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像此时的辩解一般,这种“强制为民”的观点在后世已经被辩论了半个多世纪,唐浩然说起来自然是轻车路熟,而相应的蔡绍基却无从反驳他这些观点,因为他的出发点同样也是为了民众。

    见其似乎陷入沉思之中,心知对方正在动摇的唐浩然,又接着说道。

    “再说国内城市中胡同和农村的情况,述堂并不陌生,那么以你之见,以国内百姓的卫生习惯来说,是否有建立卫生警察,强制民众改善生活以及卫生习惯的必要?”

    尽管明知道卫生警察的权力深入家庭对民权的损害,但是想到国内的现状,尤其是国内农村那成堆的垃圾,粪堆,污池,泥坑以及百姓衣服上积着的厚厚的油灰,蔡绍基还是鬼迷心窍似的点了点头,虽是赞同了警察的卫生权,但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大人,只是这警察的权力是否太过广泛,毕竟,如此以这一条例来看,警察的权力完全凌架于政府之上!”

    “不是凌架于政府!”

    摇摇着,唐浩然接着说道,

    “而是依据政府的授权,实施这些工作,这些权力随时都可以收回来。而像协助宣传禁令、收税、管理户籍、普查户口等。这些工作的推动。本身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权威,而警察部作为一个强力机关,自然足以担负这一职责,至于这教育,虽说现在特区没有多少人口,更谈不上多少适龄儿童,自然也就谈不上强迫教育,可将来呢?若是某一家移民拖儿带女来到这。他为了挣钱不让孩子去学校读书,如果由教育专员负责,他需要先报告警察,然后再由警察出面处置此事,述堂,这是否有浪费人力之嫌?”

    话峰一转,唐浩然又从行政成本上谈了起来,如果说泡了多年论坛给他带来了什么好处,那就是培养了一张还算善辩的嘴以及转移话题的本领。

    “而且教育专员需要分管一个学区,其又岂能每日深入社会查探其家中是否有子女未去上学?但是警察却不同。他每日巡逻于社区,对于社区内的百姓了如指掌。自然知道其子女是否已经适龄,是否上学,如其不上学,他自然可以利用罚戒权对其父母加以惩戒,迫使其将子女送往学校。”

    由警察协办教育,是参照后世山西以及日本的经验,后世山西用军人办学,通过军事命令强制推行教育,而日本则是用警察的强制力,于城中乡间督办,用警棍和罚款迫使农家将子女送往学堂,明治维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就是教育的成功,正是教育的成功使得日本迅速富强的根本原因。

    在明治维新时日本把教育作为振兴国家民族,后来居上的起跳板。明治政府为了把日本建成一个既能抵御西方列强入侵,又能与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相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家,上台伊始,便强凋教育的重要。把是否重视教育,作为考察各级官吏政绩的重要依据,一些地方官吏因未能办好地方教育而引咎自裁。因此日本只用了50年的时间,就走完于英法等欧美国家在教育上用200多年的时间所走过的路,为后来日本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无念经是德国也好,日本也罢,都是通过教育踏上了强国之路,而两者无一例外的均选择了“强迫教育”,而推行“强迫教育”就需要强力机关的介入,作为政府暴力机关的警察则是最好的选择,当然现在只之所以提及用警察推行强迫教育,更多的却是为了说服蔡绍基这位特区的“司法部长”接受警察权力的扩张,虽说这是特区建设的需要,但更多的却是将来统治朝鲜的需要。

    即便是在心底从未将高丽棒子视为“国人”,但是对于打着“中华”名义想将半岛纳入中国版图的唐浩然,却需要对这些棒子作到表面上的“公平”,而这警察权将从特区向朝鲜半岛扩展,至少在表面上,这严苛的警察统治,并只是针对朝鲜人,而是立足于“重建中华文明”之必需。

    “但是,大人,如此会造成警察权力空前膨胀,其极可能滥用警察之权,从而欺压良善,如此岂不违大人的本意?”

    虽然说是赞同先生用强制的手段迫使百姓改变卫生习惯,迫使其送子女进入学校,但是蔡绍基还是觉察到警察权力膨胀带来的危险,甚至在其看来,这种危险是不可避免。

    听着蔡绍基的担心,唐浩然便想到了一些新闻上看到的警察权力延伸带来的诸多问题,但他直视着蔡绍基目中的担心,缓声说道。

    “我们现在于特区实施的是新政,而条律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尽管条律参考了中国习惯法,但是却引入了西方的法制法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将刚从西方学来的法律应用在特区,代替了我国传统的法律。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树立警察的权威,他们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绝对的。为了重拾中华民族的文明,我们于特区施行的刑罚,虽可以用严酷来形容,但是并非是没有制约的,制约警察权力的,不是条例的减少,而是通过法律,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清廉且独立的法官,法官的审判必须作到有法可据,不可任意地仗势欺人,法律严峻,却值得信赖,如此才能让特区的居民真正认识了公权力的权威!”

