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惜这座城市却繁华不再了——俄罗斯海军的封锁,使得日本商人无法再像过去一般将粮食以及其它农矿原料输入日本,与横滨定期往来的邮轮亦停止了航行,不过大多数日本人并没有离开,非但没有离去,甚至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港口中又多出了十几艘日本船只——逃入釜山以躲避俄军的日本商船。在船上甚至还有不少日本人,他们相信在这场战争后日本将不复存在,只是提前作好准备,许多人为了家人和财产的安全选择逃到釜山,再由釜山前往他处,不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釜山住了下来,相比于其它地区,旧时的租界多少总给他们带来故乡的感。

    “日本啊!”

    摇头轻叹之余,突然港口入口处些许异样吸引了刘玉杰的注意,他急忙拿出望远镜。走出办公室往着湾口看去,在风浪中只看到一艘灰色的船舶正奋力的驶进釜山。

    这个时候怎么还会有船过来。难道是避风的?可以下一瞬间,待看清了船只之后,汗水顿时从额头上流了下来——是一艘军舰,而且那艘军舰上,还悬挂旭日旗。

    日本军舰!

    顶暴风雨,穿着雨衣的孙国伟带着一班警察出现在港口上,远远的看着那于泊位上随浪摇摆的日本军舰,他那脸色瞬间变得铁青,这外国、军舰如入无人之境般的进入釜山港,那炮台上的朝鲜人都是干吃的!

    “一群蠢货!”

    心里咒骂着,孙国伟便跳上海关的小火轮,随行的十几名警察亦跟着跳了上去,在风浪中小火轮摇摆的非常剧烈,以至于必须抓住火轮边扶拦方才能站稳。

    “刘关员,麻烦您了!”

    在火轮启动的时候,孙国伟的向海关的刘关员道着谢,而刘玉杰又同其客气了一番,有时候海关也需要警察的配合,而在朝鲜这地方,大家都是中国人,自然要互相照应。

    “孙局长,到了船上怎么办?”

    “怎么办?当然是按照中立章程来,让他们在风暴后离港。”

    孙国伟口中的“中立章程”是朝廷颁布的,各国公使同意的“章程”。

    “如果他们拒绝呢?”

    “那……就解除他们的武装,把船置于咱们的控制下!”

    嘴上这么说着,孙国伟朝着那军舰看去时,还是忍不住有些发虚,人家那一艘船上的水兵再怎么着也有百十,整个釜山警察局也就几十人,就是包括机动中队,也就二百来人,日本军舰上还有大炮,那些日本兵若是不愿意走,还不愿意解除武装,到时候怎么办?

    步枪子弹可打不沉兵舰,不行,回头非得建议部里头把朝鲜炮台接收下来不可,那些克虏伯大炮在朝鲜人手里头,估计连个烧火棍也不如。

    真特么一群饭桶!

    嘴里这么骂着,火轮已经靠上了日本军舰,在靠近的时候孙国伟看到舰艏上嵌着铜铸的“赤城”两字,连忙对刘玉杰说道。

    “刘关员,我不会说英语,接下来可看你的了!”

    像是给你打气一般,孙国伟拍了下腰间枪套上的转轮手枪。

    “您放心,爷们的枪杆子全都给您垫着那!”

    狗…屁,枪,拿枪和军舰打,顶着屁用!

    心里这般骂了一声瞧着舷边已经冒出了一名日本军官,刘玉杰连忙大声用英语喊道。

    “我是大清国釜山关关员刘玉杰,贵国、军舰擅闯釜山港,已侵犯我国之中立,还请贵长官出来说话!”

    就在他声音落下的时候,却听到那名军官大声回答道。

    “阁下,我们为侵犯贵国之中立感到万分抱怨,我等志愿向贵国解除武装,还请贵国长官上船,查验我舰武器……”

    一问一答间,刘玉杰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所听到的,这,这是过去那些跋扈的日本人吗?

    “!”

    瞪大眼睛,唐浩然简单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闯入釜山港的日本军舰要投降?

    “少川,你确定日本军舰要投降?”

    唐浩然愣愣的反问道,投降,至少在所熟悉的历史中,对于日本军人而言,这个词可以说是极为罕见的,可现在到好,一艘军舰愣生生闯进釜山港,没提出其它的要求,反倒直接干脆利落的要“投降”。

    “大人,不是投降,是愿意拆下的武器和机器,将军舰置于中国的控制下!”

    唐昭仪连忙解释道,这是《中立章程》的规定,进入中国港口的交战国、军舰,除两国协商进坞维修、保养外,军舰进港后必须于24小时内离开,或拆下武器和机器,将军舰置于中国政府控制之下,对于俄国以及日本公使都表示同意。

    “哦,他们想干?”

