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只管放手去干,总之,只有一句话,尽可能收购那里的金矿!要知道,现在可是金本位的时代,金矿是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资本。至于后果、责任什么的,都由我来担!你只管放手去干就行了!”

    确实是最有价值的资本!

    充足的黄金储备,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这个金本位的时代,黄金储备是衡量国力的标准,而掌握金矿,无疑就掌握了货币的供应权。

    当然,对于唐浩然而言,他所看重的并非仅仅只是金矿带来的黄金,他所看重的却是金矿中贮藏的其它财富,当然现在最要的必须在南非的金矿复苏前,尽可能多的掌握那些金矿,从而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矿业公司;然后在英国人插手之前布好局以待将来谋求更多的利益。

 第67章 府中出纳(第一更,求月票!)

    清晨,当位于汉城的朝鲜银行推开西式的钢条推门时,便开始有朝鲜商人进出或是兑换银元,或是兑换银行券,尽管朝鲜银行成立不过三个月,但对于朝鲜人,尤其是商人以及官员而言,他们却充分体会到现代银行的便利,当然更多的是曾被指责为“坑民”的当十铜元以及银元的便利。

    一张纸币、一块银元,或许对于习惯于纸币以及银两的人来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朝鲜人而言,却不亚于一场“革命”,在朝鲜银行发行银元、铜元之前,60两银子换成的铜钱需要六个男人来抬,此时朝鲜的钱制只有成色极低的制钱。

    在统监府的推动下,通过回收旧钱制造的当十铜元以及银元,因其便利、新颖且外形美观迅速得到了朝鲜人的认可,汉城、开城等大城市和仁川、釜山等通商港口迅速流通起来,并向朝鲜腹地流通,以取代旧式制钱。而两个月前,随着朝鲜银行对朝鲜政府提供的一笔五十万元的贷款,朝鲜银行发行的银元券,亦第一次大规模进入市场,凭借着建行两个月通过铜元以及银元建立的信誉,其银元券亦开始为朝鲜人所接受,除去于大城市以及通商口岸可见银元券外,甚至腹地小城亦因警察局或地方事务厅官员的使用,出现银元券的身影。

    当朝鲜银行慢慢的发挥着其对朝鲜金融影响力的同时,于朝鲜银行二楼的经理办公室内,作为银行经理的唐荣俊却正在谋划着如何扩大朝鲜银行于中国的影响力。准确的来说。如何把朝鲜铜元“发行”到中国。

    “新厂投产后。每日可造三百万铜元……”

    看着手中造币厂的文件,唐荣俊的眉头紧蹙,耗资上百万元的造币厂一但投产,其制钱数量将数倍于当前,更远超过朝鲜一地接纳数量,不过建立这个造币厂,却是为将不带“朝鲜”字样的“铜元”发行于中国,进而获得巨额钱利。

    如果造币厂满负荷开工。加上旧厂按每日三百六十万的产量计划,每天的造币将超过三万六千银元,而按七成钱利计算,每日银行可以获得两万元以上的利润,当然这钱利是需要上交统监府的。但作为铜元的发行机构,银行却需要把这些铜元推行出去,推行到国内。

    “上海、山东、河北以及关东!”

    站起身,走到地图边,唐荣俊对面前吴子贤,这位从天津票号中挖来的掌柜说道。

    “这几个地点,是咱们的突破口。怎么样,玉林兄,你有什么想法?”

    走到地图边,盯视着地图上的几个位置,吴子贤略点下头赞同道。

    “经理,上海是长江商贸之中心,如若铜元能进入上海,势必将有助于我行打开国内钱市,不过上海与山东、河北还有东北不同!”

    看着眉头紧皱的经理,吴子贤继续说道。

    “在山东、河北,铜元是靠着招工发放安家费与银元一同支付的,现在山东沿海通商港、私港已经开始习惯并接受咱们的铜元,至于关东,靠的是支付开采鸭绿江沿岸林木木工的报酬,三地都是通过支付加以习惯,而于上海,咱们怎么把这铜元付出去,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以支付推行铜元,这是大人在制定铜元策略时制定的办法,无论是特区中的工人工薪,亦或是向朝鲜采买物资,都是支付银元或铜元,当然是尽可能的支付铜元,而朝鲜银行的信誉正是靠着“支付”建立的。

    于山东、河北以及关东,朝鲜银行是通过设立办事处的方式,确保铜元可以随时换银元的信誉,从而保证支付信誉,逐步建立铜元信誉,使铜元慢慢为当地百姓以及钱庄所接受。

    可于上海却不同,不单统监府于上海没有“支付业务”,就是公司于上海也没有“支付业务”,如何在没有这一业务的前提下与上海发行铜元,进而令铜元由上海沿长江流通,这是现在银行面对最为迫切的问题,尤其是在新厂投产后,膨胀数倍的产能与市场之间便形成了矛盾。

