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不,四年,再过四年,甲午战争就会打响,如果自己能够拥有一支自己的武装,没准可以改变一些事情,也许能同日军打个平手,从而如中法新约一般,同意诸如朝鲜独立之类无损中国大局的条件,甚至还有可能逆袭。
当然前提是这支军队必须要训练有素,而且装备精良,是一支完全现代化的军队,只有如此才能同日军相抗衡。至于这支部队的军费唐浩然倒不担心,没有谁比他更清楚“烟利”有多么庞大,按照他人呈给张之洞的条阵估算,仅湖北一省每年销售的烟土就多达万余担,价值数千万元,而其中的暴利可达三四倍之多。
自己绝不会贪污一分一文,即然每年能给张之洞带来数千万的收益,那么拿出其中的一半,作为这个“庞大机构”的行政支出,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加强扩编缉私武装,不也是为了更好的履行职责吗?
不过似乎还有一个难题,张之洞会同意管理局拥有自己的军队吗?即便是张之洞同意,恐怕朝廷也不会同意,
干脆跳出军队的想法!
心下这么一动,唐浩然的脑中浮现出几十年后,另一位财神爷的私人武装——税警总团,他不正是靠着掌握了财权,把微不足道的税警总团搞成了一精悍武装吗?
“既然他能办到,自己为不能?”
心下这般想着,原本蹙着的眉头散开了,唐浩然便在纸上写起了“专卖缉私”的章程来,所谓的职责无非是协助管理局查禁私烟,于水陆两路设卡巡逻检查,避免私烟流入湖北,有碍湖北禁烟大局之类冠冕堂皇的话。
“成立烟土缉私队?名字似乎不太好听,弄得像是杂牌军似的,烟队?大烟队……”
受老电影的影响,对缉私队之类的名称,唐浩然自然没有好感,更何况其简称太难听,老百姓叫着也别扭,于是便随手划掉这个名称,除了这个名称还有名称合适呢?仔细思索了一会,唐浩然便在纸上写了两字。
“税警!”
最终唐浩然还是选择了几十年后,那位财神爷起的名字,既然他的征盐税缉私盐的警察可以叫税警,那么烟土管理局的人自然也可以叫“税警”。
“这下好了,自己可比袁世凯还早了十几年创办警察!”
心下得意着,唐浩然又一次审视了那个“专卖缉私”章程,脑海又一次浮现出自己的本职以及满清视烟税如命的心态,不由冷笑一声,叼着香烟朝窗外看去时唇边轻喃道。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好了,第三更了,新书不易,求推荐、求收藏)
第20章 督府夜话(求推荐、求收藏)
暮色正浓时,唐浩明一个人走进了湖广总督府,在仆役领着往后宅书房走去时,唐浩明则不住的在心底给自己打着气。
如果此事成功的话,一切都会改变!
在即将踏进书房时,唐浩明暗自说道。书房里并没有外人,只有张之洞与桑治平两人,在唐浩明走进书房时,张之洞特意看了眼他,这个月来唐子然确实病的不轻,面色苍白、神情憔悴,也确实难为他了。
“香帅对浩然接济之恩于前,知遇之恩于后,亦知香帅为浩然之将来很是费了神,但浩然身无长处,却无法给香帅送上一件像样的礼物。今夜浩然都没带,只带上一颗对香帅的忠心:今生将为香帅,为国家竭尽全力,鞠躬尽瘁。”
唐浩然一进门,便跪拜于地,言语诚恳的说道。
他的这番庄重且诚恳的话,使张之洞不禁为之动容。官至封疆大吏,张之洞自然对一般银白之物看不上,更何况多年来身为清流领袖他亦以“清廉”自居,并不很希望别人给他送礼。现在他正欲于湖北操办洋务,办洋务离不开人才,同样也离不开银钱,唐子然虽说年青,但既是办洋务的人才,同样也是理财的人才,现在这样的人为自己效命,岂不是给他的最好礼物?
“子然,起来,坐下说话,今晚这里只有你我与仲子三人,无须多礼!”
张之洞抚须莞尔一笑,在唐浩然落坐后,看着他说道:
“为国荐贤是我的本职,更何况你唐子然的才名如今已是名满天下!”
提及唐子然的才名,张之洞眉头微扬目中隐带得意,唐子然固然才名满天下,但识其之才用其之能的却是他张之洞。
“你只需知道今后为朝廷办好交给你的差事,不要让我失望,我也便满意了。”
唐浩然为自己鞠躬尽瘁,不是没说到张之洞的心里,但为官多年,这样的话他听的太多,同样也知道场面的话应该怎么说。
唐浩然连忙起身说道:
“香帅的话,在下将一辈子铭记在心,为国家、为朝廷实心实意办好差事,全力辅佐香帅办成湖北洋务。”
表忠心,既然张之洞要用自己,自己自然要表以忠心。
“这就好,这就好。”
张之洞看了眼唐浩然手中折子,便说道。
“想来,这两日你已经拟好专卖章程了吧!看就不必了,你仔细说说吧!”