    这些日本人想干?唐浩然反问一声,这才是他最关心的,现在最紧要的就是弄清楚那些日本兵为要“投降”。

    “这……大人,……”

    唐昭仪把声音压低说道:

    “大人,按其舰上派来的交涉官秋山中尉的说法,他们,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接纳他们!”

    “秋山中尉?接纳他们?这是意思?”

    “大人,按秋山中尉的说法,在俄国、军队登陆北海道后,日本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他认为再战斗下去,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他希望中国能够接纳他们,毕竟中日同为东亚国家,两国更是同文同种,所以希望我们能够在日本亡国时,准许他们为中国效力……”

    引述着釜山地方事务厅外事处的秘电,唐昭仪不时的看着大人,在东亚第一个提出“同文同种”的可眼前的大人,在过去的一年里,府中可是没少于朝鲜宣扬这种思想,可无论如何,他都没想到就连东洋也受其影响。

    “嗯……”

    目瞪口呆的唐浩然不可思议的看着唐昭仪,日本人,日本军人相信自己说的那一套了?原本于日本宣传“东亚各国,同文同种,携手并进”不过只是为了打破日本内部形成的“大陆扩张共识”,可谁曾想到,这个时候,在日本面临亡国的时候,竟然有日本军人打着这个旗号投奔自己来了。

    这可是赤裸裸的“日奸”啊!

    日奸……嗯,不错!

    “为中国效力,他的意思是……加入中国、军队!”

    几乎是不由自主的,唐浩然的心脏还是猛然跳动数下,日本人为中国效力!

    他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二战结束后,曾于中国效力的那些日本人,其中即有军人也有技术人员,甚至新中国空军的第一批飞行员亦是由其培养,既然后世可以利用那些日本“友人”,为何自己就不能利用?

    一直以来都为人才的匮乏而烦恼不已的唐浩然,就如同看到一丝意外的光亮一般,从二十三年前日本宣布维新变法,二十三年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如果能够引入其中一部分人才,纵是他们不如西洋技术人员,但至少能够暂时弥补特区以及公司在技术人员上的匮乏。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这一个例子,唐浩然似乎看到了这场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另一个益处——非但日本灭亡可以引进明治维新以来的开智二十余年之力为助,甚至还能够为将来打下基础,于流亡中国的日本人中培养一批亲华派,也许在将来,这些人能够发挥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还有,那个秋山中尉是谁?”

    此时唐浩然反倒对那第一个“日奸”充满了兴趣,于是便好奇的追问道:

    “大人,他叫秋山真之……”

    (引进“日奸”,这个脑洞应该还凑合吧,既然历史上我国能够留用日裔人员,那么我想唐大人自然也可以在东亚同文的思想基础上使用日本人员吧!求月票!)

 第112章 秋山的选择(第二更,求月票)

    秋山真之!

    既然是已经过去了三天,唐浩然的脑海中仍然会不时浮现出这个名字来,之所以对这个名字印象深刻,全是因为另一个时空中,十四年后的“日俄战争”,那场战争尽管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伤害,但却也是近代史上有色人种第一次击败白种人,战争不仅奠定了日本的强国地位,同样也唤醒了整个亚洲,使得亚洲民族相信开化维新是唯一的强国之道,通过开化维新黄种人也可以击败白种人。

    而在那场持续一年多年战争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海战,在海战中人们记住了一个名字——东乡平八郎,在对马海战之后,面对日本联合舰队的辉煌战果,欧美各国皆称其为“纳尔逊之后最伟大的海军将领”,尽管那位东乡得到了空前的荣誉,可还有一个人是无法忽视的,那就是秋山真之。

    “没有东乡元帅,日本仍能赢得对马海战,可如果没有秋山,战争从一开始就失败了。”

    秋山真之在近代日本海军界里,算是惟一的奇杰,就学问说,他是海军中惟一的智囊,他的海军战术,是海军中的人认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秋山任日本海军大学校战术教官,同时参与了对俄战争预备案的制作。1903年任联合舰队第一舰队参谋,领导策划了海军在日俄战争当中应当采取的战略计划,该战略计划由不同阶段构成,从旅顺口闭塞至日本海海战为止,日本海军出色完成了计划的实施。取得了胜利总之。秋山真之是当时日本海军的大脑。而那位所谓的“最伟大的东乡”亦盛赞他“智如泉涌”,后世的日本历史学家则称秋山真之是当时日本海军的实际指挥者。

