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第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却发现自己错的多么离谱,这个他在同校的校友,虽说个头不高,身材瘦削,但是意志却极为顽强,干起活来更是极为认真。以至于让徐铁珊生出了挖人的心思来,他是东北铁路公司的工程师,也许可以在沈库铁路任职。

    左手提着一顶狐皮帽,身上穿着件熊皮大衣,脚上穿着双近膝的皮靴。总之,这一副打扮若是搁在大连或者沈阳城中,活活脱脱的就是个城里的富绅。实际上,作为广东人的张自立对于这种的冬天,更没有一点抵抗能力,他只能让自己穿的更厚一点,他可以更厚一些,可这却无法改变他的责任。

    作为工地的最高负责者,指挥着数百个大小单位和近万职工。他们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或许他可以呆在暖洋洋的房间里,但铁路上的劳工又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总经理,现在就两个办法,要么咱们停工,要么就把工人全都派出去,连天加夜把新民到这的路轨铺上……”

    张自立的话,让徐铁珊思索了一会,然后用力吸了一口气,想说什么,却没有张口。

    “只要把铁路修过来。煤才能运进来,这工程才能在冬天进行下去,要不然,这一个月。别的不说,十多万的工钱可就白掏了,再者,没有煤取暖,这冬天。不知得冻死多少人!”

    徐铁珊不声不吭地取出一根香烟,又把双手塞在裤兜里,斜歪着肩膀,走在被踏实的冰雪上。只是静静的思索着,

    “一公里1120根枕木,这几十公里,也就是几万根枕木,再就是铁轨……”

    在张自立说道着这些数字的时候,他望了望徐铁珊,又补充道: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多十天就能把这几十公里的路轨给铺上,即便是些偏差,也是可以接受的……”

    “路轨、枕木,都在新民厅……”

    这才是徐铁珊会犹豫的原因,铺设轨道的原料都在百多里外,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眼睛直盯前方,徐铁珊又说道:

    “总不能靠人背吧!”

    人背?不是不行,只是效率太低。

    “当然是用马车,能运多少就运多少……”

    耸耸肩,张自立朝着一旁满地的料石、刚卸下来的钢材、水泥和枕木看去。那是雪下来之前用马车运来的,雪下来之后,自然也就根着停运了。

    “我算过,运来的材料。按标准去修,只够修15公里的路,钢轨够,可枕木不够,我寻思着能不能把标准再降低一些,枕木放稀一点。再把料厂里铺的轨道都给他折下来,这样差不多能多修三公里……”

    张自立的提议,让徐铁珊的眉头又是一皱。他斜着眼瞅着远处的料厂,那里有一公里多刚修成的轨道。将来可以作为车站线路使用,而现在,却都要加以折除。

    “反正,冬天也没有重货,等到开春的时候,再把该补上去的枕木都补上……”

    张自立的脑子里还装着会场里的情形;一整天在工地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压着他,如果不是因为因为涉及到返工的问题,作为总指挥的他是不会主动找徐铁珊的,但这毕竟涉到返工还有相应的投资增加。

    “如果用马车运煤的话,估计增加的开支出有几万元……”

    其实张自立也知道总经理的难为之处,与东北的其它铁路不同,这条沈库铁路完全是商资修建,有上千个商董,而且现在还未筹集够足够的款项,任何额外费用的增加,都有可能导致外界的猜测,从而影响到铁路的资金筹备。

    尤其是那些山西土财主们,他们又岂会看着几万、几十万两银子就这么打了水飘,公司为什么能够让他们掏银子出来,除了特许权之外,最重要的恐怕还是财务上的透明,明明白白的看到每一分银子的花销。

    徐铁珊一言不发的看着前方,最后点点头说道。

    “好吧,我知道了,就这么办吧!”

    最后他又望望天空说道:

    “这鬼天气还不到冷的时候,等到草原上的白毛雪刮起来的时候,那才是真正冷到家了!要是再降个十几度,就是真要命了!好了,其它的办法我来想,张总指挥,你只需要想办法把铁路尽快修成就成了!”

