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大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省委大院-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济实力有限,只能做到这个层次了。全省八十多个县区,国家级贫困县就有二十多个,如果中央不给补贴,那些地方,连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我做龙江市长的时候,有好几年,下面的几个县的教师,一到年关,因为发不下来工资,就去市里上访、告状,群众意见很大。我把各个县的县长叫到我办公室,给他们下了死命令,如果在大年三十之前不能把全县教师的工资发下去,你们就不用回家过年了,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就是把县政府的小汽车全卖掉,你也得首先保障教师的工资。他们被我逼急了,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回去东挪西借,总算是把教师的工资首先发放了。但是公务员,就不能保障了,有的拖欠了年把,才得补发。你说这样的地方,连政府都是濒临破产的,不发展经济,日子怎么过?”

第二章省委书记也有难办的事情(2)

这些情况王一鸣也知道,这两年,王一鸣已经把全省八十多个区县,跑了一遍,有的地方,去了好几遍了。对全省的省情,他也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那些国家级贫困县,都是老少边穷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人才、项目、资金什么都缺,唯一的优势,就是有些地方,属于资源富集区,或者待开发地区。但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如果开发不当,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环境灾难。事实上,有些地方由于急于求成,已经上了一些项目,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怎么做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现在是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都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不发展不行。为了发展,把环境污染了,把西江省的青山绿水搞得一去不复返了,也是历史的罪人。执政者就是要在这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考验着执政者本人的智慧和远见。

王一鸣的思路是,多引进一些大项目、大投资,上马一些符合环保标准,能给当地带来就业机会,税收贡献比较大的项目。就像小龙江水电站那样的项目,一个项目就有二百多亿的投资,建成投产后,当地的财政立即可以增收一大块,每年多七八个亿的税收,可以干不少事情了。这样的项目,每年铺开十几个,那五年下来,就不得了。整个西江省的财政,每年都可以增加上百亿,现在整个省财政,一年下来,才有五百多个亿的收入。如果平均每年增加一百亿,那五年就可以翻一番了。到时候财政收入达到一千亿,虽然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但对于西江省来说,等于经济发展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台阶。他王一鸣到时候就有面子了,毕竟也算是有政绩的省委书记了。

这是王一鸣的心里想法,他现在主要是集思广益,想多听一听别的同志的意见,于是就继续启发秦书海,说:“那你看,具体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加快发展,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呢?”

秦书海知道,王一鸣还在考验自己,他做过多年的地方领导,前些天又看了那些笔杆子们写的材料,从里面随便提炼几条出来,这个能力还是绰绰有余的。他喝了一口水,显得胸有成竹的样子说:“既然王书记问到这个问题,我就谈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吧,仅供参考。第一条路子,还是大办工业。我们西江省是农业大省,工业小省,财政穷省。为什么穷?最主要的是工业总产值上不去。缺乏在全国有影响的大企业,产值最高的,都是传统工业。我们最大的企业——西江钢铁集团,一年的产值才一百多个亿,像这样的年产值上百亿的企业,我们西江现在才三家,另外两家上百亿的企业,一家是西江烟草公司,一家是河东汽车集团。高科技企业,新兴产业,一家大的也没有。更没有规模超大的民营企业。你看东部发达地区,从企业规模上,人家一家大型企业,产值往往上千亿,甚至几千亿。一家就等于我们几个市的总和。有的民营企业,规模往往大得惊人,年产值几百亿、上千亿的都有。一个省里有规模上千亿的龙头企业七八家,规模几百亿的企业几十家,规模几十亿的企业上百家,其他的小企业星罗棋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产业集群,总量加在一起,那就相当可观了,整个省里GDP轻轻松松过万亿,甚至几万亿,财政收入五六千亿,甚至七八千亿,和我们省一比,那差距就相当大了。我们现在一个省六千多万人口所创造的GDP总量,还比不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市。你看青岛、宁波、苏州、杭州那些市,一个市的GDP总量,都达到两三千亿了,更别说北、上、广、深那些一线城市了。所以我认为,我们西江省的落后主要在工业,西江省未来能不能迎头赶上,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最主要的突破口,也在工业。工业上不去,靠农业,第三产业,现在看来,根本没有可能。办工业,最主要的办法,还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上大项目,千方百计吸引投资。我们西江省的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我们如果在环保方面放开些尺度,把东部发达地区向内地转移的企业吸引过来,像冶金、化工、陶瓷、水泥、服装鞋帽等等,每一个市都搞几个有特色的工业园区,这样发展个三五年,情况就会大为改观。加上我们原来的优势产业,像食品、机械制造、汽车、冶金、制糖、水泥等,我们完全有可能实现七八个甚至十几个产业的上千亿规模。这样加在一起,我们的工业产值,也就能上万亿了。工业产值上万亿,GDP总量上万亿,这个目标的实现,将是西江省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我觉得只要努力,大家都想办法,三五年之后,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

