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道·富人向天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财道·富人向天堂-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不择手段,丧失良知,玩弄手段的过程么,也就是说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存在伦理悖论。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下,无论是周重天,还是武琼斯,还是崔均毅,他们要想获得财富,都必然要带上原罪的枷锁,这是不是中国式的悲哀?
  编者:眼下中国股市持续低靡,你对中国股市和股民有什么话说?
  葛红兵:关于中国股市、中国企业制度等等,我本来谈了很多,应你们的要求,删除了大部分,也许你们是对的,既然,在小说里多说不好,在这里恐怕多说更不好,但是,我想,我是站在小股民的立场上的,我渴望一个公平、公开的股市,一个属于广大投资者的股市,在我看来谈财富的原罪,还不如谈中国股市的原罪,也许弥补这种制度欠缺,需要整整一代股民的血汗。我很欣赏上海的左安龙,他是为中小股民说话的代表,一个有立场的人,据说他看了小说,愿意来参加我们的研讨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关于“财富与高贵”(1)
在沉寂两年之后,葛红兵推出新作《财道·富人向天堂》。作者用写实手法描绘了金融奇人崔钧毅在逆境中崛起的历程。在曲折动人的情节中呈现了以“义”、“舍”、“取”为中心的三种不同的财道思想,并试图用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来破解这一谜题。如果说《沙床》要解决的是“爱与欲”的问题,那么作者试图在本书中解决“富与贵”的问题。由于小说中对于财富问题的深邃思考,《财道》一问世,便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财道小说。
  评论1
  财道·人道·天道
  阿雯
  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等字眼似乎与金融类小说有着天然的联系,从早年香港的《大时代》到进来颇为红火的《坐庄》,放眼尽是世态炎凉,惟利是图,情感在财富面前成了一个天生的卑微者,被淹没,被践踏。《财道》这部小说让人耳目一新,情感的渗透使冰冷的货币、枯燥的数据第一次显得那么温润可亲。它不仅仅诠释了取财之道,更挖掘出了“道”在金融风潮中三个层次的含义:财道、人道、天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何能够以最有效的途径获得最大的物质财富?对于这个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话题,作者用他的智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商场如战场,历来的金融类小说都过度沉迷于诡道的游戏之中,《财道》却把金融家狡猾的一面收敛起来,少了些世态炎凉,多了些许人情的温暖。小说的主角崔均毅作为一个“金融奇才”,并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投机者,同样作者所着力塑造的人物老范也不是一个惟利是图的人。无论是崔均毅对于股市大势的冷静决断,还是老范富有哲学意味的经商之道,都向读者展示了财道中人作为一名智者的另一副面孔。证券市场不再是一场明枪暗箭的争斗,冗长枯燥的金融原理也不是铁板一块,引人入胜的财富智力游戏让人欲罢不能。读懂这部小说就如解答一道谜题,玩味一个棋局,探索一条财富的智慧之道。
  人道乃是为人之道,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怀。《财道》是一部股市巨子的成长传奇,更是一部情感成长的历程,作者想要为我们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天才如何在股市中滚打,最终走向成功的传奇,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如何在喧嚣的都市中如何学会去爱,学会去作一个真正的人的故事。
  主人公崔均毅从一个失意落魄的苏北大学生历经坎坷成为中国金融界的一代大亨,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成就这个传奇的不是对金钱的占有欲,也不仅是崔均毅个人的才华,情感的纠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的理念才是推动他作出抉择的主要动力。支撑崔均毅在上海闯荡下去的有张姨慈母般的关爱之情,也有张梅似恋人又如妹妹般的柔情,还有与邢姐之间说不清是情人还是姐弟的感情。而最终使他决心击败周重天,开创自己事业的,则是对邢姐的敬爱和同情。所以说,这是一部相当奇特的财道小说,虽然它的故事情节始终不离开股市,但是推动其故事情节发展的主因始终是小说人物情感世界的波澜。体验着股市中的翻云覆雨,获得的更多的却是一次次的情感冲击,体会到浸透其中的那种人性人情。当张梅用刀片划破自己脸的时候,我没有感受到类似余华小说带来的那种狰狞冷酷的震撼,而是一种久违的感动。
  

关于“财富与高贵”(2)
天亦有道——天道则是这部小说的第三重境界,也是这部作品最深刻的内涵。如果说葛红兵教授以前的小说《沙床》中着力于为人生的存在寻求一份根本的寄托,那么这部作品显然已经超越了《沙床》,达到了对人生的彻悟。老范这个人物的设置与《儒林外史》中的四大奇人颇为相似,透过他哲学家式的经商方式,作者表达出融道家的自然之道和基督教的宽容仁爱于一体的人生感悟,这就是这部作品蕴含的自然之道。
