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大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省委大院-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人人痛恨贪官,人人又羡慕贪官。官员们在这样的民风中,不以为贪污腐败是什么大的事,相反,不贪污腐败,别人倒认为他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你看这几年那里爆发的腐败案件,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牵涉的人多,哪一个都是窝案,以至于中央国家机关的人,听说是西江省的官员来北京办事了,都敞开着大门,大声说话,怕别人说他接受了西江人的贿赂。在这样的地方执政,说实话,也任重道远。想要在短时期内就彻底改变民风官风,也是脱离实际的。这都是我们改革开放这些年,过于注重物质刺激,鼓励老百姓脱贫致富,可以打破任何禁忌的副产品之一。‘不管白猫黑猫,能够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老百姓就会理解为,为了发财,什么事情都可以干了。这完全突破了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道德底线。所以当今社会,几乎所有的不和谐现象,都跟中国人没了道德底线有关系。在我看来,收拾人心是比发展经济更重大更深远的工程,人心乱了、坏了,任何经济发展的成果都没有意义,人就会变成禽兽不如,好好的家园,就会变成人间地狱。所以古人才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恒亡。邓小平曾说,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教育。毛主席当年也说过,最大的任务就是教育农民。教育什么?就是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离开了这个,整个民族失去了精神的支撑,经济再发展,能有多少意义。”

王一鸣说:“老哥说得是,我一定牢记,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尽我的绵薄之力,争取有所建树。”

魏正东说:“不是争取,而是一定。你有这个机会,一定不能辜负命运的恩赐。学别人混日子,我会看不起你,就不是我的好兄弟!”

王一鸣说:“好,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能够发号施令了,我希望老哥做我的顾问,我们一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老百姓踏踏实实做些事情,不问收获,只管耕耘,只要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就是付出自己的一切,我也在所不惜了。”

魏正东说:“好,我一定支持你!耐心等待,稳扎稳打,你会实现自己目标的。有时候政治非常简单,你有足够的耐心就可以了,就像你,才45岁,有的是时间,你千万不要意气用事,该服输的时候就要服输,这叫权变。你还有三年时间,熬出头,你就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了。有了施展的平台,我相信你会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多保重,千万要沉住气。我就担心,你那个脾气,一旦上来了,会不讲情面,什么话都往外面撂,别人不熟悉你,会受不了。你一定要耐下心来,心平气和地说话,不树敌过多,那样才可以顺理成章地接任。”

王一鸣说:“老哥,我太谢谢你了,许多问题茅塞顿开,你是大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能够结识你,是我一生的荣幸。”

魏正东说:“你我弟兄,不必客气,我们都是热血男儿,位卑未敢忘忧国,命运如何,我们无法左右,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却一切在我。我们共同努力奋斗吧!”

王一鸣说:“好。”

两个人说累了,就到了三楼的餐厅里,叫了几样菜,喝了点汤,吃了些饭。回到房间里,接着唠。直到日落西山、夜色苍茫的时候,才兴致已尽。吃了点晚饭,于艳梅打来电话,问王一鸣什么时候回家。小龚来家了,正在收拾明天要带的东西。小龚说,明天的飞机是上午十点起飞,所以还是要提前准备。

王一鸣说:“很快了,等一会儿就出发。”于是就看着魏正东说,“老哥,怎么样,该说的都说了,我们就此回家,怎样?”

第六章(13)

魏正东说:“好,就是这个房间确实可惜,白白闲着,一个晚上没有人住,浪费啊浪费!”

王一鸣开玩笑地说:“要不你就趁势腐败一下,在这里住一个晚上,也算是废物利用嘛!”

魏正东说:“我才不呢!偌大的一个房间,就我一个人住,孤零零的,有什么意思。人嘛,睡下不就是一尺宽大的地方,要那么大的房间,怎么睡!我不能一夜换四五个地方吧,那不是瞎折腾吗!”

王一鸣说:“要不,我把小曾给你接过来,你们两口子,就算是好好过一个周末。浪漫一下!”

