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王道:从奥康奇迹悟世界一流商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商海王道:从奥康奇迹悟世界一流商道-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起更大的危机。
  从奥康千里追鞋和强生不惜血本回收药品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一流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稳操舵盘,靠的就是强烈地对顾客负责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忠诚,让企业长久稳健地发展。
  

规矩+人情=完美(1)
在社会中,我们要遵守国家的法制;在企业中,我们要遵守公司的规矩。大到国家的法律,小到企业的制度,凡是已经制定出来的规则,都是至高无尚的,必须要遵守。
  不过自古以来,规矩与情理往往有着或大或小的冲突。当冲突发生时,规矩理所应当地占了上风,但又被大多数人认为不近人情,甚至有些残酷。
  那么怎么样才能达到平衡,拥有一个比较完美的状态呢?那就是在不违反大原则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列出这样一个公式:
  规矩+人情=完美。
  对此,本书的作者之一王振滔用自己的一个故事对此进行了阐释。
  一天,他接待了一位客人。当他第一眼看见这位客人时,觉得很眼熟,可是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等客人自报家门后,他才知道,原来这位客人是温州一家印刷厂的老总,也是奥康的合作伙伴,一直为奥康生产鞋盒,两家的合作已经有四五年了。
  尽管如此,他们却并不认识,只是在高尔夫球场上碰到过几次,但谁也不知道对方是谁。几年来,双方的合作一直很好。
  才一见面,这位老总就心急火燎地直奔主题:
  “你们突然说不和我们合作了,我们一点准备也没有,损失太大了,能不能再商量一下?”
  王振滔也感到很突然,马上叫负责这件事的经理过来询问是怎么回事。
  原来奥康以前的鞋盒都是由这家公司负责生产,可是最近,奥康公司有一项新的制度出台了,就是以后要对生产鞋盒的厂家进行招标,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谁的报价低,就和谁合作。
  而这家公司因为不太熟悉这样的操作,因此在报价的时候,每只鞋盒比别的厂家高了3分钱,所以奥康负责这件事的经理就决定选择和别的公司合作。
  这位老总一听,急得不得了。因为他们公司最大的一条生产线,就是专门为奥康生产鞋盒的,每年要生产一千多万只。如果一下子取消合作,公司将面临很大的危机。
  于是这位老总赶紧找到王振滔,非常恳切地说:
  “我们从来都是严格按照你们的要求来生产的,旺季的时候,每天要做5万只,我们拼命加班加点,从来没有耽误过你们的活。
  淡季的时候,一天即使只做3000来只,但我们也从没有违反过你们的规定,用这条生产线为别人生产鞋盒,哪怕工人闲着,我们也照样给他们发工资。
  我从来都没有请你们的领导吃过饭,因为我是凭真本事、高质量争取到合作的机会的,我们只是想认真把事情做好。可是你们现在说取消就取消,这么多工人一下子没事做了,你让我怎么办啊?”
  王振滔一听,觉得他说得也在情在理,于是对负责的经理说:
  “我们要公开招标,应该提前半年通知别人,让他们也有个准备。突然取消合作,肯定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损失。
  既然我们以前一直和他们合作,而且他们的质量确实也不错,虽然价格高了一点,还是可以接受的,以后就继续和他们合作吧。”
  也许你会说,这不是不符合规章制度了吗?可是我们要知道,规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需要加上一点点人情味,才能变得完美。
  新加坡的纸业大王黄福华先生发现,西方的企业讲究的是“法、理、情”,
  中国的企业讲究的是“情、理、法”,而他则结合中西方企业经营的特点,提出一个新的观点:“理、法、情”。
  西方国家企业里,通常是法大于理大于情。为什么法总是位于第一位呢?
  因为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和原则是不能违背的。
  法的目的就是要避免人为的影响和干扰,让无论是谁都按照法所规定的原则去管理。如果法可以随意更改,就会“无法无天”。所以西方的企业法制高于人治。
  而在中国,往往是把情放在第一位,情大于理大于法。情就是感情,这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所谓“人之常情”,可见中国人对感情的看重。
  