    话声稍顿,直视着蔡绍基,唐浩然神情再次变得严峻。

    “所以,最终,所有的问题都在你这里,述堂,警察以法律授权行驶权力,而法院却是百姓寻求法律保护之地,若是警察违反法律,滥用警察之权,欺压良善,不是还有检察官和法院吗?而公平的审判不仅可以带来公正,亦能让百姓以及警察都认识到法律的权威!”

    端起茶杯的时候,唐浩然喝了口茶润了下嗓子,又继续说道。

    “述堂,于我国有句俗话叫“生不进衙门”,官员者厌讼,百姓者耻讼,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改变的,我们需要让百姓意识到,法律的建立是为保护他们而设立的,当他们遭受不公、遭受侵害的时候,只有法律可以保护他们,至于其它……”

    摇摇头,唐浩然的眼皮微垂,看着手中的茶杯默默的说道。

    “这个世界上没有青天大老爷,也不会有青天大老爷为他们作主,唯独只有法律能够维护他们的权益!而当所有人都相信法律的时候,我想便再也不需要去找什么青天大老爷了!”

    “如果司法清明,确实不需要青天大老爷,而正是司法不公,司法腐败倒致国人心中普遍存在着青天大老爷,他们相信某一位官员的清廉可以为其作主,而不是相信法律,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数千年立法之悲哀!”

    蔡绍基的感叹让唐浩然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确实,是我国司法之悲哀,所以,述堂,与其说我们借鉴西洋现代法律改良我国法律,但实际上,不如说是借鉴西洋司法制度,建立现代的司法制度,述堂,如何让一个从不相信法律的民族相信法律,你的责任重大啊!”

    “大人!”

    抬起头来,迎着大人的视线,蔡绍基沉声说道。

    “中国早于春秋便有法家之学说,然两千余年间,国人却从未相信法律,皆因司法不独立,自秦时起,漫长历史中,历代朝廷虽设司法机关,然其活动或为皇帝左右,或受宰相及其它机关牵制,很少独立行使职权,至于地方两者更是直接全一,全无独立之说,司法实施全赖官员好恶,官员带头枉法,百姓谈何信法?所以百姓除去青天大老爷外,便再无所依了!自然这法也就成了摆设,成了官员手中的玩物,以法虐民、以法行暴更是于史书中屡见不鲜。”

    “所以,才需要你在特区树立法律的威严,建立司法的公正,从而让百姓相信公正的司法是他们唯一的保护,至于行政官员嘛……”

    看着蔡绍基,唐浩然的声音略微一沉。

    “干涉司法,妨碍司法公正,本身就是违法,既然违法,检察官如不提起公诉,那就是他的失职,所以,对于你过去说的,司法必须要独立,否则全无公正可言,对此我亦深为赞同,述堂,怎么样,有信心吗?”。

    “信心?”

    摇摇头,蔡绍基神情严肃的说道。

    “司法的公正不需要信心,大人,只有人治才需要信心!我想一个司法清明的特区,是不需要主持者的信心去维持其清明,而是依靠其制度!大人!”

 第71章 试验室(第二更,求月票!)

    一轮新月高挂在初冬午夜漆黑的天空上,微弱的月光映在南别宫后院的,虽已是午夜,可后院那间闲置多年的库房内依然亮着灯,电灯的光亮透过玻璃窗映入院中,透过窗户,外间的卫兵可以看到房中的人,穿着一件白衣,不时的走动着,在他的面前是一堆玻璃器皿,在他的身边,还跟着几个十几岁的少年,同样是穿着西式的白褂。

    “……拜耳的第一个合成方法因其路线太长,收率很低,不但成本太高,且质量不佳,故只能停留于实验室阶段,所以其随后又研究了第二个合成路线,应该是在8年前发表的,目前他的第二个合成方法由巴斯夫公司于今年建厂投弹,其产品因为相对廉价所以已能与天然靛蓝竞争,但是仍然不够成熟,且质量不及天然靛蓝!”