    而根据美国海军研究学会的海军史教材《Kaigun》一书中的评价“直到秋山真之在日本海军大学任教,日本才真正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海军自由思维”。在此之前,主要是英国人负责上课。秋山在海大期间,不仅引进了马汉的海军思想,更完善了日本海军的基本战术学说、战术条例、战略学说、作战学说等等,确立了海军军学的“日本学派”,并把两种海军军棋推演引进日本。对于日本海军思想和实际操作的发展。推动力是巨大的。

    可以说这个现在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家伙,奠定了后世日本联合舰队的“赫赫威名”,于后世如雷贯耳般名声,如何能不让急欲创办海军的唐浩然心动。或许其现在还没有师从马汉,可毕竟这个家伙……嗯,是个日奸!

    想到第一个投奔自己的“日奸”竟然有这么大的来头,唐浩然不禁有些激动,难不成自己现在当真显现了“王霸”之气,以至于天下英杰竞相投奔?

    当然,这种洋洋自得转瞬即逝。唐浩然还没有自大到以为自己当真是“王霸之气”外露,所有的一切都基于利益。这个号称智涌如泉的秋山,给自己送来的又是什么?想到这,唐浩然不禁为秋山真之的到来充满了期待。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火车减速即将驶入汉城火车站的时候,目睹了仁川的变化,秋山真之不禁对那位统监大人充满了好奇,他之所以建议舰长驶往釜山,而非驶往旅顺,不仅仅只是因为于清国中,持“东亚携手并进”之亚洲主义的人仅有唐浩然一人,更重要的是,他相信未来唐浩然会成为比李鸿章更为伟大的人物,甚至可能会左右清国朝政。

    “秋山,您说,唐大人有可能会接纳我们吗?”。

    距离汉城越近,瓜生外吉便越显得紧张,在釜山,当领事要求他回国的时候,他几度心生回国的念头,但却都被秋山说服了,从釜山往仁川的一路上,秋山更是向他和舰上的军官们一次一又一次讲述着日本已经战败的事实。

    尽管战争不过只是刚刚开始,但这似乎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结果,慢慢的大家皆为其所说服,只是在某些问题上依然存在着一些分歧。

    “而且,即便是唐大人愿意接纳我们,朝鲜统监府都没有自己的海军,我们能借助他什么?”

    “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投靠李鸿章,李鸿章不仅仅官居显位,他统领的北洋舰队,亦是东洋第一大舰队,而且听说现在北洋舰队还要采购两艘新型战斗舰和四艘巡洋舰,以及其它舰只,只有依靠这样的人物,才有可能在将来的清俄战争中,谋求日本的独立!”

    清俄战争,过去这些海军军官很少会去考虑这一战争,但是现在受秋山的影响他们却相信“东洋与西洋的决战即将爆发,而日俄战争则是这场大战的演习”,而这场演习的代价则是日本灭亡,在日本灭亡后,作为东亚第一大国的清国,在成为俄国以及西洋人目标时,亦只有庞大的清国能够击败同样庞大的俄国,当然前提是清国实施变革。

    “相比于羽翼丰满的李鸿章,唐大人的力量现在看似薄弱,但亦正是用人之时,现在没有海军,不见得将来没有,而且……”

    话声稍稍一顿,秋山真之盯视着众人说道。

    “李鸿章已经年迈是昨日的清国人物,十年之后,唐大人必定会成为比李鸿章更为伟大的人物,我们如果此时投奔唐大人,他日必定可居清国海军之显位,反观如若投奔李鸿章,我等于李鸿章之眼中,不过只是北洋之教练,其地位低下,远不若舰中西洋洋员!”

    在作出航向中国的决定后,秋山真之即已经作好了决定——投靠唐浩然,投靠这个“清国未来人物”,为日本的未来作打算,有理有据的分析让原本有些焦躁的人们无不是陷入沉默之中,他们背负着“叛国”的罪名来到清国,所为的是日本的未来,而不只是于庞大的北洋舰队中出任洋员,且是受人歧视的洋员。

    甚至他们之所以背离日本,而未等到日本完全战败方才离开,正是因为秋山的那句“失败者是不会被人任用的”,至少现在,日本还没有失败,他们还不是灰头灰脸的失败者。

    “哟西,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向唐大人展示一下我们的价值吧!”

    瓜生外吉为众人打了口气时,秋山真之又接着说道:

    “我们的价值,不仅仅因为我们受过正规的海军训练,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说出流利的唐音,诸位,英语固然重要,但是现在,在中国,我们必须要把过去丢下的唐音拾起来,”

    相比于后世的日本人,刚刚经历过的明治维新的日本人,尤其是读书人,大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