规矩+人情=完美(2)
但感情也不能一味地乱用,否则就容易出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讲理。既不用死规定僵化地看事情,又不会感情用事。
  黄福华的一位亲戚去世较早,只留下一个儿子在澳洲留学,但他没有好好读书,回国后无所事事,经常在家一待就是一整天。
  黄福华很想将他培养出来,于是让他来自己的公司工作,并给了他一个经理的位置。
  可他不仅经营不善,而且还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于是黄福华决定解除他的职务。
  为此,他不理解,要退掉自己在公司的股份,并且要黄福华按照他购买股票10倍的价格来收回。
  这个条件十分不合理,黄福华只同意按照3倍的价格收购他的股票。这位亲戚的家人也很不理解,他的母亲甚至来质问黄福华。
  黄福华就让她请了一个她信得过、有经验的人来评理。
  这位公证人比较公道,从各方面都做了详细的了解。黄福华于是将公司的账给公证人看,并对他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位公证人对黄福华说:
  “您表哥的儿子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这个错误他是应该认的。但是你们毕竟是亲戚,在您以3倍的价格收购他的股票后,是否还给他一点钱,以给他一个情感上的补偿?”
  黄福华当即同意了,于是用3倍的价格收购了亲戚儿子的股票,又对他进行一个额外的补偿作为感情的回馈。
  就这样,双方皆大欢喜,事情也圆满地解决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感情,也都是讲道理的,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基础上,把规矩添加一点人情味,就会让所有事变得更加完美。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不仅是满足需求,更是超乎期望(1)
戴尔电脑公司的总裁戴尔说过:
  “不要过度承诺,但要超值服务。”
  沃尔玛成功的原则之一是:
  “要想赢得客户,就要做得比顾客期望的更好。如果你这样做了,他们将会成为你的回头客。”
  超值服务是指超越常规的服务,也就是自觉地使服务无限延伸,超越顾客的要求。这种服务会使顾客深切感受到企业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使顾客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友好、融洽的关系。
  在奥康,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有一个建筑工地的工人,一直都渴望拥有一双好皮鞋。终于有一天,他拿着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到奥康的专卖店里精挑细选了一双皮鞋。
  皮鞋买回去后,他很高兴地穿上了。可是由于不懂得怎么养护,皮鞋不小心在施工工地上沾了一些化学药品。
  鞋面由于腐蚀,掉了一块漆,可他并不知道是自己的大意造成的,以为皮鞋的质量有问题,于是就将鞋拿回奥康专卖店去修。
  奥康的员工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可看到对方一脸无辜的样子,考虑到他挣钱很不容易,于是就拿着鞋子去问经理。
  当时负责这件事的是奥康营销事务部的经理吴文斌。
  他觉得一个建筑工人,能够用辛苦攒下来的血汗钱,买一双奥康的鞋子,这是对公司多么大的一种信任,又怎么能让人家失望呢?
  于是他对那位建筑工人说:
  “没问题,你先把鞋子放在这里,我们修好以后再和你联系。”
  于是那位建筑工人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后,就回去了。
  等奥康的员工将这双皮鞋重新刷漆、翻修后,就给那位工人打电话,可这位工人说自己非常忙,白天晚上都在赶工,根本没有时间过来取鞋,鞋就先存放专卖店。
  吴文斌一听,就说:
  “没有关系,你把家里的地址告诉我,我们给你送过去。”
  可这位工人的家住得非常偏僻,吴文斌在巷子里转来转去,找了整整3个小时,才找到这位工人的家。
  当他把这双焕然一新的皮鞋送到这位工人家人的手上时,他的家人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动,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这么大的品牌,会费这么大的劲,亲自把皮鞋送到自己家里来。
  这就是超值服务!
  一般企业提供满意服务,一流企业提供超值服务。在满意和超值之间,对于顾客而言,差别就在于是否拥有美好的心理体验,而这恰恰是一流企业吸引并拥有忠诚顾客的秘密所在。
  比如海尔公司,近几年来新推出了给“家电过生日”的服务,即将顾客购买海尔家电的日期定为家电的生日。每年到了这一天,海尔的星级工程师就会上门服务,免费给家电进行维修保养。
  这样的服务非但令顾客满意,更令顾客感到意外与惊喜。
  海尔认为,为用户被动解决问题的服务,只是补偿式服务,而用户真正需要的是“增值”的服务,像“为用户家电过生日”就是海尔在主动服务方面进行新探索。
  尽管海尔已经是国内家电业的一面旗帜,然而他们并不满足,而是不断地更上一层楼,用服务带给了海尔用户众多的惊喜、众多的“没想到”。
  从奥康和海尔的两个案例中,我们有几点很值得企业家借鉴:
  (一)服务不仅要优质,更要超值。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服务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优质服务”。当优质服务被模式化、概念化以后,司空见惯、千篇一律的优质服务内容就显得苍白和略欠真诚。
  作为企业来说,服务不能仅仅局限在客户的满意上,因为到哪里都满意也就是不满意的开始,而要超脱满意,惟有从“超值”上做文章、下功夫。
  (二)人无我有,人有我先,是超乎期望的最高境界。
  每一个客户都是企业用心良苦的“经营对象”,不同层次的客户群对服务的要求又不尽相同。要超脱满意、创造惊喜,就要从“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上面做文章。
  

不仅是满足需求,更是超乎期望(2)
(三)小细节也能有大惊喜。
  很多时候,让客户从满意到惊喜并不需要什么大的举动,细节的关怀往往就能打动人,哪怕是一束鲜花、一声祝福、一点额外的付出,都能让客户感到“惊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