回杭州的,因为杭州的太平军正等着买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马上想到这个运粮通道很重要。我们希望大家要了解,货物一定要流通,才能够从多的地方到少的地方,从便宜的地方到贵的地方,这样才会赢利,才有赚钱的可能。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句话好像是讲身体的,其实跟做生意的道理完全一样。你的货物如果流通很好,你的心就不痛了,你就不会着急了。米存放久了会坏掉,那就一文不值了,买到米以后,就要赶快流通。所以雪岩马上就想到要去找漕帮,因为那时候整个的航运都控制在漕帮手上,再加上当时兵荒马乱,谁也不敢一条船自己跑,一定要找漕帮,借他们的势力来保护自己。
  可是漕帮是不容易打交道的。为什么?因为漕帮在航运上很有势力,不会那么容易帮助别人,他们要提出一些条件。这个关卡不容易打通,但是一定要去面对。所以成祥说要另外想办法,找别人去打通关节,雪岩却说要自己去,而且是非去不可。
  我们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冒险精神和谋定而后动的功夫,两者要结合在一起才行。一个人只会冒险,不懂得谋定而后动,一两下就报销了,那是莽撞,是匹夫之勇。雪岩不是,他要冒险,但他胸有成竹,他知道自己与漕帮虽然没有正式接触过,但是多少有些了解,凭他平常的所见所闻,这一关是能闯过的,他是有把握地去冒险。
  (二)
  考虑到运粮回杭州的风险太大,成祥主张把米卖掉,挣取差价后携款回杭州。雪岩不同意,直言杭州现在需要的不是银子,而是粮食,只要能把这批粮食运进杭州,就会为今后的生意打下铺垫。他还告诉成祥,做事不能胆子小,想挣钱就要冒风险。
  雪岩去拜访漕帮,漕帮老大不清楚他的来历,没有拿正眼瞧他。雪岩谨小慎微地按照漕帮的规矩,先磕头,再摆茶杯,通过了第一关,然后他又谦卑地说自己不敢沾祖师的灵光,在家子不言父,出外徒不言师。漕帮老大见雪岩很懂得漕帮的礼数,非常满意,笑着请雪岩入座。漕帮老大夸雪岩出售生死米行善,给漕帮露了脸,要摆酒上菜招待雪岩。雪岩赶紧推托有事要走,并送给漕帮老大一锭杭州府的官银,请求帮助运送一批粮食到杭州。漕帮老大见是官银,立即表示可以克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