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千羽--中国古代的异闻奇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暗夜千羽--中国古代的异闻奇事-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罢,他指了指自己的胳膊腿,“瞧瞧我身上这些伤,这都是铁证啊!”

看着福伯的惨状,众人都跟着同仇敌忾起来。

“没有人不信你,福伯!那狐狸精是什么样子的,您老还记得吗!她有没有对你……”旁边有个小厮接过话头,心痒难忍地问道。看来,他对狐狸精的关心,远远超过福伯。

田氏拿眼睛瞪了那小厮一下,小厮讪讪地笑着,在主人威严的目光之下,不由自主地往后缩了缩。田氏问道:“福伯,别听他瞎掰,你身上这伤,究竟是怎么回事!”

老仆伸出青筋暴露的手,摸了摸头上绑着的纱布,那上面,仍不断有血迹渗出来,他咧了咧嘴道:

“老爷,您有所不知,早上我照您的吩咐,骑着毛驴,前往渑池买酒,走到那片树林子的时候,我就从驴身上下来了,一手牵驴,一手挽着褡裢,穿过林间的那条小道,正往前走呢,就叫林子里的狐狸精给绊了一脚,一个跟头跌倒在地上,腿也伤了,脚也崴了,这不,现在走路还不利索呢。”

众人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露出怀疑的神色,田氏问道:“你怎么知道就是妖狐作祟,那林子里面极是昏暗,你不小心被路边的石头绊了一跤也未可知。”

福伯看了自己的主人一眼,目光里暗含着谴责与不满,田氏只一瞥,就明白了那双眼睛里的意思:难道主人你也以为我老眼昏花,不中用了,连精怪和石头都分不清?这话虽然没说出口,也够令田氏汗颜的了。他朝老仆笑了笑,表示和解。

福伯叹了口气,道:“我原本打算在路上找人搭个伴,偏偏走了半天,也没碰着半个人,牵驴下坡的时候,忽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一个长相俊俏的妇人,紧紧尾随在身后。谁都知道,这一带有魅狐出没。这深山老林的,一个女子,长得又好看,孤身独行,她家也放心?说不定……说不定……”

旁边侧耳倾听的人不由得咽下了一口唾沫,接着那老仆的话头道:

“说不定就是魅狐!”

福伯赞许地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我心里害怕,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谁知道,那魅狐……那魅狐,竟然追了上来!”

“啊——”旁边的人发出了一声惊叹,大家都跟着紧张起来,他们完全能够想象得出,福伯当时是何等的惊慌失措。

“把我吓的呀,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撒开脚丫子就往前跑,没想到,我跑她也跑,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哪是千年狐狸精【文】的对手啊,没跑出【人】几步,就叫这狐妖【书】给追上了。当时【屋】心想,就算拼出这条老命去,也不能落到狐狸精手里!索性放下驴子,一门心思地狂奔。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还是叫这狐狸精给追上了!”

“天呐!”旁边有人捂着嘴,惊呼道。

“那狐狸精可真是歹毒啊,伸出腿来,绊了我一下,我正跑着呢,哪防备她这招啊,当下倒在地上,不知道是哪儿擦破了,身上是火烧火燎地疼,腿重重地磕在树上,差点没骨折……”

说到这里,福伯活动了一下他的腿脚,休息了一会儿之后,精神头恢复了不少,伤处也不再象以前那般疼痛了,似是并无大碍,他的嗓音,也比以前宏亮了许多。

听众们伸着脖子,正听到关键之处,见福伯竟停了下来,急得要死,纷纷七嘴八舌地问:

“后来呢,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

“我怕那妖狐对我做法,强自忍受身上的疼痛,从地上爬了起来,劈头盖脸地给了那妖狐一顿胖揍。”

“打中了吗?”众人又关切地问道。

“打中了!哈哈——”福伯捋了捋自己花白的胡子,得意地笑道。

“哦——”听众脸上也露出了感佩的表情,不过,那感佩中又夹杂着疑惑。

“倒不是我老头子有多厉害,只是那狐妖太不中用,根本就不堪一击。我还没打几下呢,她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哀求,嘴里还念念叨叨地说:叩头野狐,叩头野狐!”

旁边的几个小厮噼噼啪啪地鼓起掌来,口中还连连叫好,不知道是感佩福伯的宝刀未老,还是在一旁瞎起哄。

“看来这狐妖被我打得迷失了本性,本身是狐妖而不自知,反倒说我是狐狸。狐狸可是狡猾着呢,报复心又强,我怕她缓过劲来,再加害于我,就暗自卯足了力气,趁其不备,一下把她打翻在地,趁她昏厥在地上的时候,抓紧逃了回来。这一路,可真是险象环生啊!”

竟然是这样的结局!众人替福伯长舒了一口气,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纷纷向福伯表示祝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福伯!你真是福大命大呀!”

