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最前面的是由64 人组成的引蟠队.高举花花绿绿的万民旗、万民伞。接着是上千人组成的法架卤簿仪仗队,分别举着数不清的金瓜、械斧、朝天镜,一派刀枪如林,蟠旗蔽日的浩浩威势。仪仗队后面是几千名扛夫,分几十班轮流抬运那巨大棺掉,每班128 人,接连更替,退而复始,未有停止。跟在棺撑之后的是十路纵队的武装兵弃,兵弃之后是由数千辆车子组成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的车队。整个送葬队伍绵延数十里,浩浩荡荡,气势灼灼.所过之处,凡有碍行进的建筑物,一律拆除。从京城到东陵,一路之上设有几十处大小行宫,以供送葬人员食宿整休,同时每隔一段距离用优质布匹搭起芦殿、黄幌,以作临时休整之所。即是这临时的黄惺,也是玉阶金瓦.朱碧交映。那停放棺撑的芦殿,更是华丽异常,尊贵非凡,除用黄绸布围成一座内城,还要用白续子布围成外城,外城之外还有一道网城,以作防御守护之用。
从慈禧崩亡到棺撑抵达东陵,其间将近折腾了一年,最后总算于宜统元年(1009 年)十月初四日已时,将棺掉葬入菩陀峪定东艘地宫,整个殡葬共耗费白银达120 多万两,为大清历代帝王后妃葬礼之最。这个女人假如死后有知,她应该含笑久泉了。正当慈禧躺在华贵舒适的地宫里,任凭幽灵自在穿行.并为她生前死后的无尚“荣耀”而志得意满、沾沽自喜时,她没有想到,辉煌夺目的紫禁城已进人大清帝国日落后的黄昏,光芒灿烂的昌瑞山,也将很快王气不再,并进入一代王朝彻底衰败的暮色之中。更令她难以想象的是.此时,在她生前统辖的河南省水城县一个20 岁的乡村青年,已走出贫困的故乡四处寻找发迹的机会,并于19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 ' ; 
年后率领手下的军队盗掘了清东陵,在大掠其财的同时,又将她本人特别“关照”地抛尸棺外,大加污辱。
这个青年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盗陵将军― 孙殿英。
160 /日暮东陵
第四章盗陵将军孙殿英
光绪带大绪,孙段英降生。从流浪少年到机枪连长。加入庙道会,由庙道徒登上神坛。深夜绪博,挟砚来的女人拉杆发连。路过毫州,想起当年四十军棍之辱。团长任上的政变,逃亡山东。拜渴张宗昌,由旅长至师长。南口兵败冯玉祥,由师长到军长。惊险的人生之旅,神奇的军阀发连史。
从流浪少年到机枪连长
光绪十五年(1889 年)正月,大清王朝的王公贵族,正在紫禁城恭贺光绪皇帝的大婚盛典。宫内宫外,红灯高悬,彩绸飘舞。整个古城北京,家家张灯结彩,人人穿红戴绿,一派喜气洋洋和热闹欢腾的气氛。
正当举国上下为当朝皇帝的大婚奔走相告时,在河南省永城
第四章盗陵将军孙吸英/161 
县西杨楼村的一间四面透风的土屋里,一个婴儿降生了。这个婴儿就是几十年后家喻户晓的盗陵将军孙殿英。
永城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和安徽省毗邻,地处淮河支流涡河、沱河两条河流的上游,西南紧邻安徽省的毫州,是一个极其贫膺易涝的苦地方。孙殿英的父毋原住在永城县小马牧集孙庄,因家境贫寒,就搬到西杨楼村,依靠他岳父母家的二亩薄地苦度苍生。也正是在这段日子里,孙殿英降生了。
面对这个婴儿的降生,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未当做一回事,只以为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位苦命的生灵而已。只是忽然有一天,一个云游四方的算卦先生来到西杨楼村,围着孙殿英外祖母家的房前屋后转了几圈,声言自己看到一团黑雾笼罩了整个房舍,房舍之中有几道金光咏味上蹿,由此断定必有黑龙降生于此。孙殿英的外祖母本是个极爱信神弄鬼的老婆子,听到风声,急忙将算卦先生请于家中饭菜伺候,意在打听这个新生婴儿的吉凶祸福。只见这先生长衫掩体,白发飘洒,面色红润,眼神清爽,确有些仙风道骨的模样。他在酒足饭饱之后,让人将孙殿英抱出屋来当面相看。老先生手捧茶碗,对着婴儿的面部端详一番,示意抱回,然后坐在凳子上神情严肃,一言不发。
孙殿英的外祖母及前来瞧热闹的本姓亲族长辈,望着老先生肃穆的表情,有些恐慌地问:“先生看孩子的命相咋样?〃 “恭喜老大姐,此子前途无量,以老朽之见,此子日后从文可官至督抚,为武可做将军,经商可聚百万资财。”老先生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答。
周围的人听罢喜不自禁,孙殿英的外祖母半信半疑地说:“甭说当什么督抚、将军,发财百万了,只婴这小子日后能挣个温饱,娶_上个媳妇就中。”
