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之风云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回之风云路-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海道:“我有些事情我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虑也正想对严伯伯说,外面冷了您先还是回屋里吧!”
    见这对老小要在客厅里谈事,楚青等都没有回避,王晓燕和严琳反而习惯的坐在了林海身边。这是严家长期形成的规矩,如果是机密的事严明会到书房去谈,坐在客厅里自然没有回避家人的意思。家就是家,没必要处处搞得公事公办的样子。这也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原因。
    林海接着在院子里说的话又道:“现在虽然是粉碎了‘SRB’,但胜利之后仍然隐藏着很大的忧患。这来源于人们长期养成的国家大政方针一切靠领袖来指引的思维模式,不仅老百姓是这样,上层也同样如此。但现在中央布置的主要工作是揭批‘SRB’附带批D,可从反右和大跃进以来造成的各类问题又积重难返,对于下一步党和国家应该怎么样运行?恐怕也一时拿不出什么明确而又让人们满意的决策来。人们精神解放了以后势必带来了对更进一步变化的期盼,但见不到明显的结果后又会重新消沉,这样就会出现一个思维和前途都迷茫的真空时期,而且从很大的程度上也会对粉碎“SRB”的实际意义和现在的中央领导的能力产生疑虑。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河中省又两条路可走,一是消极的等靠,二是确定自己的目标和重点工作,使河中省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求得更大的发展。”说到这里林海停了下来以待严明的反应。
    严明沉思了好一阵后眉眼突然一开道:“小海,你分析的很深刻也很有道理,不谈中央,现在我们省的下一步工作也确实是面临着你说的缺乏明确目标的问题。在看大事的深度和广度上伯伯不如你,你再继续展开了说。”
    严琳此时也道:“小弟说得确实有道理,我刚才也想了一下,我们现在是憋着一股劲不知道朝那里去使。”
    林海又道:“我想现在要有什么大的变革还不具备条件,但我们要在大家可以接受的基础上积极地为创造这些条件做准备。我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给严伯伯做参考。第一就是继续深化和完善两社一大活动,全面解除对自留地和副业生产的限制,取消一些不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硬性规定。第二是抓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后产品的流通,首先要允许生产者少量的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消除省内一切阻碍流通的限制,同时以资源互补的方式打开省际间流通的壁垒。三是在工业和其它行业推行岗位责任制和建立成本及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在一些非重点企业进行产品部分市场化的试点。一旦以上工作初见成效以后便立即以政策规定的形式把它稳定下来,同时也给各级干部一个思想和观念逐步适应新形势的过程,然后再考虑更进一步的发展。我这三点建议概括起来就是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工作和国计民生上来。当然在目前形势下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严明笑道:“小海,看来你这个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很快就进入角色了,而且还越权把我这个省委书记的事都给抢了!”
    严琳听了不干道:“爸,那可是你让小弟说的。再说了,你在家里就不是省委书记了!”
    楚青道:“就是,小海说这些事不知费了多少脑筋,你这个老头子剥削了别人也不知道说几句好听的。”
    严明道:“小海你看,你阿姨和琳琳连开玩笑都不允许说你一句不是,燕燕和冬冬不用说我也知道是向着你的。看来以后我在家也要慎言才是,不然我就变成孤家寡人了!”
    众人笑了一阵后严明又对林海道:“前几个月有一些地区和县取消了两社一大活动,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年底以前省委要结合清理帮派势力和那些卖身投靠的人进行一次较大的干部调整,对两社一大活动的态度也是决定干部去留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也可以代表了省委继续开展两社一大活动的决心不动摇。你刚才说得那三点建议你抓紧搞一个详细的报告交上来,方方面面考虑细致全面一些,以便省委制定明年的工作计划时做参考。伯伯剥削了你,就叫你阿姨做好吃的给你补偿。”
    在座的人谁也没有想到严明和林海今晚的一席谈话,会为将河中省打造成一个内陆强省奠定了基础。
    对于严明布置的任务林海并没有想全部由自己动手来完成,这个工作量太大了,自己又是政策研究室的副主任,有兵不用是傻瓜!
