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梅花醉如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曾为梅花醉如泥-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一天,一位女孩子按照与我事先约定的时间来公司见工,她的名字叫胡霭琪,当时年纪只有二十来岁。因为她到来时已是吃晚饭的时候,我二话没说,便对她说:“走,你应聘的事我们一会儿再谈,先随我去吃饭。我今晚请我的同事们。”她愣了一下,有点犹豫,最后还是听了我的,与我一块出去了。当时正值年底,为了慰劳我的员工们——其实只有两三位,我特意请他们到西环打火锅。那时在西环的小街道上,有许多大排档,店主随随便便在路边摆上几张桌子和板凳,就做起了生意,我就是在这种大排档请我的员工们吃饭的。到了西环之后,她与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饭。在整个吃饭期间,我都没有与她谈招聘的事。直到临别时,我才对她说:“下周星期一我们正好有一个业务培训班,你来接受培训吧。”
  那女孩子疑惑不解地望着我说:“您的意思是……”
  “你被录取了。”我用肯定的口气说。
  事后她告诉我,她来应聘,听到我安排的见面时间是在下午六点之后,就感到有些奇怪——这个时候哪家公司还上班呀?因此她是带着某种警惕来与我见面的。而在见到我的面之后,发现我手下只有两三名员工,一副“草头班子”的模样,心里更不踏实。在大排档吃了一顿饭之后,我什么正当的“面试”都没有做,便对她说“你被录取了”,这更让她感到愕然。不过,尽管心有疑虑,毕竟友邦是一家众所周知的大公司,而且我与同事们在一起的亲热劲头,以及大家在聊天时显露出来的高昂干劲,却对她产生了吸引力,她最终便抱着“姑且试试”的态度,踏进了我们的门。
  我聘用员工的方法,的确是与众不同的。我在物色对象的时候,并不在意一般的考试程式与问话技巧,自己也没有什么做派,更没有像有些人那样拿“我们是美国公司”一类的讲法来唬人——友邦保险公司的实力本来就是明摆着的。我只是凭第一感觉来决定取舍,然后用个人的感召力把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来。我的团队的准入门槛也不像别人的团队那么高,因为在我的观念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塑造的,培训将最终提高他们的能力与水平。
  ▲我的团队的准入门槛也不像别人的团队那么高,因为在我的观念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塑造的,培训将最终提高他们的能力与水平。
  到下周星期一那天,她果真来了。她的出现使我不无兴奋,因为那个时候,有不少人答应你参加培训,到了那一天却不来。那时公司对员工的培训方式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公司对员工的岗前培训只有两三天,在进行了首次的培训之后,紧接着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那时培训只进行一次,为期一周,入门之后,还有没有机会获得培训,那就看你个人的造化了。在培训期间,我看她的态度还是很认真的。但是一周培训期结束后,她却来向我告假,说她刚刚结婚,其先生是一家大公司的主任,这几天想与先生一起去“度蜜月”,“度完了蜜月,我会再回来的。”她轻描淡写地对我说。 。 想看书来

“情定终身”(2)
我听她这么一说,便傻了眼!——刚来便要去“度蜜月”,这哪是干事的模样呀!我断定她最终是不会回来了。没想到过了若干天后,我一早来到公司,就看到一个女子,穿着工作服,站在办公室门口等候人开门。我定眼一看,是胡霭琪——她真的按诺回来了!她这次回来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我的团队,一直死心塌地地在我身边干了三十三年,直至2008年因病去世。这种情形,如果借用男女关系的用语来说,叫做“情定终身”。
  在她三十三年的保险生涯中,她对团队的发展作出过很大的贡献,但也给我制造过不少麻烦。她性格直率,可以说是我的“诤友”。她对你有意见或有看法,会毫不留情地批评你、指责你,说你这样也不是那样也不是,她甚至还说出过“你没有资格指导我”这样的话来。有时她还会有意无意地参加别的营业组的会议。刚开始时我的邻组有十几人,而我自己只有四五个人,她觉得邻组“兵强马壮”,而我们组“人丁不旺”,开起会来冷冷清清的,一点气氛也没有,就跑到别的组开会去了。她到别的组开会回来,就在本组“煽风点火”,对我们组的人说人家有多棒多棒,而我们怎样怎样不行……她的所作所为,说起来挺伤我的心的,一个人怎么能“身在曹营心在汉”,说那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呢?但我当时势孤力弱,有口难言。而且以我对她的了解,与她正面理论,是不会有什么好效果的。不过,我一直想寻机会教育她。
