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挑战:德国的海洋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挑战:德国的海洋之路-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范围的,这对英国来说构不成致命威胁;相反,德国利用靠近德国海岸线的优势,在近海对英国发动攻击,这种威胁更直接、更具紧迫性,这不仅可以阻吓英国对德国的进攻,而且也有可能使得伦敦在某些时候做出妥协。

    从对抗英国的角度来看,这是当然之举。但是提尔皮茨的“北海杠杆”理论是建立在英国不会将海军调集在北海的假设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因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阔的利益,因此不得不将其海军力量分别部署于全球各地,这使其不能将舰队集中于北海。

    不能不说,提尔皮茨这一假设是富有预见性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时间,英国的确因与俄国、法国等国在全球范围发生诸多利益矛盾,不得不频繁调遣海军奔赴波斯湾、远东,其舰队分散在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乃至太平洋。在远东,日本、俄国深入朝鲜、中国,英国在中国长江流域的利益受到削弱,甚至面临可能失去中国的威胁。对英国来说,中国的价值“相当于十个非洲”,所以其不得不加强在远东的军事部署。在南非,从1899年到1902年,英国深陷布尔战争的泥潭,为了阻止列强干涉布尔战争,不得不在朴次茅斯保持一支强大的机动舰队,用以阻挡列强组成联合海军,显示其“光荣孤立的胜利示威”。在地中海,英国一向视其为“大英帝国的中枢”,也必须保持相当的军事力量,用以抵御俄国向土耳其和地中海的扩张;同时不得不防备法国向摩洛哥的渗透,以保护直布罗陀海峡的安全,为此,英国向直布罗陀增派了1万陆军。这一切使得英国只能将很少的海军兵力部署在北海,正如提尔皮茨所言:“英国的弱点在北海,然而在这里我们能够集中我们所有的力量我们的舰队可能永远不能与英国力量平起平坐,但是不需要,因为绝不可能出现所有英国舰队同时与德国斗争的局面。”只要德国在北海取得海上优势,那么“在赫尔戈兰附近的三角地带击败英国皇家海军是完全有可能的”,“甚至当英国的海军力量在地中海被法国或在太平洋被俄国牵绊的时候,德国海军可以穿越英吉利海峡威胁英国的海岸城市”。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第23节:
    提尔皮茨另外一个与英国舰队决战的策略也非常独特。他认为,英国在战争时期总是采取进攻战略,在与德国爆发战争后,也有可能不顾一切地冲进汉堡港,对德国进行近岸封锁。德国如果在海上与英国决战,那么必须具有绝对优势才有可能取胜,如果德国舰队贸然进攻北海,会给自身带来巨大损失甚至全军覆没,但是在港口就不同了,德国舰队可以利用岸炮和自身炮火给予英舰队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开战后德国舰队可以待在港口里等待英国舰队冲进来,然后予以全歼。

    在以上理论支持下,提尔皮茨开始全力建设德国舰队。

    为赢得国内的支持,提尔皮茨不遗余力地宣扬海权对德国的重要性。这时,发展海军已经得到大资本集团的支持,1898年,受到英国一个类似组织的启发,德国也成立了全国性的海军组织——海军联盟,克虏伯集团就是该组织的幕后支持者,为这个组织提供了经费。在德国皇帝、资本集团和海军派的强力推动下,发展海军已经成为一股社会时尚,社会名流以加入海军联盟为荣——在海军联盟成立的第二年,会员就已经达到25万人,竟然远远超过了英国同类组织。到1904年,其会员已经超过100万——应该注意到,其中1/4来自萨克森地区。尽管萨克森地区处在德国内陆地区,却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之一,而且也说明德国无论沿海还是内陆,对发展海军已经有了共同的强烈愿望。1900年,海军联盟的领导人说道:“不是我们的规章,而是蕴涵于联盟身上的那种精神造就了我们的成功,这种精神反映了每一个德国人的憧憬,这个对德国海军的憧憬已体现在了我们的旗帜中。”所以,“海军联盟”组织竭尽全力地四处宣传海权思想,海权论的宣传者厄恩斯特冯哈特不仅宣传马汉的海权论,也亲自著书立说,运用马汉海权论的观点论述德国海权。马汉发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的时候,正是威廉二世登基并撤掉首相俾斯麦的时候。威廉二世对马汉的海权论推崇备至,1894年5月,他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这样说道:“我现在简直不是阅读,而是在狼吞虎咽地吞食马汉的著作,我要背下全文。这部著作水平极高,所有观点都是经典。我已给所有军舰下发了这本书,现在官兵们经常是言必称马汉。”此后,威廉二世经常发表关于海权论方面的言论,如“德国的未来在海上”,“一定要把海神的三叉戟掌握在我们手中”,“在我把我的海军提高到我的陆军所占据的地位以前,我是席不暇暖的。德国的殖民地目的,只有在德国已经成为海上霸主的时候,才能达到”。在这种强烈的情绪下,德国的政策也开始大幅转向,时任德国首相的冯比洛公开称:“我们不会容忍被剥夺与其他强国在权利上的平等,我们也不会允许我们与他国共同享有的在世界上发言权受到异议。我们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强国,我们希望在上帝的佑助下能够永远强大。”这意味着德国明确要成为“阳光下的帝国”,对外扩张政策不再躲躲藏藏,从此摆上了桌面。