众人大笑,老先生依然面带严肃地说道:“老姐姐甭疑,老夫说
162 /日暮东陵
的话30 年后可以应验。”
孙殿英的外祖母不再表示怀疑,又问道:“先生此前跟人说这孩子是什么黑龙转世,是福是祸?〃 
“只是这条黑龙尚未成就最终的造化,就被它的族类暗害,.继而转世投胎于此。因前世的恩怨未得消解,转世后还免不了要新结仇恨。”老先生一席玄而又玄的话,使在场的人无不惊骇。老太婆不禁瞪大了眼睛间:' ’是福是祸?〃 
“因祸得福:仇恨未了,福星却至。”老先生答。
“这孩子的仇家是怎祥的人?”老太婆又问。
“天机不可泄露,仇家之人老夫实不敢言,亦不可言也!”老先生答。
“嗬,有啥不可言,不敢言的,咱这地儿天高皇帝远,怕啥子呢,老先生,您就说个明白吧!”老太婆继续追问。
老先生微微一笑道:“常言卦相中有贵不可言之人,为啥不可言,老姐姐想一想普天之下谁最高贵便可知老夫今日之言矣!”说罢,起身告辞。
众人和孙殿英的外祖母都未反过神来,老先生已经出门,老太婆急忙追将出来恳求道:“烦劳先生给孩子取个名字吧。”老先生停住脚,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的纸条说道:“都在上边了,老姐姐看中不中?' ’说罢,转身消失于门外的旷野田畴之中。老太婆回屋将纸条展开,只见上而写着:“此子乳名金贵,名殿英,字魁元,意为金殿之上可夺魁元,事业成时,当好自为之。”众人看罢,且惊且喜。只见一年轻的后生顿悟似地大声道:“刚才老先生的话我懂了,天一下最富贵的人是皇帝,富贵到了不可言的时候,就是命中要做皇帝了。这孩子的仇人就是、就是… … ”众人听到这里,恍然大悟,接着是惊恐万状,脸无血色。孙殿英的外祖母上前一把捂住了这个年轻后生的嘴,战战兢兢地喊遣:“你这千刀万剐甲口口口口目.; 。 J ; 。 ; 。 ; 。 ‘卜.。 ' 。 ? ~卜‘明.? 。 ? ' J ; ; .一一‘曰~~月J 一
第四章盗陵将军孙段英/l ' 3 
的畜生,难道想沙家灭门不成?! 〃 
族人们听罢,如晴天霹雳,一顿乱棍将年轻后生打了个半死,并言明,老先生今日所说的胡言乱语,任何人不得漏出一字半句,倘有违背,族法论处。
自此,老先生的话没人敢于重提,孙殿英外祖母家又风平浪静,并无半点风声传出。只是到了30 年后,孙殿英以军长的身份,率部盗掘了清东陵.消息传到河南老家后,那算卦老先生当年的话才又被重新提起,并广流传。不过,这时候没有人担心抄家灭门T 。
不管这算卦先生的话是真是假,孙殿英的出生,在给这个家庭增加了希望与欢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份优愁,因为这孙殿英的父亲孙玉林虽说是个农民,但却不愿下死力气耕地种田,整日游手好闲,东窜西逛,弄得家中一贫如洗,难以生活。老岳母虽多次提出警告,但孙玉林依然旧习不改,整日偷鸡摸狗,混吃赖帐,还不时找茬跟岳母大吵大闹,没用几年,就把年老体迈的岳母活活气死。苏姓家族见孙玉林如此可恶,便在族长的指示下,暗中组织了几个青壮小伙子将孙玉林捉住,狠狠地揍了一番,以示严厉警告。孙玉林不但未听警告,反而暴怒异常,他趁人不注意,找来一把切菜刀,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将一个殴打他的壮汉几刀劈死。西杨楼村几天之内出了两条人命,瞬间轰动了四方八镇,孙玉林不久便被官差捉拿,押解县城衙门,后被条首示众,算是死于非命。
外祖母被父亲气死,父亲被县衙果首,好端端的一个家只剩孤儿寡母艰难度日了。也许是遗传所致,孙殿英自幼就极其任性顽劣,不听母亲教诲,但母亲却总在心里装着当年那位算卦先生的话,认定了儿子日后即是不能成为巡抚、将军,也必能成就一番事业。正是处于这样一种母爱和侥幸心理,在孙殿英长到7 岁的那一年,他的母亲不顾家境贫寒,咬紧牙关东取西求,总算凑了几个
1 ' 4 /日普东陵
钱,将儿子送进本村私塾,拜老儒生张景泰为师读书识字,以求日后出人头地,飞黄腾达。想不到这孙殿英天生劣顽,难以教化,不仅自已不好好读书识字,反而经常和同学打架斗殴,惹事生非,因之也就不断招致老先生的惩罚。一次,孙殿英又无故向一同学挑衅,并将对方的鼻骨一木棍打断,老先生闻知,狠狠地将他教训了一顿,孙殿英恼羞成怒,同他父亲当年杀人一样。小小年纪的他又选择了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把火将学堂烧了个精光,儒生张景泰在一阵呼天抢地的悲嚎后,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将孙殿英逐出学堂,永不收留。其实老儒生已用不着开除孙殿英,因为学堂已荡然无存,是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孙殿英短短的读书生涯就这样草草地了结了,自此再也没有进过学堂读书识字。
