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首饰鉴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珠宝首饰鉴评-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框角镶是指将爪齿放在宝石锐角的顶端,并将每一个角都镶包住,底座按宝石形状而定。

图2…18 框角镶

框角镶嵌工艺,要求爪齿镶嵌宝石位置正确,无漏包和松包现象,底座与宝石形状相协调(图2…18)。

2。爪镶

该工艺是用较长的金属爪(或柱)紧紧扣住宝石的镶嵌方法。爪数有3个、4个、6个,爪形有三角爪、方爪、椭圆爪、随形爪等。其优点是爪齿很少遮挡宝石,最大限度地突出宝石(图2…19)。

爪镶时,爪的大小一致,间隔均匀,所镶宝石位于镶座的正中并且保持水平。

3。钉镶

钉镶是直接在金属材料上用钢针或钢铲在镶口的边缘铲出几个小钉,固定住宝石,又分钉版镶、起钉镶,钉的数目有2个、3个、4个和密钉镶(亦称群镶)。

图2…19 爪镶

钉镶工艺标准是,宝石要有同样的大小和高度,并且保持水平。宝石间的间隙应相等,宝石间的腰棱可以接触,但不可重叠和挤压(图2…20)。

4。包镶

包镶是指用金属边将宝石四周包围住,是一种最牢固的镶嵌方式。弧面型戒面多用此法镶嵌。

图2…20 钉镶

包镶工艺,要求宝石与包边之间无空隙,包边均匀流畅,沟缘平整光滑。刻面宝石的顶部底尖不能露出托架;素面宝石镶边的高度略高于戒面的最大腰部;马鞍形宝石戒面的底部为弧形,托架底部的弧形必须与之弯曲一致,镶边略高于宝石的厚度;菱面形宝石采用封底镶口时,封底中央应钻一小孔,用以调整戒面位置(图2…21)。

图2…21 包镶

5。轨道镶

轨道镶是先在金属托架上车出槽沟,然后把宝石夹进槽沟内。轨道镶分为一边打压的单轨镶嵌和两边打压的双轨镶嵌(图2…22)。

对于这种镶法,要求槽沟的边缘平直光滑,两端对称,均匀盖住每个宝石。宝石在槽中均匀排列,高度相同。槽的两端对称,宝石的分布形状与底座的轮廓线一致。

图2…22 轨道镶

6。无边镶

无边镶是指用金属槽或轨道固定住宝石底部,并借助宝石之间及宝石与金属边之间的压力固定住宝石(图2…23)。

该工艺要求宝石受压均匀,排布有序,槽道规整,光滑美观。

图2…23 无边镶

7。闷镶

闷镶即用金属托架的边将宝石四周包住的方法。在首饰台面上没有镶边,而且台面与托架齐平。

闷镶又叫抹镶,其工艺质量要求是,宝石戒面的台面与托架齐平,宝石四周均被金属托架的边压住,压紧,不松动,不要压碎宝石。

8。隐性镶

这是一种镶嵌座隐藏在宝石的腰部以下的方法。先在宝石腰部以下切出凹槽,凹槽中镶入的爪钩紧紧抓住宝石并被隐藏起来,使凹槽都隐入亭部而看不见。

9。蜡镶

它是先将宝石镶嵌在蜡模中,经过制备石膏型腔,脱蜡,焙烧,将宝石固定在型腔的石膏坐上,金属液浇入型腔并包裹宝石,冷却收缩后即将宝石牢牢地固定在金属镶口上。

该技术具备降低人工成本,减少金属损耗,降低工具成本,节省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可实现设计创新的优点。此法适用于耐热的宝石,尤其是镶嵌困难的宝石,但不适用某些带裂纹的宝石或经过高温后颜色不稳定的宝石。

10。树脂镶

树脂镶是指经过特殊处理的无色透明树脂,在真空中硬化后,将钻石镶于其中,使台面与树脂表面在一个平面上,再用贵金属托架来展示树脂镶嵌的钻石。佩戴时,钻石仿佛悬空漂浮在首饰上,故又称之为飘浮钻石首饰。

11。微镶

微镶是利用体视显微镜辅助,整个操作在显微镜下进行。其原理和操作方法与传统的金镶技术没有本质区别。该法主要用于镶嵌较小的钻石或宝石,与通常的钉镶相比,微镶所起的钉要小得多。钻石的镶嵌更紧密,在最大程度上隐藏了金属,整个镶嵌面看上去会由钻石铺平。因此,整个视觉效果特别好。微镶的边铲得直且光滑,钉也较细,清晰且圆。

12。纤维悬浮镶嵌技术

该技术是中国企业TTF的原创技术。该技术可使钻石、彩宝(1mm以下)更多的暴露在光线下。钻石镶嵌的饱满度极高,使首饰更加璀璨、奢华,显示出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商业价值。该技术解决了细小宝石易脱落的问题。该技术于2009年5月14日展示于第五届深圳文博会水贝分会场。

