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状元家长大讲堂:状元制造法则(节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华状元家长大讲堂:状元制造法则(节选)-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踏实与学习的关系(1)
  ———踏实的孩子知识学得牢固
  处内以睦,处外以义,检身以正,交际以诚,行之道至矣。
  ———林逋
  在现代社会里,与他人相处是一个健康发展的人最重要的品质和能力。联合国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学会做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管一个人有多少财富,多少知识,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个人最终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人,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的人。孩子终归要走出校园到社会上谋生,所以,要想让孩子拥有快乐的人生,做家长的首先得教会他踏踏实实做人,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才能更好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一点上,刘梅的父母做得非常到位,在采访中,我们曾电话采访过刘梅上高中时的老师,他们都说刘梅很聪明也很用功,在学校里人缘也好。上高二后,这位在中考时总分成绩全班前十名的女孩,高二下学期考试成为全校前三名,上高三时,一跃而成为全校第一。提到自己的成绩,刘梅说: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教我背唐诗,讲古代一些爱国诗人词人的故事,并对我说,这些人活得实在,活得光明磊落。上小学前,我就知道了岳飞、辛弃疾、杜甫、李清照等等爱国文人。平时生活当中,父母给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人有好报,做人要做受欢迎的人。”上中学以前,父母每天回来都问我作业做完了吗?我说做完了,他们会高兴地说,好,你去做你的事吧。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他们从来不检查我的作业。
  记得有一次,好像是上五年级吧,我到同学家看电视而忘记了写作业,当父母问时,我心想,反正他们也不检查作业,就说写完了。还没有回答,妈妈说:“她一回来就去同学家了,我没见她写作业。”爸爸微笑着说:“让小梅回答这个问题,我相信她。”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心跳加快,要是回答没做吧,爸妈可能不高兴,可是,要是回答写完了,即便爸妈不检查我的作业,我也没有脸再面对爸爸啦。于是,我鼓起勇气,小声说:没写完。
  听了我的话,爸爸笑着对妈妈说:“小梅多诚实啊,没写完作业就说没写完作业。不过,晚饭后你得把作业补上。以后———”我说哪还有以后,以后我是不写完作业不出去玩。
  上中学后,父母更是教育我做人要堂堂正正,学习要脚踏实地。爸爸常说:会做学问也要会做人,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与人相处时不能斤斤计较,做人要大大方方的。初中和高中,我都住校,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是他们说的话,无时无刻地不在耳边响起。在学习上,我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仔细做总结;与同学相处时,我更是以诚待人,这样一来,我的人缘很好,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我几乎没有与任何同学发生过不愉快,每天都快快乐乐,心情愉悦,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能特别快地记住所学的知识。上高中后,我在学习中悟出一个窍门,就是多帮助同学解答疑难问题,因为有许多思路和灵感,是在和同学讨论问题时冒出来的。每天有一个好心情,更容易记忆单词和课文;多与同学交流,能开阔视野和思路。
  上高三时,我每次回家,爸爸和妈妈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没和同学闹矛盾吧。有时我半开玩笑地说:“天底下哪有你们这样的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成绩,倒是关心孩子与人吵架。”爸爸一本正经地说:“小梅,不是我们不关心你的成绩,而是太关心你的成绩了,才问这句话的。”妈妈说:“你想想,一个人要是不懂得做事,处处与人为敌,哪有精力学习,更别说学好了。好成绩是建立在做人的基础上的。”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是,因为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的东西,让我感到,他们是天下最可爱可敬的父母。记得上高一时,有一位同学,因为她爸爸是收废品的,在我们面前从不提及他,更忌讳说他的职业,也坚决不让她爸爸到学校去看她。我妈妈是清洁工,就是扫马路的,有时还到公司去当保洁工挣钱给我和弟弟交学费。我常常自豪地向同学提到妈妈的职业,并发誓努力学习,将来挣钱让妈妈安心养老。有同学问我最佩服的人是谁,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妈妈。
