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拿着钥匙就有罪?要是你拿着钥匙外出,你家中的钱财被贼娃子破锁而盗,
还要给你治罪?

    “现在我已经老了,无力再去为这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四处奔走呼号,争取
平反昭雪。你说有罪就有罪,你说没罪就没罪。现在看电视,哪个朝代还没有几个
屈死鬼。你再翻腾,是上级大,还是你大?任他们去吧,反正我感到自己的有生之
年也不会太长了……”握别的时候,屈鸿钧先生站在门口,左手扶住门框歉意他说
:“我的眼睛看不清路,我不能远送你了。”我点点头,默默地一个人走了出来。
当就要跨出那个狭窄的小院时,猛回头,见他依然立在那里静静地望着我。满首的
白发、如柴的身体、迟钝的目光……无不作着风烛残年的警示,我感到在这一切的
背后潜藏着一个可怕的征兆。

    我再次迈开步子向外走去,一阵凉风吹过,竟有两颗温热的泪珠从脸上滑落下
来。

    蚂蚁的故事

    怀揣一颗沉甸甸的心,我走进陕西省文物局的办公楼,希祈在这里能对积聚在
脑海中的诸多问题有个全面的解答和感悟。

    在一间挂有“党委”和“纪委”两个牌子的办公室里,我向工作人员出示了介
绍信并说明来访之意。

    看得出,负责纪检工作的两名工作人员对我的来访很感为难和棘手,以极度的
小心,谨慎简单地回答着我的提问。这种小心谨慎以致使他们自始至终都未向我透
露自己的姓名。

    “我们对这几位同志的处理情况及事实依据都根据省人大、省政府领导的意见
重新作了复查,复查后仍然没有发现新的证据和理由推翻原来的决定。”工作人员
说着从柜子里拿出一份“陕文物党(88)2 号”文件递给我。

    由于他们事先向我作了只准看,不许记录和复印的规定,我只有凭记忆大体地
记下了文件的内容:

    一、省文物局正式对省考古研究所批复,将“秦俑考古队”改为“秦陵考古队”。
考古队除改换名称和更换领导外,其余工作人员基本未动。将军俑头被盗案发生在
王学理任期内和直接管辖的考古辖区内。

    二、将军俑头被盗原因是取消值班制度,王学理于1985  年11  月8 日亲自将
昼夜值班改为只在重大节假日值班。由于王学理同志的错误安排,致使院内空虚,
出现俑头被盗的重大责任事故。

    四、……

    复查文件交还对方后,工作人员总结性地对我说:“这个问题从最早的处理一
直到后来的复查,我们都比较慎重。局长带人做了几个月的调查了解工作,证实了
以前的处理是正确的,没有新的理由和新的事实可以推翻原来的处理决定。国家珍
贵文物丢失了,内部没有一点责任吗?如果平时安全保卫措施落实得好,文物是不
会丢失的。作为考古队的直接领导者和管理者受个处分的处理并不过分。在案发后
不久,司法部门要追究直接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刑事责任,我们文物局领导出面把责
任承担了下来并归到文物局并作内部处理,他们才免干刑事责任。现在领导有些后
悔了,要是当初不出面,推给司法部门处理,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多麻烦……”临走
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曾反复地亲切叮咛我:“你最好不要卷入这个是非之中来,
试想,你否定文物局,说文物局处理得不对不行,要说文物局处理得对,受处理者
不对也不行,只要你的态度倾向一方,另一方就可能要和你打官司或到单位去告你,
到那时你就会感到进退两难,陷入这个问题的是是非非之中而不能自拔,别想再以
清静的心态去搞你的事情了……”我点头称是,我说我没有对这类问题作出对与错
的判别的义务,只有客观描绘生活、再现生活的责任,而文学的迷人正是确有那么
一些作家出神入画地描绘了生活,而不是生硬地去干涉生活。作家有对生活参与的
权利,但这种权利是受到局限和有尺度的,倘有过分的热情或过火的举动,都可能
酿成不堪设想的恶果。前车之鉴,尤在眼前,我自记之慎之。

    在返回秦俑馆的路上,我为我的西安之行而暗自叫苦。我知道自己事实上已陷
入如同秦俑坑的焚烧一样争论不休、难以决断的泥沼。问题的本身如同我的采访,
转了一个大圈后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一时难以找到新的路子去冲破这个圈子从而
摆脱困惑。这种企图寻找一种理想答案而面对现实又无可奈何的困惑,一直在我的
身心缠绕,直到我返回北京后的若干时日都未能摆脱。

