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54 /日春东陵
制,既然大学士、太子太保温体仁和礼部尚书、太子少保李腾芳奏本提议,何不顺水推舟?于是崇祯降旨,就依二人所奏。随即派出钦天监监正朱裕等带人到京郊近处详细勘验。经过几番周折,终于确定以马兰峪附近的凤台山为陵址,并派人将这里看护起来,一旦佳穴确定,立即破土兴建J 
遗憾的是,在崇祯继位的几年里,关外后金政权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莽莽林海,关内农民起义凤起云涌。崇祯十七年(1 644 年)三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攻北京,十八日,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投降。当天夜里,崇祯帝登上景山,在寿皇亭旁的槐树上自组而死,大明帝国终于在垂危中消亡了。清兵入关后,为拢络汉入之心,稳定政局,清廷在昌平夭寿山脚下鹿马山南麓建造了思陵草草安葬了崇祯帝。
山河依归,物是人非,令崇祯皇帝死不溟目的是,当年他费尽苦心选择的陵地,竟被清王朝入关后第一位主子顺治占用了。尽管顺治帝选定了陵址,但由于当时清兵人关不久,基业方定,战火频仍,整个中国西部、南部、西南尚处于清兵与南明小朝廷以及各种武装势力的生死搏杀中。在这种形势下,顺治帝以国事为重,一直未建自己的陵寝,直到死后的康熙一朝,才将陵寝建成。
顺治皇帝与江南名妓
关于顺治帝人主中原之后,在短暂的一生中所经历的政治凤浪和建国立业的辉煌壮举,我们无需去作过多的介绍,这里要叙述的,是关子他的死因和入葬的情形,而顺治帝的死因和入葬情形,几百年来社会上流传着多种说法,其中广为流传和可考证的
第二章由东陵到西陵/55 
是顺治出家和死于天花两种。不同的是,前一种多了几分传奇和浪漫,后一种则增添了几分悲壮和无奈。具有传奇和浪漫色彩的关于顺治出家的说法,是由于一个女人,而关于顺治与这个女人的故事,在广为后世流传的同时,也成为清初历史上的三大悬案之一,久久地困惑着后世的人们。
― 这个女人就是江南名妓董小宛。
关于这段颇浪漫和悲壮的故事,清史未见片言只语,倒是众多的野史和笔记小说作了这样的记述:当清军入关,攻占江南后,曾和顺治的生母孝庄皇太后有暖昧关系的明朝降将洪承畴,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这位既是战场又是情场两栖名将的洪大帅,对江南佳丽、秦淮风流早有耳闻,只是多年镇守中国东北和连绵不断的战事,使他无缘亲自领略。待他一当上两江总督,便急如星火地亲自赶到位于南京的十里秦淮作实地探访。遗憾的是,此时的十里秦淮,由于战火连绵,烽烟不绝,已衰败不堪,风流俱散。几乎所有的绝色名妓都奔走他乡,搞得洪承畴闷闷不乐。正在这时.一个姓侮的部下窥知了洪大帅的心思,趁机进言道:“小人听说秦淮八艳中的名妓董小宛已被江南名士冒辟疆所纳,现冒携董小宛居住于邢沟之西郭绿杨村。”
洪承畴听罢,更是悲不自禁,长叹一声道:“既为人妾,奈何?只怨自己今生无此艳福罢了。”
件氏望着主子沮丧的样子,却胸有成竹地说:“我看不然。冒常以财役使该地私贩无赖为其卖力,此众徒皆易犯法网,大帅寻机进村.何患无辞?等进得冒家,又何愁董小宛不肯随大帅而来?〃 
洪承畴闻罢大喜,遂密遣伶某相机行事。
不出数日.伶某忽来到洪承畴跟前票报,已带董小宛来见。洪暗自大喜,但却装出一番填怒的模样,斥责伶某如此神速必是… .气诀山匕乍』 ~。、.; 〃 ~山,~一‘J 。 ; ,尸‘目叫,? ~乒JJ 。 J 月,甲JJ ,月.J .月.J .月‘目卜一.
