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要你坚持长期投资,就可以大大减少这部分摩擦成本。
  巴菲特举例说,1989年伯克希尔公司只有少量的股票交易,所以一共只有亿美元资本利得,因此只交纳了亿美元所得税。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进一步解释说,伯克希尔公司在决定整体收购某家上市企业或者购买它的部分股权时,能否合理避税也是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
  他说,如果他购买某家上市公司10%的股票,而该公司的年盈利为1000万美元,这就意味着伯克希尔公司当年可以从中分得10%的分红。可接下来的问题是,取得这100万美元分红后必须交纳两笔所得税。因为美国的大部分股利税率是14%,所以这第一笔是要交纳大约14万美元的股利税。第二笔是35万~40万美元的资本利得税。扣除这两笔税金以后,原来的100万美元就只剩下了46万~51万美元,差不多只有原来的一半了。
  除此以外,他还有另一种选择。根据美国税法规定,如果伯克希尔公司持有某上市公司80%以上的股权,这时候后者的盈利分配就可以完全纳入伯克希尔公司财务中统一核算了,不再需要因为这笔分红而交纳任何税金。如果这些盈利年末不分红,完全保留在该公司账面上,那么如果今后有一天伯克希尔公司要把这家公司出售,无论售价多少,都不必为此支付任何资本所得税。
  所以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拥有某家上市公司80%以上的股权,要比拥有少数股权有利得多。这也是巴菲特在考虑究竟是整体收购某家上市公司还是拥有该公司一部分股权时要考虑的财务理由。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长期投资有助于推迟并减少纳税,这是他选择长期投资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把股票投资所得纳入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这一点有很大不同。
  

长期投资有助于战胜机构主力
我们希望能够吸引具有远见的投资人,在买进股份时,抱着打算与我们永远同在而不是订有卖出价格的时间表。我们实在不能理解为何有公司的CEO希望自己公司的股份交易量越多越好,这代表公司的股东组合会变来变去。在其它如学校、俱乐部、教堂等社会机构中,没有主持人希望自己的组织成员离开的(然而偏偏就有营业员就是要靠着说服成员离开组织来维生。你有没有听过有人劝你“反正最近基督教也没有什么搞头,不如下礼拜大家改信佛教试一试?”)。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不准备持有10年的股票不要买。因为投资者要想战胜机构主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比耐性,做长期投资。你拖得起,机构主力可拖不起。如果要比快进快出,你未必是它们的对手。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8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理念决定了它希望它的投资者也能抱有长期投资的决心,而不是在买入股票时就已经做好了什么时候卖出股票的准备。他实在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上市公司会希望股票交易量越大越好,这不是明摆着要让公司股东组合变来变去吗?他说,有谁听说因为最近一个时期基督教没什么“搞头”,原来信基督教的那些人下个礼拜就去信佛教的?
  巴菲特的言外之意是说,投资者只有坚持长期投资才能和机构主力比耐性。要知道,在中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是很惧怕机构主力的,有些个人投资者甚至唯机构主力的马首是瞻,千方百计打听的小道消息也主要是机构主力什么时间进货、出货了,是哪家机构主力?
