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看的txt电子书
  从小天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从幼时起,她就逐渐认识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要接受别人的指指点点。她学会了在无助中度过青春期,学会了保护自己,保守自己的秘密。她说,这些她早就懂。
  他(她)们在能够与接受同性恋的成年人或同辈人有任何接触之前,不得不自己承受这一切。
  这种社交上的封闭、情感上的隔绝,成为一种特殊的压力,已经给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带来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重要常识:这些“男人”长着女人大脑我是男人,还是女人?人的“性别自认”究竟是由生殖器官,抑或是环境心理,还是别的什么决定的?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性医学专家们。中国留荷学者、安徽医科大学周江林博士在人下丘脑中发现了主管人“性别自认”的组织,从而揭开了这个谜底。目前,这个曾引起轰动的观点已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人群中有一些人的“性别自认”是逆向的,即所有的解剖、生理甚至基因都是男性的,却自认为是女性;而所有的解剖、生理和基因都是女性的,却自认为是男性。有一份统计表明,这种人约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四。很多人为此痛苦一生,或执意去做变性手术,或遭到社会的冷眼歧视。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是这些人的性导向,即生长环境造成的,是幼年起长期的异性对待,如男孩当作女孩抚养,女孩当作男孩抚养造成的,是环境和心理因素促成了这种“性别自认”的错乱。
  周江林博士通过对6例变性人大脑的深入研究,发现下丘脑中有一个叫作“终纹床核中央区”的核团和人的性别自认有关系。即普通男性的这个核团比普通女性大44%,而男变女变性人的这个核团只是普通男性的52%,和普通女性相仿。当这篇题为“人脑的性别差异和变性的关系”的论文在世界最著名的两本科学杂志之一的《自然》杂志上发表后,引起学术界的强烈反响。 这项结果第一次从生物学的角度证明了变性人的脑结构不同于普通人,是人类认识自身的一个进步,也是为变性人在社会寻求公平对待的一个物证。 (摘自银瓶梅网…性事手册…同性恋大世界)
  建议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同性恋
  很多不了解同性恋的人,会认为同性恋者仅仅是为了性的需求才在一起。但从小天的经历中,我们会发现,她的交友过程一样充满了了解、信任、爱的表达,比如一起玩、看电影等等,并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简单。
  因为免疫缺损疾病——艾滋病蔓延以后,很多的同性恋者身处其中,促使社会对同性恋的关注增多,但并不是同性恋直接导致了艾滋病的增加,而是因为同性恋者频繁地更换性对象和不能有效地使用保护措施造成的。
  同性恋的研究专家认为:同性恋不是犯罪,也不是邪恶,更不是心理疾病,只不过是有这种倾向的人将自己的这种愿望付诸实现。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觉,他们只能自己选择,而不能听从于别人或社会所需的那种选择。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对待同性恋应在一种科学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角度和原则。
  要明白一个人的性取向和一个人的品质并没有直接联系。
  要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同性倾向
  青少年形成自己的性倾向这一过程是长期的(这不包括小天这样的天生同性恋者),所以,他们如何确定自己的性倾向很重要。
  对同性恋做过深入研究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银河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在同性恋形成的过程中的后天因素即社会、心理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最初的性经历,即青春期的遭遇和经历,而同性恋者的身份认同时间最早在14岁,最晚在29岁,年龄中位值是18岁。有调查对象明确提出:第一次性经验极其重要,如果发生在同性朋友之间,就可能终生同性恋。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心理和生理都渴望与异性的接触,这种接触最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但是大部分的男女友谊都会遭到老师和家长的猜测和干涉。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不能正常地与异性建立情感联系,就很容易被同性迷惑。他们的情感失去了正常的释放渠道,必然会寻找非正常的渠道,因为人的生理成熟在没有心理成熟做保障的前提下,其结果可想而知。而此时形成的同性恋往往是肯定的同性恋,很难再有改变。
  社会上出售的Se情盗版碟没有任何限制地进入未成年人的视线和手中,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对一个在精神上没有任何准备的孩子其刺激度超过了大家的想像。欲望被挑起,却不敢与异性茭往时,同性就成了目标。
