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第4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鬼怪”,而是王树声想出的一计:他叫两个战士一组,顶着桌板,外面蒙着几床湿被子,慢慢朝前走。此举目的,一是大量耗费敌人的弹药,二是困乏敌人,磨损敌人的斗志,让敌人得不到休息。

“怪物”退下去了,“铁老虎”眼中布满了血丝,呵欠打个不停。

突然,一个喽罗又惊嚎道:“长,长官,八路又发动了冲锋。”

在我方机枪掩护下,呐喊着、奔跑着,八路军英勇地又发起了冲锋。

“铁老虎”叫道:“扔手榴弹!”喽罗们纷纷朝下扔,前面的八路军眼疾手快,用粪叉挑,手榴弹上了城头。在爆炸的硝烟中,夹杂着敌人的嚎叫……

就这样,又巧打了两天。敌人虽吃了亏,但并没大的妨碍。

第三天,八路军在东门又发动了攻击,这次攻击之猛烈,胜于前几次。

“铁老虎”投入了所有兵力顽抗。

突然,山崩地裂般一声巨响,几乎没有防备的北边的寨墙,被炸开了一个大豁口。原来王树声在前几次采取了佯攻,而在北门外,王树声命令所部巧妙地挖着地道,一直挖到北寨墙之下,炸药装上了。所以,当东门战斗正酣的时候,就点燃了北寨墙下的炸药。

英勇的八路军战士从缺口蜂拥而入。

“铁老虎”声嘶力竭地叫喊:“都给我顶住。每人赏大洋十块!”

但任他怎样嚎叫,部下已失去了战斗能力。在八路军的“缴枪不杀”的叫喊中,纷纷缴械投降。

“铁老虎”一看形势不妙,马上甩掉帽子,脱掉外衣,蓬头垢面,夹在溃兵中逃跑。刚逃不远,就被截住。他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能钻进去。幸亏还没有八路军发现他的身份。

将近东门的时候,由于人流杂,“铁老虎”趁八路军不注意,撒腿就朝外跑。一声清脆的枪响,结束了“铁老虎”罪恶的一生……

拿下了“千人铁军”,王树声声威大振。附近各方土寨的寨主闻风丧胆,纷纷派人来见王树声,表示愿意接受八路军的领导。王树声迅速在登封一带打开了局面。

一天,王树声路经嵩山少林寺,他曾听许世友讲过他在少林寺的习武经历。因此,王树声欣然来到寺院门口,“少林寺”三个大字赫然入目。他知道这是乾隆亲笔御书,遒劲浑厚,是书法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正思考间,少林寺方丈迎了出来,说道:“阿弥陀佛,鄙寺为出家人修行之处,不接纳外客。”

王树声说,“我们是八路军,路经此处,打扰了方丈的清静。”

方丈一听,笑容满面,躬身行了一礼:“久闻贵军大名,如雷贯耳,贵军抗战爱国,来到鄙寺,真是鄙寺之福。

请进!请进!“

说罢,命徒儿们烧茶做饭。

盛情难却,王树声在方丈的陪同下开始浏览寺院。

他们看了塔林,这是少林著名大师圆寂之处。他们又来到练武厅,长老兴致勃勃地进行了讲解。

长老指着一幅壁画说:“这是少林开山鼻祖达摩祖师,据说他踩在一根芦苇上就能渡江。轻功之高,古今罕有匹敌。”

长老又指着一幅壁画说:“这是十三棍僧救唐王。唐太宗李世民要不是在这儿获救,就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了。”

长老又指着地砖上的坑说:“这些坑都是过去练武日久磨出来的。”

王树声忽想起一事,问:“请问大师,你认识许世友吗?地上的坑哪一个是他留下来的?”

方丈听罢,哈哈笑道:“许世友将军老纳认识,老纳还曾经点化过他的武功呢!不过,这砖上的坑并没有他留下的!”

王树声好奇地问:“那么,许世友的轻功是怎样练成的呢?”

方丈说:“有一法。出家人刚出家的时候,每人都发给一把锹和一头小乳猪。每天,他们都在院中挖一点土,成了坑,然后踏进坑里抱着乳猪朝上跳。经过常年的挖、常年的跳,坑也深了,猪也大了,飞檐走壁的轻功也就练成了。”

“原来如此!”王树声明白了。

这时王树声突然发现一排破烂不堪的房舍,便问其原因。

方丈悲愤地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从前中原大战的时候,匪兵造的孽。日本鬼子来了,又造一次。”

王树声劝慰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正说之间,小沙弥来请吃饭了。

这是一碗拉面。王树声知道,少林寺能煮出这样的饭,已是非常不容易了,也说明对客人尊重的程度是很高的。

方丈问:“贵党对宗教不知有何看法?”