    政策研究室在省委办公大楼的一楼。所谓办公大楼不过是五十年代盖的一栋五层楼房,和**那些党政机关的办公大楼一比,就好比拿驱逐舰去比航空母舰。由于没有电梯,省委的领导们都在二三楼办公,再高了他们就爬不动了。
    政研室包括林海在内共有六个人,没有主任,室里的工作一直是由一个叫方贤明的副主任在负责。
    对于林海这个新来的年轻副主任,其他的五个人分成了三种态度。
    一男一女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对林海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仰慕,只要林海一到了办公室他们立刻就会找着借口凑过来和林海说话,那个兼任内勤的叫张可的女孩每次都会把林海的茶杯倒上水端过来。
    而那个四十多岁的女科员和那个三十五六岁的眼镜科员,则对林海谨守着机关里那种对上级既尊重又有距离的规矩。
    最让林海感到不舒服的就是那个副主任方贤明,一付不冷不热、又要摆机关老资格的架子,言语又时时提防自己的样子,工作的事闭口不谈,好象自己来了就是将来要抢这个主任位子似的。
    不过林海给人的印象好像他是什么也没有察觉一样,来了两次都是对两个科员只点头打个招呼,对那位方副主任简单说几句话问有没有什么工作要做,然后就和两个年轻人说说笑笑一阵后就拍**走路。
    这天林海又来到了研究室,给张可丢了几张卤菜票叫她分给大家,然后就问方贤明室里最近有什么工作没有,得到了那句“没有”的照例回答后,林海就道:“方主任,我这里还有几份经济方面的材料要搞,你看能不能抽两三个人帮个忙?”
    方贤明现在最怕的就是林海沾上室里的工作来分享他的功劳,巴不得林海一辈子都不要来才好。自己四十六岁了才是一个副处级,政策研究室这个热衙门中的冷衙门已经坐了三年多,负责室里的工作也有近两年了,眼看再熬上几个月年把的,头上这顶帽子就有望变成正的了。可是现在偏偏来了一个竟然只有二十岁的、而且是全省知名人物的副主任,明摆在就是来抢位子的。虽然也有好心人告诫过方贤明要设法和林海搞好关系,但方贤明就是不信这个邪劲,想着我就是让你在这呆一年多什么成绩也没有,等你毕业的时候就是严书记想扶你也没办法。现在听到了林海说有材料要搞,就忙问道:“是哪位领导交办的?我怎么不知道?”
    林海道:“是我自己有一些想法想把它写成详细的报告以咱们室的名义报给省委领导,可我还在个人也忙不过来,所以就想劳驾一下大家。”

()好看的txt电子书
    林海不是想对方贤明隐瞒什么,在省委作出决定之前确实不便说是严书记授意的。
    方贤明听林海这么一说,在放了心的同时又有些暗笑林海不懂规矩、自不量力。政策研究室从来都是按领导的意图办事,哪有自己主动去给领导提建议的?
    但林海毕竟也是副主任,而且刚才自己也说了现在没什么事情,要是回绝了他就显得是自己在有意问难他了。于是他想了一下后道:“林副主任,你要写的东西以你自己的名义报送就可以了。至于人手嘛??????你可以看看室里有谁愿意帮忙你就找谁,只是室里一旦有了其它工作他们就必须把你的事放下,决不能影响正常工作,不过他们要是自己不愿意帮你那我也不能强迫。”
 第一三零章 知识和人才
    林海只要方贤明这个表态就够了。于是他就把室里的四个部下召集到了一起,把报告的主题和思路讲了一遍,然后就问有谁自愿参加这个工作。
    张可和那个叫向明的年轻人会报名已在林海意料之内,可他没有想到那个平常沉默不语的眼镜科员边为翰也主动要求参加,说他对这个建议的内容很感兴趣。林海这才告诉了他们这个项目还有河大的几个经济学教授和讲师参加,是一篇很值得一作的大文章,并指定了边为翰来牵头。使得两个年轻人兴奋的同时让边为翰也露出了难得的一笑。
    至于那位女科员一贯是看方贤明的脸色行事的,此时当然不会参与进来。
    河中大学经济系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可以后一些有关的经济研究都停止了,讲师教授们都不得已去讲起了计划经济下的微观经济而混日子。但秉性所系,其中很多学者暗地里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理论的研究并没有停止这学期开学以后,林海频频的和这些不得志的学者们加强了联系,经常在一起探讨包括市场经济在内的很多经济问题。林海**可是MBA在读,又在商场中打拼了多年,对经济方面的见解和超前的观点使那些教授讲师们都对此感到了惊讶和佩服。尤其是林海提出的经济理论研究要与社会所需紧密结合、要超前于经济发展、要成为决策者的智囊机构等观点更是让他们如遇知音。
    而林海呢?BA是一个老师对几十个学生,而现在是一个学生独霸十几个老师,学者们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功底也使林海受益匪浅。
    一个多月下来,林海和这些人都成了忘年之交。
    这次林海代表官方机构提出了几个极具开拓性的研究课题,对学者们实在是太具有吸引力了,竟有一种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架势,他们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林海的要求,而且不要任何的报酬要求。连林海自己都为请教授讲师比请泥瓦匠都便宜而感到汗颜。不得已又到王晓燕那里申请了一笔专项资金,在孟凡英那里买了一些香肠腊肉等给送给了学者们。
    这要是十几二十年以后说出去绝对是笑话,可现实就是如此。
    林海现在拿着双份工资不是一般的有钱,BJ军区的那份薪金加补贴每个月有七十六块,都由姑姑帮他领了以后寄到王晓燕那里。地方这一块提了副处级以后又上调了一级工资,每月有五十四块,合计正好是一百三十块。与祝建明参加工作十一年还拿三十八元月工资和余存家每月只有十几元的生活费相比,林海的收入已经高到天上去了。
    林海专门问过严明这件事如何处理?
