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第3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管亚历山大三世陛下已经去世,但是继位的米哈伊尔三世沙皇并没有抛弃这位帝国重臣,对其依然是信任有加,甚至给予了其更多的庇护,从而使得他可以进一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更多的事情。

    又一次,当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维特拿起了桌子上的报纸,在报纸的上,他又一次看到一篇文章,最近一段时间,非但在报纸上能够看到这样的争论,在俄圣彼得堡的上层社会,也都有类似的讨论。

    “我们用尽羡慕的语气去讨论着,中国人于东南亚,在荷兰人的手中获得了一块面积超过50万平方俄里(1)的殖民地,更令人羡慕的是,那里是俄罗斯从未曾拥有的热带殖民地,一夜之间,我们的那个野蛮而又愚昧的鞑靼邻居不仅拥有了一片庞大的海外殖民地,而且还拥有了大量的热带作物种植园,让我们来看看那里产出的有什么。

    贵重有如黄金般的橡胶,胡椒、肉桂这是每一个俄罗斯家庭都需要热带香料,而让人失望的是,尽管俄罗斯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国土,但是我们却没有一块位于热带的国土,当热带的香料在欧洲各国平民家庭普及的时候,在俄罗斯,因其昂贵仍局限于贵族的厨房之中,甚至就连蔗糖,因为其来源为西班牙人、英国人以及荷兰人所控制,俄罗斯人也只能食用并不那么甜的甜菜糖,每年。俄罗斯帝国为了进口香料、蔗糖以及烟草等热带作物,需要浪费数千万卢布,为什么,鞑靼人可以做到。而我们,俄罗斯人只能睁大眼睛,看着俄国的财富不断流入其它国家的腰包呢?”

    看似一个简单文章,但实际上在过去的半年之间,尤其是在清荷两国就南洋共和国的地位达成共识之后。面对清国的扩张,俄罗斯的青年精英贵族们却无法冷静的坐视清国的“收益”,相比于俄罗斯耗费十数亿卢布的军费作为代价才得到的日本,清国人甚至没有开一炮,便迫使荷兰作出了让步。

    至于什么严格意义上西婆罗洲并不属于荷兰殖民地,虽然法理上来说,荷兰对婆罗洲实施的是委任统治,并非是其直接殖民地,至于所谓的“南洋共和国”独立,不过是荷属东印度总督府将婆罗洲委任权交予南洋共和国临时政府。并不是“割让”荷属东印度的领土。

    当然,这不过只是面子罢了,只是为了维护荷兰人的面子,甚至维特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清国人没有把他们的舰队派到婆罗洲,南洋共和国根本不可能存在,更不要提得到荷兰人的承认。

    至于所谓的共和国,嗯,也仅仅只是所谓的“共和国”,也许两三年后。那里就会成为清国的一个行省,类似的游戏,俄罗斯也经常玩弄。

    “真是一个幸运的家伙!”

    又一次,维特看着地图上那庞大的岛屿。无需多加猜测,他便能够想象得出,那里会给东北当局带来多少财富——源源不断的蔗糖、橡胶以及香料,都将是一笔数之不尽的财富。

    更为重要的是高费效比!

    “为击败日本,我们支付了16。45亿卢布的巨额军费,而为了维持对其的占领。在过去的五年间,花费了超过1。5亿卢布的军费,尽管当前尼古拉总督区局势已经趋于平稳,且尼古拉总督区的生丝、茶叶、棉布等商品为我们带来的丰厚的回报,但是,18亿卢布的开支,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在维特的面前,伊万诺维奇这位年青年贵族出身的尼古拉总督区的财政专员,又一次感慨着沉重的军费支出,同时又用赞叹的语气称颂着东北当局的高效扩张之举,

    “而相比于之,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清国东三省总督为所谓的“南洋共和国”独立,支出的费用不超过一千五百万元!其中还包括对临时政府提供的一千万元的贷款,这一贷款旨在帮助建立临时政府的武装力量以及其政府机构,而他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呢?”

    数百万俄亩的热带种植园,就是东北当局得到了回报,甚至他们还得到了南下的港口,总之,在伊万诺维奇的言语中,东北占尽了便宜。而这正是他们羡慕的根本——只需要付出极少的代价,就可以获得超出想象的丰厚回报。

    “无率是橡胶也好,蔗糖也罢,即使是香料,无不是俄罗斯所需要的,阁下,现在类似的讨论,并不仅仅只是存在于总督区,在宫廷之中,包括陛下本人,也非常感兴趣。”

    看着若有所思的财政大臣,伊万诺维奇态度显得有些谨慎。

    “我认为,也许,在领土扩张上,我们应该去向他们学习,同如日本这种刚刚崛起的地区强国发生直接的战争,无疑是极不理智的,相比于他们,向没落的帝国扩张,反倒更符合俄罗斯的利益!”

