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北京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寻找北京人-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到东京后的长谷部言人当即上书日本文部省,将在北平搜寻“北京人”一事作了详细汇报。长谷部言人的这份报告是这样写的: 
    文部省: 
    存放于协和医学院密室中的“北京人”化石头骨已被转移,目前只存有石器时代的工具和一些科学价值不大的动物骨骼化石标本。经初步调查,是美国人转移了“北京人”化石,因为他们已预料到日本皇军将占领北平协和医学院。如果我们的调查和估计无误,“北京人”化石应该还在中国的某一个地方藏匿着。目前,我们正在加紧搜查之中,只要尚有一线希望,我们决不放弃最后努力!同时,我们请求天皇命令华北驻屯军继续负责搜查“北京人”。 
    长谷部言人呈上 
    日本文部省接到长谷部言人的报告后,顿觉事关重大,当即便将此报告呈送日本裕仁天皇阅示。裕仁天皇这个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战争罪犯,按照大卫·伯格米尼(DavidBergamini)的说法,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战争首领。他不知疲倦,有奉献精神,细心、精明而有耐性。他继承了祖父的未竟事业,要将白人赶出亚洲”;但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文化生物家”,把对帝国的管理职责留给大臣和海军司令,而将全部精力贡献给蘑菇和小虫子似的海洋生物。不管外界对这位日本天皇作何评价,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裕仁天皇对古物———尤其是对中国的古董字画和各种文物总是贪得无厌,格外欣赏。因此,当他看完文部省送来的关于“北京人”的报告后,马上便作了如下批示: 
    令北支派遣军总司令部负责追查“北京人”。待查实后,从速运往日本帝国。 
    日本文部省迅速将天皇指令交与日本大本营陆军司令部,由陆军司令部向北支派遣军司令部转达了天皇的指令。 
    至此,长谷部言人结束了他在中国的历史使命,随后被日本文部省派往周口店继续“从事”古人类的“发掘”与“研究”。而他多年来在中国苦苦经营却最终没有完成的搜寻“北京人”的“宏大事业”,则将由日本“北支总部”的一名著名侦探来接替完成。 
    日本“北支总部”的这位著名侦探,叫锭者。 
    锭者是个小个子,平头短发,留着一撮日本武士惯有的小胡子,看上去既精干又老练,而且全身上下的每一个毛孔,似乎都透射着一股阴冷的杀气。据不少人回忆,第一次见到这个日本人时,给人留下的印象,就像在山间的夜晚突然撞见了一只饥饿的野狼! 
 因此,在日本同行的圈里,锭者享有“老狐狸”之称。 
    1942年底或1943年初的一个夜晚,带着一副宽边墨镜的锭者,从东京起程,然后在浓浓夜色的遮掩下,悄无声息地潜入了中国古都北平。 
    锭者潜入北平后,第一个找的人,就是裴文中,可运气不好,锭者第一次去裴文中家时,裴文中不在。 
    裴文中回家后,家里人对他说:“来了一个日本人,叫锭者,还留下了一张名片。让你明天不要出门,有很要紧的事情找你谈。”裴文中拿起那张烫金的名片,斜了一眼,便随手扔在一旁。他想,跑不了,肯定又是来追问“北京人”的。 
    第二天一早,锭者再次来到了裴文中家。锭者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一见裴文中,便显得十分的客气和热情。几句寒暄之后,锭者果然直截了当地说道:“我是‘北支总部’的侦探,奉军部最高命令,为找‘北京人’化石而来,希望能得到裴先生的鼎力相助。” 
    “遗憾,我对你很可能无力相助。”裴文中不卑不亢。 
    “我已经知道保险柜中的‘北京人’真的已经被人偷走了,剩下的只是一些破碎的模型,同时我还知道盗窃者就是美国人。我想,这些情况裴先生不会不知道吧?现在,我非常希望裴先生能告诉我当时‘北京人’丢失的一些具体情况。”由于这时的北平已完全被日本人控制,所以锭者的言谈举止,没有任何顾虑,所有的询问都显得干脆利索,毫无拖泥带水之感。 
    “我的办公室在西城兵马司9号,协和医学院在东城,两者离得远,当时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我并不知道。”裴文中答。 
    “装有‘北京人’的保险柜由谁掌管?”锭者问。 
    “我只知道是美国人,到底具体是谁负责,我也不太清楚。”裴文中答。 
    “‘北京人’标本到底存放在什么地方?”锭者问。 
    “协和医学院娄公楼的地下室。”裴文中答。 
    “你最后看见‘北京人’是什么时候?”锭者问。 
    “大约是日美开战的前一个月,我因为要找一块头骨来研究而进过保存‘北京人’的地下室。”裴文中答。 
    锭者点了点头,站起身来,继续说道:“我知道你是热衷于做学问的人,不是政治家。只要你肯配合,我们是不会伤害你的。为尽快弄清‘北京人’的下落,从现在起你不能出门,至少两个礼拜内不能出门,要随时等我找你谈话。” 
    锭者不愧是个精干、狡诈的老手,从裴文中家出来之后,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把协和医学院内所有与“北京人”有关和可能有关的人,全部审讯了一遍,甚至就连曾用小车帮助博文把两个装有“北京人”化石的箱子送进保险柜的勤杂人员常文学,也没漏掉。 
