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早一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卖早一步-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投资的目的和方法(1)
股市投资的无奈与执著
  时间:2007…07…16 08:45:47
  尽管股市投资充满机会、充满魅力,但从一开始,就该知道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有一个行当赚钱特别容易,“杭儿风”马上就来了——去年以来,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股市确实看起来“赚钱很快”,于是人和资金都“嗡”地一下来了——但“杭儿风”的结果,是人人皆知的。
  说股市投资难,那是真难!多少意气风发、干云豪气、踌躇满志,最终都换作了穷途末路、失落无奈和辛酸血泪。更别说,许多人从来就没有“得意”的机会,进股市之前,充满信心与期待,进股市之后,就是长时期的郁闷和失落。
  因为,股市本来就是一个由“馅饼”和“陷阱”共同构筑的市场,“风险与收益永远是对等的”。如果你只想着馅饼,只看到馅饼,那么脚下往往就踩到了陷阱——在一个充满机关的藏宝地,总是尸横遍野的,电影电视中常见。
  与此同时,关于股市投资的理论、策略、方法、绝招、秘诀、宝典等也是层出不穷,它们各执一词,谁说的都有道理,但听谁的似乎也不怎么灵。就算是华尔街上百年来精英中的精英,关于什么是科学而且行之有效的投资方法的争论至今没有一个定论,因为,“任何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一旦被市场多数参与者掌握和认可,那么投资者所采取的行动,必然阻止它的灵验。”
  按《漫步华尔街》所言,技术分析是不可靠的,“股票过去的走势,不可能通过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被应用于预测未来”,“技术理论仅仅富有了两类人,一类是那些炮制和推销技术性服务的人,还有一类就是雇用技术分析师的经纪行,后者利用技术分析师去鼓动投资者更加频繁地进出市场,从中拿走大把的佣金费用。”然而,《江恩股市定律》是很重视技术分析的,江恩总结的经验历经80余年而长盛不衰,其中的一些“道理”更是深入人心,让人受益良多。
  那么,不管我们如何取舍,岂不是都将陷入一种无奈与矛盾?事实如此,没有一种方法和策略可以现抄现用,因为形势在变,市场在变,时代也在变,投资从来就没有一条捷径可以绕开复杂的过程和必要的教训。中国股市短短的十几年,几经牛熊转换,却也一再重复着相同的故事,多数人逃不过一个同样的劫。
  那是不是该放弃追求,真的像“大猩猩向《华尔街日报》的上市公司清单掷一些飞镖”那样,选出一个投资组合,然后“买入持有”,就能获得相当不错的长期回报呢?这固然也可行,但要知道,人们真正难以避免的是那些迷人的诱惑,它们总是蛊惑你投身到迅速致富的短期投机狂欢中。教训如此清晰,却又如此易被忽略,就像“5·30”之前的A股市场,就像6124点之前的一涨再涨。因此要让人们在一个新兴市场恪守“买入持有”策略,也是不现实的。
  前人总结的方法和策略往往用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是因为从来就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股市环境会与“理论上”的适用条件完全一致,也就是说任何技术方法都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根据现实的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一切还得靠经验,靠“感觉”,而这个感觉的培养,就像NBA球员的“球感”——需要“一分天赋+九分辛勤付出”才能得到。
  这就是我想说的“执著”之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收获,就得付出;要想收获得比别人多,就得付出得比别人多,道理再简单不过。但有人会说,我够努力的了,花的心血也不少,为什么总是那么“运气不好”呢?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回报不一定是“现世报”,而且还有所谓“厚积而薄发”。很多事情,都是积累到一定的量之后,才质变的,不是立竿见影那么直接。其二,每个人有自己的运数,大的方面也许早就注定了的(学识、背景、智力、天赋、性格等),主观的努力只能改变微观的格局,却改变不了“主命”,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值。
  另外,虽然“方法”不好学,但“教训”却是应该尽早了然于胸的。避免常识性的、历史经验多次验证了的、投资大忌式的错误,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股指连续大涨后在高位开户进场,比如在风险来临时不会止损出局,比如在震荡市中追涨杀跌,比如当一切都悔之已晚时又捶胸顿足、伤心失落、一蹶不振——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一个普通人往往都会经历的过程,那么少走一点弯路,缩短一点成长的过程,是完全可以的。这就需要在入市之前多做准备,若是已经心急入市,那就该多听听“前辈”的意见,热心负责的专业人士固然不是很好找,但身边经历过股市起伏的前辈应该比比皆是——不是去听他推荐什么股票,而是他的经验、教训,那才是他的财富所在。就像江恩的朋友曾这样评价他:“他可能没有钱,可他那些有关股市的知识就值数十万美元,并且很快能把知识兑换成现金。”这种“财富”相对比较容易得到,为什么往往视而不见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投资的目的和方法(2)
“避免一些可怕错误的能力,可能是保持一个人的资本并让资本增值的最重要因素。”——《漫步华尔街》
  “只要人们学会观察和等待,就能多赚很多钱;但人们总是太急于发家致富,结果却变得一文不名了。”——《江恩股市定律》
  不同的投资理念,却遵循着同样的经验教训,所谓殊途同归,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面对股市投资,尽管我们有几多无奈,但仍应该执著无悔,因为“依靠自己的智慧,赚到自己想赚的钱,实现人生的理想”,岂不快哉?