  而巴菲特的观点是,个人投资者完全不必打听是不是真的有所谓机构主力,或者机构主力的股票操作策略。如果股市中根本不存在所谓机构主力,那么这种打听就完全是捕风捉影;如果真的有这种所谓机构主力存在,那你只要掌握长期投资这一法宝,就能轻松战胜它们。
  这颇有一点像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在股票投资中,消息灵通、动作迅速的机构主力当然是兔子,而那些面广量大的个人投资者则是一只只小乌龟了。乌龟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和兔子比速度,结果不言自明;可是如果要和兔子比耐力,最终结果就不好说了。最起码,乌龟的寿命要大大长于兔子,当兔子一命呜呼之后,乌龟依然可以在那里慢慢地匍匐着前进,这就是它最大的寿命优势。
  回到我们的话题上来。价值投资被许多人看作是投资领域中唯一可以称得上“有道理”的东西。因为它可以用逻辑和理性来表述,而不像其他一些“定理”那样,表面上说得天花乱坠,可实际上完全没有规律可循。毫无疑问,任何投资都讲求物有所值,到哪里都一样。如果你硬要预测明天的股市是涨是跌,说起来道理一大通,但“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完全不是这回事。
  在个人投资者眼里,所谓的机构主力通常是指基金。基金的规模大,所以决定了它的股票操作手法和个人投资者有很大不同。虽然基金一度也高举价值投资大旗,可是基金公司管理层却是必须按照年度、季度来接受业绩考核的。这一点是基金公司或者说基金操盘手的命门。
  例如,只要股市下跌了20%,那么无论原来奉行价值投资还是长期投资理念的基金公司,都会视手中的股票如敝帚,哪怕是手中的蓝筹股,这时候也会被当作垃圾一样赶快出货。道理很简单,如果在接下来的业绩考核中过不了关,这些基金公司经理都下岗了,哪里还有心思去考虑下一步的价值投资或长期投资呢?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基金公司经理平均任职期限不到2年,所以,所有机构主力最怕的就是无法在短期内看到获利。如果在业绩考核时他们手里创造出来的业绩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那就意味着他们随时随地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从这一点上看,虽然机构主力也会唱一些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高调,但绝不会没有任何利益驱动地去追求长期业绩,更不会去按照价值投资理念操作股票。他敢让手中的股票套牢2年吗?1年都不行的。
  可是,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正可以利用这一点和机构主力较较劲。巴菲特就是这方面的好手。
  巴菲特投资股票的原则是“三低一高”:低市盈率、低市净率、低财务杠杆、高股息分配,并且必须具有市场垄断地位,而且这种市场垄断优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不能被改变。
  按照这样的标准来选择股票,符合要求的已经不多了;更何况巴菲特耐得住寂寞,他手中握有大量现金,股市低迷时不到真正物有所值决不轻易出手,这些都注定了他能买到内在价值大大高于股票价格的投资品种。
  例如2002年2月21日纳斯达克指数跌到1349点时,巴菲特仍然表示,“尽管股市跌了3年,普通股票已经大大增加了投资吸引力,但我们仍然认为,即使值得我们产生中等兴趣的可投资股票也是寥寥无几。”接下来,巴菲特不是逐步买入股票,而是一再减持股票,2003年年末时手里拥有的现金高达360亿美元。
  巴菲特无论买进股票还是卖出股票,都有极大的耐心和机构主力比拼,虽然伯克希尔公司本身就是一家规模庞大的机构主力。拥有这样的耐心,只要假以时日,就能在内在价值的顶部买到自己心仪的股票,然后在内在价值的底部卖出手中的股票,这其中的差价就大了。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机构主力必须定期接受业绩考核,所以他们虽然也嚷嚷着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但不会真正付诸行动。相反,个人投资者就不用人为设置这样的障碍,完全可以和机构主力比耐力。
  

后悔没有长期持有迪斯尼
在20世纪60年代,整个迪斯尼公司的卖价约为8000万美元。那个时候,他们投资了1700万美元。也就是说,公司当时的卖价约为初始投资的5倍左右。我们购买了价值500万美元的股票,第二年以600万美元的价格卖了出去。如果我们一直持有这些股票,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个时候的500万美元就已经超过10亿美元的价值。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不准备持有10年的股票不要买。他以自己两次持有迪斯尼公司的股票为例,两次持有的时间都不长,但性质不一样,总的来说,他对这两起短期持股是抱有遗憾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1965年迪斯尼公司的税前利润为2100万美元,但是它所拥有的现金就超过了负债。当时迪士尼乐园投资1700万美元的加勒比海海盗船才刚刚开幕,公司的全部市值也不过只有这艘海盗船的5倍,真是太便宜了。
  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有限公司以平均每股31美元的成本(股票分拆后),投资500万美元买入该股票,拥有迪斯尼公司5%的股份。
  遗憾的是,仅仅一年后的1967年,他就以600万美元的价格把这些股票卖了出去。容易看出,虽然当时这笔投资的获利率高达20%,可是从事后来看,这绝对是一个错误。
  巴菲特不无后悔地说,如果这笔投资能够一直捂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么这原来的500万美元就会变成10亿美元也不止喽。
  迪斯尼公司拥有全球最著名的吉祥物米老鼠和唐老鸭。正因如此,它每年都会从它的主题公园、电影、音乐、书籍、商店、体育,以及其他商品如迪斯尼互动、迪斯尼巡游线、网站等获得100多亿美元营业收入,每天参与这些项目的人数高达8000万人。
  1995年,迪士尼公园把收购目光瞄准了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
  当年7月中旬的某一天,巴菲特和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总裁汤姆·墨菲准备去打高尔夫球,路上正好遇到迪斯尼公司总裁迈克尔·伊思纳。于是迈克尔·伊思纳就向巴菲特和汤姆·墨菲提起了收购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的事,巴菲特回答说,可以考虑,但要和汤姆·墨菲商量一下再说。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此以前的3个月,迈克尔·伊思纳已经和汤姆·墨菲探讨过收购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的事情了,只是对一些操作细节还没有作具体落实。这主要是,汤姆·墨菲希望能得到迪斯尼公司的股票,而迈克尔·伊思纳希望能全部用现金来支付收购款。
  这时候的巴菲特回过头来对汤姆·墨菲说,我觉得迈克尔·伊思纳所说的用现金收购可以考虑。在任何时候,如果有人想用现金购买伯克希尔公司的东西都是可以的,你说呢?