5 ' /日暮东陵
抢劫无疑。件氏叩头之后,大着胆子叙说原委:“适于瓜洲埠抓获滋事私贩,供其巢在绿杨村.遂言擒贼擒王,发兵直捣冒辟疆处。乡老皆言冒公子乃一介书生,何为歹人之魁?终对曰:本官不知冒氏如何,但知巨恶强占民女,匿居于此,奉命征剿,安得有误?及近,却遣人嘱使冒遁避,经带出董而宣于众,并曰,恶人已逃,幸所劫之女安然.可携归复命了。冒流于此未久,村民尚不明眼前隐居美姬之由来,故不敢复言。侮计遂逞。”洪承畴听罢大喜,急忙将董小宛召入来见。董小宛进来后,掩袂娇啼,声言误捕之冤,央求洪大帅查明原委将其释放。洪承畴见董小宛果然是绝色美人,强按欲望之火,走过来劝慰道:“冒辟疆与逆案之情尚未查清,怎好随意放人?〃 
“那我修书一封寄于冒公子,请他前来自辩,方可知晓案中缘由。”董小宛依然娇哭着说。
“本督因怜冒公子之才华,故特意嘱部下让其远遁,否则皇命缉捕,安能庇护?你还是安心留居此地等待,本督绝不为难于你· 一”经洪承畴的一番假意劝说,董小宛知道再争辩下去也是徒劳,无奈之中,只好答应暂且栖身帅府。
洪承畴将董小宛安置于帅府内庭,名为让其等候,实为软禁,整日派人送些衣饰古玩以娱其意,悦其心。而董,J 魂亦渐渐悟出洪之用心,整日以泪洗面,不领其情。不久,洪承畴现出本相,夜召董小宛人侍,董小宛听后锑泪背而.誓不肯行。洪承畴强令蟀姐将董小宛拖入内室,想强行其事。董小宛伏地大哭,连呼冒公子之名,坚决不从。洪承畴见劝诱不下,盛.怒之中将董小宛囚于深院小阁,以待来日拿服。
眼看过去一年有余,洪承崎奉命北上人京.便命将董小宛一并载于后车随行。当浩浩荡荡的车队行至江淮关时,忽然有一大汉夜袭锢车,卫兵大哗.急忙上前缉捕,谁知大汉瞬间已无踪无
第二章由东演到西陵/57 
影。卫兵返回锢车挑帘寻视,只见董小宛尚坐在车中,而洪一姬妾晓珠与董的侍女扣扣已被劫走。洪承畴闻知后大惊,严令卫兵刻意防范.不得有半点闪失。当车队进入北京后,董小宛更是屡屡觅死,不肯就范。洪承畴正在愤恨交加又苦于无法应付之时,忽然有一心腹从董小宛的住处窃来冒辟疆的两封函件。前函说的是将派一名侠客于江淮关劫车,嘱董小宛见机策应。后函则告知劫持未成,现已出资贿通满族御史参幼洪承畴强占民女,一旦天子闻奏,必治洪之重罪,彼时便令人北上护董南归。
洪承畴阅毕二函大惊,对其心腹说道;“冒辟疆此计甚毒!我虽不畏冒某这一介书生,但朝廷中满人常疑汉人不忠,万一事发,我必败矣!如此看来,我应当机立断,先发制人为上策!〃 洪承畴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于当天将董小宛妆饰一新,献入宫廷,以却祸固宠,表其忠孝皇上之心。
顺治得董小宛,不禁龙心大悦,当晚即召幸于内。但董小宛仍报定求死之心,坚不从命。顺治帝大怒,欲降罪于她,但又被董的艳色所迷,不忍责罚。无奈之中,唤来一殡人伴婉劝,徐图挽回。此人亦来自南方,共同的乡音乡情,很快使她和董小宛成为要好的姐妹,并知晓了董的遭遇。她毕竟在宫中日久,对官场隐私及人情世故颇多了解,她劝董小宛道:“你欲报洪承畴加害之仇,非天于之势不可。今上对你,矜宠无比,若有所求,上必听之.如此洪氏可倒,冒公子亦可保全。