秦书海这个思路和王一鸣很长时间思考的,基本上是不谋而合的。于是王一鸣兴奋地站了起来,来回在办公室踱着步,频频点头说:“好,好,我们就来个八大或者十大行业振兴计划,这个事情,你负责牵头吧,省政府那边,你负责通通气,搞一个文件出来,上省委常委会大家一起议一议。形成会议决议,这要算是我上任以来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了。我们要正式发出信号,让各级领导干部和全省六千多万群众知道我们下一步的重点目标是什么,主攻方向在哪里!”

秦书海说:“好的,回头我就和志恒同志商量商量,让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发展研究中心的人也参与进来。详细情况,让志恒同志向李省长专门汇报汇报。”

志恒同志指的是薛志恒,他是省政府的秘书长,是前省长刘放明比较信任的人,这一次李耀当了代省长,估计到明年一月底省人大开会的时候,就会提名新的省政府秘书长人选了。

省政府秘书长和省委秘书长不一样,省委秘书长一般都是省委常委兼任,是副省级,干部权限在中组部。就像秦书海,虽然他是杨春风提拔上来的人,王一鸣当了省委书记,照样得用他。就是不喜欢他,也没有办法,因为他这个级别的干部,王一鸣动不了,王一鸣作为省委书记,只能在省委常委分工的时候,可以为秦书海挪挪位置。你不让他做省委秘书长,总得给他安排一个位置吧,兼任一个市的市委书记,或者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这些岗位,比着省委秘书长,他更舒服,因为在他那一亩三分地里,他是老大,他说了算。

而省委秘书长这个位子,就说不好了,就看你会做不会做了。会做的人,权力大得惊人,甚至比省长还牛,会成为省委常委里面的实权派,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整个省里,只有省委书记一个人,可以找你的麻烦,其他的人,你理都不用理。根本动不了你一根毫毛。像原来的秘书长高天民,就是这样的,获得了杨春风的充分信任,杨春风什么事情都征求他的意见,有些厅级干部,高天民不喜欢的,一句话,说换就换了。

其实那些厅长、市委书记和市长们,当时的省长刘放明就是有不喜欢的,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那些人就是杨春风安排的。有什么事情,刘放明安排过了,那些厅长、市委书记和市长们,如果不想办了,可以故意装糊涂,或者拖延时间,让刘放明这个当省长的都没有办法,只能是在办公室里拍桌子骂娘,向秘书发牢骚。

而高天民给他们打个电话,让他们办什么事,他们没有一个敢不痛痛快快答应的。事情办得慢了,你还不好意思交待。见了高天民,还要主动承认错误,以获得他的谅解。

这就是权力的魅力。高天民虽然只是个副省级干部,但是,在整个西江省里,他可以影响省委书记杨春风的决策,所以他牛。就是当时的省长刘放明,有的方面,和他这个省委秘书长也没办法比。

而秦书海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不是王一鸣自己选上来的人,王一鸣对他,不可能全部信任,他秦书海想要把自己这个秘书长做到高天民那个程度,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因为人和人要靠缘分,他和王一鸣,根本没有杨春风和高天民那样的缘分。所以,秦书海想了,自己这个秘书长的位子,是非常尴尬的。

王一鸣不可能完全信任他,又不能不用他。双方只能是保持有距离的接触。如果他秦书海表现得好了,让王一鸣满意了,王一鸣就会多给他一部分授权。如果王一鸣对他的表现不满意,完全可以提拔一个副秘书长,做省委办公厅的主任,把他秦书海完全架空,没有什么事情去做,就是一个吃闲饭的,那他这个省委秘书长,在同僚眼里,就完全成了笑柄了。