    但锭者的“工作”,还是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最后,锭者把“希望”押在了博文身上。 
    博文,这个昔日风度翩翩的美国学者,在日本人长达一年多的拘禁中,此时已经明显地憔悴和消沉了。锭者这次找到他后,不分白天夜晚,一次又一次地审问他,有时还用种种毒辣的手段摧残他的身体,用种种卑鄙的伎俩污辱他的人格。渐渐地,博文的精神开始崩溃了,几乎很快就成了一个神经病。 
    据说,无论锭者怎么严刑拷打,博文只把“北京人”怎样装箱、装箱后怎样押送到地下室、而后又怎样交到美国公使馆等详情讲一遍,就再也说不出其他情况了;至于“北京人”现在到底在谁的手上?去向如何?就是打死也不知道了。 
    没有办法,锭者只好像扔麻袋一样将博文扔在了一旁。接下来,锭者在综合、分析了所有的调查情况后,又将追查的目标重点放在了美国海军陆战队。 
    对于美国驻华北海军陆战队来说,自1941年12月8日那场灾难从天而降后,境况越来越坏,越来越令人感到绝望。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到一个星期,英国最新型的、最强大的战舰“勇猛”号和“威尔斯亲王”号相继被日军炸沉,美国太平洋舰队眼望着它在太平洋滚滚燃烧;而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泰国也先后受到强大日本军队的攻击,于是新加坡沦陷了、香港沦陷了……日本陆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过来,整个东南亚犹如山崩地裂,英美军队到处都在溃退、溃退。 
    太平洋海岸的战争消息,使这支远在几千里之外的美军不寒而栗,而自身的遭遇更令人生出无限的伤感与恐惧。这些驻平、津、秦皇岛的美国海军,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了在敌人占领的国度里,作为俘虏的滋味。
  他们白天的一切事务自然被取消了,晚上的夜生活也不可能存在,限制上街,限制串门,限制彼此窃窃私语,限制相互交头接耳,甚至限制四处张望等等一切人的正常活动。只要日本士兵走过来,他们就得立即鞠躬,稍有怠慢,便是一记耳光,而且打得还特别的响亮。因为不给日本士兵鞠躬,则意味着对大日本帝国及天皇陛下的不礼不敬,不忠不孝。 
    锭者首先找到了驻华北美国海军司令官哈斯特上校。这时的上校司令官早已失去了往日神气傲慢的风采,他尽管依然身着军服并佩有日本人特许的长剑,然而却没有了半点军人的精神和气质,那长长的佩剑如同乞丐的木棍斜挂腰间,让人见后除感到可怜甚至滑稽之外,再也不能令人生出其他任何美感。是啊,事到如今,高等的白人终于被日本人折服,谁还敢不低下那高贵的头颅? 
    但锭者审问的结果,令他有些出乎意料。哈斯特上校坦言:他确实曾经接到过美国公使馆的指示,让驻华北海军陆战队负责转移“北京人”化石;但他并没有具体承办这项任务,因为当时还有许多更紧迫的事情要等着他去处理。至于“北京人”到底是什么模样?是高是低?是胖是瘦?是三块骨头还是五根肋骨?是装在白色木箱里还是装在红色皮箱里?是一个箱子还是两个箱子?他从未见过,因而一概不知。至于派去拉箱子的人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拉的箱子?是拉了还是没拉?他也同样无可奉告。 
    锭者只好暂时又放弃了哈斯特上校。 
    根据新线索,锭者转而又找到了曾经去协和医学院运送“北京人”化石的美军上士斯耐德尔和中士杰克逊。锭者认为,不出意外,两位直接承办“北京人”化石的转运者,应知道“北京人”的去向。 
    然而,当锭者见到两位“知情者”时,情形却比他想象的复杂得多,棘手得多,同时也要尴尬得多。 
    斯耐德尔和杰克逊就站在锭者的面前,却紧绷着脸,不愿正面和锭者对视,因为这两个美国军人的不幸遭遇和未卜的前程,早就加深了对日本人的愤恨和仇视。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两位年轻的士兵虽身陷囹圄,却并不把眼前的这只“老虎”放在眼里。他们开始推说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记不起来了,但后来在锭者的再三逼问下,才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去北平协和医学院押车装过一批“货物”,但并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他们先将这批“货物”送到了美国公使馆,之后又遵命押往秦皇岛,然后再放入了瑞士仓库。至于这批“货物”里面到底有没有红木箱或白木箱,红木箱或白木箱里装没装有“北京人”化石,则无从知晓。 
    “你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呢?!”锭者一听,好不容易搞到的线索有可能又将断掉,一下有些急了。 
    “我们怎么可能知道呢?”两位美国士兵并不示弱。 
    “转运‘北京人’是你们的职责!”锭者强调说。 
    “士兵的职责是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两位美国士兵针锋相对,“而上级交待任务时并没有让我们知道箱子的颜色和形状,更没有告诉我们箱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东西;如果我们都知道了箱子的颜色和形状,甚至知道了里边存放了珍贵的‘北京人’化石,那岂不意味着泄露了军事机密,违犯了军事纪律?” 