    一边向身边这几位爱好化学且化学成绩颇为突破的少年解释的着的时候,唐浩然一边在试验记录本上记录着自己的试验。

    这间化学试验室的试验设备;有一多半是过去一段时间中添制的,每天虽说事务众多,但唐浩然总是会挤出几个小时的时间,在这间“私人试验室”中进行着化学试验,亏得上高中时爱好化学,否则也不会记住那么多的化学知识。

    尽管已经利用自制设备于机器局完成了渗碳钢试验,但是唐浩然却选择了化学作为突破口,原因非常简单,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是化学工业大发展时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廉价的人工合成原料,取代了天然原料。

    就像现在唐浩然正在合成的靛蓝一般,这得一种使用极为广泛的蓝色染料,且又是染料中的基础色,而从公元前20世纪至今全世界所使用的靛蓝,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价格相对昂贵。

    也正如此,早在数十年前。英国、法国以及德国化学家便开始研究天然靛蓝,试图合成靛蓝,直十年前,拜耳才申请了靛蓝化学合成方法的专利,但无论是第一个方法,亦或是第二个方面,都要存着成本高、收率低的不足,直到瑞士联邦工业大学的胡曼教授发明了“胡曼法”之后,合成靛蓝方才取代天然靛蓝。

    而现在唐浩然正在试验的合成方法却是1901年,德国化学家基于“胡曼法”改良的‘HP法’。即便是在百年后,“HP法”依然是靛蓝生产的主流。

    而按唐浩然的想法。则是希望通过复制“HP法”生产靛蓝,并建立相应的染料合成工厂,向中国、日本以及美国出口靛蓝,化工染料在后世或许利润微薄,但在这个时代却可以堪称暴利产量——因为天然染料更贵。

    “……在碱熔时添加氨基纳,它的熔点是210度,不仅能降低温度,在180…210度时,进行行碱熔,同时它能与反应生成的水作用,防止了N…苯基甘氨酸的水解反应……”

    既便是在进行着试验,唐浩然仍没忘记教育身边的这几个少年,这几个少年毕业于国内教会学堂,在学校时就显现出在化学方面的天赋,也正因如此,唐浩然才会将他们招到身边作自己的试验助手。

    或许对于化学只是爱好的唐浩然,在化学方面并没有多少天赋,但相比于这个时代的那些泰斗级的化学家,唐浩然却有着超过百年的知识积累,在这个时代被视为“划时代的发明”,在百年之后,不过只是初高中生化学课本上的课题罢了。

    而因为个人爱好的关系,高中时于化学爱好者论坛中潜水的唐浩然,得益于“后遗症”的效应,于论坛中看过的化学知识,此时却能清楚的回忆起来,就像有关靛蓝的工艺和历史,就是与论坛中看过的一篇文章中提及的,不仅有合成方法,亦有相应工艺路线。

    而在这个化学工业的萌芽的时代,化学工业中不仅贮藏着巨额财富,且其相比于冶金工业投资更少,至少在如合成染料等化学工业项目上,投资只需要几万至十几万元,即可以建立一家产量上千吨的工厂,而这家工业每年的利润将高达上百万元。而这正是唐浩然选择以化学作为突破口的原因——技术简单且易于生产。

    “先生,白天试验证明,您发明的这种合成方法,还能防止另一个副反应……”

    翻看着试验记录,丁裕杰于一旁轻声说道,看着先生的时候,和身边的同学一样,那目中满是崇拜,这崇拜完全是因为在过去一段时间中,他们在这里目睹先生一个又一个发明,那些发明虽有几个是于他人的发明上改进,但毫不疑问的一点是,经先生改进之后,其更具实用价值,当然也更具经济价值。

    “嗯!”

    点了点头,唐浩然先看一眼丁裕杰,再将视线投向他人,少年们眼中的崇拜之色,让他不禁有些飘然起来,平均每三天一项“发明”,岂能不让人崇拜。

    也许有一天,自己还能获得诺贝尔奖,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唐浩然,对此绝不会有一丝怀疑,比如发明合成氨,在这个尚未发生合成氨的时代,不知多少化学专家在为合成氨而努力着,但是对于自己来说,合成氨工艺却不过只是高中化学课本上的一道试题。

    合成氨!

    想到这,唐浩然的眼前不禁一亮,现在可是智利硝石的时代,无论是火药制造亦或是欧洲的化肥工业,都离不开智利硝石,准确的来说是硝酸。亦正因欧洲以及美国的工农业需求,特别的秘鲁的鸟粪资源枯竭之后,智利硝石成为欧美农业耕作的抢手货,其对硝石的奢求日益增长,进而促成了硝石价格的高涨,并令其获得了“白色黄金”的称誉,而1880至1920则被称为智利历史上的“硝石时代”,智利硝石的出口带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