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卷智慧全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羊皮卷智慧全集-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人是有福的。特别是对现代人来说,竞争更加激烈,找到一份普通工作已非易事,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更加困难。因此,这句话更带有真理性,并且更耐人寻味。但是,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东西,在几乎所有民族中,在几乎每一个年龄段,你总会发现,总是有一些人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工作表示不满和抱怨。
  对于有的人来说,不管他们所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他们都不喜欢。因为他们是一些喜欢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对一个不喜欢工作和劳动的人,你能指望他做出什么呢?除了失败和平庸,他们一生之中是不会做出什么成绩、创下什么事业的。懒惰乃是万恶之源,一定要牢记:一日劳作,可获一日安眠;终生劳作,可获一生幸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没有取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并不是因为他们好逸恶劳,而是因为他们在开始生活的时候,迈出了错误的一步,选择了错误的职业。人们通常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对某一工作“不合适”或者说“不能胜任”。
  能自由自觉地选择职业,这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廉·丹佛在《向你挑战》一书中写道:“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是有着神圣的使命和职责的。这个使命和职责究竟是什么?这必须由他自己去寻找、去决定。”也就是说,每个人内心里都应该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这个目标,就是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有了这盏明灯,我们就有了一个可靠的精神支柱,在岁月的黑暗与迷雾中,你就有了选择正确道路的根据,而不至于徘徊不前,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迷失方向。如果没有目标或者说目标不明确,那么,人生就像一条燃着的湿绳,烟雾缭绕,没有亮光。
  在确定目标时,也许,我们的理性会陷入迷误,幻想油然而生,我们的感情激动起来,我们的眼前浮想联翩,我们狂热地追求我们以为是上帝给我们指出的目标;但是,这种理性受到蒙蔽后所选择的东西很快就使我们厌恶,于是我们的整个存在也就毁灭了。
  因此,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理性的迷误?我们认为是上帝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
  在求职择业的时候,进行比较长远的考虑也是非常必要的。对现在的你来说,10年后是个遥远的未来。但是,何不试着预测一下10年后的你会如何呢?10年后你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否幸福、满足呢?一旦考虑到这些长期性的问题,就必须列出一串对你而具有魅力的职业清单。接着,还要把几项主要因素考虑进去,然后了解这些职业的生活形态,有什么样的特征。例如,会不会像海洋生物学者和考古学者一般,就业机会很少?有无地理上的限制?地质学者为了要找寻新的矿床,必须长期离开家庭,那样的条件和你理想中的家庭生活协调吗?如果你没有特别感兴趣的职业领域,在选择工作机会时,最好考虑不受地区限制的职业。那样子,即使搬到别的地方,学到的技艺还是伴随着你。大多数的医生都体验到移民到外国是很困难的事,因为医生的教育有很严格的规定,并且几乎所有的其他国家都不相同。
  奥格·曼狄诺在谈到如何选择职业时,为青年人提出如下建议:
  ① 要考虑工作本身的性质,它对个人、对社会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例如,你千万不能做强盗或土匪;千万不要选择对你的同胞构成伤害的职业或工作。当然,你可以生产枪炮,因为它们除用来杀人外,还有其他用途。但是,作为一个销售饮料的商人,千万不要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② 对两种职业进行选择时,要看哪一个更有利于你的身体健康,更符合自身的条件。
  ③ 把你在以前某一领域中所获得的资源或经验带到一个新的领域,你和别人拥有均等的机会,这样做也是合理的。那些敢于把自己作为一个新天地的开拓者的人,往往会成为该领域的创始人。
  ④ 假如你知道自己在某一领域有特别的才华,那么,就选择它作为自己的职业。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不过,这也没关系,实践会告诉你的。
  ⑤ 就目前来看,任何工作或职业,对你来说,似乎都不会有什么广阔的发展前途。不要为此感到难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得到正常的提升。我们当然应该及早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但也不能过于急躁,仓促从事。
  ⑥ 不要从事任何政府部门或国家法律所不允许从事的职业和工作。因为,对每一个公民来说,在他所生活的社区,他都必须讲究公共道德,遵守社会规范,享有宗教信仰自由。
  当然,不管怎么说,任何建议都带有建议者的思想倾向。职业的选择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它又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前面,我们曾经把职业的选择称之为人生的紧要关头。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你就可能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使得你更像一个失败者。


