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同人)[武则天]女皇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则天同人)[武则天]女皇之路-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已经快要瞒不住杨氏的吴诩闻讯,差点喜极而泣:这下总算可以为贺兰小子举行元服礼了,以及让他改姓入武氏族谱!
    几个月不见,贺兰小子似乎又长高了不少,看起来好像更白皙了呢!
    擦咧!
    她在长安担心了个半死,这小子过得还蛮滋润的嘛= =
    小吴同学磨着牙,似笑非笑地盯着越发俊美的少年。
    等过了明天,就再没有贺兰大郎,只剩武大郎了,哼哼……
    作者有话要说:好吧,武大郎……

第269章

第十九章外戚 08
    吴诩原本没打算把贺兰大郎的元服礼办得特别大;毕竟这娃刚刚成了孤儿;而且还要改姓换宗。
    可架不住贺兰大郎是吴诩这个准皇后的亲外甥,还很快就要变成她的亲侄儿;继承周国公府了;长安上下但凡消息灵通点的王公勋贵,哪个不赶着上前巴结。就是那些以身份姓氏自矜的世家,也半遮半掩地表示希望能够与未来的周国公多多亲近。
    “大郎居然一张都没理会,”吴诩看着一大叠邀请贺兰小子的帖子;表示非常无语。
    果然即使长成了冰山样,高富帅还是一样招人喜欢=。=
    李小九陛下和杨氏可没吴诩那么呆,还以为那些世家勋贵这么看好贺兰大郎是为了讨好未来的周国公/准皇后/李小九陛下;两人大概都想到了那些人其实是在打贺兰大郎后院的主意。
    这么年轻美貌的小郎君;还是铁板钉钉的国公,简直是千年难遇的理想女婿人选啊!
    尤其是到了贺兰大郎元服礼的当天,许多慕名而来观礼的贵妇都被贺兰大郎的美貌给震精了,即使小郎君在整个仪式过程中一直不苟言笑、色如冰雪,那些家中有女儿/侄女/外甥女/孙女的贵妇们一瞬间在肚子里打了无数个注意,更不要说出席典礼的小娘子们了!
    贺兰大郎的美名一夜之间传遍了长安城。
    不过……
    贺兰郎君很快就改成了武大郎……
    “以后,你就是我武家的大郎了……”吴诩笑眯眯地看着贺兰小子——熟识她的人很容易发现,今天的吴诩有点莫名的兴奋和…诡异,尤其是在叫了新更名‘武敏之’的贺兰小子为‘武大郎’的时候……
    即使是李治,也无法猜透 ‘武大郎’ 这个极其普通的称谓有什么奥秘,他只能当做是吴诩因为喜欢的后辈继承了父亲的基业而感到特别高兴罢了……
    一开始,李小九其实是比较厌恶贺兰小子的,毕竟他有那么讨人厌的一个母亲,还有一个十分不知好歹的家族本宗,再加上这小子神色冰冷倨傲,一看就像个世家出来的熊孩子=。=
    而很明显,贺兰小子一开始对李小九陛下也没多少好感,这娃非常敏感,只一眼就能看出别人对自己的好恶来,所以对李小九陛下的观感……你懂的。
    结果,两人在武顺死了之后,关系反而变得亲近了。
    说来,其实武顺的死,李小九陛下也不是没动过手脚的——这一点必须瞒着吴诩和杨氏——当初武元庆兄弟弄得武顺小产,李小九陛下暗中派去监视武顺的人立刻就把消息报到了李治那里,但李治没有理会,还让他们想办法把侍人都支开,所以武顺也算是因为救治不及而死的。
    得到武顺的死讯后,贺兰小子居然第一时间就怀疑上了李小九陛下,这可让李治刮目相看。
    不过,李小九陛下毕竟是出了名的腹黑帝,当即把武氏兄弟是重大嫌疑人的事给抖了出来,暗示谁才是真正的凶手。而贺兰小子经过询问报案人(方太医)和目击证人(武顺府中众多侍人)的口供后,很容易就推理出凶手是谁了……
    然后,这小子居然就一声不吭千里追凶去了=。=
    事情到了这里,李小九陛下就开始有点佩服贺兰小子了,因为他做了李治少年时一直想做的事。
    每个男人在年轻的时候,大概都会有一种想要成为绝世高手,闯荡江湖快意恩仇的武侠情结。
    李小九也不例外,或者说他的身份和身体状况,让他比别人更加渴望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
    贺兰敏之的身手很不错,这是宫中所有骑射师傅都肯定过的事。
    但再厉害的少年毕竟还是少年,一个未成年人千里迢迢跑去‘快意恩仇’了,李小九陛下也不由有种摊上大事的感觉。
    不得已,李小九陛下只好一边瞒着吴诩和杨氏,一边极快地派出自己的暗卫,赶紧把贺兰小子给追回来……
    不想,人没追回来,两个大舅子的死讯就先后传回来了。
    李小九陛下只能表示,这小子够狠辣、够牛逼,值得栽培!
