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未满:那些奔三的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剩女未满:那些奔三的日子-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快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刻,大家都已酒足饭饱。林亚锋刚刚钻进自己的林荫大道,就收到曼妮的消息:“先别走,陪我聊聊,紫霞厅。”林亚锋顿了三秒钟,然后摘下安全带,打开车门,穿过酒店大堂,经过一条铺着羊绒地毯的长廊,直通紫霞厅。

第十六章 包间密会
这是一个小包间,墙壁是紫红色的软包,窗帘是紫色的滑缎,配上黑色真皮沙发和柔和的水晶灯,整个房间透着浓浓的浪漫气息,曼妮交叉着胳膊站在窗前,背对着门口若有所思。

  听到开门声,曼妮并未回头,“你来了?”

  “来了。”林亚锋把公文包放在茶几上,又脱下外套扔向沙发,他走近曼妮,在背后用双手握住她的肩膀把她转了过来。

  “亚锋,你变了。”曼妮望着他的眼睛,微微翘起了嘴角。

  “你不是早就变了吗,难道不许我也与时俱进?”林亚锋一只手揽在了曼妮的腰部,另一只手抬起她的下巴,慢慢地把嘴唇贴了过去。

  曼妮把头歪向一边,用手轻轻堵住他的嘴,又转身挣脱开他的另一只手,坐在沙发上点了一根烟。“早就说过我不是个好女人,你不要学我。”

  “看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了是不是?”林亚锋伸出双手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

  “我这个人天生受不了平淡,任何时候都愿意跟着感觉走。直到这几年我才发现,想要的太多并不是件好事。”

  “女人都这样,这山望着那山高,想不到你曼妮也不能免俗啊。想要的多不是好事,想要的不多就是好事吗?如果你什么都不想要,现在顶多是个节目部主任,也许还会找个老实男人结婚生子了。”林亚锋在曼妮对面坐下,一脸不以为然。

  “不,亚锋,我不为我已经做过的事后悔,只是现在觉得,人爬到一定的高度要学会停下来,好好思考和享受人生,不要一直走下去。”曼妮吐了一口烟雾,继续说道,“太用力去追求一个目标会让自己心力交瘁,累得没有时间去想为什么。”

  林亚锋明白,曼妮内里绝对没有外表看起来坚强,刚才她已经撕开了内心一个小小的伤口。这就是女人,虽然不同的女人会被贴上“大女人”或“小女人”的标签,但归根结底都是一样的。“你都快成哲学家了,哪有那么多为什么,我从来也是只知低头迈步,不知抬头看路。”

  曼妮笑了笑,沉吟半晌,“亚锋,你这几年又有了不少女人吧?”

  “也没几个。”林亚锋抬起二郎腿,仰头靠在沙发山笑了两声,不承认,也不否认。

  “作为朋友,还是要提醒你,感情的事不要太认真。”曼妮也斜了斜身子,倚在了靠垫上。

  “谢谢,你很多年前就已经提醒过我了。”

  曼妮看着林亚锋的眼睛,感觉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幽怨,她把烟头掐灭在烟灰缸里,坐直了身子,一字一顿地说:“亚锋,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很多年前,我们两个人都是输家。”

  这一夜,没有鸳梦重温。林亚锋独自驾车离开了,曼妮躺在酒店套房的席梦思床垫上用毛毯盖着半个身子,翻来覆去,久久难以入睡。

  她总是忍不住想起十三年前那个文质彬彬的男子,总喜欢穿着白衬衣低头写字,总喜欢捧着顾城的诗集目不转睛,总习惯把妻子的照片压在桌面玻璃下方,总习惯脸红,当女人们跟他开玩笑时。

  曼妮还能清晰地触摸到那时的心跳,她叹了口气,喃喃对自己说,“一切都回不去了。” 。。

第十七章 虚伪小资
盼盼加盟光宇传媒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安义这个小市,随即在不同的人群引起了不同的反响。

  盼盼爸妈虽然希望女儿能在家门口当一个稳定的公务员,但她既然能在大城市落脚,也觉得面子上挺有光;小丸子和小豆子确确实实羡慕了很久很久,在她们眼里,盼盼俨然是飞出了深谷的凤凰,未来的前途无可限量;迟子墨的心情很复杂,盼盼在寒假期间没留下一句话就放了他鸽子,急于离开的心情竟然会如此迫切。

  盼盼所在的“通联部”在《财经》已经运行有段时间了。盼盼对能拥有这个职位感到非常庆幸,因为她不需要像梅尔一样外出采访,按期赶稿,而只需要做单纯的文字编辑,每天在email里收取大量新闻爆料和记者来稿,然后再筛选不同题材的新闻,把它们转换成或口语化或书面化的不同文体稿件,分别发给编辑部和节目部主任。

  盼盼很快就适应了光宇的生活,每天八点半打卡,中午十二点去食堂,下午六点下班。她和梅尔的关系依然像在学校一样,不经常见面,但如果梅尔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还是会第一时间来找她。