  从崔均毅白手起家到事业有成既而遭人报复身受重伤,最终又因此能和张梅终成眷属的张弛之中,读者不难体会出“祸福相依”的道家思想。小说最后主人公归隐田园,一笑泯恩仇,更是包容了基督式的博爱和老庄淡薄名利的出世思想。贯穿故事始终的那个谜题也告诉我们,过分执着地追求答案得到的往往是难以解开的谜团。与其说这是在解谜,不如说是在解人的心结。心结一旦解开,谜题自然不复存在,谜底就像那不可道之道一样,必须由每个人亲身的体验去领悟。
  《财道》,或许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财、道”。这是一部将财与道完美融合的独特小说,在财与道之间如何寻求一个人生的支点,获得一份生命的感悟。这是作者想寻求的,也是读者一起共同思索的。
  一个时代的“罪与罚”
  鲁湘
  “我要钱”崔钧毅对老人说。老人给了他一个嘴巴:“滚”。这是小说《财道》的开头。在一个讲究含蓄,对金钱嗤之以鼻的国度,这样的开头让人触目惊心。《财道》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股市上的关于金钱与罪恶、罪恶与惩罚的故事。股市上的风云变幻扣人心弦;金融大鳄们的明争暗斗惊心动魄;而作者对于财富、人生与命运的思考,亦发人深省。
  从古至今,金钱与罪恶总是相伴相生的。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来到世间,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股市这样一个资本高度密集的地方,无疑也是一个滋生罪恶的地方。《财道》中的富人认为,“钱就是男人的胆和魄”,“钱就是爱的能力,钱就是爱的工具”。怎么样得到钱呢?小说中邢小丽有一句很精辟的话:“你想钱,就要做钱的孙子,要比钱更卑贱!”这样,“卑鄙就成了卑鄙者的通行证”。为了钱,女人不惜出卖肉体;朋友不惜勾心斗角,分道扬镳。因为钱,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简化为了“利用,再利用”。
  在中国这样一个不规范的股市里,丛林原则一再上演:“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股市大鳄们翻云覆雨,日进斗金;而无数的散户们则战战兢兢,他们的“钱放在股市上就像放在不上锁的钱柜里”,小说中卖报的王阿姨用毕生积蓄买股票,结果股票大跌;欲哭无泪;这种小人物的遭遇是中国千万股民炒股经历的真实写照,读来令人感慨。显然,《财道》是一本极具现实关怀的书,它提出了有关富人原罪、贫富差距等重大现实问题。
   。 想看书来

关于“财富与高贵”(3)
在某种意义上,股市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从80年代的双轨制、到90年代国有企业改制、到今年房地产市场的跌宕起伏,有许多人像股市上的富豪一样,一夜暴富,成为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致富是人的的自然欲求,金钱、财富本身没有错,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靠什么方式富裕起来的?我们不否认有许多靠勤劳、合法经营致富的富人,但面对那众多因违法而身陷囹圄的富人,以及社会上弥漫的仇富情绪,连同一些学者提出的中国富人的原罪问题等等,我们又该作何思考呢?
  财富是如何来的是一个问题,怎么使用财富又是一个问题。国外的许多富豪通过设立基本,捐赠等形式回馈社会,而国内的富裕人士却很少这样做,倒是经常有富豪摆阔、生活奢华、为富不仁等负面消息见诸媒体。《财道》里的周重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豪华别墅、坐的是加长林肯,奢华生活可见一斑。
  当一大批富人靠非法手段聚敛大量财富的时候,结果必然导致贫富差距扩大。按照国际通行的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中国目前已经超越了国际警戒线。贫富分化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朝代更迭无不与此有关。这不能不让人忧虑。
  在小说《财道》中,作者试图回到传统的道家、儒家、佛家以及西方的基督教中去寻找拯救的智慧。小说中的范建华是一个具有传统人格的人物。他有很超脱的一面,信奉老子“无为”思想,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但他也有儒家入世的一面,在好友崔钧毅需要施以援手的时候,他也能挺身而出,担当重任;小说中的儒家人格的代表是某区委蒋书记,对于人生,他认同儒家的“仁”;对于生活,他认同孔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态度;对于金钱,他也认同孔子的态度,并不反对,但要取之有道;即使是在名利泥淖中挣扎的崔钧毅,他的心灵世界也有光明,他一再想起《圣经》,希望进行自我灵魂救赎。葛红兵在小说《沙床》中更多倾向用西方的宗教来改良现实、拯救灵魂:但在《财道》中,他实现了由西向中的转向,显示了从传统文化中发掘思想资源以实现灵魂救赎的努力。
  从《我的N中生活》,到《沙床》,再到《财道》,葛红兵跳出了以个人生活、情感为中心的日常叙事,向我们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画卷。《财道》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命运多坎,情节跌宕起伏。值得注意的是,全书的心理描写很克制,主要靠对话和动作来推动情节发展。作者的语言风格也由此前的细腻一变为质朴、单纯。看得出来,和新生代许多作家一样,葛红兵也在寻求转向,他会走出一片新天地,还是像马原等作家那样卡在转向的拐角处呢?我们拭目以待。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关于“财富与高贵”(4)
评论3
  天堂之门为谁敞开?