  帮助已经认同自己为同性恋者的青少年/
  很多青少年同性恋者仍然挣扎于对自身性倾向的认可中,也许还没有向父母或同辈人公开自 己。他们也很少求助,他们害怕:一旦把自己的性倾向告诉了别人,他们会遭到拒绝或审判。
  但同时,他们恰恰是最需要理解和咨询的青少年。 辅导者通过张贴海报、散发小册子或书籍等方式告诉青少年,这些话题是安全的。给父母阅读的有关性教育的书单里,一定要包括有关同性恋的书籍。当青少年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同性恋或是双性恋,准备和别人讨论这一话题时,这样的一个环境会使他们感到安全。
  青春期对于同性恋者来说是特别具有挑战性的一个时期。幼年时朦朦胧胧觉察到“与众不同 ”的感受越来越强烈。到了青春期的中期,一部分人会自我认同是同性恋,并且向同辈的同性恋亮相,但家庭成员和学校还以为他们是异性恋呢。这方面的咨询应该包括讨论同性恋是怎么回事,解释对同性恋的传统观念和误解,提供读物和参考源。很多青少年想向父母坦白,但害怕受到歧视。亮相通常会导致一场家庭危机。父母也会像他们的孩子一样,经历吃惊、否认、反省、愤恨和痛苦等一系列过程。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父母得知子女是同性恋时所做出的反应,就像悼念死人的过程一样。在很多方面,失去了子女异性恋的性倾向等于一场令人悲痛的死亡,因为很多对异性恋的期待(例如婚姻、家庭、生儿育女)都随之灰飞烟灭。父母经常要教育青少年,性行为有传染性病(包括感染艾滋病毒)和怀孕的危险。研究也表明同性恋青少年有更高的自杀倾向。经常产生自杀念头的青少年迫切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而已经表露要自杀的人则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来调整其心态。
  ♂♀特别提醒:同性恋不是病态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于2001年4月20日出版发行,在新版诊断标准中对同性恋的定义非常详细。同性恋的性活动并非一定是心理异常,由此,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态。
  新版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在制订之前,有专门的课题小组对同性恋做研究, 在对51例同性恋者一年多的跟踪调查发现,只有6人需要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因此,在新版诊断标准中对同性恋的定义比1989年版更加详细。同性恋的性活动不一定是心理异常的表现,只有由于同性的性行为导致了心理矛盾、焦虑,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的,才被认为是性心理障碍。这样的规定更加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所施行的政策,符合国际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调查统计,同性恋在人群中的比例是2%左右,而同性恋的存在也是由来已久,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中世纪,同性恋被认为是犯罪,同性恋者要被送上绞刑架。到了近代,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病态,需要治疗。目前已有不少国家承认同性恋是正常现象,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也有所转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银河说,不再把同性恋看作一种病态心理,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进步。我们现在做的实际上是美国28年前做过的一件事。那时在同性恋解放运动的影响下,美国心理学协会把同性恋从精神病手册中取消了。但这并不表示中国做这件事晚了。在美国的一些州,至今仍把同性恋视为非法。
  有关专家表示,即将出版的诊断手册虽不把同性恋当病态,但这并非代表中国法律、社会正式承认同性恋的地位,手册也保留了心理问题能使人改变性取向的观点。
  (转引自2001…08…18 新华网)
  九 得失之间

()免费TXT小说下载
  李梅:女,1981年出生,山东某县级市重点中学学生。因恋爱影响高考成绩,复读一年。现为北京某重点大学学生。
  访谈——李梅:这件事差点改变我的命运
  因为堵车,我迟到了一个多小时,所以我在麦当劳里找了个遍,也没有发现我要找的人,只好给她再打电话。她说等了我好久,没见人才离开的。我希望她再次过来,并原谅我的迟到行为。
  终于再次见面,她好像不是很生气,我稍稍松了一口气。她是一个非常稳重、温和的女孩子,是那种看起来让老师和家长都很放心的样子。一聊之下,不出我所料,她的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从没让父母操心过学习的事。她惟一的失误是高考,但是老师和父母也没有想到别的事情上去,以为是她发挥得不好。
  根本不会想到我会补习一年
  你是在哪里读的初中高中?
  一直是在老家——山东。我们那里教育比较严格,我就读的学校在市重点中排名第二,我的学习成绩在市里排前列,当时老师和家长对我很放心,根本不会想到我会补习一年——因为我学习还不错嘛。
  就是说感情这件事情对你高考影响非常大?
