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个世纪末,这个网是个魔术网。点石成金,一碰就灵。在美国Nasdaq,每天都有触网的企业上市,个个股价都坐着火箭;在中国股市,上市公司一触网,股价就一路飘红。那真是一个令人陶醉也令人疯狂的年月,那会儿似乎只有傻子才不触网。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本世纪头两年,还是这个网却变成了死亡网。鬼气森森,一碰就死。在华尔街,网络股一泻如注,在中国大陆,五花八门的网站尸横遍野。于是,触网一词渐渐被人淡忘。
  互联网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诞生在当今世界科技中心美国是顺理成章的。美国第一个触网的人已不可考。没有证据表明马云是中国第一个触网的人,也许他能排在前10名之内,或许他在100名之内,但他的确是第一个触网而动的中国人。
  马云1989年被分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当英语老师。后来又兼学院外办主任。他在这座校园里待了整整6年。
  马云从来就是一个激情四射而又躁动不安的人。平静的校园生活让他感到憋闷。还在1992年,国内商潮涌起,马云就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海博翻译社”。这是他第一次涉足商海。当时,马云应算是兼职。折腾了几年,海博翻译社并没赚到多少钱,但马云却从中尝到了商海的滋味。
  到了1994年,马云更加心神不安了,一天到晚都在想如何离开学院。他觉得自己马上就到30岁了,再不干点什么的话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马云第一次听说互联网正是1994年。他们学院有一个叫比尔的外教,是美国西雅图人。这一年,比尔回了一趟美国,从美国回到杭州后,比尔和马云大谈互联网,马云听得热血沸腾,甚至比说者比尔还激动。
  这是马云第一次听说互联网,但他此时还没有触过网。
  1995年4月,马云第一次出访美国(1985年马云去过一趟澳大利亚)。这一年,马云的海博翻译社介入了一场涉外合同纠纷。一个叫菲力蒲·卡文纳的美国商人签约投资浙江一段高速公路,合同到期,美国商人拒付合同金。于是中方聘请号称“杭州英语第一人”的马云为翻译兼顾问,到美国去参加美方董事会并调解纠纷。
  马云是带着数百万民工和浙江省交通厅的重托只身飞往美国的。但一到洛杉矶就被菲力蒲·卡文纳软禁在一座别墅里,这个美国商人原来是个骗子。
  以后的故事有点像美国惊险大片了。
  一个大块头加州人,带着马云游山玩水并劝说马云加入一家并不存在的美国公司。当他把马云带到拉斯维加斯赌场时,还故意亮了一下腰上挂着的手枪。当马云拒绝了对方十分明显的贿赂后,恼羞成怒的美国人扣压了他的行李并把他锁在了海滨别墅二楼的一间房间里。到这时马云已经明白他所调查的这家美国公司肯定有问题,也明白了自己已经处于危险之中。
  

中国故事(2)
接下来就是一场调查与反调查,一场斗智与斗勇。
  凭着天生的伶牙俐齿,马云终于让菲力蒲·卡文纳相信他是有诚意与其合作的。凭着天生的冒险精神,马云终于逃到了西雅图。
  在西雅图马云找到了一位美国朋友。这位朋友其实是比尔的女婿。
  1995年的美国,互联网方兴未艾。美国朋友见到马云很亲热,寒暄过后就迫不及待地把马云带到一家名为ISP的小公司,公司两间小屋里坐着5个面对电脑屏幕不停敲击键盘的年轻人,朋友把马云带到计算机旁说:“Jack(马云的英文名字),这就是Internet,你可以在上面搜索任何东西。”马云站在电脑前发愣,说:“这东西我不敢动,弄坏了很贵的。”在这之前,马云从未碰过电脑。在他的印象里,电脑在中国可是个贵重物品,只有有钱的公司里才有;放在有空调的房子里,由最漂亮的小姐看管着,很高深。至于小姐在里面用电脑打字还是玩游戏别人就不知道了。听说他们学院也有电脑,但马云在那待了6年都与其难见一面。
  朋友说:“Jack,没事,它不是炸弹,不会爆炸的,你试试看。”
  听朋友这么说,马云放心了。于是坐在电脑前在雅虎搜索栏里敲了一个词:“Beer”(啤酒),很快就蹦出了一大堆:美国啤酒、日本啤酒、德国啤酒……就是没有中国啤酒。马云很好奇,又在键盘上敲了一个“China”,搜索的结果是“no data”(没有数据)。
  在神奇的互联网上居然没有中国,这事让马云既沮丧又惊奇。于是他对朋友说,能不能把杭州的海博翻译社放在网上试试?