    在极度的困惑与痛苦中,我把将军俑头案发生的经过以及对王学理等人的处理
情况向同室一位正在文坛走红的作家李鸣生阖盘讲出,希祈得到他的帮助。

    “我想在作品中再现这个案子以及和这个案子有关的所有的是是非非、恩恩怨
怨,只是不知从什么角度写起,如何写起?”他在屋里走了几个来回,沉思了足有
半个小时,突然抬起头说:“我想给你讲个故事。”“不管讲什么,只要能给我一
点启示就算没白费时间。”我点头应允。

    “在非洲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一种不大的蚂蚁,这种蚂蚁深感自己弱小的个
体无法和其它强壮的动物争食觅先,便组织起来,在森林里排开数十米的阵线向前
推进。于是,奇迹出现了,森林中无数巨蟒在他们的攻击中最后只残存一幅骨架,
威震山野丛林的虎豹也呈望蚁而逃之势。小小的蚂蚁几乎成为非洲原始森林的主人。
一天,当蚂蚁大队人马开到一个高坡时,突然遇到了一股山火,大火在风的席卷中
向他们扑来,成千上万的蚂蚁瞬间将有化为灰烬的可能。就在这危急时刻,排开的
蚂蚁大军迅速向中间云集,最后抱成一个巨大的圆团向山下滚动。烈焰升腾,烟雾
弥漫,滚动的蚁团在大火的的烤中发出叭叭的炸裂声,外围的蚂蚁纷纷坠入火中化
为灰烬。但蚁团没有散开,仍旧越抱越紧、越滚越快地向坡下冲去……最后,巨大
的蚁团终于摆脱了大火的包围,避免了整体的覆灭。这支大军又排开数十米的阵线
纵横于丛林之中……”李鸣生讲完这个故事,静静地望着我,很是自信他说:“将
军俑头案的一切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其最深层的原因和悲剧性结局都可从这个故
事中得到揭示的钥匙和答案。”我一时没有完全感悟这个故事与将军俑头案的内在
联系,但却隐约地体会出一种味道。这个蚂蚁的故事到底给予这个案子什么样的启
示?我在久久地思索着。

                          第十二章 秦陵地宫之谜

    中国古代的杰出文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以后随着技术的发展,会
有更大的考古发现。

    ——斯里兰卡总检察长西瓦·帕苏帕蒂

    史籍觅踪

    兵马俑军阵和铜车马的出土,无疑使全人类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人们在为这伟
大的历史奇迹惊叹的同时,也把视线投向了这伟大奇迹的母体——秦始皇陵地下宫
殿。这是一个更加神秘莫测、令人心驰神往的更加伟大和更难以令人置信的奇迹。

    关于秦始皇陵地宫的结构和形制,在浩瀚的史籍海洋中,不难窥见对它的记载。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秦始皇陵的修建及地宫形状
作了这样的披露:

    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
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
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

    继司马迁开记载这段历史和秘密的先河之后,又相继出现了许多关于秦始皇陵
修建、焚毁及地宫形状的记述。如《汉书·刘向传》、《水经·渭水注》、《三秦
记》、《三辅故事》等。但这些记述均有明显地从司马迁《史记》演化的痕迹。如
汉代的史学家班固在他的得意之作《汉书·刘向传》中这样描绘:

    秦始皇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三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
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枭雁。……项羽燔其宫室营宇,往
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棺椁。

    而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所著的《水经·渭水注》中,则描绘得更为详尽


    秦始皇大兴厚葬,营造冢圹于骊戌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
皇贪其美名,因而藏焉。

    斩山凿石,下锢三泉,以铜为椁。旁行周回三十余里,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
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狱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室,奇器珍宝,充满其中。坟高
五丈,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
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除此之外,还有这样一连串的记载:

    死葬乎骊山,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下彻三泉。合采金石,冶铜锢其内,
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中成观游,上成山林。为葬骊之侈至于此……

    ——《汉书·贾山传》昔始皇为冢,敛天下骊异,生殉工人,倾远方奇宝。于
冢中为江海川渎及列山岳之形。以沙棠沉檀为舟楫,金银为凫雁。以琉璃杂宝为龟
鱼。又于海中作玉象鲸鱼。街火珠为星,以代膏烛。光出墓中,精灵之伟也。