王树声说:“我党虽不信仰宗教,但主张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我党尊重佛教界人士,尊重人民的信仰。”

方丈微微颌首,合掌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登封县城是河南日伪军的大本营之一。

王树声没到河南之前,皮定均、徐子荣部就闹得登封日、伪军坐卧不安。

现在王树声到来之后,又将日伪的外围——“土围子”收拾得服服贴贴。对此,登封日伪军更加气急败坏。他们倾巢出动,直扑嵩山的王树声的大本营。

敌人主动寻求八路军决战,锋芒毕露。王树声避敌锋芒,分兵打游击,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嵩山里转。

等敌人重兵集于嵩山,王树声采用“围魏救赵”之计,命八路军直捣登封县城。

王树声在登封城外,摆开阵式将城内之敌围得水泄不通。

登封城内守敌吓得魂飞魄散,急电日伪大部从嵩山速回。

嵩山的日伪闻令急调兵回登封。他们在城外遥遥布了一个“口袋阵”,妄图内外夹击,置王树声于死地。

这是包围与反包围之争。王树声计胜一筹,乘着茫茫的夜色,急率军从日伪包围圈的一个小小的空隙里,溜了出去。

敌人对此茫然无所知晓,仍在收拢包围圈。而王树声却率八路军悄悄分散,在城外的敌军外围拉起了一张“大网”。

仍然是包围与反包围!主动权是军队作战的生命,而王树声完全抓住了主动权。

城外日伪军在收缩包围圈的时候,被登封城内的日伪军发现,他们误认为是八路军。一时间,枪炮齐鸣。而城外的日伪军则误认为受到八路军的袭击,立即以枪炮还击。双方交火越来越猛,城外日伪军指挥官嚎叫道:“给我狠狠地打。”

这样,城内外日伪军一直狗咬狗到大半夜,才彼此发现打错了。双方人员死亡惨重,侥幸活着的也精疲力竭。但此时,已悔之晚矣。

王树声高兴地听着爆竹般的枪声。等枪声一停,王树声便下令发动进攻。

八路军战士英勇地冲向日伪阵地,所向披靡。并乘势直捣登封城内。日伪军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八路军赢得了巨大胜利。这就是著名的登封大捷。

王树声取了登封,附近临汝、伊川等日伪军闻风丧胆,死守据点,不敢出战,陷入一派失败的情绪。伪军发现日军末日到了,纷纷反水,或送情报,或作内应,一个个日军据点被攻克。

豫西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不久,王树声接到上级指示,让他抽一部兵力向伏牛山发展。因为伏牛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东南可顺势进入大别山,西可进入鄂西,南沿汉水可直捣武汉。

由于豫湘桂战役国民党的大溃退,伏牛山区几成空虚之地。这正是扩大八路军根据地的大好机会。

王树声于是留一部分军队坚守豫西,率一彪人马,从登封出发,浩浩荡荡,日夜兼程,向伏牛山挺进。约走了四五天,就到了伏牛山。

刚住下来,李树林带着一个人来见王树声。此人西装革履,头发梳得油光闪亮,脸上堆满了笑。一见王树声,就点头哈腰他说:“我是第一战区高树勋副司令长官的副官,特在此恭迎贵军。”说时,打开了手提的皮袋,尽是珠宝、金条,珠光宝气,满室生辉。副官说:“这是我们高副司令的一点心意,请笑纳。”

王树声冷冷地说:“高副司令的好意我心领,这些玩意儿你拿回去让你们高副司令救灾吧。”

副官很尴尬,进退无据,好半天才鼓起勇气问:“贵军到哪地方去,能告知我一声吗?”

王树声一听,心里嘀咕:“可不能让这家伙走了,以免泄露军情。”便笑着说:“行,你跟我们一块走,马上就知道了。”

副官哭笑不得,无可奈何地跟八路军一起爬山越岭,穿过密林。

孰不知,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马士坪,王树声率部将其围得水泄不通。

时已夜深,高树勋部发现动静,命令机枪扫射,打了很长时间,也未见王树声部队的踪影。

此时,王树声找来了那个副官。副官脸色苍白,颤抖地问王树声:“为什么要包围高树勋司令部?”