    做为财政大臣的亲信,伊万诺维奇自然知道眼前大臣和陆军部那批想把国境线推进到长城的疯子不同,维特认为满洲地区的人口太多,消化起来极为困难,而且东北地区的军事力量,甚至远强过日本,因此他主张在远东通过某些问题上可以做出适当的让步,与东北当局达成协议。利用财政——经济扩张来实现俄国的实现殖民利益,只不过他的这一政策遭到宫廷中极端好战大臣们的的反对。

    凭借聪颖的头脑和非凡的管理天赋,作为财政大臣的维特认识到铁路能够将俄国幅员辽阔的帝国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成为俄国快速现代化的催化剂。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数次要求加快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维特将西伯利亚大铁路视为推动商业发展的发动机,而沙皇和其他人则将之看成俄国向远东地区投射军力的一种手段。而这正是维特所坚决反对的,反对俄国在亚洲扩张领土的**,他担心这会挑起俄国跟新兴的东北之间的战争。

    但在另一方面,宫廷内部的好战气息,却不是维特所能阻挡的,甚至就是那位对他可谓是极为支持的沙皇陛下,也同样渴望着扩张,渴望着通过扩张建立属于他的功绩。

    “向没落的帝国扩张,是菲律宾吗?”

    维特似有些无奈的苦笑道。

    “西班牙确实没落了,但是不要忘记一点,中国人的扩张是得到英国人默许的,而在如果没有英国人在设领问题上的失误,英国人完全可以阻止中国人在东南亚的扩张!”

    失误!

    整个欧洲都知道荷兰人为什么会丢掉婆罗洲,不是中国人军力强过荷兰,而是英国人的外交失误——在中国提出希望英国支持其于荷属东印设立领事馆的问题上,英国人理智的选择了中立,无疑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不介入中荷设领问题无疑更符合英国的利益,但谁也没有想到,局势会迅速恶化下去,以至于最后当中国人选择用军事威胁代替外交谈判时,英国人完全无法左右局势的发展——其之前已经明确表示不会介入中荷问题,而正是凭借着这种失误导致的“默许”,中国人才能用军事力量迫使荷兰人做出让步,从而得到了婆罗洲。

    但如果俄罗斯把手伸到了东南亚,那怕只是没落的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对于英国而言,恐怕都是不可能接受的,到那时,英国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阁下,您不可能阻止一切!”

    (1)俄制单位:1平方俄里约等于1。067平方公里

 第163章 白昼(求月票)

    又是一个白昼,圣彼得堡的夜,不需要路灯,在涅瓦大街,这条被圣彼得堡人称之为代表一切的繁华街道,虽时已入夜,可街上依然人头攒动,大街的一侧,有一栋三层高的别墅式建筑,这里便是“清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

    在过去的几年间,类似的公使馆开遍了欧洲,在这个时代,清国派出公使往往兼任驻多国公使,在这一特殊的外交形势下,一直寻求外交突破的东北当局,便通过贿赂等方式获得驻外公使的授权,于非公使驻在国开设总领事馆。

    圣彼得堡的这座总领事馆也是东北外交体系的一部分,与满清的驻外公使鲜少参与社交活动不同,驻俄总领事却经常参加各种活动,同样也会在领事馆内举行执行宴会。

    时近晚晚十点,天色已经慢慢的暗了下来。

    “那么,我待会儿再帮您转告伯爵。”

    被总领事亲自送出的尼古拉耶维奇礼貌的同总领事告别。

    十分钟后,在尼古拉耶维奇坐上马车离去。林郁青匆匆看了外面一眼,现在白昼越来越短了,。这象征着了夏季快要结束了。

    又一次回到领事办公室,林郁青在记录本上记下一个数字,那是先前谈话中,对方无意中透露出来的一个信息,根据交通大臣的预测西伯利亚铁路,极有可能在未来50至60个月内完工。

    “西伯利亚铁路将会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火车的轰鸣声中,原本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迅速繁荣起来。通车后,这里的第一个变化就是人口迅速增长……大量移民的到来,有效地缓解了西伯利亚地区劳动力匮乏的状况。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在大铁路沿线两侧,众多的城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想到情报人员收集的资料,林郁青的眉头紧锁着,作为驻俄总领事的他,一直都在关注着西伯利亚铁路筑建工作,毕竟对于东北而言。这条铁路意味着太多的事物,同样对俄国的情报收集,使得他非常清楚,在俄罗斯陆军部。那些俄国将军们是如何计算着西伯利亚铁路的投送能力,还有将军们对东北、新疆、蒙古等关外土地的野心。

    就在这时,桌上的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接过电话的时候,听着电话另一头的声音。林郁青整个人不由一愣。

    “怎么会,现在几点了?”