  这就是清华高考状元刘梅对父母的评价,也是她成绩为什么一直上升的关键之所在。说明白点,是刘梅父母对她的正确家教。在父母的教育下,刘梅懂得一定要凭着自己双手挣钱吃饭。因为这种观点,才让她体会到母亲的艰辛,有了学习动力———要成绩好,就要踏踏实实地学习。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做人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切忌不劳而获,凭空想像。老老实实的做人之道,体现在生活中就是踏踏实实的优良作风,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能干成一番事业。行不端、德不正者,虽凭能力也可取得一些个人的成功,但人格的局限却会在实践中决定其事业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 想看书来

踏实与学习的关系(2)
一个对自己都不实在的人,何以对待学习呢。所以,要想把学习这件事做好,必须先做一个踏踏实实、不骄不躁、求真务实的好人,只有这样,才可能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去学习。
  刘梅的母亲说:我在10年前就下岗了,因为没有文化,一段时间呆在家里,全指望她爸爸那点工资,后来我四处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刘梅上高中那阵,我找到做清洁工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很忙。但我一直挂念孩子。刘梅周末回家,就忙着帮我收拾家务,还对我说,妈,等我毕业后你就不用这么辛苦扫大街了,我挣钱养您和爸爸。我对她说,小梅,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最快乐吗?就是踏踏实实地工作和生活,用自己的双手挣钱养活自己,又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去扫街,天亮后看到那么多人走在被我扫得干干净净的路上走路时,心里不知有多快活。她听了,深深地点了点头。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谭金权,也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孩子,他的父亲在谈到教育孩子做人时说:
  我想父亲应该起到表率的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做;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嘴里教育孩子要勤劳,而自己却老是偷懒,嘴里教育孩子要和善待人,而自己却因为小事情和别人斤斤计较。孩子是父亲生命的延续和继承,同样也会继承和延续父亲的性格习惯。
  曲楠的父亲是中学校长,是一位有着多年教育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不太在乎孩子的成绩,因为我更看重孩子中间努力的过程。我从事教育行业很多年,懂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不是只有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只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做人一定要踏踏踏实,这就已经达到教育的目的了。至于能不能考上名牌大学,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靠孩子自己的努力了。
  孩子的品性和习惯永远都是第一位。孩子只有把这两点修炼到家,那么在将来学习和生活中就肯定能够克服困难,达到自己的目标。单纯地满足于孩子一时的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生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时努力的过程。
  陈三鉴是我们采访中惟一一个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录取的清华学子,他父母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母亲是国家公务员,父亲则是有着一定社会影响的体育舞蹈教育家。可以说,陈三鉴的教育背景是非常令人羡慕的,所以,陈三鉴的综合素质都相当优秀。他的母亲王女士说:
  我对孩子要求一直很严,不仅仅是对他学习上的要求严格,更注重对他的做人教育,在为人方面,是把人格教育放在第一位。我对他说:“考试考零分都不要紧,你可以不成才,但一定要成人。”我觉得,做人首先要踏实、有爱心、讲信用。答应了别人几点钟要做什么事,一分钟也不会晚。在孩子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始终恪守这一原则。
  记得初中毕业那一年,他获得了国家奥赛一等奖,考上了省城重点中学华师一附中,就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半年的观察,我发现有几件小事反映出他有自私的苗头,也就是几次吃东西,他都是背着表妹、堂弟、几个最好的同学,一个人躲起来吃,吃完后才出来和他们玩。三次不同的时间地点我都记得很清楚。事后,我们坐下来谈了一次心,首先我表示对他这么做不满,直接指出是自私的表现,因为三次都是我在场,不是听别人说的,他也没话可说,这次他还哭了,也觉得错了,包括他上了大学后也没放松对他处事方面的提醒,经过多次交流,我发现他现在很有人情味了。
  这就是清华学子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秘密,既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和口号,也没有什么难解的真经,而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用他们身上迸发出来的美德,一边谆谆教育着孩子,一边为孩子做表率。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从不人云亦云地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做比较,而是针对孩子身上的优劣进行因材施教。苍天不负有心的父母,孩子们用自己的成绩,给父母的家庭教育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梅朝耀点评