你一意哭闹寻死,皇上厌怒,必遣你回洪处,非但受制于其人之手,保不住还要搭上冒公子性命。你如此机灵聪颖,为何糟懂不明,竟与天于相抗?你若长翅飞去也可,若无翅可飞,则无比我言更好之法矣!望三思而行。”董小宛听罢,心中霍然开朗,遂答道:“我原以为万乘之尊,视人如草芥,无情可言。今乃知万乘未必无情者,我深悔愧对圣上情意。”殡听此言,知道大事已成,忙察告顺治。顺治自月J 」~? J 目甲哈.、卜“.、.,。‘。 。 
~一喇卜-一-J ? ? ' ; ' ; 。 。 ; 。 。 。 。 J 口肠J 口口门巨‘母月七‘闷臼卜
58 /日暮东陵
是喜出望外,立即以宝舆迎请董小宛,表示得此美人,誓不相负。从此,果真恩宠有加,恍若长生殿前的杨玉环与唐玄宗,爱得如醉如痴,大有连理比翼,生死同袅之势。未过多久,董小宛被封为淑妃,为六宫粉黛第一美人。
洪承畴送董小宛入宫原本出于无奈,并非真意,不料天子多情.倍施恩宠,董氏亦化刚为柔,居然和皇帝同床共枕,行起了鱼水之欢。洪承畴闻知,心中大为不快。更令他不敢设想的是,一旦董氏将他的所作所为在皇帝面前抖落出来,后果难以预料。想到这里,他先是痛恨手下心腹为自己出了这般愚笨的下策,又暗悔自己竟一时糊涂,将董氏送入宫中,铸成今日之大错。焦急之中,洪承畴终于想出了一条借太后之手加害董小宛之计。想当年,清兵尚未入关,身为明将的洪承畴跟清兵作战被俘,他本想以死报效大明,拒不投降。但年轻貌美的太宗庄妃、顺治帝的母亲,饰婶温、携参扬、委身与己同末共枕,最终诱使自己投降大清。而今多少年过去,庄妃仍旧情难忘,特让儿子颁旨以召自己进京议事为名,进面重温旧梦,共叙离别思念之情。近日的鱼水之欢,彼此的恩爱不减当年。洪承畴正是要利用这非同一般的关系,欲置董小宛于死地。当他又跟孝庄皇太后一番云雨后,便乘机进言道:“昔睿王以荒于酒色,儿至国政荒坠,赖天地祖宗神灵,使尔早世残命。今皇上亲政未几,便惑溺汉姬,致废常朝时日。老臣力劝,然皇上不听忠谏,并欲置老臣于死地。老巨命不足惜,其如大清宗庙社翟何?今能挽上意者,唯有太后。太后纵不念老巨之心,还不念太祖太宗创业之艰难乎?〃 
太后听罢,惊然动容,间皇上所宠何人,洪承畴将董小宛之事相告,只是中间隐去了自己进献一节。太后听后勃然大怒,立召顺治,在大加训斥后,疾令将董小宛遣送出宫。顺治帝向唯母命是听.自不敢争辩,只好含泪遵命。于是,孝庄皇太后将董氏
第二章由东隆到西陵/5 ; 
逼居西山玉泉寺。此为宫人获罪者遣滴之所,为的是让其寄寺学佛,斩断情根。洪承畴的毒计终见成效。
董小宛进居玉泉寺后,倒不显得特别伤心。然而顺治却难割难舍,爱恋之情有增无减,每当思念若渴之时,便以狩猎为名,偷偷来到西山和董小宛约会,以叙分别之情,望念之苦。董小宛被青年皇帝的真挚情感所打动,禁不住潜然泪下,说道:“妾如弱草,得依日光,敷荣振采,自以为得。然朔风一至.萎落无踪,我皇若许妾安葬西山,诚为万幸。倘得转生,愿世世为奴牌侍奉万岁。”顺治听罢,感慨万端,抓起董小宛的玉手凭栏许誓道:“必为春肠之煦,而无秋扇之捐,若不幸有变,联视丢弃天下,真若敝履!〃 