二、随型镶嵌

随型又称随意型,这是最简单的宝石造型。它的造型基本上已由大自然完成了或者原石本身形状决定了,人们要做的仅仅是把原石的棱角磨圆滑并抛光,以增加宝石光洁度。由于其形状奇离古怪,变化不定,表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丰姿多彩,具有其他宝石造型所难以具备的特殊魅力,颇受追新求异的人们钟爱。对于异型宝石的镶嵌工艺有:

1。打孔法

打孔法是指在被镶嵌的宝石上打个小孔,在金属托架底座上安置一根铜针,在针上涂抹上专门胶结剂并穿入宝石孔中将宝石固定。该法主要用于珠型宝石(图2…24)。

工艺要求,宝石底部的钻孔大小应与金属底座上钢针的粗细相吻合,并要粘结牢固。宝石位置正确。

图2…24 打孔镶

2。包镶法

包镶法是用金属材料按宝石形状圈成外形,将包边压住宝石。

它适用于体积大、形状复杂的宝石镶嵌。金属包边应整齐一致,色泽均匀,包住、包紧宝石。

第四节 切磨工艺

宝石的切磨加工工艺,是按照饰品设计(款式设计、光学效果设计、造型设计、款式设计参数、工艺设计及成品指标)的要求而划分质量等级的。

款式设计应按原石形状、大小、主要特征和加工技术,进行以装饰和增值为目的的造型设计,最大限度地体现宝石的特殊文化商品的装饰功能和财产功能。

光学效果设计,是运用光学原理,通过造型中所包含的晶体光学特性来展现宝石独具的装饰美。

造型设计(创新型、改型及混合型)应满足原石利用率的要求,应有的晶体光学特殊效果要求,适用宝石加工工艺技术水平并满足首饰设计工艺的要求。

款式设计参数,以比例、角度和半径来表示。而工艺设计,是根据原石特点,设计具体的加工方案,提出设计工艺要求和成品指标(成品规格、尺寸、质量、品级等级、款式标准和质量标准等),达到装饰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宝石加工过程,可分为取样工艺阶段、成型工艺阶段和成品工艺阶段3个阶段,在加工过程中又分为工艺设计、坯工、细工、精细修饰、抛光、整理6个工序。

根据宝石造型设计,可分刻面型、弧面型、珠型和异型四种。

根据设计的造型、光学效果、设计的成品指标和等级,对宝石成品工艺质量进行检验评价。概括起来,可从3个方面进行检验,即造型的完整性,加工面的形状和精度(如弧面、圆柱面、圆锥面是否标准;刻面型平面是否平整,可反映出加工面的形状质量;加工面上棱的相交角度,加工面的对称性,可反映出加工面的精度)及加工面的粗糙度(每个加工面是否达到表面粗糙度要求,反映出抛光工艺质量水平。一般应达到R<0。02μm标准)。

一、刻面型

凡透明的有色或无色宝石均适于切磨成刻面形琢型(简称刻面型,下同),以充分体现宝石内在美的品质。刻面型既可重点突出无色宝石的光彩和亮度(如钻石),亦可使有色宝石的色度更浓、色耀度增大、色调更加鲜艳。因此,刻面型在首饰石的琢型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刻面型琢磨必须完整准确地反映设计思想和设计要求。

刻面型又称棱面型和翻光面型。其特点是由许多小翻面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构成的几何多面体。琢型种类多达数百种,根据其形态和小面组合方式,可分为钻石式、玫瑰式、阶梯式和混合式四大类。

适于刻面型加工的宝石种类繁多,市场常见的有钻石、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等贵重宝石,还有绿柱石类宝石、石榴石类宝石、水晶类宝石、托帕石、碧玺、橄榄石、锆石、尖晶石以及一些人工宝石。

1。加工工艺

宝石刻面型加工,通常要琢磨出几十个或数百个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相互连接的平面。刻面型加工工艺复杂,耗工时较多,技术要求高。工艺流程一般是:出坯→粘杆→圈形→冠部研磨→冠部抛光。然后将宝石翻转,再进行粘杆→亭部研磨→亭部抛光→拆胶清洗。送质检部检验,不合格的尚需进行修饰或返工。