福伯也抱起拳来,向众人拱手道谢。只有田氏,看着福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有好几次,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众人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谈得热闹,谁也没有注意到他们主人脸上的异样。

田氏威严地咳嗽了几声,打断了众人的议论,叫家丁把福伯扶回他住的屋子里去,好好休息休息。——这么连跑带颠地一通惊吓,就是年轻人也吃不消,何况是年迈的老者。

作者:林素微 提交日期:2009…06…27 22:50  (各位的留言以后回复,先发文)

送走福伯之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太阳渐渐落山了,西天的最后一抹胭脂红,也已被夜色吞没。

这一整天几乎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田氏感觉十分的疲惫,他洗了把脸,就想到上房歇着了。

忽然,从院门那里传来一阵剧烈的敲打声,侧耳细听,似乎有人正在拼命敲门,那声音,急切、焦灼,然而越来越无力,好像,门外的人早已筋疲力尽了一般。

这个时候了,还有谁来呢?

来的人,又所为何事呢?

身边的仆人看着田氏,眼睛里带着询问。田氏冲他点了点头:不管是谁,不管是什么事,总得打开大门才能知道。

小厮得了令,一路小跑,朝院门的方向跑去。

吱呀一声,朱漆的大门打开了,紧接着,一声惊呼传到田氏的耳朵里,那是出去开门的小厮的声音,声音里面,充满了惊异与惶恐!

田氏听了,知道门外,一定发生了某些不同寻常的事,否则,仆人不会如此惊慌失措。

想到这里,他朝身后的仆佣们挥了挥手,这些人身强力壮,是看家护院的好手,万一真有什么非常之事发生,只要人数相当,对方也占不了什么便宜去。

走到院子里,只见仆人把门开了一道缝,身体挡在门口,正回头朝他这个方向张望,看见田氏走过来,便把身子让开了,一副请老爷拿主意的样子。

门仍是半掩着,田氏走了过去,身边的一个仆人抢先一步,把门推开。

——门后站着一个女人!

一个蓬头垢面,狼狈不堪的女人。

她脸上挂着灰,带着土,借着灯光,能够看到那张脸上被抓出来的血痕。长发蓬乱,身上的白麻衣服,已经污秽破损,撕扯成一条一条,衣襟上,还隐隐带着已然干涸的血迹。

这个女子,好像刚刚经历了一场浩劫。

她看见有人过来开门,下意识地抱紧了自己的双臂,遮住露出来的肌肤。低着头,怯怯地道:

“大老爷,行行好,能给我口水喝吗?”声音有些沙哑,似是干渴的缘故。

田氏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仆人后退一步,那个女子被让了进来。

家里的丫鬟,用清水绞了一条手巾,递给那个女子。那女子背对着大家,擦了擦脸,又接过盛满清水的瓷碗,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转眼之间,水碗就见了底。

等她回过头来的时候,众人才发现,擦去了脸上的污垢,这个女子,竟然是十分清秀的。眉目盈盈,面孔白皙,衬得脸上那几道血痕,更显得触目惊心。

“真是造孽呀,是谁下这样的死手!”有个仆妇低声咕哝着。

这个女子,此前究竟有着怎样不堪的际遇呢?众人心里都画了一个问号。

那女子把手巾递给仆妇,虽然衣衫不整,然则,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种楚楚的风致。

她似乎看出了众人的疑问,不待大伙儿开口发问,便道:

“妾身乃北村人士,路过此地,干渴难忍耐,故来相扰!”

“您这是……这事在路上遇见盗匪了还是怎么着?”有仆妇问道。

那女子摇了摇头,眼睛里显出了愤恨的神色。

“昨天傍晚有人送信,说是娘家出了事,我心里着急,就一个人出了门儿。走到山那边那片栎树林子的时候,想起这一带闹狐狸的传闻,心里有点害怕。正好,前面来了一位老者,须发斑白,看上去很是持重。我就快走几步,想赶过去,跟这老者搭个伴儿……”

众人一听这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说,这话怎么这么耳熟哇。

“哪成想,那老者是野狐变的,我刚走到他身边,还没开口呢,他不由分说,就是一顿拳打脚踢。人家说狐狸歹毒,真是不假啊,瞧我这身上的伤……”说着,泪水从眼睛里流了下来。

众人:“……”

那女子擦了擦鼻子,“我给打的啊,差点闭过气去。幸亏那老狐先走了,否则,性命难保哇!”

女仆把衣襟上的帕子递给她,那女子在眼皮上按了按。道:

“多谢老爷收留,我借贵地歇个脚儿就走……”

“你歇着,你歇着!别着急,呆到什么时候都成!”田氏忙道。

回过头来,他朝身边那些仆人眨了眨眼,低低地说了一句话,仆人忍笑差点忍出内伤,听了这句话,如蒙大赦,匆匆走了出去。原来,田氏说的是:

“赶快把福伯藏好,千万别让这女子看着!”