  盼盼很喜欢光宇的员工餐厅,位于光宇大厦第14层,大到有种一眼望不到边的感觉。餐厅菜品在盼盼看来不可谓不丰富,每天大排小排,鸡鸭鱼肉,各类时蔬应有尽有,菜品的口味也比学校食堂不知道好多少倍。但令盼盼不明白的是,这个食堂还是遭到了不少人的唾骂:太难吃了!烧的菜只能算是胃部填充物!狗食都比这个好。

  其实也难怪,天天在南江咨询前沿浴血奋战的人们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小资情结,只要是坐在星巴克里,哪怕是一杯再苦的咖啡,一片再淡的面包,都会被他们夸成人间*。在大众食堂,哪怕是饕餮盛宴都会被他们贬得一文不值。

  几天前,曾经有位女同事约盼盼去大排档喝牛肉汤,路上偶遇一个身着迷你冬裙,肩披玫红披肩的黄头发女人,问她们去哪儿,这位同事不假思索地说:“去必胜客买个pizaa。”过后盼盼问起,女同事说:“你刚来不知道,说去大排档喝牛肉汤会让她们在背地里笑你没品位。”

  当时盼盼脑袋里出现了两个字“虚伪”。其实在光宇,像这样“虚伪”的事情不止一件。比如通联部主任邓媛与办公室主任王美的关系就十分微妙。

  邓媛曾是《财经》编辑部的副主任,比王美矮一级,当年也是经常被王美折腾的对象,如今媳妇熬成婆,自然也就不买王美的帐了。邓媛在自己部门的小员工面前,从来都不会掩饰对王美的厌恶,经常把“办公室那个小人”挂在嘴边,每当发工资或发奖金的时候,邓媛也总要提醒每个员工们仔细检查自己的出勤和各种项目补助,以防被“小人”阴掉。

  虚伪之所以称之为虚伪,就是因为它有虚假和伪装的一面。盼盼经常会在办公室外的长廊里听到邓媛和王美的嬉笑恭维之声,邓媛那一口一个“姐啊”叫得甜美至极,而王美则搂着邓媛的肩膀,把“亲爱的”喊得比家人还亲。不仅如此,俩人一见面还会经常交流购物心得、美食体验,时不时你送我一张优惠券,我给你一张购物卡。

  盼盼一开始对此大为不解,后来就渐渐习惯了,她虽然不是一个很好的“参与者”,但却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者”,也许这与她学生时期就养成的少说话多思考的习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盼盼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那就是大家在光宇都有化妆的习惯,只不过有的人化得浓些,有的人化得淡些,那背后恶毒相向的言辞和当面甘甜如蜜的表白都只不过是掩饰人们内心的各色化妆品而已。 。 想看书来

第十八章 特别任务
梅尔不喜欢化妆,至少没有特殊场合她是不化妆的。正因为如此,梅尔不经常呆在办公室,就像她原来不经常呆在宿舍一样。

  渐渐地,同事们发现了梅尔这个特点,不爱与人相处,不太喜欢交际,但这种人际淡薄仿佛又只局限于本单位。事实上,有人注意到梅尔的电话很多,她常常坐在喧闹的办公室一个人静静地发短信,常常接到一个电话就披上衣服,拿包走人。

  梅尔在光宇也从未参加任何派系,无论是“亲美”派还是“亲媛”派都跟她没什么关系。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让不少人觉得她心机深沉,也有人认为她背景深厚,只有盼盼对此习以为常。

  这几天梅尔接到一个特别任务,为《财经》做一篇人物专访。在搜集人物资料过程中,她对这位财经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因很简单,这位CEO最初的起点就是梅尔现在的位置。

  资料显示:曼妮,女,加拿大天思网络传媒集团CEO,曾任光宇传媒集团《财经周刊》记者、光宇卫视《新闻晚八点》主播,在国内新闻事业达到顶峰之际辞职赴北美加拿大深造,毕业后加盟加拿大天思网络传媒集团,两年后凭借独特的国际视野协助天思传媒总裁Abbott开拓亚洲市场,并很快打入中国一线城市,现在正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拓展。曼妮兼备婉约的东方气质和活跃的西方思维,形成了特有的融汇中西的经营管理风格,在财经界拥有众多的粉丝,被誉为“来自亚洲的安。摩尔”,入选“中国商界最有影响力的女性50强”。

  梅尔望着电脑显示屏上曼妮的照片,整齐的盘发颇有些韩式风情,精心描画的黑色眼线把那对凤目拉得更加细长,乳白色Chanel职业装和咖啡色Hermes丝巾把她衬托得像足了一杯顶级蓝山。

  梅尔手上的名片此刻也显得分量十足,正面只有两个粉金色的“曼妮”,背后是联系方式和职位简介。编辑部主任李晨刚告诉梅尔,这张名片是他特意跟林总要来的,一定要妥善保管。