(1)出坯工序,通常有原石分割和毛坯修整两个步骤,所用工具主要是切块机、切割机和修整锯等。

(2)冠部和亭部的各种刻面的研磨与抛光,是加工成品的重要工序,主要是用八角手或机械手刻磨机,通过控制粘杆与磨盘的夹角和粘杆轴的转动来实现的。

2。质量要求

宝石刻面型琢磨原则,必须完整准确地反映出设计思想和设计要求,达到晶莹剔透、光洁亮丽、比例适当、腰厚适中的质量要求。

(1)刻面宝石定向正确。

1)多色性明显的宝石,垂直台面应看到宝石的最好颜色,且无多色性表现。

2)有色带、色区、色团的宝石,垂直台面看时颜色应比较均匀。色带应平行放于腰部位置,较小的色团可以放在亭部的亭角处。

3)瑕疵的要求严格,应尽量剔除,即便高档的宝石对瑕疵的要求虽可降低一点,但亦应当将其留在宝石的腰围等不显眼处,以减少对美的影响。

(2)刻面对称性好、均匀性高。同一类型的刻面应大小相等、排列对称,刻面棱线平直、刻面交汇点尖锐,无多余刻面。

(3)刻面型宝石粒度大小应该有度,既要尽量提高其出成率,又利于镶嵌加工和保持宝石品质美的呈现,一般下限在0。3~0。5ct,上限可根据市场需要和装镶要求而定。

(4)刻面型宝石的面角比例应能充分体现宝石的价值。刻面型宝石的面角比例是其能否充分体现宝石价值的重要参数(表2…2)。不同宝石的面角比例是不同的。目前,只有钻石的面角比有较完整的一套标准,而其他透明宝石的面角比较为复杂,因为影响因素太多(如色彩、色度、色耀度、色调、质量、透明度、形状、瑕疵等),现在还未有一套标准,只是根据折射率大致确定了各种宝石的冠部角和亭面角的范围。至于台面的大小和冠部高度及亭部厚度的比例,通常按如下比例分别对待。

1)无色或浅色的透明度高的宝石,其钻式琢型的台面直径为腰部直径的一半。

2)长方形或椭圆形等有长短径的琢型,台面短径取腰部短径一半,冠高与亭部厚度之比为1:2。

3)阶梯式琢型,台面可适当放大,其短径约为腰部短径的1/2至2/3,同时亭部厚度适当减小。

4)色深透明度相对较低的宝石,台面直径宜取腰直径的2/3,冠部高度和亭部厚度的总和要较小,二者之比可取2:3或3:4,以增强宝石的色耀度和透明度。

(5)抛光面应平整光滑,反光均匀明亮,无明显麻坑。

二、弧面型

弧面形琢型对材料无特殊要求,一般选用半透明…不透明的宝石,如翡翠、欧泊、刚玉类宝石、绿松石、孔雀石、青金石、变石、月光石、石榴石、天河石、玛瑙、珊瑚、琥珀以及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等。

1。加工工艺

弧面型宝石加工的工艺流程有出坯→圈形→粘杆→预形→细磨→抛光→拆胶清洗6道工序,然后送检。

(1)出坯。出坯工序包括画线和下料两个步骤。画线对于颗粒小的贵重宝石原石是不必要的。画线可以料尽其用,便于准确下料。下料即按画线轮廓锯割,获得大致形似腰形的毛坯。

(2)圈形。毛坯通过砂轮磨削,把腰形圈出。圈形时应注意留有一定的工序余量,不可除量过多。圈形完成后,可在底面边缘磨出一个小斜面,小斜面与底面的夹角以40°~45°为好。

(3)粘杆。为预形弧面,将坯料粘于粘杆上。粘料一般为黑火漆胶或红火漆胶。待粘结剂粘牢坯料后,就可以进入下道预形工序。

(4)预形。是用砂轮磨削余量出造型。通过预形,要求坯料基本获得所设计的弧面形状,尽量使弧形表面光滑。

(5)细磨。用轮磨机、盘磨机或带磨机将坯料表面包住,通过细磨进一步提高造型精度,消除预形所留的工序余量,降低宝石坯料表面粗糙度。

(6)抛光。通过抛光盘转动使宝石表面与抛光剂相互摩擦,使宝石表面获得光滑的镜面,达到最佳状态。

2。质量要求

弧面形琢型主要是突出表现宝石的颜色、光泽和特殊光学效应,观赏面尽量无裂纹、脏点及其他瑕疵,并按设计要求磨制出各种形状的截面(表2…3)。

弧面形琢型,按其腰部外形,可分为圆形、椭圆形、橄榄形、心形、矩形、方形、垫形、十字形、垂体形等。根据弧面形宝石(或玉石)的截面形状,可分为单凸型、双凸型、凹凸型和凹型等。

单凸形琢型,当弧高与底面宽度之比为1:1或大于1:1时叫高凸型;弧高与底宽比为1:3至1:5时,叫低凸型。

双凸形琢型的特点,是两面均为凸面。

凹凸形琢型,是在单凸面的琢型基础上,底面部向上挖一个凹面。

对弧面型工艺要求是:

(1)腰围轮廓对称及弧面对称程度。

(2)抛光面是否光洁,有无抛光痕、擦痕等。

(3)底部是否平整,有无坑洞,边部是否有硬伤或缺口。

(4)腰围轮廓的长宽比例、弧高与底宽的比例是否适当。

(5)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是否明显,颜色是否最佳。

三、珠型

珠型首饰石最为常见,所有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珠宝玉石材料都可琢磨成造型优美的圆珠形球体,直径大的可达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小的可为几毫米至十几毫米,用作首饰石或观赏石。

珠型以其形态特征,可分为弧面形的圆珠型、椭圆珠型、扁圆珠型、腰鼓珠型、圆柱珠型和刻面形的棱柱珠型(立方体珠、正四方柱珠、正三棱柱珠和菱柱珠)两大琢型。

1。加工工艺

珠型宝石加工工艺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