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样意味着未来起兵反清时,驻朝军可以沿铁路往东北推进,一如另一个时空的日本一般,短短数月内,即依靠铁路占领东北全境。

    而且筑路期间,府中亦可向东北派出大量测绘人员,以筑路为名绘制军用地图,讲武堂亦能够以筑路为名,于东北各地进行“参谋旅行”,为将来的进攻制定作战计划,这路需要筑。

    “眷诚,朝鲜铁路公司,也是中国铁路的一部分,不要光盯着这一亩三分地嘛,你可以去同朝廷谈,谈这铁路所需要的款子,还有的经营,若是可以的话,还可以多要几条路回来,毕竟,现在俄人于远东拥兵百万的事实摆在那不是……”

    宋玉新于一旁轻声说了句,作为公司的监理,他自然更多的是从商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安奉铁路的筑建让他看到了机会,府中以及公司全面进东北的机会。

    “宋先生,您的意思是?”

    听他这么一说,詹天佑连忙请教起来。

    “这朝鲜至多也就是一半岛而言,待到南北铁路筑通后,又于何处筑路?可东北那么大,所需铁路又岂只万里,与其让朝廷动动不就下旨意逼咱们,倒不如主动些,咱们直接向朝廷要,把东北的铁路都要过来!”

    将茶杯放在桌上,唐浩然看着詹天佑说道。

    “除了安奉铁路外,还可以修建从旅顺至奉天的铁路,以及奉天至黑龙江的铁路,这沿途有大量的荒地、旗地,铁路公司可以沿途建站开市埠,收购东北的大豆、土产,亦可于沿途兴办矿场……”

    在提及东北的铁路时,唐浩然自然想到了另一个时代的满铁,想到了满铁的运营模式,即便是短时间内,受限于实力无法反清,亦可通过如满铁一般的经营公司,掌握东北的经济以及交通运输,从而为未来的进攻作好准备。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面对东北铁路与内地相连的现实,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俄国人对东北的野心,毕竟现在日本的形势并不乐观——长达两个月的福岛会战日军损失极为惨重,虽说俄军伤亡亦达数万人,但俄国人毕竟有上百万军队。照着这样下去,日本人能不能撑过92年都是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唐浩然就不能不考虑俄国人对东北的野心,通过筑路将东北与内地,尤其是朝鲜联成一个整体是在反清之前,保证东北安全的唯一选择。

    随着唐浩然一一次将另一个时空中满铁的经营模式道出,詹天佑、李光泽以及宋玉新等人无不是惊讶的看着他,他的话顿时在众人的心底掀起一阵惊涛来,这那里是筑路,分明是借筑路为名谋夺沿途权益,尤其是沿途矿产、林产以及地产,不用细想几人亦能算出,如若这般筑路,那筑路可真就是一本万利之事了。

    “这路权素来为一国之要事,他人欲得而不得,现在……”

    看着众人,唐浩然最后总结道:

    “既然朝廷拿银子找着咱们来修路,咱们若是不为国分忧,岂不显得咱们不能为国分忧?”

    一番义正词严的话语之后,唐浩然的唇角微微一扬,这满清把这等好事送上门来了,自己又岂会不接?

    “大人,只是李中堂那边如何交待……”

    也就是李光泽,在初时的惊讶之后,立即想到了另一个人——李鸿章,这关内外铁路,可是李大人力主要修的,若是被府中夺了过来,李中堂那边又如何交待?

    “还有这借路权索要其它权益,朝廷又岂会予之?”

    “崇山,这关内外铁路可没有安奉线啊!”

    好友的话让宋玉新忍不住一笑。

    “再说了,咱们在关内外铁路之外修几条非平行线,不就可以了嘛!”

    宋玉新说着话,又朝詹天佑看了一眼。

    “这东北不比内地,地广人稀,自然无扰民之忧,如若不然,这路款怎么也得朝廷尽出,毕竟,眷诚那边需要为投资人负责不是!”

    需要为投资人负责,这或许就是统监府官办企业最大的不同,而全不似内地的官办企业,完全不顾企业盈亏,一味以官款相补。

    “更何况,我敢说,如若眷诚提出这一要求,朝廷非但不会拒绝,反而会大力促成此事,他们的想法无非只是两点,一是借此撑死咱们,二是借此令我等与中堂那边决裂,可中堂那边……”

    宋玉新笑看着好友,却是没说话,自己这个好友虽是深知官场,可却忘记一点——于中堂大人而言,这东北铁路不过只是可有可无之事。

    好友的笑而不语让先前心有顾忌的李光泽眉头微微一锁,立即在心想反复思索中堂大人与张之洞争路一事,两人表面上争的是路,实际上争的是洋务的主办权,而大人身在朝鲜,自然无此顾虑,即便是这铁路,亦也点名是由“朝鲜铁路公司”去谈,而不是府中去谈,说白了就是“在商谈商”,公司和朝廷谈的是生意。

    “大人,我看……”

    想通其中环节后,李光泽立即提出了他的建议。

    “我看,此事还是应该由公司直接同北洋衙门去谈,如此一来,想来中堂大人那边亦会明白大人的苦心!”

