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企业如何赢在风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攀登:企业如何赢在风险-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追求利益和回报是一种本能。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在利益的天平上摇摆。而风险就像利益的支点,影响着利益的走向和大小的波动。假如,在价值天平的两端A=B,不利于A的风险情形出现了,采取一切应对努力仍然无法制止风险,风险的支点会向A移动,意味着A价值在减少,B的价值必然提高,天平就会倾斜。
  为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对A的价值进行补偿,再现平衡。
  由于风险支点的存在,
  新的价值=无风险原价值+风险补偿(或报酬)
  当企业集中进行专业化运作,或经过多元化失利与反思之后,调整战略,企业“分立”成为首选。
  所谓分立,是指公司将持有的子公司股份分配给股东,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公司。
  对于股东来讲,分立是个好消息。一方面,适应潮流,取悦股东;另一方面,还源于风险对利益的支点作用。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节  风险是什么(2)
债权人与债务人(股东)由于债的关系应该承担对等的权利与义务,一方出债收取本利,合法寻租;另一方借债,偿还本息。双方均有利可图,利益的天平对二者来讲是平衡的。但这只能发生在母公司存续期间。如果此时母公司分立,债务关系转至“分立”公司,此时,天平就会发生倾斜。公司分立,由于失去母公司资产的担保,使债权人如期收回本息的风险上升,相应地削弱了债权的价值,由于存在利益的天平,另一头债务人(股东)的利益相应增加。
  因此,在银行处理借贷业务时,出于对风险支点的担忧,一个最有效的防范手段就是:
  ● 将风险支点固定。防止风险出现,限制债务人进行“分立”或处理大量资产;
  ● 寻求风险保障,提高利率水平,用以补偿可能损失,当出现支点漂移时,加码至平衡。
  在生活中,有人望子成龙想将孩子培养成钢琴家,整日闭门修炼,最终虽然成了才却无法立足社会。不能适应社会的风险,对孩子的人生来讲,削弱了家长目标的价值,难以补偿。
  维持利益平衡,是维持个人希望所在,维护个人利益所得,维护社会秩序乃至世界和平的基本原则,小到个人,大到国家,近在今日远至长远,无不如此。我们在追求目标和利益时,常犯的错误就是视野狭窄,忽视风险支点,不能动态地判断价值,补偿利益损失,顾及左右,惠及长远。未来风险常常改变价值格局,使预期利益荡然无存,令目标失去意义。
   。 想看书来

第三节  风险分类
风险以多种形态存在。风险类型相互交叉和交融,犹如飘荡在天空上的云,不可捉摸。不过,这倒符合风险不确定性的本质。
  根据风险对目标的实质影响,可以分成泾渭分明的两类,称之为“好风险”与“坏风险”。所谓“坏风险”,是指只能带来危害和损失的纯粹风险,如自然灾害、触犯法律、信用丧失等。“好风险”指既可能带来损失又可能带来收益或有利于目标的机会风险,例如炒股、新产品研究开发、项目投资等。
  还可以根据风险随时间的变化程度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根据风险损失的后果分为人身风险、财产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根据风险引发的根源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根据风险的发生要素分为:环境风险、市场风险、客户风险、质量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人员风险、财务风险等。
  可见,风险分类并无绝对的标准。既然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认知、评估和控制风险,那么,只要有利于风险认知和管理需要的分类即可确定。
  通过个人生活和企业实践的观察,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场景人们经常以不同的方式赋予风险不同的内涵。说明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接受不同的风险。战胜风险就是要增加确定性,减少不确定性,变不确定性为确定性,这取决于风险的可控程度。既然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基于人们对风险不确定性的把握和控制程度进行划分,更符合人们“赢”的心理和操作需要,也更加有利于风险控制。因此,风险可以按照风险来源和影响的可控制程度二个维度,分为四类。即自生性风险、他生性风险、天生性风险和地生性风险。详见如下“风险分类图”(图2…1):
  图2…1  风险分类图
  一、自生性风险
