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远征军史-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日军:第15军饭田祥二郎所部第33师团在普罗美以南地区,第55师团在同古以南地区,第18师团在泰国景迈附近,一部主力于4月初增援斯瓦战斗,第56师团判断由仰光登陆,当时行动未明,以后集结于同古。空军和炮兵、战车的情况,当时均不明。
二、英军: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所部英缅军第1师(欠13旅),英印军第17师,英澳军第63旅,英装甲车第7旅均在普罗美方面。英缅军第1师13旅在景东、毛奇方面。英空军飞机共45架,在马格威尔。
三、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长官部所属部队第5军骑兵团附属工兵一部在皮尤河附近,第200师在同古(配属炮兵部队未到),第新22师、第96师由芒市于6日开始以汽车运输;第6军所属第49师,暂编55师,第93师在景东,毛奇一带;第66军所属38师,新29师,新28师,此时尚未动员;炮兵第5军炮兵团及炮13团第1营;空军为美空军志愿队。
二第一次缅甸会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军队已陆续开赴缅甸,但真正与日本军队交战还是在1942年3月12日中国远征军正式组建后开始的。蒋介石对入缅作战的成败十分重视,曾多次向实际指挥中国远征军行动的史迪威强调:此次派出之部队为中国军队之精锐,“其胜败之机,不但足以决定全部军心之振颓,而且足以影响全国人民之心理。”'注:贵阳中央日报社编印:《缅甸作战时期戴安澜将军日记》附《殉国经过及各方哀思录》。'蒋介石本人在3月和4月还亲临缅甸的腊戍布置,提出在平蛮纳或曼德勒组织会战等,足见其重视之至。但由于中英双方在战略目标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英军司令韦维尔一再拖延中国远征军入缅布防的时间,结果在日军大肆进攻之下,中国远征军才仓促入缅,因缺乏足够的交通工具和必要的给养,加上缅甸境内恶劣的自然环境,使战况“均呈被动之态势,卒难挽救危局”'注:《戴安澜遗集·遗书》。',中国远征军伤亡6万人,英军伤亡2万人,抛弃了绝大部辎重,不得不在5月初全部撤退。中国远征军一部撤退至云南西部,一部撤退至印度境内。日军不仅占领了缅甸全境,切断了滇缅公路,而且深入到中国滇西怒江两岸,对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昆明、重庆形成严重威胁。因此,就总的结局而言,中国远征军第一次缅甸会战是失败的。但是,在这一阶段的对日作战中,中国军队的全体官兵,激于民族义愤,同仇敌忾,英勇杀敌,不怕牺牲,在同古保卫战,平蛮纳会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攻克战等战斗中,重创日军,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
图2…1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要图1942年1月-5月
同古保卫战。中国远征军先后入缅的部队有第5、第6、第66三个军。战斗力最强的是第5军。它基本上部署在仰光以北约250公里的同古到曼德勒一线担任阻击日军中路军的正面作战,第6军分散部署在泰缅边境的景东以及毛奇等地,稍后入缅的第66军控制在曼德勒、腊戍一带为预备队。英军各部合编为缅甸第1兵团,撤到普罗美一带。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力图利用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沿伊洛瓦底江退往印度,频频要求中国军队尽量前推并接管英军防务,但又在部队运输、后勤补给和敌军情报等方面不提供良好的协作。
同古位于仰光北进曼德勒的铁路要冲,西连普罗美,东接毛奇(该地设有美国空军基地和加油站)。保住同古,不仅可以阻止日军北进,而且东可支援美军,西可协助英军,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整个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1942年3月18日~3月29日),此役是第一次缅甸会战中最激烈、最悲壮的一次战斗。
3月8日仰光失陷的当天,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所属骑兵团及工兵团一部,其先头部队抵达同古,当时驻守同古的部队只有英缅军第1师。9日,中国远征军接替缅军防务并掩护其后撤。11日,第200师骑兵团所属工兵一部,步兵一连,推进至同古以南约50公里的皮尤河畔建立前哨阵地,第200师主力在同古构筑阵地,准备迎敌。3月17日,面对气势汹汹的日军,英缅第1师未等第200师完成部署即不战而撤,中国远征军与日军第55师团一部在皮尤河南12公里处,发生激烈的前哨战,歼灭日军一个小队。皮尤河前哨战规模虽小,但它以事实扭转了英军对中国军队的轻视,挫败了日军自侵缅以来的锐气。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战斗,缴获了一些日军地图、作战日记、文件及武器、车辆等,初步摸清了敌情。中国远征军第5军军长杜聿明决定在同古集中主力击溃日军的中路军,进而协助英美军收复仰光。这个作战计划很快得到了史迪威和蒋介石的批准。