    在疑惑中,林郁青按动摇铃,很快,他的秘书便走进了办公室。

    “总领先生,有什么吩咐吗?”

    “通知餐厅准备好茶水和点心,一会会有一位贵客来馆拜访!”

    打开大门,外面幕色渐浓,领事馆的门外停着一辆豪华马车,一个男人刚刚走下马车。

    “你好。总领先生!”

    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那种无以形容的钝重感,不知不觉吸引了林郁青的视线。

    这个刚下马车的人,正是圣彼得堡外交界非常熟悉的人物俄罗斯帝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男爵,肃然地朝着他走了过来。

    “欢迎你,大臣阁下!”

    礼貌的鞠躬,握手,然后请其进入总领事馆,这是建馆以来,最为显赫的俄罗斯帝国重臣拜访。由不得林郁青不谨慎。

    总之,他自己是谨慎的陪同着维特,维特的随员紧随在两人的身后。

    一行三人,很快便进入了二楼的主客厅。这是一间俄罗斯风格的客厅,实际上,作为总领馆所在的三层楼宇,曾属于一位子爵,三年前被购入作为总领馆使用,也正因如此。使得这个客厅有些“家”的感觉。

    一切都自然而然的,简单的客气中,茶水、点心被送上进了客厅,很快,林郁青意识到了问题——维特的造访显然是有事情要商谈,并不仅仅只是一次“礼节性的拜访”。

    会是什么事情?

    林郁青也跟着镇静下来,他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他隐约的可以猜出来,也许和现在的局势有很大的关系。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受“婆罗洲事件”的影响,俄罗斯帝国上下无不被一个字眼挑动着“热带殖民地”,对于这些身近北极的俄国人来说,他们对土地拥有着天然渴望,同样的更渴望着阳光。

    只不过,他们是否知道,从第一篇文章刊载于报纸的时候,一只无形的手,一直在操纵着这一切呢?

    就在同时,他脑中涌现一个疑问,显然就是维特的这次拜访,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三年前,初抵圣彼得堡的林郁青一直尝试着通过种一些渠道,同眼前这位沙皇的宠臣取得联系,以拉近双方的关系,最终缓和当前的局势,无论是铁路谈判也好,经济谈判也罢,他同维特的接触并不多,但是却多少明白维特是俄国高层少有的“谨慎派”。

    他和俄国陆军部那批想把国境线推进到长城的疯子不同,他认为现在东北地区的中国人口太多,且实力雄厚,对于俄罗斯而言无疑于一个负担,就像现在的日本一般,因此,他的意见是只占领人烟稀少的蒙古以及新疆。

    当然即便是这种“谨慎”,也是不符合中国的利益的,寸土不让,这是国与国前往中的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林郁青试图挥去这些乱想,努力注视面前的这个一手推动着俄罗斯帝国改良的人物。 正是在其努力下,俄罗斯帝国才会在过去的几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变化。

    在其出任俄罗斯铁路厅长时,其全力推动西伯利亚铁路的筑建,在其出任财政大臣后,更是于俄国实行金本位制,以期吸引国外资本并帮助扶植国内资本来扩大经济。俄国成为一块吸引投资的磁石,其中尤以法国为甚,其还鼓励技术院校的发展,为俄国提供急需的人才。正是因为维特的努力,现在的俄罗斯才会正迅速的摆脱陈旧,朝着工业化的方向前进着。

    不过,此时。看着眼前这位看似顽固的俄罗斯帝国地位最为显赫的重臣,林郁青知道,今天也许,将会取得某种突破。否则其决不会在这个时候拜访自己,可是,对方的又什么样的想法呢?

    “总领先生,我想,现在……”

    话声微微一顿。维特直白的将话题转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我们应该同你们达成某种共识,毕竟,对于我们来说,我想,我们之间最需要的是信任!”

    直视着面前的这位名义上的总领事,实际上却代表着东北地方当局利益的总领事,维特缓缓说道。

    “信任?阁下,我想,在这个问题上,似乎俄罗斯需要付出更多的责任!”

    心头微微颤抖一下。林郁青用极为谨慎的言语说道。

    “我们并没有表现出对俄罗斯帝国领土的野心以及渴望,我们所做出的一切行动,都是基于一个原则,即是基于自保的原则……”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