    严明道:“这是国家和军队变相给你的奖励,是经过特别批准的,你就放心收着。以后多为国家做些贡献来报答吧!”
    严琳和王晓燕经常笑林海是小财主。可是林海身上还是仅仅只有十几块钱,真正的财主是王晓燕。原来曲静放在她那里的钱只拿了五千块回去,剩下的说是就放王晓燕那里以备林海有什么急用。这样再连同俩人这几年攒下的,王晓燕共有两万多块钱在握,是万阳坐头把交椅的“富姐”。
    而几年以后“万用户”才被人誉为富裕的标志。
    林海拿双薪的事也被张援朝时时惦记着,隔三差五的到食堂买饭总是忘带了菜票,而且还要买好菜吃。林海最后干脆每顿饭就带一毛钱菜票去,反正大部分晚上都回省委领导院去住,也不指望在食堂解馋,这才遏制了张援朝的恶习。
    不过有一天得知了张援朝的父亲从军分区司令员被提拔到了省军区当副司令员后,林海来了报复的机会,他道:“张伯伯升官了,可我父亲还什么都不是,张援朝你看该怎么办吧?”
    结果把同寝室的人都喊上了林海还嫌不解气,最后又带上了严琳和王晓燕,还打电话叫来了孟凡英和余存家的女朋友韩淑华,一顿饭狠狠敲走了张援朝将近三十块才算了事。
    唐山军分区在大地震中不折一人,又为防震抗震做出了巨大贡献,所属部队光立功的就有五百多人,张援朝父亲的提拔已是预料中的事。同时崔政委也被任命为天津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张援朝其实也有代父请客的意思在里面,这个钱回家可以翻倍敲回来。
    经过近一个月紧锣密鼓的实地考察和理论文字工作,到了十二月下旬,分别题为《论河中省的农业体制现状及发展潜力》、《加快农副产品流通对全省经济的促进作用》、《提高经营及管理意识是我省经济战线的当务之急》、《论中小企业产品部分市场化的可行性》的四篇颇具分量的调研报告就出炉了。
    虽然方贤明表过态让林海以自己的名义上报报告,但林海还是坚持用了政策研究室集体的名义,并在将报告交给办公厅领导时附了一份关于报告起草过程的说明。
    先不用,光是标题和“省委办公厅政策研究室、河中大学经济系”的联合署名就足以让人震惊了。
    办公厅的几位领导都是人精,见林海没有将报告直接交给严明等省委领导,而是按程序先报送了办公厅,对林海这种给办公厅送人情和脸上贴金的用意哪能不理解。反正报告的正确与否有林海担着,办公厅领导集体审也可以说是集体学习了一遍以后,便将报告一字不改的报送到了省委书记严明那里,接着又按严明的批示打印了多份送至了每个省委常委手中。
    面对观点如此新颖、分析如此透彻、理论水平如此之高的四份报告,所有省委领导惊叹之余心里最想的就是和那些报告的起草者面对面的交流一番。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林海在其中功不可没,要不然一直沉寂无声的政策研究室为什么在他到任以后很快就有了如此起色?但这几份报告显然是一人引火、众人拾柴的结果,领导们对这种官方与学者的结合形式,以及学者们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样也是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于是,经过严明的拍板和林海的从中联系,所有报告起草人,包括了河大的领导和省委领导们利用星期天进行了天的交流,或者在某些言辞话语上也可以用辩论来形容。这次交流对于那些长期在封闭环境中和固定模式下考虑问题和开展工作的领导们给与了相当大的启迪,尽管还有很多的担心和疑虑,但也使他们不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