  自生性风险是指由企业内部人为操作,自我制造,自发形成的风险。引发之后,企业对风险的发展趋势及损失后果可以通过应对行动控制和左右的风险。譬如:战略决策失误、财务现金流不畅、产品质量下降、生产中断、人员流失严重等。
  二、他生性风险
  他生性风险是指由他人引发的,企业无法控制其发生,但对风险引发后的发展趋势及损失后果具有一定可为性和控制空间的风险。如:供应商停产导致生产中断、客户投诉、股东纠纷、国家强制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新技术替代威胁等。
  三、天生性风险
  天生性风险是指那些非企业人为,也非他人控制,由环境因素产生,并且企业对风险发生以及局势的发展和损失都无法预测、无法控制的系统性风险。
  如:911恐怖事件、SARS、禽流感、飓风、印度洋海啸、社会###、人民币汇率调整、股价波动等。
  四、地生性风险
  地生性风险是指由企业触及产生,并且风险一经触发,企业对事态局势的发展和损失失去控制能力,无法应对的风险。譬如:由于企业的行业特殊性必须接受行政行业的监管、上市公司违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招致执法处罚、法律纠纷和诉讼等。
  

第四节  风险的“超级能力”(1)
风险产生于何处?风险来自于“超级能力”。
  一、超越意识的能力
  对于自生性和地生性风险而言,风险越来越受到人的意识影响。什么样的风险哲学遭遇什么样的风险。那些具有正确风险哲学思维的人,与“好风险”常常一见如故。具有良好风险哲学思维的人通过控制冲动和错误,形成适度的风险偏好,积累产生超群的风险承受能力,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边际范围之内。
  无论社会、组织、个人欠缺风险哲学思维,都会助长风险超越意识的能力而引发风险。
  在风险超越意识能力面前,有人称风险为“真实的虚拟”。因为,让人无法回避的是,风险文化观念、风险哲学的定义也是风险本身。
  二、超越边际的能力
  风险在一定限度之内被接受,这种限度可以用“安全阀”、“容忍度”来定义,表现为数量的限制、因素范围的界定和地域的圈定。一旦超越边际,“坏”风险的危害性原形毕露。
  风险的威胁力量不在于单一风险本身,还在于风险的传染,关联风险成串堆积,形成“风险链”,引发连锁反应和危机。如同多米诺骨牌,你可能要花费几周甚至上月的时间推起的“长龙”,由于风险的存在,毁灭它却只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时间。风险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相伴而生,相互尾随,互为因果,并伺机转换。某一上市公司被监管部门审查的消息一经传出,股价便会立刻下跌;而一个简单的交易合同风险会变成市场风险,再进一步成为法律风险,引发财务风险。 风险是动态的,昨天的成功会导致今天的失败,而今天的机会也许正是明天的风险。
  三、超前技术的能力
  风险难测,并不表示人们只能在风险面前坐以待毙。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可以通过技术力量规避、控制风险。一些历史积累的风险评估、测量、防范和控制等风险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依旧有效。但是,作为手段,总有过时之处和失败之时。技术引领了社会的发展,却永远滞后于风险的新生。谁也不能运用在实验室中诞生的技术将现实风险一网打尽。同时,谁也不可能运用现实技术将新生的风险消灭殆尽。就像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没有人未受过病毒的干扰和袭击。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截止2004年病毒种类已经倍增达到10万级的数量,反病毒技术专家只能夜以继日地尾随着病毒而工作。在某一时刻,技术之于风险就像颜色之于盲人。风险技术的落后给风险施威创造了空间。因此, 一旦风险超前于技术,从技术手段的有效时效和有效范围中逃逸,风险将如脱缰的野马冲笼而去。
  四、超常人为的能力
  很多风险的创造者是“人”,“人为”创造了风险。那些能被人控制的自发性风险更是如此。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工业文明主导地位的强化,与“人为”风险相关的自然性风险,如灾害、环境污染等天生性风险的始作俑者,归根结底还是“人”。一个人过失杀人去坐牢可能只因为一句不当的争吵,GDP猛涨,自然环境却日趋恶化,“人”是风险的受害者,也是某些风险的施害者,人类通过自身行为直接产生的人为性风险以及在超常行为之下间接产生的非人为性风险都使人沦为“坏风险”的帮凶。风险的这一特征决定了风险管理同样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人入手”的原则。
  五、超级民主的能力