  当时没觉得,但出了成绩后……其实当时也考上了,只不过是个一般学校,省里的一个学校。我妈妈当时开家长会,老师家长都觉得我能上名牌,当时心里真是特别抱歉。我妈怕我有压力,还安慰我。老师对我期望也很大,但后来说你怎么考了这么一个学校啊?!
  重读一年后再考,他们如愿以偿了?
  其实我一开始报这所重点大学,报的不是这个专业,被调剂了,一开始是比这更好的专业。
  我爸妈也没想太多,因为从小成绩也很好,以为我上大学是顺理成章的事,对我没有什么压制。
  不是独生子吗?
  不是,我还有一个弟弟。我父母对我和弟弟的照顾没的说,我家虽然不富裕,但他们真的都 在围绕我俩转。
  你父母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你弟弟身上吗?
  不会,因为我上小学时我弟弟才出生的,我爸妈的文化层次不是很高,他们很少辅导我功课,只是苦口婆心地说,加之自己比较懂事吧,学业也不用操心。但我弟弟现在成绩不是很好,我觉得他还是不太懂学业的重要。
  性知识让我吃惊
  你是几岁的时候来的月经?
  13岁,初一吧。
  你从何时开始注意身边的男生?整个过程中,你和男孩子的关系怎么样?
  小学五年级,不过还是由于学习。真是开始注意的,还是五年级的那个同桌吧。我那时是在市重点小学,成绩一般偏上,也不是前几名。升初中时,才开始更好,当时根本没有考虑互相促进学习,只是在一起玩玩什么的。我初中也没想到成绩会非常好,当时我班有个班主任,是我爸一个远方老乡,开家长会时相遇了,以后各方面都特提拔我。若当时没有那个班主任,我也许就是中等偏上,不可能特别好。
  那到了他做班主任时,你的成绩是否已非常好,至少已经到了前三名?
  最次一回考过第六名,差不多都是第一名。
  你高考后复读一年,他们有没有问起原因是什么?全当成是失误?
  他们就觉得是发挥的问题,其实我心里特别自责,但一直没有说出来,但我现在没有复读时的自责了,那一年真的是太痛苦了,我在学校住了一年。
  你没有和任何人讲过这件事?
  有过,其实再坚强的人也憋不住啊。我和我两个要好的女朋友讲过,她们觉得发生在我身上就不可能。
  你在初中的时候交过男朋友吗?我指这种感觉。
  嗯。但是当时还是——因为追我的是那些不爱学习的小混混儿,我从心理上就排斥他们。
  其实,哎呀,那时候还是小,人们都说青春期反应,我觉得还是有些反应的。不过我没有放松过学习这块儿,学习一直还算稳定。

()好看的txt电子书
  你初二的时候有生理卫生课吧?
  有,但是我们那里从来不好好开。考试的时候也很松,老师很容易让你过,当然开过几节课,但老师也就是给你画画书什么的。
  也就是说这种教育几乎是空白,基本没有一点涉及?
  对。
  那你父母和你谈过这个问题吗?
  没有。但我早就知道,我妈妈来的时候我见过。我第一次来的时候觉得我怎么会有这种情况?我爸妈没对我说过什么,包括生理上的也没有说。
  那在这样一种空白状态下,你的知识从哪里来呢?
  不是这样空白,上课不讲吧,但是会发书。
  你还记得你第一次系统接受性知识的情景吗?
  我在《健康教育》上看的,但那很书面的,只是普通教材,当时大家当玩笑看。真正接触,还是看了一个片子,我在父母没在家时看的,那时是初二。虽然不是完全不懂,但仍是很吃惊。
  同学的悲惨遭遇
  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
  知道,因为我在初中时就开始听说有人发生这种事情。跟我在一起的,陪我上下学,就和我说谁谁谁什么的。初中就有这样的,不过一般都是不爱学习的。
  你是说在初中——一个县城的初中这种现象也很多了?
  我觉得初中不学习的比高中不学习的人多得多,我们那时六七十人一班,班里总有十来个男女生整天在一起玩,老师也不管。
  那在你班里你觉得做这种事的人多吗?我指高中。
  有。好好学和不好好学的都有,还有在学校住宿的。
  那老师对这种现象是什么态度呢?还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