  自我管理,很难很必要
  时间:2008…04…03 《都市周报》
  出乎意料的连续下跌在短短几个月内把股市从高高的山峰拖入了深深的低谷,牛市中的快乐和疯狂不见了,熊市中常见的痛苦和恐慌出现了,市场的轮回真是快得让你无法想象。应该说这种走势是“十年一遇”甚至十几年都难遇的,不少投资者在这次雪崩式下跌中损失惨重。
  如果说有人先知先觉,在大盘跌势伊始就及时离场,躲过了这一劫,那无疑是幸运的也是高明的。但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在没有足够依据的情况下做出有前瞻性的策略,更多依靠的是“感觉”,这种“感觉”对许多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总结一些人发生巨亏的教训,倒不是因为没有“感觉”,而是看到了客观走势的提示却没有按原则进行避险操作,比如当大盘跌破5000点、4200点平台和4000点的时候,从形态上都分别发出了继续向淡的信号,如果遵从市场的提示而及时减仓或清仓,那么损失就应该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不至于很大。这里就涉及一个“自我管理”的问题,即如何按原则坚定执行自己的操作计划。
  冯仑在《野蛮成长》一书中称,伟大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他举了王石的例子,王石只用了大约5年时间,就把七大洲最高峰都爬完了,加上南极点和北极点,完成了“7+2”,对于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来说,做到这样很不简单。可以发现,在山上,他和别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能管理自己,比如他说几点进帐篷就几点进帐篷;为保持能量,食物再难吃他都往下咽;在珠峰7000多米的地方,不管别人再怎么说外面风景好,他都克制着自己不出帐篷,因为动一次能量就损耗一次。王石以业余运动员的身份能爬上去,管理自己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最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也专辟一章讲“自我管理”,显然这对于成功是个很关键的要素。成功人士之所以会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能做到自我管理,并且能排除干扰,遵守自己的原则。而我们在投资上,很多时候就是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该止损的时候没有坚决止损、该观望时没有管住自己匆匆“抄底”,结果酿成大的失误。原则和纪律,看起来挺死板,但确实是投资行为的保险绳,让你在可能失误的时候,不至于有“杀身之祸”。当然,这个“自我管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坚持原则胜于随机应变
  时间:2008…01…14 08:56:30
  这两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现在是否正在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慢慢地以为自己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大盘的走向,甚至以为自己的这种“预测能力”会逐步提高。事实上,几乎不管哪本经典投资著作都会清楚地告诉我们: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大盘的变化方向,即使是专业的分析师或是职业的操盘手(包括机构)。那么,我现在似乎在偏离自己的初衷:我的目的是尽量给大家提供一些及时的信息、一些基本的投资理念、一个老投资者的经验教训以及盘面感觉、实时研判,其中这个“实时研判”,应该是最不重要、最无足轻重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似乎成为一种追求的目标。
  最近几个月我对市场脉搏的把握甚至短线市场变动方向的预测做到了“相当准确”,但正是这一点让我警觉——不管我猜得有多准,只是凑巧罢了,就像有人在玩抛硬币的游戏,而我碰巧连续十次八次都猜到了是正面还是反面——这不代表我还能继续准确地预测下一次是正面还是反面。已经取得的准确率使我们产生了一种“代表性谬误”,以为我真的能做到,而且我判断的准确率越高,最终越容易产生负面效果——猜准的都已经是过去,随着“准确率”越来越高,相信的人越来越多,一旦有一天出现完全相反的判断,那将影响到一大批人——这绝不是主观上的担忧,而是必然的事。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投资的目的和方法(3)
因此,特意再次提醒,看我的博客,请着重关注最新的消息面动态、盘面最新变化、个人的经验教训和心得,淡化我个人的涨跌判断和热点研判。当然,并不是说股票市场是完全不可预测的,在全面考虑各方面情况之后,的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价格作出预测,只不过,我们永远不要相信这种准确度会有多高罢了。在这里,用孔子的两句话自勉:“知其不可而为之”、“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后注:此篇文章正好发在1月15日大盘转势之前,“预感”成为了现实,行情走向出人意表。)
  消息市,我们如何操作?