    一如过去的承诺一般,徐铁珊并没有让张自立有任何为难,随后两个人又讨论了工期等方面的话题,在这冰天雪地中聊了近半个小时,他方才朝着马棚走去,他还要连夜回新民,冬季施工更多的是为春天作准备,而对于他来说,他还需要利用这个冬天往关内去筹备筑路的款子。

    还要再去一趟山西,去游说那些土财主拿出更多的银子,可以说,他的时间比谁都紧,恨不得把一天当成两天来用。

    就在他往马棚走去的时候,远远的便能瞧见马棚边的马灯下,车夫正在同一名牵着马的军人聊着天,之所以能认出那人是军人,是因为他头上的那顶俄式的护耳帽,即便是俄**队也没有使用这种“ushanka”护耳帽。

    不过现在这种习自俄国人的帽子,却早已成为东北军的标准冬帽,因其保暖,非但到部队的欢迎,同样也受到劳工们的欢迎,在这工地上,更是随处可以看到这种帽子,只不过劳工们用的帽子,更廉价一些,其是用棉花制成,而军队却是用羔羊皮制成,对于这种绵羊皮帽,徐铁珊并不陌生,因为它的原料绵羊皮,现在就是由贸易行供应。

    在铁路工地上总能见到军人,当然他们并不是为了保护铁路的筑建,而是为了掌握轻便铁路的筑建技巧,以便在战时筑建轻便铁路。这或许就是东北与内地的不同,军队与公司是互相联系的,他们总是在互相学习着,就像在东北的大地上,随处可以看到参加工程筑建的军队,那些工兵部队,正是通过直接参与工程掌柜施工技巧。至于公司,自然乐意采用这些“廉价”劳动力——只需支付相对廉价的施工津贴,提供伙食就行。

    在他走近的时候,那名牵着马的军人已经骑马离开了,他只是瞧着军人远去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又长叹了口气,在铁路上出现在的军人,又岂只有技术人员,还有一些军情人员,他们同样也在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草地上进行着参谋旅行。

    不过,作为总经理,徐铁珊选择了无视这一切,毕竟这条铁路需要军队的支持,而更重要的是,他同样也支持东北在蒙古的扩张,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甚至希望东北能够向关内扩张,毕竟,谁都知道,这天下已经变了模样。

    在徐铁珊坐上马车,马车缓缓行驶的时候,手搭在暖炉上取着暖的徐铁珊,默默的思索着回到沈阳后需要处理的几件事,等到这几件事办完之后,就要立即去山西,估计,今年的春节在山西度过了。

    想到这,徐铁珊又一次朝着车窗外看去,想着明天也就是元旦了,那唇边便默默的嘀咕道。

    “这一年过的可真够快的啊……”

    。。。

 第128章 镇海(求月票)

    大雪纷飞中,仁川船厂却显得极为热闹,而在船台上更是可见残留的花环、彩带,在那雪地中更能看到红色的鞭炮纸,鞭炮纸将周围的雪花染成了红色,就像是那雪地中的一朵朵梅花似的。

    此时的船厂虽说从先前的热闹中冷静了下来,可是人们那冻的通红的脸蛋上,似乎还带着一丝兴奋之色。人们兴奋的交谈着,并不时的朝着海上看去,只见那凌厉风雪中,一艘挂花彩带花环的船体,正在拖船的推拖下,往舾装泊位驶去。很快,它将于舾装泊位边,进行最后的舾装。

    再接着,完成舾装的战舰将会进行海试,然后呢?他会在悬挂上海军的舰旗,在浩瀚的大海上航行,向人们展示着其雄伟的身姿,当然,对于船厂中的人们来说,他们看到的却是荣誉与骄傲,正是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这艘军舰才会从无到有的被制造了出来。

    就在半个小时前,完成船体施工的“镇海号”战斗舰兴行了下水仪式,经过一年多的施工,终于在新年钟声敲响之际,船体工程基本完成了,剩下就的漫长的上层建筑舾装以及武备系统的安装、调试,当这一切结束,完成海试之后,其就会进入海军的战斗序列,成为东北海军的主力战舰。

    但这一切仍然需要时间,现在不过只是刚刚开始。

    舰体的建造和动力系统的建造能够同时进行。但舾装工程必须在舰体完工后才能进行,包括锅炉、主机、炮塔在内的大多数舰上设备都要在舾装过程中安装上舰。之所以不在船台上完成这些工作主要原因有二:首先。舰体在从船台下水时必须将重量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否则下水时不仅会遭遇困难,甚至有可能损伤船台和船体;其次,使一艘战舰的建造工程不致占用船台或船坞时间过长,可以在进行舾装工程的同时开工建造新的舰船,提高船厂设施的利用效率。而且。在舾装码头上可以使用同一组大型起重机为数艘战舰同时舾装。更有效地利用这些昂贵设备,而在船台或船坞的起重设备只能为一艘战舰所用。

    尽管仁川船厂仅建造这一艘战斗舰,但并不妨碍其按照正常的造船流程来办。亦步亦趋,并没有任何错误,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技术上的创新往往不见得是件好事,反倒有时候保守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舾装工期预计为十至十二个月,考虑到电焊等新型工具的采用,我个人认为在年底前。“镇海号”应该可以完工……”