  我不动声色,每天都注意着她的一举一动,并把与她相关的各种文件,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信封里,每天按时交给她——这本来也是我这个分区经理的职责。那个时候,公司每个月都会在营销员队伍中评选出一位“营销之星”,以资鼓励。有一个月,她的业绩非常好,把许多人都拋到了后头,从月末的情况来看,她应当已经稳操胜券。她也满以为自己一定是这个月的“冠军”了,便自己给自己放假,到澳门游玩去了。我注意到,邻组的一位业务员,每天都过来翻看她的报表,了解她的业绩进度。我心想不好!如果他的业绩离她很远,他是不会这么积极地来看她的资料的,我猜想他们的距离必定非常接近。果然,在她去澳门一两天后,这位业务员递上了自己的报表,业绩刚好超过她一点!我知道,她从澳门回来,若看到原本该戴在自己头上的“营销之星”的桂冠戴到了别人的头上,心里一定会难受得要死。但是我当时已经无法提醒她再加把劲,因为她人已不在香港。我忽然想到,这是一个把她的心拉回来的绝好机会,便决定在这个关键时刻助她一把。
  当天晚上,我回到家里,对妻子说:“看样子你得买一份保单,把它记在胡霭琪的名下,否则她这个月本应到手的‘营销之星’称号将旁落他人。”妻子一听,表示愿意支持她,并按我所说的数额买了一份保单。这份保单就这样进了她的户头,当然她从澳门回来,还需要按规定补办一个手续。今天看来,这种做法从规范的意义上说是不大好的,因为一份保单,必须客户与营业员双方都明确保险的对象与内容才能成立,而这笔“生意”,业务员与“客户”之间根本没有谈过。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如果这样做,能把一位有离心倾向却很有工作才干的人的心拉住,那未尝不是件好事。因此对事情的“对”与“错”,是很难简单地下定论的。
  胡霭琪回来,看到别人榜上的业绩超过了自己,大吃一惊,满腹的懊恼失望全写在了脸上。她闷闷不乐地坐在办公桌旁,很是不自在。这时,我装作若无其事地走过去与她打招呼,说:“哟,霭琪回来了呀?我正着急等着你回来呢。喏,这里还有一份保单,你还没有签名呢。”
  她感到很奇怪:“我还有没有签名的保单吗?”
  我说:“是的。”便把保单递了过去。
  她一看,说:“咦,这个客户,不是您太太吗?”
  我说:“对呀,她也需要保障嘛。她向你买的。”
  她一听,眼睛里立刻放出了兴奋的光芒:“这么说,意味着我赢了?”
  “是啊,你赢了!你这么努力能干,怎么会输呢?祝贺你!”说完,我就向她伸出了热情的手,她满怀感激地握住了我的手。结果,她成了这个月的“营销之星”。
  自从这件事发生之后,她对我的态度整个地就变了。从前她常常与我拌嘴,此后她相当服从我的指挥;从前她常常与我对着干,此后她拼命地维护我。她这一回头,不仅使自己焕发了更大的活力,而且把全组的士气都拉动起来了。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同一个人,可以对你拖累很大,也可以给你助力很多。后来她对我说:“我们组每个月的业绩,都应当是第一的!”她自己这么一说,果真就拼命地去做。在她的感召下,全组成员都拧成一股绳,如果感觉到某个月我们有可能第一不保,大家就会拼命努力。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同一个人,可以对你拖累很大,也可以给你助力很多。
  这位胡霭琪女士,后来做到了高级经理。其实她是具有成为区域总监的实力的,只不过因为她有三个儿子,需要照顾家庭,不可能整个身心都泡在写字楼里,否则时间久了,家里面也会有意见。她后来更向我提出不再担任高级经理了,我也觉得,若一定要她继续搞管理,弄不好她可能连业务员都不干了,因为以她家的经济背景,她完全有条件做全职太太,因此我就同意了。她非常敬业,也非常守信。她在从高级经理的岗位上下来之前曾向我保证,每年的业绩都会达到最高等级,后来果真没有食言。
  这位自从入行之后三十三年来一直对我“不离不弃”的女士是位美食家,很爱品尝各种好吃的食品,结果身体越来越胖。而身体一发胖,病就跟着来了。2008年2月,她突然进了医院,从此再没有出来。她去世后,我们都很难过。为了纪念她,我在奥林匹克家族内部搞了一个“胡霭琪杯”赛,赛程结束后,曾请她的丈夫来为业绩优胜者颁发奖杯,她的三位儿子也都出席了颁奖活动。
  

“warm…call”与“cold…call”
在保险营销中,根据对象的不同,有两种会见客户的方式:一种是通过熟人介绍而与从前不认识的人会见,英文称为“warm…call”。比如,你并不认识A先生,但你认识B小姐,而B小姐与A先生相熟,你就可以通过B小姐的介绍找到A先生,然后对他说:“我最近为B小姐制订了一个保险计划,她觉得这个计划对她非常适合,同时她也认为这个计划对您可能也具有参考价值,因此推荐我来会见您。您可以先听我向您介绍,至于买与不买,您自己拿主意。”这样你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往下谈,尽管原本你们并不相识,但也有可能谈成生意。另一种是直接与陌生人见面,英文称为“cold…call”,意思是不经过中介的访问。例如你可以截住路边的一位行人,然后客气地对他说:“对不起,先生,打搅您了!请问我可不可以占用您几分钟时间,以对您做一次简短的访问?”然后直奔主题,按照你事先准备好的方案,向他推荐某项保险计划。