董小宛见当今圣上如此真情,便大着胆子假称有表兄姓冒名襄字辟疆,现正在江南受冤案牵连遭缉浦,求皇上保全。顺治听罢,声言冒为当令名士,当密令江南大吏全力调护,并念董之情谊,召冒辟疆来西山会晤。董小宛喜不自禁、在拜谢天恩之后,当日便设法告诉在京城的相识冯小五,让其传信于冒。董小宛又劝顺治以杜被江山为重,不可再惹太后动怒,但顺治在此流连不舍,并无归宫之意。
半月后的一天,冒辟疆果然以董小宛表兄之名来到玉泉寺,顺治命着常服召见,当看到冒博学儒雅,仪表堂堂,果有名士风范时,顺治大悦,遂命董小宛盛情款待。侍卫宫蟀皆知董氏为天子第一宠人,不敢窥探其隐,董冒交谈自是不闻不视,二人遂畅所欲言。冒辟疆告诉说:“当年侠士冯小五在江淮关劫持洪承畴车队,本欲救董,所幸误劫洪之姬妾晓珠善解人意,真情侍己,因感天下灵秀女子何其之多。闻冯小五捎信,得此一遇,不逊鹊桥相会,平生愿望足矣。闻天于待姬不薄,勿复思遁南归,勉事君王,莫以前夫为念。”
。一”〃 ‘气..月门1 。,… 曰,月州网,; 〃 。 ? ? ,山门目‘。 ; .日.。 。 .曰,。 ' ' J 刊J ? J 。 J 。 。 ; ‘一一~吃-一~一JJ 。 。 。 .护、‘; 。 r 一.官一.,人卜一
60 /日馨东陇
董小宛听罢冒辟疆一席话,含泪良久道:“妾已阪依佛门净土,君一席衷言,亦得解脱。吾视世界微尘.弹指间皆为当年水绘园,有何恋恋不舍?君且归,妾自有息壤。”冒辟疆听罢,遂合掌膜拜而出。当天夜里,董小宛忽然失踪。顺治帝派人四处寻找,总不见形迹,顺治枪然流涕,欲不复归,便在西山常住下来。孝庄皇太后听说儿子不愿回宫,急忙派巨僚去西山催促,但都无效而归。太后一怒之下,亲赴西山,命其返宫。顺治迫不得已,只好含泪返宫。
董小宛自西山失踪,无复再现,独西山万寿宫一太监向顺治进言道;“每当清风明月之夜,趣见董妃徘徊于玉泉寺后瑶台石室间,菩萨模样,五色样光。”顺治闻听,急忙出宫来到玉泉寺夜守,然而一连过了数夜,仍不见董妃踪影。顺治大有受骗之感,怒恨悲苦中要以欺上罪诛杀此太监。此太监原为皇太后役下旧人,听到不测风声,急忙赶奔孝庄皇太后处求救。太后闻言大怒道:“妖姬作祟,如城狐社鼠之勾当!吾今捣毁其巢穴,看其托付何处?”说毕下令迁玉泉寺监僧于别处,派心腹太监将寺内大殿付之一炬,大火三日不绝。那些遭到贬滴而来的可怜宫人,多数未能逃出而葬身火海。为绝顺治之念,太后在火焰熄后,命.合腹将焦尸拖出示众,并宣布董妃已死于其中。顺治虽然无法确信董妃是否真的摧难火海,然一旦目睹焦土炭尸,仍热泪滚滚,悲痛数绝。回宫后辍朝五日.并特谕礼部追封董妃为皇后,以示褒崇。礼部奉旨,丧葬格外从丰。此为顺治十七年仲秋。顺治帝遭此惨事,日夜悲悼,渐渐积思成幻,积幻成梦,积梦成行。一日,顺治斋心入定,方欲自忏绮怀,忽然梦到一处,乃高山万叠,峦壑幽深,上有积云,皑皑照耀如琉璃世界。正待回顾眺望间,顿见琳宫梵宇,金碧闪耀,不禁恍然大悟道:“此非五台山中之南台耶?金莲佛钵花开否?”于是,踱足而登,步。 ' ,一曰曰.肠一~J ' 。 .口门甘目门.。 。 。 。 J ? 。 ‘一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