    “但是国内不是早在十数年前便苦于制钱不足了吗?”。

    唐荣俊反问一声,对于制钱市他并不怎么了解,不过在这方面吴子贤却其中的行家。

    “制钱不足是现实,可问题在于,这铜元是统监府发行的,而非国内总督府令行的,也就是说,咱们这铜元,现在于山东、河北、关东等地,说白了,就是洋钱,这洋钱在广东那边流通甚广,以我之见,咱们不如把铜元运到广东,毕竟广东人用香港铜元已达十数年,市间买卖皆以洋钱为便,相比香港铜元,咱们的当十铜元更适合国内使用,而广东与上海之间联系甚紧,待到广东流通后,这上海的市场,想来也就能敲开了。”

    唐荣俊又岂不知吴子贤说的是事实,虽说这统监府同样是朝廷委任的,可却不像国内那般,有着官府的威权,至少于百姓的眼中,这统监府前面还有着朝鲜两字,于国内自然无从号令通行铜元,没有官府通令,这铜元便不能纳税,不能兑换,百姓又岂会接受铜元?

    也就只有临近香港的广东,凭着林立的外国银行以及香港铜元的流通,使得铜元迅速为广东人接受,可广东那边毕竟已经有了香港铜元,即便是进去了,这市场一时也大不了多少,皱眉深思着的唐荣俊,依然保持着沉默,于心底寻思着其它办法。

    见经理沉默不语,吴子贤又轻声建议道。

    “如若不然,就非得让钱利于钱庄不可,借钱庄之手推行铜元,毕竟钱庄从事的就是银钱兑换生意!”

    “让钱利于钱庄?说来听听?”

    唐荣俊诧异的看着吴子贤。

    “当十铜元是百枚换一元,也就是千文换一元,如果咱们能让五十至百文钱于钱庄,想来原本便苦于制钱不足的钱庄,自然乐意推行铜元,只要钱庄愿意收兑铜元,这事情自然也就简单了,毕竟于国内百姓认钱庄远重于银行。待到钱庄通兑铜元之后,到时候,银行再推行铜元,如此一来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只是……”

    “只是这半成到一成的钱利……”

    沉吟中唐荣俊眉头猛然紧皱,像是做出什么艰难的决定似的,对吴子贤吩咐道。

    “玉林兄,你久于钱庄之中,于钱庄中人脉颇广,这次你去上海和他们谈受兑银元券的时候,也可以谈谈这件事,看看他们是否感兴趣,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一试。”

    “经理,钱庄那边好办,可府中那边……”

    “那边我去想办法,大人能体谅咱们的苦心!”

    作为公司的高层雇员来到统监府,都是以公司下级向上级汇报来此的,而对于唐荣俊来说,这统监府他每隔两三日,便会来一趟,毕竟,现在朝鲜银行不过刚刚创办,无论是新钱制的推行,亦或是纸币的发行,很多事情都需要唐浩然最终拍板。

    就像今天唐荣俊来汇报的就是希望用银元券发放公司以及统监府的工资,自从仿西式纸币的银元券发行以来,其首先被用于统监府以及公司的公务支出,而对于府中以及公司职员而言,其仍然发放着银元。

    对于用银元券发放工资,唐浩然并没有反对,毕竟已经有了一个多月公务支出的习惯,再则正像唐荣俊说那样,府中的职员对纸币并不排斥,至于工人与警察部亦已经初步习惯用纸币作为公务支出经费。

    “可以慢慢来,比如在其取款时,可以询问其是要纸币,还是要银元,毕竟,这银元券上写的很清楚“凭券兑换”,等到大家伙都习惯的时候,这纸币也就自然而然的为人所接受了,至于强制要求只使用纸币,我看暂时还没有这个必要!”

    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虽说不反对纸币代替银元,但鉴于历史上纸币用数十年时间才取代银元的现实,唐浩然还是觉得应该谨慎一些。

    “大人所言极是,是职下考虑不周!”

    “不是你考虑不周,是我这个统监,花钱花的太大手大脚了,”

    唐浩然岂不知道现在银行力主推行银元券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银,银行的存款大都被放贷于统监府以及公司,现在的朝鲜银行,与其说是银行,倒不如说是统监府的融资机构和出纳,其实,这亦是创办朝鲜银行的主要动因,至于创办现代金融机构,反倒退居其次了。

    而朝鲜银行从创办至今,也确实充分发挥了融资这一职能,利用存款向统监府巨额贷款,不仅如此,甚至其现在已经开始于上海、天津两地发行公司债券以及股票,尽管刚刚发行,且发行量不大,但至少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想到自己即将委派给唐荣俊的“差事”,唐浩然笑说道。

    “你给我句说实话,现在行里有多少现银?”