王树声说:“道理很简单,我们想知道在日本鬼子败亡之后,蒋介石到底有何打算。我们想让贵司令把此信息透露给我们。”

副官被放回,次日凌晨又来见王树声,说高树勋愿意奉告,但有两个条件,一是千万不能攻占马士坪,二是要保密。

王树声对此一一答应。

上午十点,在一个约定地点,高树勋同八路军代表张才千旅长进行了密谈。从密谈中,王树声得知了蒋介石欲抢夺革命果实的意图。

密谈后,八路军撤出马士坪,双方朝天放着枪,仿佛接上火,以掩外人之耳目。

1945年8 月,日寇的末日到了。8 月8 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次日,中共中央宣布对日寇最后一战。8 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历时八年的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取得了彻底胜利。

我中原八路军同全国各战场一样,从侵略者手中,收回被剥夺的一切。

但此时美蒋密今日寇残余只向国民党军队投降,而不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

因此,当王树声派出的一部八路军前往偃师受降之际,偃师的日寇拒绝向八路军投降。八路军战士怒不可遏,将日寇的据点团团围住。一时枪声大作,日寇残余惶惶不安。

突然,一匹快马火速来到,一个八路军战士飞速下马:“报告,国民党军队沿陇海路正向我后方前进,王首长命令速撤拦截,不让国民党军队通过我根据地。”

八路军迅速从偃师回撤到一个山边,国民党军队也到达了。只见黑压压的一片,人数众多。

两军对垒,国民党军指挥官发现八路军人数不多,便狂叫道:“让开,我们要通过此路接受日伪投降。”

八路军战士骂道:“你从前干什么去了?现在日本投降了,你们马上就过来了,还妄想通过我根据地去受降。”

国民党军官嚎道:“再不让开,别怪我不客气。”空气骤然紧张起来。

突然,王树声率两个旅飞兵赶到,八路军实力大增,国民党军指挥官脸上变了颜色。忙说:“对不起,我们想借条路过去打击日寇!”

王树声义正词严地说:“你们打日本鬼子,这很好,但绝对禁止从我根据地走!”

国民党军队看形势对己不利,灰溜溜地撤回了。随后,王树声率部不断打击日伪残留据点,扩大自己的根据地。

石的军队当时在西北、西南大后方,一时之间难以调到前线,他对中共军队的四面出击非常眼红。因此,他又耍起了手腕。

1945年8 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进行谈判。毛泽东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去了重庆。在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向上党、邯郸发动的进攻,都遭到可耻的失败。

蒋介石觉得自己准备不足,便与中共签订了停战协定,并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同时,他在积蓄力量,等待战机,准备内战。在会议期间及会后,国民党特务就不断地捣乱,制造了一系列惨案。像“校场口血案”、“下关惨案”等。

一切迹象表明,蒋介石随时都准备挑起内战。在党中央号召下,各根据地都开展了练兵、生产等运动,准备自卫战争。

王树声所属的部队也进行了调整,组成了第一纵队。按照重庆谈判协定,中共将撤出南方的几个根据地。所以,王树声率领的第一纵队计划北渡黄河,向华北挺进。

正当王树声等人作好准备的时候,形势突然变了。国民党沿陇海路调集重兵,专等八路军在渡河时予以打击。如果王树声部前往的话,无疑自投罗网。国民党军队又南下京汉线,对豫西根据地形成挤压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命令王树声部南下桐柏山,与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部和原八路军南下支队王震部会合。

于是,王树声率第一纵队由登封出发,长趋直下。一天,走到遂平牛蹄镇,忽然听到前边传来了枪声。王树声派人打探,不久得知是一股几百人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妄图阻止一纵南下。八路军发起冲锋,那支武装被打得溃不成军,仓皇四散。

10月间,一纵先后与新四军第五师以及王震的南下支队会师于桐柏山区。一时,八路军军威大振,人数达四万余人。

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了新的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军区司令员,王树声为第一纵队司令员,王震为第二纵队司令员。

王树声将第一纵队司令部驻扎在桐柏县城。然后派兵四出活动,发动群众。但由于桐柏一带,驻有国民党重兵,再加上又临近鄂西北重镇襄樊,故一直活动不开。

王树声在桐柏驻下不久,就同国民党军队在鄂豫交界的双沟交了火。战斗处于胶着状态。最后,王树声从大局着眼率部撤出战斗。

一天,侦察员来报告王树声,在唐、白河之间的陈家河,驻有敌军一个团。王树声召开干部会议,大家一致提出吃掉国民党军这个团。夜里,一纵悄悄到了陈家河,前面的部队在行走中,无意中踢了路边的废铁桶,“咣……”

一响,陈家河的敌军惊了,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由于地形于我方不利,战斗打得比较吃力。正酣战的时候,敌从襄樊出动了一个整师向陈家河靠拢。

于是,王树声又率军撤退,此战未能达到全歼守敌的目的。

从襄樊出来的敌整编师赶到陈家河,扑了一个空,于是就顺势在祁仪镇驻扎了下来,修筑防御工事,意图久驻,并监视我军的行动。这对我中原军区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中原军区为此召开会议,决定一纵、二纵乘敌整编师在祁仪镇立足未稳,两纵合攻祁仪镇,歼灭敌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