    对李光泽的这个建议,唐浩然自然没有反对,毕竟于自己而言,自己所需要的只是路,就像……思索着,唐浩然朝着车窗外看了一眼。

    “这平壤快到了吧!”

    (依然头痛难耐,烧时起时落,要命啊……求月票,求安慰!)

 第137章 矿区事(第二更,求月票!)

    喷吐着白色烟雾的蒸汽机车于矿山内轰鸣着,数平方公里的矿场内,盘旋铁路于雪地中甚是显眼,虽是天空下着大雪,可这露天煤矿中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模样。

    露天矿内,几辆蒸汽铲正不停的将煤炭铲装入列车,若非那蒸汽铲喷吐着烟雾,唐浩然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身处21世纪的错觉。

    “大人,这四台蒸汽铲是公司从美国引进的比塞洛斯蒸汽铲,可以自动铲煤、并将煤状上一旁的煤车,像这样的一台0。48立方的蒸汽铲,一铲下去,便可以铲出半吨煤……”

    跟在大人身边的邝荣光于一旁注意到大人似乎对蒸汽铲非常有兴趣,便不无得意的说道。

    “大人,全世界咱们应该是第一次用蒸汽铲挖煤的,一台蒸汽铲,一个小时可以铲装30吨煤,一天工作一个半班,十六个小时,差不多等于200个工人的工作量,虽说蒸汽铲的价格高达近万元一台,而且在使用时蒸汽铲的轨道旁边,平行铺设出煤用的铁轨,用小机车牵引煤车,看似不便,可这四台蒸汽铲却相当于上千名工人的工作量,如果改用2立方蒸汽铲,单机工作率至少能提高4倍以上……”

    听着邝荣光的解释,唐浩然又岂不知机械的力量,远远的看着那蒸汽铲在蒸汽机的带动下,钢索拖着铲斗将炸药炸松的煤块装上列车,唐浩然便直接问道。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引进更大的蒸汽铲?”

    “大人。那两立方的美国人还没造出了。这四台蒸汽铲有两台是旧货。只有两台是新造的,最晚的一台直到大同江冰封前才从美国运过来……”

    提及蒸汽铲的购买,邝荣光显得有些无奈,这蒸汽铲没有定货美国公司自然不会生产,而对于他来说,相比于美国人制造的不及1立方的蒸汽铲,矿山需要的是更大的蒸汽铲,这却又是美国公司暂时无法提供的。

    “如果咱们要更大的蒸汽铲。就需要向美国公司支付研究费,而且对方还无法保证交货期,所以,现在就只能进口这种小型的,公司计划今年再进口十五台,以用于矿山生产,但美方的开价确实太高了0。48立方的需要9600美元,差不多就是一万多两一台,1立方的需要17650美元……”

    之所以将蒸汽铲引进矿山,是因为劳工不足的原因。尽管整个矿区有近十万劳工,但其中却有6万征发的朝鲜劳工。他们的使用受役期限制,至于扩大国内劳工,又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特区亦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面对劳动力不足的困扰,邝荣光选择了其曾在美国为之惊叹的蒸汽铲,不过那是在运河工地上,幸好运河工地与露天煤矿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在美国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这座矿山迅速成为这个时代全世界最“现代”化的矿山。

    “美国人的开价太高?”

    瞧着那正在运行的蒸汽铲,唐浩然笑说道。

    “我看这蒸汽铲的结构并不怎么复杂啊!咱们现在造的蒸汽机还不过关,不过咱们造电动机可是世界一流的,这样,今年引进的时候,同他们谈谈,连技术一同引进了,实在不行就把他们的工程师挖过来,让他们给咱们设计新型的蒸汽铲,我看这蒸汽铲总是在钢轨上走,总是有些不便,如果可以的话,咱们可以改进一下行走装置,比如给他装上履带……”

    因为矿山中有一台如马车一般的钢轮蒸汽铲正在工作的原因,唐浩然自然想到了后世极为常见的履带式挖掘机,工程车辆采用履带性能远高超过轮式,现在研制液压挖掘机在技术上自然不甚现实。但研制矿山中常用的“电铲”却很现实,只是将蒸汽铲的动力换成电力罢了。