  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它在孩子的素质教育中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踏实做人比学知识更为重要,这关系到他今后一生的成功与否。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从小培养他们做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在此基础上再谋求发展,更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希特勒,成克杰,胡长清,他们有知识,有财富,有地位,但他们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最终成为历史的罪人。西方人在评选20世纪最伟大的十大思想家时,把马克思排在了首位。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永远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服务导报》上刊登过一篇美国人写的“慈父家训”,是一位慈父给将要上大学的儿子的忠告。内容丰富,涵盖方方面面,有40多项。但说得较多,又比较醒目的,则是告诫儿子该如何学会踏踏实实做人,如何与人相处。
  慈父对儿子的训诫是:“跟人讲话时正视对方的眼睛”、“对人多说一声‘谢谢’”、“对人多说一声‘劳驾’”、“己所欲,施诸人”、“结交新朋友,但珍惜旧友情”、“每年捐献血两次”、“选定某个慈善机构,出钱出力支持它”、“切勿乱丢垃圾”、“不要怕说:‘我不知道’”、“不要怕说‘对不起’”……真是细致入微!
  

踏实与学习的关系(3)
可惜的是,有许多家长都知道做人的重要,在工作中和社会中也体会到做人不好就难以干好事情。可是,家长还是不正视这个问题,对孩子的要求仍然只停留在学习上,以为只要能考上好学校,就可以走遍天下无敌手了。事实证明,家长的这种心态是不对的。
  几年前的马加爵事件向我们敲起警钟,他给别人造成的悲剧以及他自己的悲剧根源,归根结底就是他不会做人,正因为不会做人,才让他与同学相处时处于尴尬地位;正因为不会做人,才显得冷酷残忍,因为一点小事而凶残地杀死自己的同学。近年来的青少年打架、斗殴等等犯罪事例的出现,原因都出在他们对做人认识的偏差上。
  父母如果不重视培养孩子做人的基本素质,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管,那么培养出来的就可能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不管他有多么高的学问,也很难说他是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甚至还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乐于学习就能学好
  孩子成才需要的四大家庭条件
  学习需要兴趣———
  轻松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需要热情———
  自由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学习需要动机———
  民主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学习需要欲望———
  和睦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状元档案
姓名:张群
  年龄:23
  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特长爱好:看书、乒乓球、篮球、羽毛球
  籍贯:北京市延庆县四海乡四海村
  高考成绩:639分
  座右铭:超越平凡,问鼎长天。
  

状元母亲基本资料
姓名:杨女士
  年龄:50
  教育程度:本科
  职业:教师
  特长爱好:看书、音乐
  记者:您的孩子在高考中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您觉得什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母亲: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这不是刻意培养的。他是我带大的,哄孩子是麻烦事。为了让他不哭,我给他讲故事、唱歌。久而久之,听故事成了他的习惯。知道的故事都讲完了,他还要听,就重复讲。连他都会讲了,没有新故事了,就买书给他读,每次睡前他都要听故事。有时,我困得讲着讲着就恍惚进入了梦乡,书也掉了,他就用胖嘟嘟的小手,使劲拍我的脸,把书捡起来塞在我手中让我继续读,直到他睡着为止。上学后,他每次和同学出外游玩,带回来的不是吃的、玩的,而是他喜欢的书。我觉得,正是在这种有着美好追求、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让他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 想看书来

状元父亲基本资料
姓名:张先生
  年龄:50
  教育程度:大专
  职业:教师
  特长爱好:看书、体育
  记者: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您是怎么做的?
  父亲:我简单地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三点: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