    1898年3月28日,提尔皮茨以“第9号海军备忘录”为指导思想,向国会提出了第一个海军建设法案。提尔皮茨在向议会陈述海军建设方案时说:“自从帝国成立以来,德国海上利益异乎寻常地增长了。对德国来说,保护这些海上利益已经成了生死攸关的问题。如果这些海上利益遇到阻碍或者受到损害,国家必然首先陷入经济衰退,然后陷入政治衰退如果按照拟定的计划建立起这样的海军,那么你们就是为国防建立了一支即使头等的海军强国都无力向它发动进攻的海军了无论你提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或者谈保卫德国臣民或者海外商业利益,这一切只有在德国海军里才能得到支持。”在德国浓烈的海军情绪影响下,德国议会批准了提尔皮兹提交的《海军扩充法案》。该法案要求:在1904年4月之前建造19艘战列舰、8艘装甲巡洋舰、12艘重型巡洋舰、30艘轻型巡洋舰和63艘驱逐舰,以及与之配套的支援船只。
第24节:
    但是,这支舰队用以对付法国、俄国舰队尚可,对付英国舰队就显得脆弱得多了。为了“当和最大的海军国家作战时,有能够威胁那个国家的优势”,提尔皮茨于1900年1月再次向国会提出了第二个海军建设法案。根据这一法案,德国海军应在20年内再扩大一倍,即到1917年,在1898年所确定的舰队规模上翻一番,实现拥有38艘战列舰、20艘重型巡洋舰和38艘轻型巡洋舰以及100艘鱼雷艇。即便这个计划实现,仍不能与英国舰队抗衡,但德英双方之间海军兵力可以达到2:3。但是,由于英国海军力量至少要有1/3是需要部署在全球各地的,所以在北海,德国舰队就基本与英国舰队势均力敌。

    提尔皮茨的这两个海军法案奠定了德国海军的基础。与此同时,在1890年至1900年期间,德国海外扩张的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德国谋求殖民地和海军基地的做法十分明确。在中国,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远东拥有了一块面向海洋的殖民海岸。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不满足于巨款的赔款,而且要求割让辽东半岛。日本的扩张引起了俄国的强烈不满,于是联合德国和法国,共同对日干涉,迫使日本放弃占据辽东半岛的计划,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德国还吞并西萨摩亚群岛、俾斯麦群岛和新几内亚岛东北部,并从西班牙手里购买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在非洲,德国殖民势力参与瓜分行动,占据了坦噶尼喀、喀麦隆、多哥和西南非洲。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德国意欲趁火打劫,当美国将军杜威准将率领舰队封锁马尼拉湾的时候,德国舰队进入菲律宾,且无视美国舰队的封锁命令,频繁穿越封锁线。事实上,德国希望能够在美西战争期间,占据菲律宾,但因在远东海军实力不足,也未寻找到合适的机会,终未能成功。不过在1900年八国联军干涉中国的时候,德国远东分舰队表现出的高效率令各国刮目相看。k米k花k书k库k ;www。7mihua。com