    史司在说话时,神情略显得有些激动,也难怪,毕生的追求在这座船厂正在一点点的成为现实。明年,甚至今年的《世界海军年鉴》上就会多出一型战斗舰——“镇海级”战斗舰,到那时,全世界都将知道,他是“镇海级”战斗舰的设计师,而唯一让人可惜的是,海军现在似乎无意公开“镇海级”战斗舰的性能数量。

    十至十二个月的舾装工期。是史司进行严密的结果,舾装工程之所以会如此迅速,除去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工程人员以及技工越来越熟悉之外,更重要的是,许多内部次要部位,无须采用费工费时的铆接,几年来越来越成熟的电焊工艺,完全可以应用于内部舾装。

    若非是基于对新技术的谨慎,史司甚至希望尝试用电焊建造军舰,从而加快军舰的建造速度,毕竟船厂在建造商船时,已经获得了大量焊接船身经验,甚至有一艘海关的关轮,完全采用焊接工艺。

    不过,即便是在商船上也未来完全应用,更何况是军舰,正是基于这种谨慎,“镇海号”的船体建造中才没有应用焊接工艺,但内部舾装采用这一技术却完全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海军方面也表示了同意。

    “最迟明年春节前后,其即可进入海军现役……”

    望着舾装码头那台巨大的吊车,听着的史司的讲述,唐浩然不时的默默点着头,在过去的一年多之中,他一直关注着仁川船厂的这艘战舰的施工进展情况。

    之所以关注它,并不是因为自己拿出了千万元建造费,而是因为来自海上的压力,使得他不能不关注海军的建设。

    当战舰缓缓的拖船的推动下,泊靠在舾装码头的时候,唐浩然可以看到它的船体侧影,它的船艏与这个时代的各国战舰的不同,这是因为他取消了舰艏冲角,这个时代各国的军舰都有“冲角艏”,它是第一艘采用飞剪式舰艏的战斗舰。

    采用飞剪式舰艏并不是为了避免“意外撞击”,而是由于主机功率并不高,无法达到海军对于航速的要求,所以为了提高动力的利用效率,他们先后设计了数十种种船模进行论证,最终确定的是球鼻型船艏。“镇海号”舰艏水线以上部分明显向外前倾,舰艏前端成半圆形,其两舷大幅度外张,借以减少舰艏上浪。舰艏水线以下部分采用球鼻艏,和尖削型舰艏相比,这种新构型可以减少一定的兴波阻力,虽说其鼻艏效率远不能同后世相比,但在这个时代无疑是一种创新,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其航速。保证了海军对于其的速度要求。当然,也避免了“意外撞击”的“自相残杀”。

    对于它的技术细节,在过去的一年中,唐浩然早已经背在心底,甚至就在办公室中,还摆放着一艘“镇海号”的模型,由此可见对其的关注。

    “……为了确保其技术上的领先,在建造“镇海号”战舰时,除采用最新的炮术、装甲、防御和动力设计外,还采用了包括许多英国战列舰也未使用的试验性的新技术。双联主炮除炮塔本身采用电力传动之外,更采用了电力扬弹机。同时重新设计了弹药的储藏、搬运、装镇的流程,射速提高至30秒/发,此外,还应用了电/液/人力三重损管控制及切换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此外。在对全舰的防御优化上。水密舱隔舱数为293间,分为41个水密区,上部装甲带,也向上延伸至上装甲炮垒……”

    尽管对于设计上的细节,唐浩然一时还回忆不起来,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在军舰技术应用上史司的“大胆妄为”,尽管自己曾说过“技术上可以大胆一些,更广泛的采用新技术”。但史司仍然极为大胆的采用许多未经验证的新技术,当然海军能够容忍其“大胆妄为”,多少也同“镇海号”作为试验舰色彩浓厚有很大的关系。

    在唐浩然的支持下,海军自然乐意通过“镇海号”去进行技术验证。以获得最先进的战舰,当然,这种尝试并非没有一丝风险。就像那套刚刚研制的电/液/人力三重损管控制及切换系统,尽管于理论以及试验上远优于旧式损管系统,但因其试验性质在成熟可靠上就打了问号,可这并不妨碍他将其应用于“镇海号”上,但这还不是其最大胆的地方。

    “……主装甲带为200毫米。这不海军那边都试验100多次了,即便是相隔2000米,使用12英寸舰炮发射的穿甲弹,也无法击穿200毫米渗碳硬质装甲带……”

    提及渗碳硬化装甲时,史司朝着身边的这位极为年青的元帅看了一眼,众所周知,这一技术正是由元帅发明,这一技术的输出曾为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