    于是,李小九陛下的一部分暗卫就直接交给了贺兰小子统领,这支暗卫后来又成为了东宫最忠贞不二的保护者,这是后话。
    却说贺兰敏之正式改姓之后,就搬进了李小九陛下御赐的周国公府居住,很奇怪的是,他的妹妹贺兰大娘怎么也不肯跟他一起住国公府,非要留在武顺死前住的那所宅子里。
    杨氏没法,只好跟吴诩请求,接贺兰大娘到宫里来,结果却遭到了李小九陛下和武敏之异口同声的反对。
    杨氏不由有些尴尬。
    吴诩则是感到十分奇怪,不仅是因为两人的反对态度,更是因为两人莫名其妙的默契态度。
    “你们这是……”
    李小九陛下显然也发现了问题,忙虚咳一声道:“大娘青春年少,正当花龄,留在禁宫起居,恐有不便……”
    吴诩一听他这话就知道是借口。
    如今宫中最大的皇子才十二岁,即使这时代男子早婚,可也还没到说亲的年纪,况且皇子们轻易不进后宫,哪有什么不便?
    何况,她这个百福殿更是只有李小九这个成年男人才可以跑进跑出的,外人哪能把小贺兰给偷看了去?
    难道说,李小九见不得她整天搂着一个缩小版的阿武本尊?
    吴诩想着,忍不住瞪了李治一眼,转头问武敏之道:“大郎为什么也不同意呢?”
    武敏之默了一刻,淡淡回道:“母孝。”
    新修的唐律中明确规定,母亲过世也要像守父孝一样守制三年,穿麻衣睡草席什么的自然是不用了,可女孩子去别人家做客什么的必须不能有。
    吴诩:“……”好吧,她都忘了这一茬了,难怪武大郎最近老穿素色的衣服,她还以为这小子在学习剑神的穿衣风格呢!
    武敏之同学的‘守母孝’言论一出,不但解决小贺兰再度进宫的问题,也挡掉了众多企图给武大郎提亲的各级媒人。
    杨氏只能哀叹不已,她一直希望大郎能早日成家,让她能快点抱上曾孙子呢,这下可泡汤了。
    吴诩却看出来了,冰山少年武敏之同学对小萝莉们并不感兴趣——自从杨氏不再见缝插针给武敏之同学介绍年龄相仿的妹子之后,这小冰山就有消融的趋势,来百福殿问安,看望两个小皇子的次数也多了不少……
    而杨氏也没沮丧太久,很快她又精力满满地开始忙另一件大事了。
    永徽六年的十一月和快就到了,吴诩被正式册封为皇后的日子也进入了倒计时。
    太极宫里每个人都在忙。
    吴诩这个册封大典的主角更是成了所有人忙碌的中心。
    百福殿所有人外加宫中各司的尚宫都围着她转。
    礼服、首饰、妆容……
    每一样都不能出半点差错,吴诩整个人从指甲盖到头发丝都要被武装到位,而预备的装饰方案有N种……
    所以吴诩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被杨氏盯着,不断的脱衣服、穿衣服、脱衣服、穿衣服……
    还有各种珠宝首饰,需要不断地戴上去、取下来、戴上去……
    真人模特+人形珠宝展示台=小吴同学,每天天一亮就开始试穿试戴,一直弄到天黑要就寝了,才能解脱。
    第二天又接着重复前一天的动作……
    嗷!老子要疯了!
    相较于后宫女人们的疯狂忙碌,李小九陛下和他的儿子们都成了最清闲的人。
    穷极无聊的李小九陛下,每天办完公,就溜达道百福殿看时装表演,然后被恼羞成怒的某人轰出门当临时奶爸去……
    每当这个时候,已经被封为侍郎(与六部侍郎不同),一直跟着李小九陛下四处活动的武敏之同学,就会露出一副冰山消融的神色。
    而李弘小朋友则会拉着武敏之的手,一马当先去看二胖弟弟……
    一般情况下,当李小九陛下父子把刚刚开始学说话的二胖同学逗弄地快要哭出来的时候,吴诩那边估计也可以被放出来吃晚饭了……
    终于等到了封后大典的前一天,所有的礼服、首饰和仪仗都准备齐全了,吴诩连欢呼的力气都要没有了。
    礼部尚书许敬宗屁颠屁颠地呈上了最后一稿的诏书,请吴诩御览。
    吴诩一读,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
    她以前也不是没看过李二陛下和李小九给别人下的赐婚诏书里那些赞美小娘子的华丽文辞,可一想到这些肉麻夸张的词句会有一天用在她身上,她还真是……
    李治一看吴诩的表情,还以为她不满意这诏书里的赞美呢,忙上前道:“阿武,你是不是还想加点什么?”
    吴诩闻言不觉一抖,忙摆摆手道:“不不不……不必了!”开什么玩笑?!光这些溢美之辞,就看得她浑身冒冷汗了,再加?还是饶了她吧!