这一个月来,张之洞前后接到了三十余份要求禁烟的条阵,集思广益之下对禁烟自然远比唐浩然更清楚,相比于他人的条阵,张之洞更看重是唐浩然禁烟的手段,就像办厂一般,别人只看到办厂,但唐浩然看到的却是办厂之后,工厂如何管理、货物销往何处,相互比较高下即判,这也是他最欣赏唐浩然的地方。
既然张之洞这么说,唐浩然自然放下条阵,一一道出了自己的构思,因心知禁烟的目的在于筹款、在于敛财,甚至这也是张之洞意将此事交给自己的原因,这也是他着重讲解的地方,甚至他还特意制了一个展板,在展板上将各个环节一一加以展示,看着新鲜,但张之同、桑治平听的却极为明白。
“……若行禁烟,需首先设立制药所,采用机械操作,这就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烟膏制成之后,由管理局发给各厅州县管理局,再由厅州县管理局、所发给特约批发者,特约批发者再转给零卖商人,最后再由零卖商人卖给**吸食者。让各地烟瘾者自行登记,发给“吸食证”,按月配给**,管理局所煮之烟膏,逐年加淡其份量,按此办法则吸烟者自然断瘾……”
唐浩然讲解时,张之洞与桑治平则不时的点着头,偶尔也会发问。
“设制药所,需要钱,采购原料亦需要钱,这钱从地方来?”
这才是张之洞最关心的地方,他之所以至今未点头,就是因为这个专卖之策,必须要首先收购大量的洋土药,如此才能推行。
“特约商押金,无论是特约批发商或是零卖商,都必须交纳押金,押金从两万两至五百两不等,如若其违反禁烟条例,押金抄没,可作为奖金,”
“那么批发商、零售商,又当如何选定,又需设立多少?烟价是听从市价,还是概由官定?他们的利润如何保证?”
虽说词听着新鲜,但桑治平还是引用了唐浩然的话,他之所以问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替张之洞发问,有些话张之洞不便问也不便说。
“批发商、零售商需家世清白,上下三代无人违律,若承销期间,本人或家人违律,一应取缔特约权,并没收押金之半,特约商每三年重设……”
对于那些“特约商”,唐浩然自然是没有多少好感,所以对其自然是百般挑剔,设立十数条框框对其一一加以制约。
“以武汉三镇七十万人口而言,若吸烟者为5%,即为3。5万人,实施专卖后,行以定点销售,既吸食者只能于某处购烟,往他处购烟既为非法,每个零售点供应45人为限,三镇需设立778个零售点,其利润为5%,即官定烟价之5%,零售点只得往指定特约供应商购货,每25家零售点设一家特约供应商,其利润为3%,特约供应商购货亦只能往特约批发商处,批发商限供20家,利润为2%。也就是将一成的烟利让予三级商贩,由此可减轻阻力……”
“子然,你估算错了,武汉三镇口不过七十万,可吸烟者,不下十万之数,三镇每日食烟所耗不下两万之数!操此卑业者不下四千户!三镇当谓之烟之世!”
桑治平一边感叹一边看着唐浩明说道。
“所谓减轻阻力,全无一丝可能,开烟馆的有几人不是数倍之利,以你先前所述,烟商所得不过一成,烟商又岂愿行以专卖,且烟商多以官吏勾结,断其财路如杀其父母,阻力之大实难想象……”
感叹之余,桑治平却把目光投向了张之洞,而张之洞则深以为然的点头时,看到桑治平含笑不语的样子,便想到主晋时的禁烟,有的县甚至完全禁绝,脸上露出一丝冷笑,然后沉声说道。
“这湖北的吏治也当整顿了”
历任总督初一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整顿吏治,以树其官威,而每到一到整顿吏治、整理财政更是张之洞以及历任总督必作之事,既然那些烟馆的后台是官吏,那便借整顿吏治之名,先让他们的后台倒了再说。
“至于烟馆,既然行以禁烟!就要一禁到底,把那些烟馆全都封上,所没烟土一率充公!”
在吐出这句话时,张之洞却又看着唐浩明说道。
“所没烟土一率交由专卖局,待专卖局发售后,再返官本于官库!子然,你看如何?”
财源!