 第68章 融资(第二更,求月票!)

    “现在行里还有多少现银?”

    面对大人的问题,唐荣俊整个人不由一愣,难道府中又要用银子了?虽说汉口分行先后从总督府以及禁烟局拉来了上千万两的存款,且上海、天津以及汉口等地分行开办的小额存款业务推进顺利,目前个人存款已经突破四百万两。

    但这钱却经不得这般大手大脚的花啊!

    现在统监府和公司可是见月少则六七十万两,多则上百万两的开支。

    “大人,现在行中的现钱确实不多!”

    注意到大人在听到这句话时,眉头微微一蹙紧,唐荣俊连忙又补充道。

    “现在银行内现银不过只有两百万元,其中一百五十万元分于上海与汉口,而山东、河北以及关东十三家办事处,亦有二十万元存银,至于咱们这……只有三十万元,不过,银行还有两百万英镑的外汇存于汇丰,可以随时平调现银,既便是发生挤兑也没有任何问题。”

    对于发生挤兑唐荣俊暂时倒是不担心,毕竟将那两百万英镑存入汇丰之后,除去获得了一笔两百万两白银贷款之外,另与其达成了一百英镑的“临时周转协议”,任此朝鲜银行可以随时平调同价现银。

    对于将银行存款转为英镑,这是唐浩然的要求。因为自1879年起,白银对黄金比价不断下跌,两年前更是跌最低,直到今年方才逐回升,但两年后,也就是1892年。银价将再次大辐度下跌。而三年后的1893年。这一年印度宣布停铸银币。采用金本位。随后美国为避免银价继续下跌的风险,也于同年取消持续十五年政府收购白银的休门法案,受此双重打击,银价下跌速度开始迅速加快。

    按现在的金银比价以湖北总督府存入朝鲜银行的400余万两铁路专款,换成英镑可达百万英镑,而三年后,却仅只能换不到70万英镑,正因如此。唐浩然才敢于开出7厘的行息吸引白银存款,所利用的正是借银价下跌的趋势,尽可能的吸纳资本,再将其汇成英镑,将其存入如汇丰等外国银行,再借用外国银行提供的信用凭证,购买特区工厂急需的设备。至于银行的业务开展则借且同息平调现银的便利推行业务。

    换句话来说,现在的统监府是借朝鲜银行玩左手换右手右手交左手的金融游戏,而保证这种游戏进行下的利润点,正是由白银下跌带来的近30%的利润所支撑的。

    “有没有办法。进一步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本?”

    看着唐荣俊,唐浩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闲散资本?”

    这与小额存款不是相同的吗?

    “没错。就是……嗯,能不能卖理财产品?”

    想到闲散资本的吸纳,唐浩然自然想到了后世的影子银行——银行理财产品,百多年后苦于没有投资渠道的国人,无不是追捧着银行推出的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

    21世纪的国人缺少投资渠道,现在的国人相比于后世,投资渠道反而更为匮乏,股票的认购还有诸如门槛、风险之类的局限性,而理财产品却可以把门槛设低一些。

    “其实就是和债券差不多,比如三年期的理财产量预期回报率是15%,或者更高一些,当然最高不能超过21%……”

    回忆着自己曾买过的几种理财产品,唐浩然道出了自己的想法,随后又道出理财产品推销的一些窍门,如推销奖励一般的手段,自然不可免俗的道了出来。

    “大人,这预期回报率,是不是说,到期的话,还能降低?”

    虽说心知大人是在赌白银下跌带来的利润空间,但唐荣俊显然无法理解大人的赌性,尤其是针对特殊大客户的三年定期存款7厘的行息,至于这理财产品,反倒是让他看到了其中的“漏洞”,其不同于定期存款,亦不同于债券,相比于前两者,他的回报率是浮动性的。

    “没错,这收益率是以赢利计算的,如果赢利不理想,自然也不需支付高额的回报,当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到时候,他们肯定拿到预期回报率的,毕竟,这融资又不是一次两次,咱们要慢慢的建立这种融资渠道,这样吧,我把这个想法写出来,你是专业人士,回头行里研究一下!如果可行的话,可以先试一试,也可以试试短期的,回报率低些,先打开声誉再说。”

    对着唐荣俊做了个手势,唐浩然站起身来,向窗边走去,走到窗边后,便沉默了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