第二章省委书记也有难办的事情(3)

而薛志恒省政府秘书长的位子,只是正厅级别,这个级别的干部,还轮不到中组部来管,省委常委会就可以决定这个位子到底谁来做。

具体到用谁不用谁,还是省长说了算。就是省委书记你也不能硬来。会来事的省委书记,一般都会征求省长的意见,让省长自己提出合适的人选。这样显得你当一把手的比较有胸怀,在今后的工作中,省长也愿意给你配合了。现在李耀刚当了代省长,社会上的小道消息就开始传开了,说省委办公厅的副秘书长萧华杰和江城市委常委、秘书长徐万春,是李耀比较欣赏的人,估计他们中有一个,会在明年一月当选为省政府秘书长。

如今的社会,没有什么是空穴来风,官场上的人,时间长了,一个个都成了政治分析家。李耀来西江省里的时间并不长,从外省调过来后,当了两年抓宣传的省委副书记,又当了两年的省委副书记兼江城市委书记,和他有过长期合作关系的,一个是萧华杰,李耀当省委副书记的时候,他配合工作过两年。一个就是徐万春,李耀当江城市委书记,他当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主要就是为李耀服务的。

省政府办公厅里虽然还有七八个副秘书长,眼巴巴的盯着那个省政府秘书长的位子,但是,他们现在也已经明白了,大家根本没有希望。为什么?因为李耀从来没有在西江省政府工作过,对那几个省政府的副秘书长们,根本没有深入的了解。领导不熟悉,没有完全信任的人,他怎么可能提名你当省政府的秘书长,秘书长这个位子,关键得很呐,这是省政府的大管家。省长开展工作,主要看秘书长的配合了。所以谁当省长,第一个人选,就是选好自己的秘书长。只有秘书长选好了,才能开展好工作。

现在省政府办公厅里那些副秘书长们,最失意的一件事情,就是李耀当了这个代省长,如果按照他们的打算,最好是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郑天运来接任省长。郑天运虽然也是中央部委下派的干部,毕竟在西江省已经工作十几年了,在省政府也已经干了将近五年的副省长了,对大家都熟悉,如果郑天运当了省长,那秘书长的人选,是很有可能从这帮副秘书长中产生的。已经伺候了郑天运五年多的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金志坚,是非常有可能升任秘书长的。

当然,郑天运要想和李耀竞争这个省长的位子,还是没有明显的优势。

李耀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发达省份,当过县长、县委书记,不到四十岁,就做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后来又升了市长、市委书记,在四十八岁的时候,升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五十岁的时候,正赶上西江省出了一系列腐败大案,当时的省委书记谢青松和省长钱明贵,双双入狱,中央干脆对西江省的干部来个大换血,从省外和中央部委,调来了一大批干部,李耀升任省委副书记,交流来到了西江,主抓宣传口。

而郑天运,作为北京下派的挂职干部,从北京来到西江的时候,就是正厅级干部了,他是国务院某部委综合计划司的司长,是中组部重点培养的省部级后备干部。他来西江省后,先做了一年多的省政府副秘书长,然后就做了省长助理兼省发改委的主任,三年后赶上了大换届,一步到位,当选了省委常委,随后省政府改组,他做了常务副省长。总的来说,上升的势头还是挺猛的。做了五年的常务副省长,按说当省长的资历,也已经有了。最关键的短板是,中央那里,还是缺乏一个有影响力的大人物,为他在关键的时候说句公道话。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大”上,他没有当选中央候补委员,许多人就推测,他当省长的希望,是微乎其微了。

当然,放眼全国,有些不是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的人,还是有出任省级行政机关负责人的先例,但那样的情况一般都是特例,当选的人,都是有特殊背景的人。或者当地出了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意外的。

所以,两相比较,李耀当省长的优势还是明显些。所以,当李耀当选中央候补委员这个消息传出来时,许多人认为,他当选西江省新一任省长,应该是没有悬念了。

现在李耀果然当上了代省长,前省长刘放明去了全国人大任职,省政府秘书长薛志恒这个位子,也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薛志恒自己也清楚,他这个省政府秘书长的位子,也快当到头了,等待着他的命运,只有这样几条路。

第一,升任副省长,这个希望基本上是微乎其微了。因为年龄在那摆着呢,他五十七岁了,就是当了副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