  没有什么比风险更讲民主。风险面前人人平等。一旦风险兑现,“坏”风险升级演变为危机,相关利益人都是受害人,难有尊卑贵贱、贫富高低之分。禽流感不会因为天鹅清高而远离天鹅湖;SARS病毒更不会自动躲避市长官员;火情之下比尔?盖茨也要逃生;石油价格突变,不可能只发生在自己身上,竞争对手同样受累,风险波及了全行业;在一个法制国家,更不能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任何企业都要经受同一法制环境的考验。
  可见,管理风险,应从“人”做起。管理好了“人”,也就管理好了风险。树立危机意识和长远利益发展观,接受法制约束,创造性地使用和发展技术,规范运作,科学行事,防止产生自掘陷阱、自造风险、自毁长城的超常行为。这依赖于健康的风险哲学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支持。否则,社会、组织及个人只能接受风险的民主政策,成为拥有超级民主“风险王国”的公民。
   。 想看书来

第四节  风险的“超级能力”(2)
第五节  风险诱因
  有一个农夫,祖祖辈辈以耕地为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农夫的朴实和勤劳感动了天使。天使想改变农夫的命运,于是,在脚下划了一条线,对农夫说“你从这里出发,在太阳落山前回到这里,所圈定的土地就全部归你所有。但是,如果在太阳落山前,你没有回到起点,你将一无所有。”
  农夫揣着干粮向着广袤的大地走去,起点被农夫甩在身后,不一会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日过头顶,农夫已经感到饥饿,但他坚定地对自己说:“不能停下来,不然,土地就少了。”在太阳焦灼的照射下,农夫马不停蹄。土地在脚下延伸,农夫一想到土地的诱惑,禁不住奔跑了起来。“该回头了,否则就不能在太阳落山前赶回起点啦!”这样的念头几次催促着农夫,但每一次都被农夫的渴望挡了回去。天色渐晚,西边暮霭沉沉。狂热的农夫这才想到天使的规则,开始折返。起点似乎遥遥在望,筋疲力尽的农夫加快了奔跑的速度,可是任凭农夫如何努力,也赶不上太阳下落的速度。可怜的农夫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没入山峰的太阳。最后,怀揣着未动的干粮,心衰力竭,倒地而亡。
  风险是目标的不确定性,而目标是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选择”导致了风险。那么,谁左右选择呢?决策人的价值取向、利益目标和行为能力左右选择,就像徒步圈地的农夫。
  假如农夫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会拒绝天使,拒绝风险,拒绝摆脱命运的机会;
  假如农夫惧怕风险,他会谨小慎微,日过头顶,早早返回,结果也会小有收获;
  假如农夫理智,他会盘算,规划路线,确定时间进程,确保在太阳下山前返回原地,如愿以偿地转变命运;
  可是,故事中的农夫是个贪婪之人,他错误地选择利益目标,在赌博心态的驱使下,无限放大了风险,使机会变成了黄梁美梦,还搭上了性命,损失巨大。
  风险隐藏着损失和失败。但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乐于接受一个可能发生但损失不大的未知风险,期望以小的代价撕开未来机会的神秘面纱。因为,风险也暗示着回报。高回报诱惑着企业接受风险,利益目标诱使着企业实践冒险,有时,迫于环境态势,企业不得不去冒险。成功的企业多是“冒险型”企业,这也是成功企业的成功之道。比起一个毫无风险的确定性小收益,那些小概率高收益的方案更有诱惑力。他们寄望于高额回报会如期降临,即使这种可能性极小也在所不惜。有时候,就企业而言,当所有的风险都被确定的事物所取代,高回报也就不复存在了。好在,真正的诱惑深藏于未知世界,要进步就要进行风险决策,要回报就要挑战未来。
  当然,一定的风险与一定的利益对等。
  农夫的故事告诉我们,风险是贪婪的影子,与贪婪形影相随。虽然,欲望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但是,过度的欲望就是贪婪。贪婪往往是祸患的根源,是人性的最大风险,常常把人引向歧途,误入风险。在贪婪面前,连善良的天使也无能为力。当企业总想以较少的风险取得超高的收益,超越“风险曲线”获得超常的回报,就必然要承担超常的毁灭性风险。很多企业的失败无形中验证了这个失败的规律。
  其实,影响“选择”的因素,除了利益因素之外,还受对手企图、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和外部环境压力的影响。面对未来,决策人不得不作出“选择”,承担风险责任。这样一来,来自决策人自身的斗志、勇气、欲望和愿景目标也构成了企业涉险的充分理由。因为,适度冒险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对于那些拥有不良偏好、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的风险责任人,风险的诱因遍及全身,更容易诱发风险,导致目标失败。比如:
  ● 满脑欲望:金钱、权力、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