把目标化成每天要完成的任务


  
  把目标化成每天要完成的任务〓〓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为了目标的顺利实现,最好能够把目标化成每天要完成的任务。”把目标化成每天要完成的任务的好处在于:你每天的努力比起整个过程要容易得多。当希尔想写一本书时,光是300页原稿堆在桌上的情形就让人感到害怕。但当他制定一个每天写10~15页的计划后,任务就做得合情合理了。当整个项目是如此之庞大以至于吓坏你时,要赶快把注意力转向易于处理的日常事物。
  一天做一点绝不像整个过程那么恐怖。但也要小心谨慎。正因为把计划分割成细小的、易于消化的部分,所以不要轻率地对待每天的任务,致使自己变得松懈。写一本书时,可以设想得到:很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直到后来不得不每天写50页以免超过最后期限。
  关键是你一定要把每个目标都写下来。把你的梦想放在脑袋里是没用的。把目标写在纸上能使目标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努力。你的目标所包含的第一部分应当是时间分配。你预计要用多长时间才达到目标——短期、中期或长期?把你的目标列在纸上,包含预期时间,把你的思考集中于达成目标所需的任务,而非去想目标是多么难以达到。你也可以把你的预期目标绘成一幅画,只要你把你的文字目标和时间表也贴在它的旁边。
  接着把短期、中期或长期的时间分配再细分为每人需要的时间,由此制定一个时间表。如果每天要做得太多而且不合理,你就必须使总的时间安排长一些。没办法在所标明的时间内完成目标时,你也可以多加一些时间。但要记着,每次无法完成任务都会带来失望,下一次就会变得更难。
  从一开始,每天所取得的成就必须被看成是总体目标的一部分。无论你在做什么,你总是为某一理由而做。这就是为何你在第一步写下目标的原因。你的努力应当产生这样一种激情:它就是你在开始投入目标时所感受到的那种激情。
  注意,你想得到的结果可能太耗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每天都无法完成。每天所产生的结果应当和更长的时间分配相统一。在作计划时,你要加进一种检测你进展情况的方法。
  