对于苦力财政窘迫无力大办洋务的张之洞,当他想及山西晋烟时,便想到于山西查没的数千担烟土,若当时有他唐子然在,又岂会白白焚毁?
张之洞的果断让唐浩然不禁一愣,同时也在他身上看到其史书上所道的“为官蛮横全不似读书人”的一面,这三言两语间,不知多少人会丢官罢职。但,这却是改革的必然。改革总需要付出代价,更何况让那些人原本就理应付出代价。
“自当如此,自当如此!”
把那些无本烟土接下时,唐浩然便继续解释了下去,
“……洋土药的售卖事务由管理局掌管,管理局应的申报,交付给地方的包卖人,所有包办烟膏人,应按定价每回至少一箱售予零售商,零售商按官府价售烟膏给吸食特许者。包办人只准将烟膏发售官准之零售商,并不得开设烟馆,另造流水簿登记每日发售烟膏之种类、数量、价值等备查。另外,欲制卖烟具者,应具禀于官府、管理局,请领特许承卖烟具牌,每年应纳一定税额。所有包卖人和零售商均需由选择指定具有资产和相当信用的本地人担当,特殊情况下亦可特许非原**营业者经营,但身份应当可靠,且必须受管理局吏的监视。”
将售卖环节加以解释后,又解释了吸食许可的事项。
“为推行洋土药专卖,必须调查食烟成瘾者,建立相应的登记制度,凡经登记之人,禁烟后仍许继续吸食,但需严禁新吸,否则查处后一律处于劳役,年龄在20岁以上的瘾者申领牌照,不分男女之别,均应予以颁发。考虑到有许多未满20岁的吸食者,如亦已中瘾者,经医师诊定后,也可发交特许牌照,准予吸食;对女人之**瘾者,应特予以方便,均应颁给特许牌照,”
若是没有先前桑治平代来“约法三章”的许诺,无论如何,唐浩然是不会列写如此详细,正是因为那个“约法三章”,才使得他能放心的全力投入到这一“事业”之中,在近一个小时的讲解之后,他看着张之洞说。
“能得香帅全力支持,若一切顺利,我相信不出三十年,必可解湖北烟祸!”
能解决吗?唐浩然的心里同样也没有底,除非真的能严格控制新增吸食者,待老人自然死亡后,一切自然也就结束了,即便是侥幸湖北没了烟祸,那全国呢?
“子然,老夫就等着你还我一个无烟之省!”
笑搂着胡须,张之洞的眉间闪动着得意,即落了禁烟的名声和实际,又得了巨额烟利用于洋务的实惠,此等两全之事,怕也就只有唐浩然能拿得出来。见张之洞心情大好,唐浩然这才道出最后一个问题。
“不过,无论是专管、专卖亦或是制作、发售,皆又会面对一个问题!此事若是不加以解决,恐一切终将付之东流!”
网
第21章 特警(求推荐、求收藏)
“……恐一切终将付之东流!”
唐浩然的话,让张之洞、桑治平二人一愣,在两人诧异时,他接着说道。
“将洋土药施以政府的管制,这项办法其实就只有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由管理局专卖,在各地设置特许药铺来贩卖,之所以于特许药铺的名义,是因管理局售烟不在售烟,而在于免其泛滥成灾,这是渐进之本意!”
或许这就是人的虚伪之处,就像这个时代官府将“**”称为“洋土药”一般,即便是唐浩然自己,又未尝不是怀着这样的心思。
“第二,吸烟者仍有医生证明,其系因身体之关系或一向有瘾,从而需要特许药医,并由医生制定每日须吸多少份量,再则由管理局发给吸烟许可证,凭证向零星贩卖者求购,以此限制吸食者每日吸食量,从而免其因过量吸烟毁家、伤身。第三,则就是以高额税金代禁,其税金充作洋务,教育民众、改良卫生状况之用。”
唐浩然说的这三原则说冠冕堂皇,甚至悲天悯人,自然引得张之洞一阵赞同,作为清流领袖的他比谁都清楚名声的重要性,他甚至已经吩咐桑治平代其书写“禁烟令”,将专卖的不得已及其益处一一加以解释,从而避有损个人之名。
“子然,你说的问题是问题?”
待唐浩然说完后,桑治平便追问道。
“实行专卖制度,必然导致私烟产生,管理局欲加以管制,需对私制、私吸以及私卖加以打击、处罚,若无强力机制,一切皆是空谈!”
这才是唐浩然需要的,只有将管理局变成“强力机关”,才能以管理局的名义建立武装,为将来铺平道路。
“厘局亦需兵勇加持,否则厘金自然无着!这烟土专卖自然也是如此!”
不用桑治平在一旁帮腔,张之洞自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