他早就怀疑,福伯在栎树林子里,把良家妇女当作狐狸精,误施痛手,现在,自己的猜测终于得到了证实!

(出《纪闻》)

原文:

唐牛肃有从舅常过渑池。因至西北三十里谒田氏子。去田氏庄十余里,经岌险,多栎林。传云中有魅狐,往来经之者,皆结侣乃敢过。舅既至,田氏子命老竖往渑池市酒馔。天未明,竖行,日暮不至。田氏子怪之。及至,竖一足又跛。问何故?竖曰:“适至栎林,为一魅狐所绊,因蹶而仆,故伤焉。”问何以见魅?竖曰:“适下坡时,狐变为妇人,遽来追我。我惊且走。狐又疾行,遂为所及。因倒且损。吾恐魅之为怪,强起击之。妇人口但哀祈,反谓我(“我”原作“杀”,据明抄本改。)为狐。屡云:‘叩头野狐,叩头野狐。’吾以其不自(“自”原作“是”,据明抄本改。)知,因与痛手,故免其祸。”田氏子曰:“汝无击人,妄谓狐耶?”竖曰:“吾虽苦击之,终不改妇人状耳!”田氏子曰:“汝必误损他人,且入户。”日入,见妇人体伤蓬首,过门而求饮。谓田氏子曰:“吾适栎林,逢一老狐变为人。吾不知是狐,前趋为伴,同过栎林。不知老狐却伤我如此。赖老狐去,余命得全。妾北村人也,渴故求饮。”田氏子恐其见苍头也,与之饮而遣之。(出《纪闻》)

40、祈雨

古人靠天吃饭,如果天气干旱,大地龟裂,禾苗枯焦,长时间也不下雨,上至天子,下至普通的臣民,就会有一些祈雨的仪式。

天子损膳,减少每天用食的次数和饭菜的花样品种,地方官则杀猪宰羊,到龙王庙烧香跪拜,狠一点的,为了表示自己心系百姓,与苍生共患难,还堆起柴草,自己端坐在上面,以自焚来威胁老天。一般的老百姓,除了杀牲祭祀以外,更是花样百出。

但是总体来说,大家对龙神都是毕恭毕敬,生怕触怒了他,动不动就来个大旱三年。

唐代新康县有一个地方,祈雨的方式却与众不同。

距离新康县(今湖南宁乡县西十里)以西大约一百里的地方,有一片潭水,当地人把它叫做清潭。潭水的源头极深,传说有白龙隐身于此处。

既然是龙,就有兴云布雨的功夫,天旱的时候,当地人就到处搜罗猪和羊的粪便,成筐成筐地倾倒在潭水里,日光一照,臭气熏天,令人作呕。原本清洌的潭水,也变得污秽不堪。附近的人全都捂着鼻子,避之犹恐不及。

说来也怪,村民们这么一阵折腾之后,天上很快就会阴云密布,接着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干旱已久的土地自然也就得到了雨水的滋润。据说,这个办法直到杜光庭(850…933)写《录异记》的时候,仍然是屡试屡效。

这龙可够倒霉的。

除了新康县以外,还有一个地方的祈雨仪式比较特别。

唐代太原郡以东有一座山,叫做崖山。山势险峻,草木葱茏,是个寻幽揽胜的绝佳之所。

若赶上天气干旱,长时间也不下雨,本地人便挑着柴火,到山脚下,纵火烧山。在熊熊的大火和漫山遍野的烟雾当中,甘霖便从天而降。雨量足够田里的禾苗畅饮一番的了。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烧山就能求来雨呢?

当地故老相传,说是崖山之神娶的夫人乃是河伯之女。河伯心疼自己的女儿女婿,见崖山着火,一定会降下瓢泼大雨,前来相救。这样,当地的老百姓便也跟着沾了光。

挟持了崖山神夫妇这对人质(嘿嘿,应该说是神质),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很少象其他地方一样,经历旱魃肆虐之苦。

不过,这样的方法,也慝损了点吧!当地的百姓,可真是旷古奇才!

因为同河伯之间的这层关系,据说,崖山上的草都与众不同。

这座山上,同别处一样,也芳草丛生,浓荫如盖,但是,假如你俯下身去,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地上长的,大多都是水草!(出《酉阳杂俎》)

现代有一句名言: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古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验证了这句话。

下面说的这几起求雨事件,同僧人有关。

唐代有个从印度来的和尚,法号不空,据说是身怀绝技,能够役使神鬼。官员们对他着意逢迎自不必说,连当朝的皇帝唐玄宗都对他非常礼敬。

这一年久旱不雨,玄宗降了一道谕旨,命不空使出他驱鬼役神的本领来,做法祈雨。

不空很爽快地答应了,但是有一个条件,必须等到某日某时之后,方可做法。现在做法祈雨,必有暴雨降下,到时候恐怕难以收拾。

玄宗心想,你没看这天都旱成什么样儿了吗,下雨这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