    ——王嘉《拾遗记》始皇葬骊山。……下锢三泉,周回七百步,以明月为珠,
鱼膏为脂烛,金银为凫雁。金蚕三十箱,四门施徽,奢侈太过。

    ——《太平御览》引《三辅故事》始皇冢中,以夜光珠为日月,殿悬日月珠,
昼夜光明。

    ——《太平御览》引《三秦记》始皇冢,……燃鲸鱼膏为灯。

    ——《太平御览》引《三秦记》关东贼发始皇墓,中有水银。

    ——《太平御览》引《皇览》以上引文尽管给人们提供了很多绕有兴味的材料,
但内容驳杂而多有骊牾。

    至于这座地下宫殿到底是如何模样,资料却是鲜之又鲜。在种种不同的记载中,
唯有东汉的卫宏似乎脱出了司马迁的框子,另避蹊径,对秦始皇陵作了不同侧面的
记述。其中《汉旧仪》中一段记载丞相李斯向秦始皇的陈奏,成为历代史学家研究
秦陵地宫的重要依据:“……深极不可入,奏之曰:丞相斯昧死言,臣所将隶徒七
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天状。”
“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其旁行三百丈乃至。”不难看出,继司马迁之后的文献史
料,对秦始皇陵及地下宫殿的描述,越来越庞杂繁多,神秘莫测,令人惊骇。秦陵
的地下建筑均像咸阳都城的宫殿并有百官位次。深邃而坚固的地宫,不但砌筑上纹
石和明珠为日月星辰,下面还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埋藏着无数珍奇动物及物品
的地宫中,尚有用人鱼膏(据说是一种生活在海中形似人的四脚鱼)做成的蜡烛永
不熄灭地燃烧放光,使地宫常年形同白昼。为防止盗墓贼进入,工匠在地宫门口制
作了神奇的机关暗箭。倘盗墓人一旦接近墓门,便暗箭齐发,将其毙命于墓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秦始皇陵地宫越发神秘莫测,一些似是而非,真真假假的故
事也在正史和野史中不断出现。

    据《临潼史话》载:秦始皇驾崩后,胡亥怕“沙丘之谋”泄露,众公子争夺自
己的皇位,于是假传始皇遗旨,命众公子殉葬。之后又下令“‘先帝后宫非有子者,
出焉不宜’,皆令从死。”(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此旨传出,后宫妃嫔多半无子,顿时号陶大哭之声响彻殿宇。胡亥丝毫不加怜
悯,将无子的妃嫔全部带入秦始皇陵园,以武力强行驱入地宫深处,绝望的妃嫔有
数人当场撞死在地宫内,有的早吓得昏死过去,尚有大半正慌乱无主之时,胡亥已
命工匠把地宫第一层宫门封闭了,妃嫔均死于其内。当工匠把地宫之门封闭到最后
一层时,为怕地宫秘密泄露,胡亥心生毒计,下令所有参加修建陵内地宫的工匠、
刑徒到墓中看戏领赏,当工匠、刑徒云集地宫之时,军兵侍卫就将最后一道地宫门
封闭,工匠、刑徒又成为始皇帝的殉葬品。传说只有一青年工匠逃了出来,原来地
宫内通向外面的水道是青年工匠亲手设计而成,被闭于地宫后,他悄悄潜入水道慢
慢爬了出来……至于这青年工匠沿着怎样一条水道爬出地宫,出来后又去往何处,
则无人知晓了。

    项羽入关后在挖掘秦陵时,突然有一群金雁从地宫中飞出弥布天空。三国时吴
国宝鼎元年(公元266 年),张善在日南(今越南广治省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区域)
做太守时,有人把一只金雁献给他。张善根据金雁身上的铭文,推断是秦始皇陵内
的陪葬品。据现代考古研究者张文立先生推断,这传说中精巧能飞的金雁出自秦始
皇时代是可能的。因为在春秋时,著名工匠鲁班已经造出了在天空中飞翔的木雁并
有飞到宋困城墙之上的记载,至几百年后的秦始皇时代,工匠造出会飞的金雁是可
信的,但这金雁到底是否出自秦始皇陵地宫之内则无从考证。据民间传说,秦始皇
还在陵区设了可让活人同死人做生意的地市,进行经济贸易。至于这个集市的经济
贸易如何进行,活人与死人怎样讨价还价,同样没有人说得清楚。不过据传说,秦
陵南部上陈村一个七十余岁的老人在打井时发现了一块光滑的大石板,召集众人掀
开后,见是一个极深的地下空间。派两青年人腰捆绳子持火把下去打探,两人上来
后说地下空间大得看不到边际,里边有石室,室内倒卧着许多披红挂彩的美女,四
周摆着石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