以戴安澜为师长的200师承担同古保卫战的主力,其任务是:固守同古,掩护主力部队集结歼敌。从3月20日至24日,该师在鄂克春前哨阵地顶住了日军步、炮、空联合进攻,重创日军两个舰队、摧毁战车、装甲车各2辆,汽车7辆,迫使敌人南撤。24日,日军炮、空联合向200师阵地猛攻,另有一部5~6百人以数门小炮由同古以西向城北飞机场迂回,切断了第200师与第5军军部的联系。当晚,戴师长下令放弃鄂克春前哨阵地,集中兵力保卫同古城。他带头立下遗嘱,宣布“如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他还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正孤军奋战,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注:《中国抗战史话》第358页。'充分体现了中国军人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戴师长的感召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法,表示了与同古共存亡的决心。
25日拂晓,日军第55师团步、炮、空联合出动,由北、西、南三面围攻同古。第200师沉着坚守,并以火烧森林阻止日军前进。日军以2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同古。26日,日军主力突破同古西北角,企图将200师分为南北两半,然后占领城东的西当河桥,切断唯一的退路,围歼200师。第200师退守同古铁路以东,与日军短兵相接,逐屋争夺。同古城在日军飞机大炮连日的狂轰滥炸之下,大都成为废墟,双方伤亡都很大。28日,三天前在仰光登陆的日军第56师团赶赴同古参战,中国远征军第6军奉命亦派新编22师前往解围,双方的援军对峙于同古以北的克永岗一线。日军决定集中主力消灭坚守同古的第200师,对新编22师暂取守势。日军主力以步、炮、空协同攻击同古,并使用糜烂性毒气,同时多次化装英缅军及缅甸人士驱牛车暗带器械枪支,企图混入同古城内里应外合,进行偷袭,均被200师查出并消灭之。28日夜,一部日军从同古东南渡过西当河,企图偷袭河东的第200师司令部,戴师长指挥少量部队与敌混战,并令城内部队派兵夹击,将这股日军压迫至西当河大桥东南,控制了局势。同日,集结在叶带西的中国军队新编22师主力及炮兵战车各一部(只有轻战车,炮战车尚在腊戍待运),为了解救200师之围,向南猛攻,至午后攻占南帕车站四周及部分建筑物,战车将日军炮兵阵地摧毁,缴获山炮一门及弹药文件甚多。但南帕车站坚固建筑物中的日军仍继续顽固抵抗。29日,新22师向南帕车站继续进攻,日军增援,以步炮联合进攻,双方相战竟日,均无进展。同日,戴师长电告第5军军部:“敌与我接触战始自19日……激战至29日,我仍固守东瓜(同古)铁路以东之阵地,当交战之初,敌势之猛,向所未有。尤以24日至28日敌机更不断轰炸,掩护其战车纵横驰骋,其炮兵则使用大量毒气弹,昼夜更番向我阵地猛攻,然我军皆预有准备,故敌未得逞。”'注:同上,第339页。'
中国远征军在同古与日军激战十余日,英军始终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加以配合,反而由于英方延误运输,使预定参加同古保卫战的中国远征军主力未能及时赶到。与此同时,英军在西线接连败退。3月29日,日军在普罗美南面轻而易举地击败英军装甲部队,随即将所缴获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用于进攻。4月1日,日军进占普罗美,使同古一线的中国军队侧翼完全暴露,遭到威胁。英国的军事评论家们也承认:“缅甸方面,日军沿伊洛瓦底江以北推进,可能成为更严重之因素者,即英军之撤退已使东瓜以北华军之侧翼暴露,华军亦必须随之后退,以免后路被敌切断。”'注: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第22页。'
第200师苦战经旬,伤亡重大,并陷入敌人包围之中,补给中断,增援不力,面临全军覆灭之危险。为了让200师摆脱险境,保存实力,第5军军长杜聿明不顾史迪威的强烈反对,经请示蒋介石同意后,下令该师于3月29日晚突围,“以保全我军战力,准备在另一时间,另一地点与敌决战'注:重庆《扫荡报》1943年11月26日。'。”戴师长接到命令后,亲自率兵断后,并派一部佯攻,掩护主力渡过西当河。30日晨,全师官兵包括伤员均有秩序地转移到叶带西附近,车辆亦经同古-毛奇公路归还建制。主力撤出后即令将西当河大桥破坏,阻敌追击。至此,历时12天的同古保卫战结束。