    德国无策与英国大策略

    20世纪初,英国正陷入布尔战争的泥潭,虽然棘手,却不过是一场殖民地的局部战争,对英国整体影响不大。让英国感到担忧的是世界上三股新海洋势力:其一是早就抛出门罗主义的美国,现在正向西班牙发起挑战,此举意味着美国已经不满足于做美洲的主人,而是要做太平洋,甚至大西洋的主人;其二是已经击败中国、正在向俄国发起挑战的日本,这也是一股新兴的海洋势力,尽管英国暂时与其形成英日同盟,但这只不过是为了遏制俄国,如果日本击败俄国,必然成为太平洋和远东最强有力的海洋国家;其三是欧洲的近邻德国已经明确转向海洋,这从大英帝国的身边对其发起最直接的挑战。

    这时,英国面临三个选择:

    一、继续保持全球海洋霸主地位,对新兴的三股海洋势力进行全面的打击,遏制他们的发展,迫使三者成为一般性的、对大英帝国海上利益不构成严重威胁的国家。

    二、选择其中的一二个国家,进行打击,同时放弃部分海洋利益,以便集中力量打击所选择的目标。

    三、不与三者进行战争,任其发展。
第25节:
    对第一个选择,英国尽管传统上维持“两强标准”(法国和俄国海上力量之和),但现在的情况是同时出现了“新三强”,加上原有的法俄两强,那么实际上英国所要面对是五强,仅从海上力量而言就已经大大超出了英国海军的打击能力。况且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是新崛起的工业强国,法俄也同样是大国,大英帝国尽管仍是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但在工业竞争时代,工业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实力的核心,英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同时击败五大强国。

    第三个选择,显然也不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英国从来不会放任对手在海洋上发展。

    所以,英国只能做出第二个选择。那么,到底该选择谁为对手呢?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美国是美洲国家,英国与美国交手数次,深知美国的实力,而且美国资源丰厚,工业能力不亚于欧洲列强,英国实际上已经无力击败美国;日本是亚洲国家,其利益集中在东亚;德国是欧洲大陆国家,是英国的近邻。从威胁程度上来看,美国主要谋取太平洋,其挑战西班牙主要是为了夺取古巴、菲律宾等美国附近地区和太平洋地带;日本的方向很明确,主要是西太平洋和中国;德国的海外扩张方向虽然不明确,但是其无论是向非洲,向亚洲还是美洲,都必须经过大西洋,而大西洋是英国必须控制的海洋,也是英国传统的“权利之海”,是不允许任何人挑战海权的。反之,如果德国控制了大西洋,那么也就意味着英国将失去海权,英国必然因此丧失大国地位,就如同荷兰被英国击败后,成为二流海洋国家一样。所以,德国的威胁程度是最大的。从利益层次来看,美国和日本主要利益趋向是太平洋,尽管英国在太平洋也拥有相当利益,但与大西洋利益相比,太平洋显然是次要的。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德国也是首选目标。再从欧洲势力均衡这个方面来看,德国已经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陆地军事国家,如果德国再成为超越英国的海洋大国,那么整个欧洲都将对德国俯首称臣,这也不符合英国不允许任何欧洲大陆国家称霸的传统原则。╋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因此,德国无论如何都成为英国必须要打击的目标。

    所以,当德国议会在1898年通过《海军扩充法案》后,英国立刻警觉起来。不过暂时英国没有做出强烈反应,因为德国的这一扩充法案即使实现,其海军规模也没有超越法国和俄国,而且德国也没有提出明确的海外目标;再者,德国海外殖民地数量少、地域狭小,在全球缺乏基地网络,不可能对英国构成全球性的挑战。另外,1894年,法国和俄国形成了同盟,这吸引了英国的主要注意力——英国制定的海军两强标准就是法国和俄国海上力量总和,也就是说,英国要保持同时和法国、俄国开战的能力。

    提尔皮茨当然也不满足于仅相当于法国和俄国的舰队规模,于是,在1900年再次提出一个新的海军扩充计划,并得到了议会的批准。新计划的目标是将德国海军的规模再扩大一倍,主力规模达到39艘战列舰和58艘巡洋舰。这一计划实现后,德国海军将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海军。提尔皮茨毫不掩饰他的扩张目的,他说:“这种大海军的目的,是要使最伟大的海权国家都不敢向它挑战,否则就有使自己优势遭到破坏的危险。”这支舰队也被德国明确地称为“大洋舰队”,显然,这已经是旗帜鲜明地在向英国的全球海军霸主地位发起挑战。
第26节:
г米г花г书г库г ;http://www。7mihua。com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