  对林亚锋和曼妮曾经的情事,梅尔早有耳闻,当时也没感觉有什么特别,林亚锋的绯闻就像股市涨停跌停的消息,总是接二连三,理也理不清的。但详细了解过曼妮的资料后,梅尔一时间认为这段情事有些不可思议了,她从来都瞧不起与林亚锋发生绯闻的各种女人,但曼妮,梅尔觉得,明明是林亚锋配不上她。

  梅尔把名片拿在手上摸索了许久,怀着一丝忐忑不安的心情拨通了电话。

  “喂?你好,请问是哪位?”电话那端传来了一缕柔和的声线,能听得出是刻意压低了声音。

  “请问是曼妮老师吗?我……我是《财经周刊》的记者梅尔,想跟您约个时间做专访。”梅尔在听到曼妮讲话的一瞬间忽然感觉有些紧张,称呼喊成了“老师”,连说话都变得有点结巴了。

  “你好,小妹妹,我在开一个座谈会,大约半小时后给你电话好吗?”电话那头的声音非常亲切而和善。

  “好的,我等您电话。”

  挂上电话后,梅尔尴尬极了,埋怨自己过于生涩,有什么必要紧张呢?

  梅尔拿起一本书,心不在焉地看着,心思却完全不在书上,而在钟表的指针上。差两分不到半小时,电话如约响起。

  “没记错的话,你叫媚儿是吗?是武媚娘的媚还是玫瑰的玫?”

  “都不是,是梅花的梅,莞尔一笑的尔。”

  “多好的名字啊,正如《咏梅》里面的那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很有意境,很有韵味,我记住了,梅尔。”

  曼妮只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让梅尔彻底放松了下来。

第十九章 成功标准
三天后是周末,梅尔的采访时间被定在下午两点,地点是红旗路机关招待所1号楼502房间。

  梅尔在出门前刻意打扮了一番,换上了质感笔挺的衬衫和A字裙,同样也搭配上一条丝巾,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成熟些。梅尔提前二十分钟就赶到了指定地点,趁曼妮还没到,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采访提纲,一条一条地温习着。

  不一会儿,“嗒、嗒”的脚步声有节奏地响起在门外的长廊,梅尔站起身来。

  眼前的曼妮和照片上差别很大,头发松松地挽着一个髻儿,一绺长发垂在耳边,棉质连衣裙十分宽松,是不规则的休闲款,身上没有多余的饰品,只在胸前挂了一根镶有琥珀的长链。

  简单寒暄过后,梅尔拿出了笔记本,那份提纲就夹在笔记本的内页里。曼妮注意到了这张露在外面的硬纸板,笑着问梅尔:“这是采访提纲吧?”

  “是的。”

  “先别急,让我猜猜这份提纲……”曼妮把胳膊肘撑在沙发扶手上,用手托住了脑袋,轻言细语地陈述起来:“第一,年少时的成长经历;第二,怎样走上新闻之路;第三,为什么在巅峰时刻转型;第四,怎样赚到第一桶金;第五,事业发展期的挫折和收获;第六,近期目标和未来的规划是什么……哈哈,我猜对了多少?”

  梅尔愣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除了个别问题的表述不同,本质内容几乎全部概括到了。

  没等梅尔说话,曼妮就先自笑起来,“别忘了,我原来也是《财经》的记者啊,对这个套路太熟悉了,是个万能模版。”

  “您可真厉害,早知道这样我就换一份提纲了。”梅尔也笑了,随手把那份提纲塞到了包里。

  “那好,梅尔,我们今天就破你们林总的先例,随便聊聊,你只要整理一份谈话记录就好。”

  谈话气氛越来越自然,曼妮为梅尔讲述了自己在加拿大那一段非同寻常的异域经历,讲自己曾经为了练习英语口语,天天没事找事地跟外国人聊天,甚至聊到有个老外误认为她是故意示爱,还严肃地解释了一番自己是基督徒,十分忠实于婚姻,让她哭笑不得。曼妮进入网络传媒领域也是误打误撞,她曾经在飞机上给朋友新研制的一个flash小软件做测试,引起了邻座一个大肚子老外的兴趣,没想到的是,那个老外就是Abbott。

  曼妮妙趣横生的描述让梅尔忘记了记录,在曼妮的引导下,梅尔也跟曼妮讲起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俩人越聊越亲近,很快就以姐妹相称了。

  “曼妮姐,你觉得林总这个人怎么样?”在讲起一些关于男人的话题时,梅尔忽然提到了林亚锋。

  “你们林总啊……他有时候像个喜欢赌气的孩子。”

  “像孩子?不会吧!他在很多人眼里都是成功男人的代表呢。”梅尔十分意外,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财经》说一不二的林亚锋会跟“孩子”联系在一起。

  “也不能说他不成功,他很聪明,也一直是个很有上进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