  朋友帮助马云做了一个海博翻译社的网页,挂在网上。网页做得又简单又丑陋,只有文字没有图片。文字说明部分也只有海博翻译社的翻译人数和价格。
  上午9点半挂在网上之后,马云就去逛街了。12点,朋友打来电话说,马云你快来看,有5封给你的E…mail。马云回去一看,真有5封E…mail,有来自美国的、日本的,也有来自欧洲的;有机构、公司,也有当地留学生。信上说,这是我们发现的第一家中国公司的网站,你们在哪里?我们想和你们谈生意。
  马云兴奋不已。直觉告诉他,这玩意儿有戏!
  这是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中国企业的网上广告。这个广告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历史,也改变了马云的一生。纵观马云十年脉络,后来的中国黄页,再后来的阿里巴巴,B2B的电子商务,C2C(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淘宝,都和这个广告有关。
  马云在美国洛杉矶遇险,有点像阿里巴巴遭遇四十大盗。美国骗子商人没能要了他的命,却让他无意中发现了藏宝的山洞。于是一个新版的阿里巴巴的故事从此开了头。
  1995年的马云肯定看见了宝洞,但对开门的咒语一无所知。
  在拉斯维加斯赌场,马云用25美分在老虎机上赢了600美元。当马云从洛杉矶逃出时,那个加州大块头告诉他:到了售票处说你是马云,他们就会把我们为你买好的机票给你。马云到了售票处才知道,根本没有什么“马云的票”。
  上了当的马云用赌来的钱买了到西雅图的机票,并最终用这笔钱买了一台386笔记本电脑。马云从杭州下飞机时,兜里只剩下了一元钱,但书包里多了台电脑。在以后的几年里,马云就是用这台笔记本打江山的。
  马云的触网很偶然也很简单,但它却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中的一页。如果马云1995年没有出访美国,或者马云没有一个玩网络的美国朋友,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就会是另一种样子。
  1995年,在美国触网的中国人很多,在中国触网的也大有人在,例如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专家;但一经触网就立刻看到了未来的网络世界,看到了网络改变世界的巨大能量,看到了网络背后隐藏的无限商机的人,却寥寥无几,而看到未来看到商机立即付之行动者则只有马云一人耳。否则,中国第一个商业网站就不会叫中国黄页,中国的互联网之父就轮不上马云了。
  

中国故事(3)
马云触网的结果是诞生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网站——中国黄页,并在5年之后,诞生了世界最大的B2B网站阿里巴巴。从此,互联网江湖上多了一个长相奇特的西湖怪人,多了一个自称“风清扬”的网络高手,多了一个永不放弃永远出新永远搅局的新经济企业家。
  人们都说,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其实,机会还属于有智慧、有胆魄、有梦想、有决断的人,属于敢于孤注一掷、敢于破釜沉舟、敢于赌、敢于拼的人。
  今天那些面对马云和他的团队耀眼的辉煌而惊诧不解的人,不妨回想一下10年前你是如何面对那起于青萍之末的网络风的?
  所有的成功都有原因,所有的浩荡都有源头,于是马云触网便成了我们这部企业神话的缘起。
  创业
  其实,马云的创业是在美国西雅图开始的。
  当收到回应海博翻译社的五个E…mail时,互联网公司已经诞生在马云的脑子里。马云当即对美国的朋友说:我们合作。你们在美国负责技术,我回国内去做公司。
  把中国企业的资料收集起来,翻成英文,寄到美国,然后让美国的朋友做成网页放到网上,这是马云脑海里的第一幅商业蓝图。
  两个星期后,马云从美国回到杭州。下飞机的当晚,他就迫不及待地把24个朋友邀到家里,面对一屋子人,马云掏出笔记本电脑,开始激情演说。
  当时被邀的24人之一的宋立兴后来回忆说:“听马云说晚上要和我们商量事,我们都想会是一件好事。大家又可以共同做点事,赚点钱了。”
  出乎所有朋友的意料,这次马云从一开始就大侃互联网,侃互联网企业,侃如何通过互联网把中国企业介绍给全世界。云山雾罩侃了两小时,最后,马云坚定地说:“我现在就准备辞职开始做这个企业了,这个企业叫做Internet。”
  马云侃了半天,屋子里的朋友都没听懂。
  马云事后回忆说:“那时候,根本没人懂网络。想想看,我一个不懂电脑的人,把24个朋友叫到家里说,明天我就要开始做一家网络公司,结果会如何?”