  张勇
  如果把天堂作为我们每个人的终极理想的话,那么谁能购得天堂的入场券;又凭什么购得呢?为了这张高贵的身份证;伟大的哲人开出了很多“秘笈”:比如孔子倡导的仁义;墨子的兼爱;佛家的普渡众生;以及耶和华的爱的箴言……然而,这其中除了爱之外;其他方式似乎都是对圣人、君子或英雄而言的;大众被排在了天堂门外。在先哲的意识里,俗人和庸人之所以不能做圣人君子和英雄,是因为他们身上天生就携带了人类的痼疾: 贪、欲、痴,于是就有了“君子固穷”、“为富不仁”等古训。言下之意,财色等欲望是人们通往天堂的绊脚石。之所以重提这些“常识”,是因为现在它们遭到了严重的挑战。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居然将书的副标题名为“富人向天堂”,他究竟要表达什么理念呢?
  葛红兵的《财道·富人向天堂》通过描述乡下人崔均毅只身闯荡上海,从一穷二白到富豪传奇经历,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金融发展的真貌,解答了一个古老而亘新的关于财富和人性高贵的哲学命题。
  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转轨,引发了价值和伦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今天,中国人不再羞于谈论他们内心深处对财富的渴望,特别是在经历了对饥饿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打开国门后对西方天堂般富裕物质的瞠目结舌后。“在哪里发财”作为直接的交际用语,已顺理成章地取代了“吃了没有?”的礼仪问候。是的,在财富面前有什么可害羞的呢?富裕的背后不再意味着要付出“为富不仁”伦理代价,恰恰相反,富裕给人格罩上了正面的光环,它和高贵、幸福联姻了。像孔子那样嘲笑管仲经商致富的事情已一去不返,现在谁要是重复孔子的话,只会被视为嫉妒而已。
  小说的开头,主人公就吼了一句:“我要钱!”似乎把每个人心里最深切的欲望喊了出来。于是围绕 “发财”,展开了五花八门的“财富人生”,有大老板周重天、武琼斯、薛军们的垄断式敛财,也有吴单和黄平这样的帮财者;有风尘女刑小丽的声色财道,也有崔均毅的于连式的生命豪赌,以及张姨和王姨那样的炒股散户,为期求下辈子平安,对财富的打探和惴惴不安。
  钱,这个货币符号成了欲望者心中的主神。主人公崔均毅就是因为没有钱,被岳丈赶出了故乡三余,在上海备受歧视。而大航集团的老总周重天,对钱顶礼膜拜,为了挽救自己的股票,不惜把女婿逼到绝路;为防止情人刑小丽分享财产,不顾她有孕在身而断然与之分手。如果说周重天是中国的葛朗台的话,那么,小说中崔钧毅以“义”为中心的财道思想,老范以“舍”为中心的财道思想,武琼斯以“取”为中心的财道思想则展示了时下国人不同的财富理念。其价值取向自有褒贬,但无论哪种行为,都是为了完成自我的救赎,得到灵魂的安息,最终获得走向天堂的入场券。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关于“财富与高贵”(5)
然而,天堂真的是向富人敞开的吗?财富的追逐者们呼吸到了幸福的空气吗?小说的结局给出了一个否命的回答,就像绝大多数以寻宝为主题模式的武侠小说的结局那样,是一个空无。崔均毅从穷人变成了大富翁,却没有获得预期的幸福,失去了朋友(黄平自杀),失去了爱人(刑小丽最后接纳的是别人),失去了英俊和健康(被毁容)。经过这场劫难,崔钧毅浮躁和骚动的心平静下来,携手张梅隐居他乡,实现了乔峰和阿朱的宿愿。而破产后的周重天呢?是不是就遁入生活的地狱了呢?也不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