    尽管锭者对两个美国士兵软硬兼施,但最终还是不能奏效,只得匆匆收场。 
    锭者回到自己的住所,把近一段时间来所调查的结果细细分析了一番,而后便开始琢磨起来。尤其是美国人提供的情况,引起他高度的重视,尽管那些美国人的话表面上听起来语无伦次,毫无头绪,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既然美国海军陆战队受美国公使馆的指令而去协和医学院转移过一批“货物”,那么珍贵的“北京人”化石肯定就在其中;现在只要搞清“北京人”从协和医学院运出后,美国人将它藏在了什么地方,那下一步找到“北京人”就大有可能。根据两个美国兵的说法,“北京人”已被他们转押在了秦皇岛瑞士仓库,假设美国士兵的话是真的,假设“北京人”目前还没有同其他货物一起被转移至别处,那么“北京人”就应该还藏匿在秦皇岛瑞士仓库的某个地方。 
    锭者经过反复推敲,最后认定,可能存留“北京人”的地方只有两处:1.秦皇岛瑞士仓库(这个地方的可能性最大);2.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而要证实“北京人”现在是否存在,只有对这两个地方实施紧急搜查。 
    锭者当即向北支派遣军司令部作了报告,得到准许后,锭者马上带领着一群士兵,首先冲向美国陆战队兵营。经过好一阵搜查,结果还是没有。 
 看来“北京人”惟一可能存在的地点,只有秦皇岛仓库了。 
    锭者马不停蹄,又率队向秦皇岛火速赶去。 
    往日井然有序的秦皇岛,此刻已经完全乱套了! 
    12月8日,日本军队缴下了秦皇岛霍尔库姆营地美国海军陆战队官兵的枪支后,紧接着便对美国在秦皇岛及市区的所有物资进行了严密的封锁。 
    这时的秦皇岛码头,从北平、天津等地运来的包装箱已塞满了整个货栈,偌大的瑞士仓库也早已满得几乎放不下一只脚了,整个码头耸立起了一座座由货物堆积而成的小山包———有的用白色篷布遮盖着,有的顶端搭上几块草席,有的干脆什么也没有,任凭风雪肆虐。这些货物大多是在等待即将到来的“哈里逊总统号”轮船装载的。但如前文所述,从太平洋上过来的“哈里逊总统号”轮船未能靠岸,就已被日军截获。因而码头上的货物便成了一堆堆、一群群既无人运走也无人领回的“流浪孤儿”。 
    由于战局不断恶化,秦皇岛港成为日军转运战备物资的专用码头。随着一批批军火的运进运出,原存放于码头和瑞士仓库的美国人的物资,有的被日军抛入大海,有的被运到大街上卖掉,有的被洗劫后则变成了日本人的私有财产。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有充足的地盘,以存放战争所急需的军火。 
    锭者赶到秦皇岛港后,立即将“北京人”化石的情况向这里的日军司令官作了汇报,并要求派兵协助搜寻“北京人”。 
    于是一时间里,整个秦皇岛港内港外,大小板箱统统以各种方式打开进行仔细搜查;整个码头、仓库和货栈,铺满了被从箱子中扔出的衣服、书籍、铁器、瓷器、木器等各色物品;日本士兵的皮靴在上边来回走动,几乎将这些抛散的物品碾成了一堆破烂。然而,锭者和他的士兵们经过三天三夜的紧急搜查,依然连一块骨头的碎片也没找着。 
    这位著名的东洋“间谍”的梦想,再一次落空了! 
    “这不可能,一定还有什么地方没有搜查彻底!”当一个红着眼睛的日军大尉向锭者汇报搜查的最后结果时,锭者根本不顾眼前的事实,歇斯底里地咆哮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