    “现在蒸汽机功率也不大,挖掘力小,斗容也小,动作也不会很快;需要加煤加水,还需要不断铺设轨道,整体的效率是可以说是很低的,现在机器局已经可以制造400马力电机,这个功率还可以进一步加大,这是蒸汽铲无法相比的。而且还可以采用全回转机构,这样他的工作范围就能更大一些,将来非但这里可以用,筑路、筑港都能派上用场……”

    尽管中国的人力极为廉价,但作为一个机器迷的唐浩然自然不会放弃机器,更何况机器取代人力原本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且即便是现在,这蒸汽铲相比于人力都有成本优势,更何况是将来。

    “是,大人,如果用电力的话,也许可以考虑将这矿区里的机车都换成电力,这运煤车和蒸汽铲一样。加煤加水总是会对生产造成一些影响……”

    电力,与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不同,随着公司自造的蒸汽轮机的成熟,发电成本的下降,现在公司更愿意采用电力,而非蒸汽动力,更何况前者大多数设备都已经实施了国产,而无须用真金白银进口。

    “这个你们自己核算一下,公司的资源要做到共享,如果这里不需要这些小机车,可以考虑往鸭绿江两岸的林业公司那边派过去,伐木也需要小型机车运输木材……”

    对于唐浩然而言,他最不能接受的便是资源上的浪费与闲置,在大学未毕业时,他曾在某国企实习,在那里资源上的浪费与闲置简单达到无法想象的地步,而北洋矿业公司在这个时代亦是某种程度上的“国企”,甚至在未来,北洋矿业将会主导全中国的矿业发展,有很多事情必须要从一开始便加以控制,除去严格的制度约束之外,适当的提醒亦是极为必要的。

    离开矿场后,唐浩然并没有立即离开矿区,而是前往矿区附近的居民区,尽管所谓的居民区最初也是以木棚为主,但是经过一年的发展,当初的木棚已经完全为楼房所取代,那些楼房并不是后世常见的小区楼房,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一片三层高的红砖式兵营建筑,筒子楼的结构非常简单,有些类似后世的学生宿舍,这些楼房是在特区南浦水泥厂投产后开始兴建的,极少使用钢材,从而使得其建筑成本颇为低廉,现在这种楼房以及以其扩展的“四卧”家庭住宅正在特区内以及矿区推广着。

    无一例外这些建筑都是是北洋建筑公司承建,并由公司统一租给工人,在这些红砖楼的社区间还散布着一些商店、饭店,不过大多数商店大都是北洋员工消费社的企业,与商业繁华的特区不同,在矿区员工消费社是工人的主要消费场所,凭着统一购货以及空船、空车运输等便利,使得消费社的物价稍低于市价,虽是如此,公司依然能够从中利丰厚的利润。

    相比特区显得有些热闹的社区,矿工生活区显得有些冷清,甚至很少看到妇人或者孩子。

    “大人,现在定居矿区的工人并不多,95%以上的矿工依然住在单身宿舍中,他们在下班之后,往往会回宿舍睡觉,所以小区内并不怎么热闹……”

    作为地方事务厅厅长的钟俊成觉察到大人脸上的疑惑,连忙解释了起来:

    “哦?仁川那边可不是这样啊!”

    “大人,仁川那边有工厂,可这边只有矿山,消费合作社只能安置那么多妇人,因为没有纱厂之类适合女工工作的工厂,所以这里不似特区可以为家属提供数量众多的工作机会,大家自然也就不愿把家人接到这坐吃山空了,”

    听钟俊成这么一解释,唐浩然立即想到另一个时空中的中国,伴随着“一五计划”,亦于计划实施地,兴建了许多轻工类地方项目,其目的不正在于向女性提供工作岗位,从而调整男女比例吗?

    “这件事是我的疏忽,事务厅可以同公司协商一下,在这里办一些用女工的工厂,这男女比例不协调总归是个问题!”

    说话的时候,唐浩然却注意到路边似乎热闹了起来,离近了一看,唐浩然顿时明白了——这一带大都是简陋的娼馆,无论是在特区亦或是平壤矿区娼馆是极为“兴隆”的生意,因为有太多的单身男工,而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朝鲜女人。

    虽正值中午,但不时的可以看到不少工人进出其中,在经过娼馆林立的街道时,瞧着那些站边站着的朝鲜女人,唐浩然并没有生出任何同情,有需求自然有市场,有许多事情并不是法律可以制止的,更何况对于地方事务厅而言,娼馆交纳的税收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大人,你看这……好像有点不一样!”

    突然,李光泽指着一旁的娼馆轻声说了句,同时掀开了厚厚的棉帘,透过棉帘唐浩然看到馆中的一个朝鲜**手中拿着根烟枪。

    烟枪!

    只是看到那玩意,唐浩然的脸色顿时一变,脸色铁青的走进去,门市房内被隔成一个个单间,隔着布帘可以听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