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甚。且臣接阅家书,拟于秋初举行葬事,屈计启窆之期转瞬即至。而卜地修圹以及一切附棺之需,安厝之仪,均须预先审度经营,方足以昭详慎而免率略。惟有吁恳天恩,俯加原谅,准开直隶总督兼充北洋大臣署任,俾臣回籍终制营葬,稍安愚拙之分,曲全母子之情,用赎罪愆,藉宽清议。臣今年甫四十有四,居庐之日有限,报国之日方长,一俟大事出完,即当泥首宫门,力图报效。决不敢自等废弃,仰负生成,蝼蚁微忱,号泣上诉,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疏上,清廷以伏莽未靖、天津未收,谕云:
  袁世凯奏恳请回籍终制营葬一折览奏,情词恳挚,具见孝思。值此时局多艰,直隶地方紧要,办理交涉及善后一切事宜,正赖该署督悉心筹画,宏济艰难。所请回籍营葬之处,著俟秋间查看情形,再行赏假。该署督务当仰体朝廷倚畀之意,移孝作忠,力图报称,用副委任。钦此。
  是年春二月,直隶威县土匪起事,广宗县匪首景廷宾亦聚众万人。时清以俄约事欲商袁世凯,遂藉扈銮谒陵为名,召袁入京与枢府密商。袁闻变未果行。
  


第二节广宗县之乱
  广宗县之乱,袁派清河道袁大化,大顺广道庞鸿书,候补道倪嗣冲,陆军统领知府段祺瑞等率兵剿抚。擒景廷宾刑于市,余党解散。遂报肃清,并请奖各员。是役自起事至靖事,仅阅月。论者谓袁张大其词,其军人多妄杀无辜,希图褒奖。又谓景廷宾本属良民,因该县令魏祖德纳捐,无力输将,聚众抵抗,并非叛党。比有御史弹劾,廷旨交袁查明复奏,无稍隐护。初魏未到任时,景即聚众数百。该令请兵弹压,兵至则匪散。袁以该县妄报撤任,以魏祖德代之。魏到任以赔修教堂无款,欲卖学田,众绅力阻。嗣又欲按亩摊捐,均未实行。景即藉抗捐为名,联合威县、巨鹿等处匪众,揭竿啸聚,数日间集众数万。又以魏办理不善,奏参革职以了此局。嗣后袁以将士用命,剿抚兼施,旬月间擒散数万众,不求有功反为得过,将来无从措手,遂反复思之,西太后慈眷虽隆,而政府无援,终难任事,盖深知清廷积习然也。乃一面明白复奏,一面藉扈跸入都运动云。
  袁于三月入都,觐见后即往谒庆亲王。时荣禄已死,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庆亲王当轴,梁鼎芬参袁。袁世凯三谒不得见,甚恐,即此时也。
  按:袁以参预政务大臣之资格,奉诏入都,与枢府密计要事,庆亲王为枢府领袖,谓为三谒不得见,其孰信之?顽固党好狂吠,信然。但是时袁之直督尚未补实,乱后王公多贫乏,谓袁馈以重贿,为补缺之赠敬,或可信也。袁世凯晤庆王后,情意甚洽。庆为人长厚,俄约一事,袁密授机宜,庆颇然之。迨袁扈跸东陵回,五月初四日遂奉谕云:“袁世凯著补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钦此。”
  当此时任直督者,其势实非易易。而袁世凯赖抚山东之资望,各国颇重视之,故与各国交涉,尚不棘手。而袁折冲于樽俎问,亦尚无遗诮。迨至七月,袁与各国统兵官议实行接收天津,昔天津之为联军占领也,照战时公法,归统兵官管理。至是均遵公法退出,所有中国国家财产,以及临时收入各款,及地方之管理权,概行交袁收理。袁将一切收清,遂具疏申报清廷云:
  窃臣查天津交还一案,应由臣率同在津文武地方各官前往接收。当经檄饬文武各员弁先期赴津,于七月初五日与各国驻津都统及各执事司员业经晤面。各都统接见均甚欢,任华官在天津地方部署一切,并准各委员至该都统署考查各司员所办之事。查天津自各国创设都统衙门治理地面,自天津全县以逮宁河县境、塘沽、北塘沿海各处,均归管辖。该都统署内划分八股办事:一总文案,一汉文案,一巡捕,一河巡捕,一发审,一库务,一工程局,一卫生局。其外复划分四段,一城北段,一城南段,一军粮城段,一塘沽段。每股均备派员分司其事,此各国在津治理地方之大略也。现既议定接收,所有各股均经臣预先遴员接替,并将臣前在保定募练之巡警队两千人,预调来津接办。其各国原设之华捕一千余人,亦暂行酌留,免其流落滋事。复在附近津城二十里内,按东西南北及四隅,分设保甲局八处,每局派文武员弁各一人,统带马步巡丁稽查匪类。其二十里外,则分拨营队,扼要屯扎。海口及附近铁路各处,酌派水陆巡警队分布弹压。以上各项,均饬由唐绍仪等先期筹商,布置就绪,议明于十二日一律任事。臣于十一日陛辞请训后,十二日带兵乘火车启行,有印度一队在京火车站排列相送。午刻驶至天津,各国都统均至车站迎迓,派有华捕一队站班,另派华捕作为护兵。臣当即带同文武各员,径赴该都统署,将所有地段及官家各产,一一接收,并由各都统当面呈交各件,一会议目录,一财务簿,一银款票据,一各案犯卷宗,一各工程卷宗,一各合同底卷。其出入款项,除各都统支用外,计实存银十八万五千余两,洋银四万余元。均留备地方各项善后工程之需,由臣与各都统签字画押。彼此交割完竣,各都统肆筵设席,款劳如礼,致敬尽欢。即将都统衙门裁撤,各联军巡捕队一律开拔离津。该都统等复至臣处告别,臣即于是晚延请各都统暨各司员宴会酬酢,雍容樽俎,藉圃邦交。此臣驰抵天津接收地方之大概情形也。复查天津自归各国辖治,迄今已阅两年。深宫时廑宵旰之忧,编氓日切云霓之望。兹章仰赖朝廷德化,感动远人,是以各国敦尚信义,如期归还。臣莅津之日,绅商士庶夹道欢迎,成以重见汉官威仪为幸。而市麈阛闾,多有升举国旗,悬结灯彩,以志庆贺者。中外辑和,四民欣悦,实足仰纾宸廑。惟天津为南北通衢,五方杂处,宿奸藏蠹,良莠不齐。现虽收回地面,而应办善后各事纷如,稍一不慎,弊端立见,虽不免贻人口实,措理良非易易。臣惟有督饬所属文武各员,酌度机宜,妥筹办理。并拟趁此变乱之后,将从前各项积习痛予刷除,务期弊去利兴,庶以仰副圣朝整顿地方至意。
  袁世凯接收天津后,大局初为布置,以生母葬期在迩,疏恳赏假两月,回籍营葬。奉旨云:
  袁世凯着赏假四十日回籍营葬。该督之母刘氏,教有义方,加恩赐祭一坛,著河南巡抚派员前往致祭。钦此。
  


第三节母丧归籍
  袁世凯奉旨后,遂具疏谢恩,启程回籍。疏云:
  伏念臣自遭大故,叠次陈情,仰蒙温言慰勉,糜躯莫报,刻骨难忘。溯臣母弃养以来,备沐饰终之典,义方教子,九州共闻天语之褒;封诰荣亲,一品特极朝班之贵。凡此恩施之渥沛,均非梦想所敢期。兹以卜兆之届时,复荷恩纶之下逮,深宫垂眷,备及岁时飨祭之周详;慈母承恩,永为宗族交游之光宠。在圣人孝治天下,礼莫大乎尊亲;在微臣身有自来,感尤深于生我。子孙世世,荷高天厚地之隆施;寒食年年,奉清酌庶馐以告献。虽恩荣之备至,惭报称之无由。臣惟有谨将应办事件从速清厘,克日束装,戴星就道。故乡千里,履霜露而倍觉怆凄;帝陛九重,恋阙廷而敢有濡滞。一俟葬亲之事毕,从此报国之日长。