要心无旁骛、竭尽全力


  要心无旁骛、竭尽全力〓〓
  耶稣说:“一个人不可能同时骑两匹马,也不可能同时拉两把弓;一个仆人不可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否则他将会荣耀其中一个,而得罪另外一个。”
  骑着一匹马行动是可能的,你可以去到某些地方,骑着两匹马行动是不可能的,它们的力量会互相抵消,你就什么地方也到不了。这就是你的焦虑——你什么地方也到不了。在内心深处,这就是你的痛苦:生命一直从你的手中流失,时间变得越来越少,死亡正在逼近,而你却什么地方都没有去成。它就好像你变成一潭死水,只是变得越来越干。既没有目标,也没有满足。它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一直试着在做那个不可能的。
  一个人确定的目标要专一,而不能经常变换不定。
  确立目标之前需要作深入细致的思考,要权衡各种利弊,考虑各种内外因素,从众多可供选择的目标中确立一个。
  克莱门特·斯通说:“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或一生中一般只能确立一个主要目标,目标过多会使人无所适从,应接不暇,忙于应付。”
  有些人做的事情很多,结果没有一样做的精。有一位房产商人,居然记不清自己手头到底有多少宗交易。他先是做一座建筑物的生意,接着增加到两座,后来信用更大了,终于扩展到别的业务。他回忆说:“刺激得很,我在试验自己的极限。”
  有一天,银行来了通知,说他扩张过度,冒了太大风险,并停止给他信贷。这位奇才于是失败了。
  起初他怨天尤人,埋怨银行,埋怨经济环境,埋怨职员。最后他说:“我明白我没有量力而为——欲速不达。”
  答案是重定目标,找出他最拿手的生意——发展地产。他熬了好几年,终于又慢慢振作了起来。如今,他又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做事也更有分寸了。
  克莱门特·斯通认为,生活中有一些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经常确立目标,经常变换目标,所谓“常立志”者就是这样一种人。
  伊格诺蒂乌斯·劳拉有一句名言:“一次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在太多的领域内都付出努力,我们就难免会分散精力,阻碍进步,最终一无所成。18世纪早期就读于牛津大学的圣·里奥纳多在一次给校友福韦尔·柏克斯顿爵士的信中谈到他的学习方法,并解释自己成功的秘密。他说:“开始学法律时,我决心吸收每一点获取的知识,并使之同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在一件事没有充分了解清楚之前,我绝不会开始学习另一件事情。我的许多竞争对手在一天内读的东西我得花一星期时间才能读完。而1年后,这些东西,我依然记忆犹新,但是他们,却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那些对奋斗目标用心不专、左右摇摆的人,对琐碎的工作总是寻找遁辞,懈怠逃避,他们注定是要失败的。如果我们把所从事的工作当作不可回避的事情来看待,我们就会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迅速地将它完成。瑞典的查尔斯九世还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对意志的力量抱有坚定的信念。每每遇到什么难办的事情,他总是摸着小儿子的头,大声说:“应该让他去做,应该让他去做。”和其他习惯的形成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勤勉用功的习惯也很容易养成。因此,即使是一个才华一般的人,只要他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全身心地投入和不屈不挠地从事某一项工作,他也会取得巨大的成就。福韦尔·柏克斯顿认为,成功来自一般的工作方法和特别的勤奋用功,他坚信《圣经》的训诫:“无论你做什么,你都要竭尽全力!”他把自己一生的成就归功于“在一定时期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这一信条的实践。


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完成自己的职责


  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完成自己的职责〓〓
  《圣经》上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的确,职责贯穿于每一个人的一生。从我们来到人世间一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对上司的职责和义务,对下级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对同事的职责和义务。凡是有人生存和活动的地方,都有我们人类应尽的职责,职责和义务与人们的生活是不可分离的。我们每一个人,不论尊卑贵贱,男女老少,都只是一名普通的服务员,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他人的幸福,我们应该利用上天赋予我们的一切手段和能力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持久而良好的职责观念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品德,也是一个人的最高荣誉,因为每一个高姿态的人都必须靠这种持久的职责观念来支撑。没有持久的职责观念,人们就会在逆境中倒下去,在各种各样的引诱面前把握不住自己;而一旦一个人真正具有了牢固而持久的职责观念,最软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在逆境中会勇气倍增,在引诱面前能不为所动。杰迈逊夫人说:“职责是把整个道德大厦连接起来的粘合剂;如果没有职责这种粘合剂,人们的能力、善良之心、智慧、正直之心、自爱之心和追求幸福之心都难以持久;这样的话,人类的生存结构就会土崩瓦解,人们就只能无可奈何地站在一片废墟之中,独自哀叹。”
  职责感根源于人们的正义感。这种正义感源于人类的自爱,这种人之自爱之情乃是一切善良和仁慈之本。职责并非人们的一种思想感情,而是人的生命的主导原则,这一原则贯穿在人类的全部行为和活动之中,受制于每一个人的道德良心和自由意志。
  一个人的道德良心体现在他所履行的职责之中。如果没有道德良心来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加以规范的话,那些才智逼人的天才之士也完全可能误入歧途,变得一无是处。只有道德良心才能匡正一个人的行为,只有一个人自己的意志才能使他自己变得诚实和正直。因此,良心是心灵圣殿中的道德统治者,它使人们的行为端正、思想高尚、信仰正确、生活美好,只有在良心的强烈影响之下,一个人崇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