同古保卫战是第一次缅甸会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全体官兵与敌鏖战12个昼夜,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日军4千多人,俘敌4百多人。日军先后出动两个师团,付出惨重代价,仅得到一座空城。因此,同古保卫战的成果是巨大的,它是日本自南进扩张以来所遭受的最顽强的抵抗。在这次战斗中被击毙的日军大佐横田曾惊呼:“南进以来,从未遭遇若是之劲敌。劲敌为谁?即支那军队'注:李航:《缅甸远征记》。'。”此役中被俘的一日军也供认:“从(缅甸)边境打来,过仰光到庇欧,我们始终是在‘行军’,直到同古我们才打到硬仗'注:郭雄等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第108~109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日军第15军司令饭田祥二郎在日记中也写道:“敌军抵抗既极顽强,又善夜战和阻击,我军损失重大'注:《大公报》1942年3月21日。'。”可见中国官兵给予日军精神上的打击是何等的沉重!与此同时,中国远征军也赢得了盟军的高度赞扬。被誉为“世界上最精良之部队'注:《大公报》1942年4月7日。'。”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说:“华军以少敌众,英勇果敢,将使华军之战绩益增光辉。”美军战史也赞扬第200师“是缅甸战役中防御最久的部队,后撤时也是全师而退,很有秩序'注:吴湘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811页,台湾综合月刊社1943年版。'。”4月6日,再度赴缅视察战局的蒋介石在梅苗听取了戴安澜师长关于同古保卫战战况的汇报,对戴慰勉有加。然而,尽管第200师在同古保卫战中表现出色,但由于同古会战计划未能实现,即未能击破日军并进而收复仰光,放弃了同古这一战略要地,对日军敞开了同古-毛奇的公路。因此,同古失守,成为中国远征第一次缅甸会战失利重大转折。戴安澜将军在总结同古保卫战的教训时说:“东瓜之失,因我军赶到太晚,该处平原一片,建筑工事极感困难……又因英方运输不能配合作战,控制权为敌人所获得,致我军未能达成预期的效果'注:《中国抗战通史》第338页。'。”
平蛮纳会战及其流产。同古保卫战结束后,蒋介石亲自赴缅甸部署。为了加强指挥系统,他特选派罗卓英取代卫立煌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同时加强了兵力,增调张轸的第66军入缅协同第5、第6军作战。另外,还组成了一个以林蔚为团长的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实施对中国远征军的军事协调工作。根据战局的演变,参谋团提出以第5军主力在平蛮纳(彬文那)附近再进行一次阻击日军北进的会战。第5军军长杜聿明草拟了平蛮纳会战计划,其作战方针是:以持久消耗敌人之目的,即以阻击兵团逐次阻击消耗敌人后,以固守兵团吸引于平蛮纳附近、待其胶着,以机动兵团转取攻势,将敌夹击,包围于平蛮纳周围而歼灭之'注:林蔚报告书,7143-405。'。”其兵力部署是以第5军新编第22师为阻击兵团基干,第96师为固守兵团基干,第200师为机动兵团基干。4月5日,新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随蒋介石飞抵腊戍,批准了平蛮纳会战的计划。6日到梅苗亲自指挥部署。8日,蒋介石约第5军军长杜聿明和200师师长戴安澜一道视察曼德勒。强调:“平蛮纳会战十分重要,必须鼓励将士一举击溃日寇,进而收复仰光。万一日寇后续部队增加,我军也不要勉强决战,退一步准备曼德勒会战,或把住山口(梅苗与曼德勒之间地)与敌作持久战。”'注: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第15页。'根据蒋介石的指示,罗卓英在4月10正式提出以平蛮纳会战为核心的中国远征军作战计划。中国军队4月初的配置如下'注:《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二编,第250页。':
第5军(西当河各方面)
96师:防卫平蛮纳。
200师:在平蛮纳东北96师的后方。
新22师:确保叶带西(平蛮纳南约60公里)
第6军:(广阔分散于克伦邦及掸邦)
第93师:景东地区。
第49师:孟平地区。
第55师:以第1团和第2团的一个营配置于毛奇和南康之间。第3团配置于塔泽。第2团(缺一个营)作为预备队配置于南曲派。
日军第15军司令饭田祥二郎在4月3日也策定瓦城会战计划:“军决以有力兵团截断腊戍方面之敌军退路,以主力沿东瓜(同古)-瓦城道路及伊洛瓦底江之地区,向瓦城方面前进,以包围敌军主力之两翼,压迫敌军主力于瓦城以西之伊洛瓦底江加以击灭之。尔后,即在腊戍-八莫-鸡打之线以南,捕捉并击灭歼敌'注: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2卷,第54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