    李小九陛下闻言,不由道:“这诏书原稿还是李义府拟的……”说到这里,他有些不情不愿地夸奖道:“这人倒还有几分文采……”
    吴诩不由黑线。
    你当刘洎和马周那两个人是瞎子啊,随便什么样的人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这李三郎何止是有才啊,简直是能把白的都说成黑的!
    作者有话要说:不知大家对武大郎的cp有什么看法=。=

第270章

第十九章后戚09
    这诏书里几句话就把准皇后的出身德行捧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说武氏是高祖近臣,勋贵大家;又与隋朝宗室联姻;其女德行出众,方得选在君王之侧;至于李小九陛下打从做皇子起就以仁孝著称;兢兢业业伺候老爹;从来不敢三心二意;潜台词就是说;什么子纳父妾的话纯属子虚乌有——不信;你们自己去感业寺看看,是不是连只公苍蝇都飞不进去,何况把一个人弄出来,
    最后更是点明了如今的武氏妃当初侍奉先帝的武氏嫔妃;而是先帝赐给东宫的侍女武氏,不过是有心人企图抹黑新皇后企图给王氏翻案的无稽说辞罢了!
    这份诏书站在道德至高点,句句针对众相反对立武氏为后的言辞,不但让人毫无反驳之力还用词华美,读之忘情!
    广大人民群众只要看了这篇文章,怕是再没人会相信那些反对吴诩为后的世家的言论了,就是不少世家中的叛逆少年,估计也要站到了李小九陛下这边了!
    毕竟如同光武帝与阴丽华这样的爱情故事发生在眼前,是个少年都要被感动的。
    连吴诩这个当事人都几乎以为这诏书里写的才是真实历史了……
    这李三郎啊,简直让吴诩想到了三国里的贾诩。
    吴诩脑中忽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
    此人不能为我所用的话,一定要弄死弄残才行!
    当然,李小九陛下心里大概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眼下他还需要这么一把可以杀人的利器在手,所以李三郎平步青云的日子还是很长很长的。
    到了封后大典那天,李治和吴诩两人天不亮就起身开始更衣打扮。
    李小九陛下的衮服是现成就有的,款式和颜色都是比较固定,不过今天要穿的这一身他特别强调加上了暗红色的滚边和腰带,远远看着颇似新婚的礼服。
    而吴诩那边的衣饰就比较复杂了。
    小吴同学半夜三更就被杨氏和几个尚宫叫起身,眼睛都挣不开。
    洗漱完毕就开始上妆梳头,吴诩一面打瞌睡,一面任七八个宫人在她头上脸上又涂又抹的……
    这年头长安的女子越来越流行梳高髻了,杨氏这位引领时尚前沿的美妇今天就梳了一个两尺来长的高髻,看得随侍的宫人们羡慕不已。
    不过吴诩今天要戴凤冠,不能梳太高的发髻,众人就在杨氏的指点下,把吴诩一头浓密的青丝全部反绾梳到后脑勺的位置,用六个玳瑁发夹都固定住两侧,然后簪上三对嵌珠金翅蝴蝶型步摇,垂在脑后的发丝被绾成三个团花小髻,每个团花之中缀以金箔红宝石珠花,最后戴上一尺多高的凤冠,再用六对赤金百福垂珠钗左右插在凤冠上作为固定,这头上部分就算完成了。
    在凤冠被固定好的那一瞬间,吴诩猛然觉得头重脚轻,险些脑袋一歪,把脖子扭了!
    对着镜子一照,她差点被闪花了眼。
    那凤冠据说是李小九陛下让工匠们花费了三年时间,秘密打造的,镶嵌在上面的珠宝都是举世罕见的珍品,就如正中央那颗明珠,据说是倭国在永徽四年进贡的,传说有婴儿拳头那么大……
    虽然吴诩看来这传说未免有些夸张了点,这珠子当然没有二胖的拳头那么大,可也有李子那么大个了,她长这么大,两辈子加起来也没见这么大颗的天然珍珠,更不要说其他那些玛瑙宝石了……
    只是有一个问题,这凤冠固然璀璨夺目,可这分量实在是……有些重啊!
    小吴同学很不合时宜地想象着她顶着七八块砖头在大殿上站啊跪啊……一系列活动下来少说也要三五个时辰吧?
    吴诩顿觉前路一片黑暗呐!
    纠结的某人还没来得及在细看一下脸上的浓妆,那边几个尚宫已经抬着她的大礼服过来了……
    没错,衣服是抬着来的,还是八个尚宫一起动手抬的,整整四大箱。
    因为,吴诩今天要穿的这身大礼服里里外外共有十二层,每一层的面料都不同,上面的图案也各不相同。
    吴诩先穿了最里面三件面料比较轻软的,还不觉得怎么样,可穿第五层的时候,她就开始冒汗了,等穿到第七层的时候,她已经站不住了,再看看最后的一条挂满珍珠的七十二破长裙和那件亮得跟三藏法师的锦斓袈裟一样的大红凤袍,吴诩差点忍不住双膝一软……
    她今天一路都得让人架着才能走路了吧!
    好容易穿好了衣裙,吴诩一手扶着一个宫人勉强还能保持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