祸不单行,孙殿英被赶出学堂不久,又不幸染上了天花,因无钱医治,只好听天由命。也算他命不当绝,在连续昏迷了三天三夜之后,终子又睁开了眼睛,从阴界返回了阳间,只是自此那黑黝黝的脸蛋上,落了一脸的麻坑,而后“孙大麻子”的名号便与他紧随一生。
劫后余生的孙殿英母子眼看在西杨楼村搞得灰头土脸,四邻皆恶,感到无法再混将下去,便返回小马牧集孙庄老家,整日靠乞讨拾柴,艰难维生,在这段日于里,母子俩尝尽了人间的辛苦,看够了四邻八舍的白眼冷面。家庭的不幸和生活的艰难。给少年孙殿英带来心灵创伤的同时,也为他塑造了复杂多变的性格。孙殿英长到十三四岁时,因在家闲闷,便经常跑到马牧集镇游荡,井结交了一些顽劣少年,在长期的厮混中,孙殿英凭着自己少年早熟的虎背熊腰和天生的聪明诡诈,逐渐成了这帮浪荡少年的小头目。闲来无事,他们就集聚在一起掷钱赌博。清朝铸钱分两面,一面铸有“康熙通宝”或“乾隆通宝”,称作字,另一面则只铸有两个满文,称作面。赌时需将三枚铜板平放在手心,往下一撒,使
第四章盗陵将军孙段英/165 
铜钱落到下面的硬石板或砖面上,任其颠簸,以事先规定的字与面为输厥。这种赌博游戏几乎人人都会,无师即可自通,输赢也全靠运气。但孙殿英却在其中大动脑筋,尽使才智,每当回到家中,便独自拿着几枚铜钱,反复揣摸其轻重与质地,并分别撒在地下,验看每次撒下需要距石板或砖面多高,铜钱落下后需颠几番才能达到预期的设想。经过日夜揣度测试,终于掌握了其中的规律。自此之后,每次聚赌,他要字有字,要面来面,总是十不差一。在这群浪荡少年中,不乏家中有资财者,每当聚赌,孙殿英总是像魔术师一样将对方的钱底得精光,全部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天长日久,浪荡少年们见自己总是屡屡败北,只输不赢,出于自尊和囊中羞涩,渐渐对与孙殿英赌博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孙殿英窥出了同伴们的心思,他怕这群人都因输光面不再捧场,断了自己的财路,便迅速改变战略战术,每次聚赌都是适可面止,绝不贪多,并时常摆出一副侠义姿态,把赢到手的钱再分给同伴一些,这样,那群浪荡少年亡怀着既感激又佩服的心情,重又围在孙殿英身边久赌不散了。聪明狡猾的孙殿英正是靠了这点雕虫小技,用赢来的钱孝养母亲.并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少年时代。
_孙殿英长到16 岁之后,对社会现实已有认识。经过反复权衡,认为自己别无所长,只有靠赌博为业,何况这个职业来钱特别容易。但既想立志以赌为业,就必须精于此术,单凭和几个无赖少年厮混时练就的那点本领,自不能成气候。主意已定,他就托人说情拜当时的赌场名将、禽县的曹洛川为师。曹洛川见孙殿英尽管相貌不佳,但虎背熊腰颇有些男子汉风骨和豪气,交谈中又见他聪明伶俐,非同一般市井小民,很快答应收下为徒。自此之后,孙殿英便跟着曹洛川游荡于豫西许昌、禽县、巩县、洛阳一带,逢集赶集,遇庙逛庙,整日出人赌场,进驻旅店,吃喝玩乐,好不自在。孙殿英既以为徒,每次开赌总是在师傅左右一边服侍,一边精心钻
166 /日暮东陵
研,揣度其中的奥妙,加之师傅的身教言传,没用几年就学成练就了一手硬功夫,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一切捣鬼欺人的赌博诡计,全在他的手中大加发挥,如赌场中玩牌九的翻天印、玄股手、拔张、摘张等,押宝使用的活宝盒、螺丝转盒、水银盒等任他纵横裨阖,随意使用。尤其是对散子的使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顶峰境地,要几点就能掷成几点,随心所欲,百无一失。转圈取钱如同探囊取物,保赢不输,赌场的赌徒无不惊骇称奇,以为孙殿英得到了神助。但此时的孙殿英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本领并非神助,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事实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一付殷子,不分白天黑夜地练习投掷,凭着他的聪明与毅力,久而久之,便可叫殷子像他身上的器官一样听从使唤,很自然地顺从大脑的支配。输钱的人糊里糊涂,而孙殿英却心明如镜。
当孙殿英到了20 岁时,觉得自己可以在赌场上呼风唤雨,叱咤风云了,便告别了师傅曹洛川,独自一人到各地闯荡。这一年,正是威名显赫的慈禧太后葬入东陵地官之时。在以后的岁月里,他靠底来的钱结识了地面上的一些地痞流氓、军警官吏,并时常设宴招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