  朋友们的反应出奇地一致。大家都觉得马云的这些想法超出了正常人的思维范围。一个朋友说:“这玩意太邪了吧?政府还没开始操作的东西,不是我们干的,也不是你马云干的;你也不是很有钱,有几千万资金?”
  另一个朋友说:“你马云开酒吧、开饭店,就是办个夜校都一定行,就是不要干这个Internet”。
  那天晚上,尽管马云的动员充满激情并极具煽惑力,尽管马云的宏图大业前景远大,但结果是24人中23人反对,只有一人表示愿意试试。这个人就是何一冰,是马云的大学同学,学自动化的,搞过芯片,会编程。
  一周以后,也就是1995年的4月;马云自己拿出了6000元,又从亲友那借了几万,再加上海博翻译社办公家具的折价和另外两个股东的钱,一共凑出了10万元。马云、张英(马云夫人,也是杭电的英语教师)、何一冰3人一起创办了浙江海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公司的实体就是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
  马云任公司经理,何一冰任副经理。分工是马、何负责跑业务,张英负责给客户发E…mail。公司一开始就是股份制的公司,有4个股东,3个创办者。马云夫妇出资8万,宋卫星出资1万(宋没有参与经营),何一冰出资1万;马云给了何一冰10%的股份。
  那是1995年的4月,那一年马云刚好30岁。同年9月,马云辞去了学院的公职。
  辞职时,学院的领导被马云的突来之举搞懵了。他大惑不解地盯着马云问:“马老师,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你书教得好好的,为啥突然间辞职?是学院委屈了你吗?”
  “不,不是的。”马云连声解释。“学校对我挺好,我是想趁自己现在还年轻出去闯闯。”
  在校领导办公室,马云足足解释了一上午,校领导还是真诚挽留。对此马云大为感动。
  

中国故事(4)
但互联网的商机不能错过,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最终校领导还是同意了马云的辞职。马云辞职的消息传开后,在学校引起不小震动。事后,马云说:“当初扔掉铁饭碗,去搞不被人理解和看重的互联网,如果失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那是不言自明的。”
  马云当初辞职下海的决心和勇气来源于对互联网未来的判断。如今已没人怀疑马云十年前的抉择。
  马云说:“因为我知道我看见了这个东西,我太想做一样东西。很多年轻人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中国人的创业,关键不是因为你有出色的想法、理想、梦想,而是你是不是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地去做它,证明它是对的。”
  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就是这样诞生的。
  它诞生于一个浙江青年的第一次触网中,诞生于从西雅图飞往杭州的飞机上,诞生于西湖畔一间普通的写字楼中。
  它是灵感、激情和梦想的产物,也是胆魄、勇气和眼光的产物。
  中国黄页诞生时,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网络为何物,神州大地还无处上网,中国政府还没有决定是否加入这个信息高速公路。
  也许连马云自己都没想到,他的一次躁动和冲动,竟然揭开了中国互联网历史的第一页。
  

从残酷开始(1)
创业从来都是艰辛的,在一片蛮荒之地进行开拓式创业就更加艰辛。
  开创一个崭新的产业,创造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是一件充满风险充满挑战的事;其开拓者的命运有两个:要么成为占尽先机的英雄,要么成为异常悲壮的先烈。
  如今,人们只记住了那些成功者的大名,但却忘记了数倍于成功者的失败者。人们只记住了英雄,但却忘记了先烈。历史就是如此无情。
  但有时,成功与失败只在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坚持还是放弃。
  在1995年的上半年,草创时期的中国黄页步履维艰。那时,中国还没有开通互联网,人们对互联网还一无所知,无论是谁要想通过互联网做生意,首先就得宣传普及互联网,而这是一件既费钱又费时的事,其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是像中国黄页这样的10万元起家的民营小企业无法承担的。但你不承担也得承担,否则就别想做网站,更别想通过网站赚钱。
  当中国黄页的客户根本看不到网络,也无法通过网络看到他们的产品时,马云被人当成骗子的命运是无法避免的,当囊中羞涩,急于找钱时,马云不止一次地被别人骗的命运也是无法避免的。
  从1995年到1999年这5年里,马云经历了无数艰辛、苦难、挫折和失败。多少酸甜苦辣,多少弹痕伤痕,多少泪水和汗水,多少委屈和打击,如今回首往事,马云感慨万千:“黄页发生的许多事都可以写成电影剧本。”
  中国的互联网大潮兴起于1998年。在中国网络界,马云一直是个异数。他没有名牌大学出身,没有洋学位,没有MBA,甚至没有基本的电脑知识。
  200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