  我在入行之初,经常单枪匹马地去做“cold…call”。比如在1975年的时候,我曾到香港中文大学推销保险。在这所大学里,我从一栋办公楼走到另一栋办公楼,逐一拜访那些有可能成为我的客户的讲师、教授们。典型的会见方式通常是这样的:
  “咚咚咚。”我轻轻地敲门。
  “请进!坐吧。”老师头也不抬,就让我进去了。
  过了一会儿,老师在忙完他自己的事情后,才抬起头来问:“怎么样同学,有什么事吗?”
  我赶紧把早已准备在手中的名片递过去。老师一看,说:“哦,你原来不是我们的同学。请问,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
  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又一次“cold…call”。到大学里做“cold…call”,成功率并不见得比其他地方低,但要求业务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因为你所访问所接触的人物,是有很高知识水平的人。我在中文大学所做的“cold…call”,应该说是卓有成效的。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有一位关信基教授,现在是*派的顾问,就是我当时的客户。
  

制胜法宝——“洗楼”(1)
后来我在自己的团队成员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被称为“洗楼”的营销方法。所谓“洗楼”,就是把整栋楼的人都作为目标客户,从顶楼到地下,一层层、一户户地去拜访,不遗漏一个单元、一户人家。这种拉网式的组织客户的方式,现在在保险行业已成为习用的方式,在中国内地称为“倒楼”。可以这么说,“cold…call”并非我的团队的发明,但“洗楼”绝对是我的团队在早期的保险营销活动中创造出来的。
  为什么我们要以“洗楼”这种方式来进行营销呢?因为社会交往的特性决定了我们不管有多么大的能耐,所认识的人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仅在自己认识的人当中去物色客户,总会有客源枯竭的那一天。一般来说,一位业务员执业一年之后,自己所认识的人,想买保险的就都买了。而且只是去见自己认识的人,效率也不高,充其量一天也只能见一两个,如果去见了而对方没有买的意思,劳动就白费了。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扩大目标客户面,以提高营销效率。而要扩大目标客户面、提高营销效率,可以有很多方法。例如,你可以到地铁站口访问穿梭过往的乘客,可以到公共场合访问各色路人,也可以利用黄页或电话簿提供的信息来给人打电话或发传真,等等,现在还有利用互联网来联络客户的。不管你采用哪种方式方法,只要目标客户面能做到不断扩大,现实客户就会源源不断地增加,这便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我们当时在实践中发现,在众多扩拓目标客户的方法中,“洗楼”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
  ▲在众多扩拓目标客户的方法中,“洗楼”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
  最早发明“洗楼”方法的,便是我早期招募的那位女业务员胡霭琪。我在前文已经说过,自从她的心被我拉回来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她把整个身心都扑在了工作上。为了保持我们组在本区域中的“第一”位置,她不仅没日没夜地拼命干,而且在工作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在社区中广泛发展客户的办法,这就是我这里所说的“洗楼”。
  胡霭琪的这套做法不仅有效,而且能锻炼团队成员的能力与胆识,因此我决定在全组推广。从1978年初开始,我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每日都用车载着我的组员,像警察局的“特别行动队”一样,每天到某个特定区域,然后分派“洗楼”任务:你洗A栋,你洗B栋,你洗C栋,你洗D栋……我也给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