  袁回籍,随带官员、仆从及护卫兵队至数百人。盖袁自出山以来,迄今为第二次还乡。或谓袁昔丁嫡母忧回籍,曾受乡里侮辱,即矢题桥之志。故此次格外铺张,炫耀乡里。夫以现任堂堂之总督,奉命葬亲,在官场已属应接不暇,又加以袁好张煌,遂使直豫两省簪缨之辈,袍笏联翩,肩摩毂击矣。时北京有《公益报》,曾著有衣锦还乡论以讽之,遂触袁之怒,其记者皆被捕,《公益报》亦消灭。
  中国虽有多妻之习俗,而嫡庶之界限亦极严重。袁氏家风,尤重礼法。世凯本为嫡兄辈所轻,其仲兄世敦,人极严厉,袁初甚畏之,凡事皆须请命于其兄,不敢稍越范围。世凯此番回籍,官居极品,领袖封疆,既荷天语之褒,又赐祭祀,为袁氏从来未有之殊荣。一切丧葬礼节,世凯多不禀命于兄,有所僭越。其仲兄常援嫡庶之制以限之,世凯置若罔闻,世敦难之益力。初其兄命地师为世凯生母卜地祖茔侧,世凯以非吉壤,又另延地师卜择他处安葬,由是手足遂参商云。
  袁世凯葬亲既毕,遂绕道长江一带地方,回直隶本任。盖袁此时虽总封圻,而于东南各督抚皆无一面。自温处道至总督北洋,仅数年间耳。南省各督抚如张之洞者,皆资深望重,其所以不识袁者,由袁迁升太速之故。或谓袁特枉道江南,系联络各督抚也。当袁世凯回籍,北洋大臣交直隶藩司吴重熹护理。袁世凯回津,疏陈接回印绶,即奉谕云:
  袁世凯着派充督办商务大臣,与张之洞会同办理。并会议各国商约事宜。钦此。
  十一月初九日又奉谕云:
  现在八旗挑选兵丁,已逾万人。著派魁斌、溥伦、桂春、景沣、荣庆、铁良于所挑人数内,再行挑选四千人。并著姜桂题随同遴选。所挑之人数,先派三千人交袁世凯认真训练,期成劲旅。其未经挑入之兵丁,如有尚堪充选者,着一并记名,俟著有成效,再行轮次分派前往,俾资练习。钦此。
  袁得训练八旗兵丁之旨,即请训入都陛见。召对之顷,面陈无兵不能立国,各省绿营除湖北一省外,仍多旧制,徒糜国帑,非各省通力合作不可。此时西太后视其为股肱心腹,言无不听。遂下诏云:
  练兵之道,最忌纷歧。曾经迭次降旨,饬各省督抚整顿兵制,期归一律。乃近来各省奏报仍多搪塞,绝少切实办法,殊难望有成效。查北洋、湖北训练新军颇具规模,自应逐渐推广。所有河南、山东、山西各省,著速即选派将弁头目,赴北洋学习操练。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各省,选派将弁头目,赴湖北学习操练。成后即发回各原省,令其管带新兵,认真训练,以资得力而期画一。每年由湖北、北洋请旨简派人员,分往校阅,按其优劣严加甄别,用副朝廷整饬武备、实事求是之至意。其详细章程,着袁世凯、张之洞妥议会奏,请旨遵行。钦此。
  是月二十七日又奉谕云:
  正阳门工程,着派袁世凯、陈璧核实查估修理。钦此。
  十月十七日又奉谕云:
  前因电务为军国要政,应归官办。已谕令袁世凯、张之洞筹还商股,将各电局悉数收回,候派大员经理。着即派袁世凯为督办大臣,直隶市政使吴重熹,着开缺以侍郎候补,派为驻沪会办大臣。该局改为官办之后,其原有商股不愿领回者,仍准照旧合股。朝廷于维持政体之中,仍寓体恤商情之意。该大臣等务当通筹全局,认真办理,将从前积弊一律剔除,以期上下交益。钦此。
  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春正月,奉廷谕云:
  三载考绩,为国家激扬大典。京内外满汉诸臣,有能恪供职守,劳绩最著者,允宜特加甄叙,以示优异。兹当京察届期,吏部开单奏请,朕详加披阅。(中略)直隶总督袁世凯,(中略)尽心规画,劳怨不辞,均着交部议叙。钦此。
  是年三月二十五日又奉谕云:
  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前据政务处议复,载振奏请设商部,业经降旨允准。兹着派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例则。俟商律编成奏定后,即行特简大员,开办商部。其应如何提倡工艺,鼓舞商情,一切事宜均着载振等悉心妥议,请旨施行。总期扫除官习,联络一气,不得有丝毫隔阂,致启弊端。保护维持,尤应不遗余力。庶几商务振兴,蒸蒸日上,阜民财而培邦本,有厚望焉。钦此。
  是年十月,京师特设练兵处。又奉谕云:
  前因各直省军制、操法、器械,未能一律,迭经降旨饬各督抚认真讲求训练,以期画一。乃历时既久,尚少成效。必须于京师特设总汇之处,随时考查督练,以期整齐而重戎政。着派庆亲王奕劻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近在北洋,着派充会办练兵大臣,并着铁良襄同办理。该王大臣等受恩深重,务当任劳任怨,认真筹办,以副朝廷力图自强之至意。其应办事宜,着该王大臣等随时妥议具奏。钦此。
  以上所记袁世凯叠荷恩施,专差兼责,万绪千头,知遇若此,又不得不为袁幸也。
  


第六章总揽清国要政之时期
  


第一节任事之繁
  袁世凯在专制政体之下,得君若此,可称罕有。秉笔至此,直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而袁世凯当时任事之繁,亦可想见。试列举其责任于下:一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兼管长芦盐政,一督办关内外铁路。一参预政务大臣,一督办商务大臣并会议各国商约,一督办芦汉铁路公司事宜,一督练八旗兵丁,一督修正阳门工程,一督办电政大臣,一会订商律大臣,一会办练兵大臣。以上十一种,莫非任大责重之事。铁路、商务、练兵、电政,各有专门。参政务,订商律,又不仅专门学识,尤须通中外情形,明社会习惯。凡此种种,以一人而能胜任愉快者,敢一言定之日,不但袁世凯无此才略,即东西各国,旷古及今亦无其人。
  袁世凯自叠奉恩纶,频加差委,自知力难兼顾,遂上疏恳辞。疏上,奉谕云:
  袁世凯奏差务太繁,请酌开去各项兼差一折。前因庶务殷繁,以该督向来办事认真,特加倚任,先后派充商务、铁路、电政大臣,并会订商约、商律各事宜,及督修正阳门工程。兹据奏称兼差太繁,力难兼顾,自属实情。除商约尚须续议,铁路时有交涉事件,均关重要,着毋庸开去。电政甫归官办,一切正资整顿,仍着该督督办。至商务、商律,现已设立商部,即着责成该部详议妥定。正阳门工程,着陈璧就近督饬。俾该督于应办各串专心经理,以示体恤。将此传谕知之。钦此。
  袁奉谕后,复上疏云:
  窃臣云云,(中略)仰蒙宸训周详,嘉矜备至,跪聆之下,感悚万分。查商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