  时间:2007…06…11 08:29:47
  目前的市场有重回“消息市”的倾向,一是短期政策对股市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最典型的就是“5·30”加印花税,简直就是直接引发了一场股灾;二是投资者获利往往利用“消息”操作,人们买股票不是基于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和了解,而是“听说有人要做××股”或“××股有利好要公布”等等。当这些成为常态时,股市就回到了消息市,也即“政策市”。
  消息市中,获利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不可靠、不安全,技术分析、理性判断会大幅贬值,人们的心理会因为预期不明而又指望短期内靠一只股票获大利而变得浮躁、急进、丧失理智、赌性十足。前一阵就是这样,现在一切也没有多大的改观。
  在这种市道,普通投资者如何获利?如何战胜市场?
  靠消息灵通吗?固然不少消息灵通人士依靠“消息”轻易获得了可观的利润,但一方面有这种“渠道”、能够获得核心内幕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另一方面这其实就是“内幕交易”,是违法行为,现在查得不够严、处理得不够狠,并不代表以后不会查;现在可以“安全”获利,并不代表永远是安全的,那些靠这个吃饭的人,赚得再多,总有一天会“得不偿失”,风险同样很大。更何况,在消息被事后证明是“真”的以前,谁知道哪条是真的,哪条是假的,哪条会得到市场的热捧,市场对哪条根本就不理会?因为消息灵通者,往往消息来源很多,每天都有不少消息传来,鉴别和选择起来也不容易。
  靠理性分析吗?这种市道,有时候个股走势甚至大盘走势毫无理性可言,也毫无走势规律可循,一切都在于主力对政策的理解、领会或对个股基本面的“充分把握”。谁见过一只个股宣布10送10股以前股价没有大幅表现的?谁见过哪家公司宣布“重大利好”之前,股价没有明显异动的?事实上,主力的动作比人们想象的早得多,往往上市公司频频公告“未有该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有关传闻与事实不符”的时候,股价已经一涨再涨,直至有一天公司会宣布真正的“重大事项”。这种“出尔反尔”太普遍、太正常了,而且是上行下效!依靠对上市公司现有公开信息的熟悉和理解,依靠对股价走势的分析和判断,又有多少价值呢?准确度还会高吗?
  那么全靠运气吗?那股市就成了纯粹的赌场,人们“博进博出”只为赌个彩头,那投资又有什么意义?这不是在贬低自己的行为、把自己沦落为“赌徒”吗?我想多数人也不愿意这样做!
  那我们还有什么路可走?可行的方法至少有两种:一是,立足中长线,选定真正有前景的公司股票坚定持有。真正的好公司、好企业是能顶住大风大浪的,即使短线有波动,也不会影响中长期向上的趋势,因此不必理会短期涨跌,真正长线持有,做好“留给下一代”的准备。当然,这对选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毕竟现在好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另外,在股指已至4000点左右的时候,再来选股中长线介入,时机上也不是很理想,只有像“5·30”式暴跌来临的时候,泥下俱下,才是难得的机会。二是,立足技术面,短线操作。这个短线可以因人而异,三五天也叫短线,一天半天也是短线,看哪个更合自己的胃口。这种操作,可以依据自己对个股走势规律的把握、近期盘面的变化方向、主力操盘的风格以及盘中股价异动时出现的短暂机会及时操作,有利即走,不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