  就这样,汤姆·墨菲原来一贯坚持的立场有些动摇了。虽然他提出还要再考虑考虑,但实际上,迪斯尼公司作为收购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的主要潜在客户,还是令他非常满意的。
  1995年7月31日上午,上述两家公司公开宣布准备合并——迪斯尼公司愿意用每股127美元的价格购并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交易总额为190亿美元,其中包括一部分现金和一部分迪斯尼公司股票。
  正是有这样一段插曲,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在迪斯尼公司并购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时,他可以有几种不同的选择,既可以选择把原来的1股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股票换成1股迪斯尼公司股票外加65美元现金,也可以要求全部换成现金或股票。
  当然,所有这些都要通过双方洽谈来决定。事实上,除了换股以外,巴菲特又继续收购了一些迪斯尼公司的股票。这样,巴菲特最终持有迪斯尼公司股票的比重达到,摇身一变成了它的大股东。
  这桩购并案成为美国企业购并史上的第二大合并案,在全球娱乐和媒体公司中位居第二。遗憾的是,公司合并后日渐衰弱,慢慢地被时代华纳公司超了过去。也正是如此,直接影响到了巴菲特对迪斯尼公司的投资决策。
  1998年末,伯克希尔公司还持有迪斯尼公司股票5100多万股,可是1999年末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上就看不到这一持股品种了。这表明,伯克希尔公司持有的迪斯尼公司股票价值已经跌到亿美元以下。到2001年初,伯克希尔公司已经彻底卖光了它所持有的迪斯尼公司的所有股票。
  2001年“9·11”恐怖袭击爆发后,迪斯尼公司的股票价格跌到10多年来的最低点。迈克尔·伊思纳吃准巴菲特“爱捡便宜货”的特点,希望巴菲特能够再次投巨资收购迪斯尼公司。可是这一次由于巴菲特在忙于应付恐怖袭击给伯克希尔公司造成的巨额保险理赔,再也没时间顾及这件事了。
  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虽然巴菲特不可能预测到什么时候会爆发“9·11”恐怖袭击事件,但事实上,他在股市暴跌以前就清掉了手中持有的迪斯尼公司股票,也不乏是一条英明决策。
  而相比之下,他前一次持有迪斯尼股票的时间太短,违背了他自己的长期投资理念,这对他来说也是一条沉痛教训。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不准备捂在手里10年的股票不能买。回顾他1966年投资500万美元购买迪士尼公园股票第二年就抛出的事,他不无遗憾地说,要是把它捂在手里30年,这500万就变成10亿美元喽!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买什么样的股票非常重要
从我个人的经验与观察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一项优异的记录背后(从投资报酬率的角度来衡量),你划的是一条怎样的船,更胜于你怎样去划(虽然不管一家公司好或坏,努力与才能也很重要)。几年前我曾说,当一个以管理著名的专家遇到一家不具前景的公司时,通常是后者会占上风,如今我的看法一点也不变。当你遇到一艘总是会漏水的破船,与其不断白费力气去补破洞,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换条好船上。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买股票就是要投资该公司。买一只什么样的股票,比什么时候买股票要重要得多。
  巴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