魏正东说:“算了吧,明天一早,我还有课,她还要上班,都是小人物,有什么谱可摆的。等你当了省委书记,我去看你,到时候给我们找个地方,再好好浪漫一下,就算可以了。”

王一鸣说:“那简单,简单,到时候一定邀请你去,带着嫂夫人一起。”

魏正东说:“好吧,就这么说定了啊。”

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小龚在家里,正在收拾出门要带的东西。西服、衬衫、贴身的衣服,都准备了五六套,装了满满两个大皮箱。看王一鸣回来了,连忙站起来,打了招呼,征求王一鸣的意见,看还有什么需要带的。

王一鸣想了想,说:“带上一套《毛泽东文集》吧,那套八卷本的,到那里有时间了好好看看,这样的书,耐读,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估计到了西江那里,不知道好找不好找。放在床头,想翻了就翻翻,方便。其他的东西,没有了到那里再买。”

小龚又说:“西江省驻京办的汪忠主任来电话了,他那边已经安排好了,中组部是梅志宏部务委员去,我们的机票,汪忠负责,他明天八点,准时到小区里接我们,去机场通过贵宾通道上飞机。”

贵宾通道,是机场特意为各个方面有影响的大人物准备的通道,这里人少,基本上不用排队,还有专门的休息间,里面有电视、沙发、电脑、食品等,坐在里面,消磨等飞机的这段时间,在机场这个人流攒动的环境里,闹中取静,又方便又显得有面子。以往王一鸣只有陪同中央领导出国访问的时候,才有机会享受这样的待遇。部里虽然有十几个部领导,但中央领导一大堆,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随便哪个单位,国家领导人都是一大串。他们每年都有出国访问的机会,有的关键岗位的领导人,不知道一年要出去多少次,要参加没完没了的国际会议,还要到发达国家取经,到发展中国家慰问,总之,整个地球,都需要他们实际考察一下,把中国人的热情、好客、友好,带给世界人民,展示我们大国的风采。时代不一样了,中国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整个世界,作为高级领导人,谁也不能学毛主席当年了,就是一辈子呆在自己家了,不出去交流交流,访问访问,那样怎么会有国际化的眼光呢!

大领导出去访问了,都是专机伺候,你想偌大一架飞机上,空空荡荡的,也不好看是吧,和外国领导会见的时候,更不能孤零零的一个人带着秘书、翻译就去了,像什么样子!还是需要跟国内一样,前呼后拥才显得气派,于是就需要带着一批随员。那像王一鸣这样,各个部委的正部级和副部级官员,扮演的就是这个随员的角色。外事部门特意为每个人定制了西服,清一色的黑;衬衫也是一个牌子的,清一色的白。领带也是一个牌子,花色基本上大同小异。这样的一批人穿的基本一样,到了国外,陪同大领导一个一个走下飞机的舷梯,服装一样,提包一样,连脸上的表情都一样,都是庄重的木然的表情,走在领导后面,像是跟了一长串的保镖。

领导的日程都是外事部门提前准备好的,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会见谁,在哪里吃午餐、晚餐,都经过严格缜密的考虑。会见外宾的讲话稿,也是提前准备好的,说什么话,也都是按部就班。像王一鸣这样的陪同,只是一个标准的陪衬,坐在旁边,一天下来,也轮不上你说一句话。你能做的,就是对着镜头,或者看着外国人的脸,微笑,微笑,还是微笑。人家外国的领导,一天握了那么多人的手,他们也不会记得你是谁。

这样的一趟外事活动下来,有时候是十几天,要跑几个国家,陪着领导,把地球转了一圈,回到家里,想一想,自己也没有做什么事情,就是凑个人场,算是免费出国旅游了一趟,虽然是走马观花,但也算是看了一下国外的风景。因为上面的领导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参与的国际行动又与日俱增,什么国际会议,都邀请中国领导人参加,所以导致像王一鸣这个级别的干部,就是当陪衬,也不胜其烦。部里领导十几个,有的时候,竟然安排不过来。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安排其他的司级顶替,他们的级别不够,上级领导会不高兴,以为你这个部不重视他,也不会通过外事部门的批准。所以,部领导们,还得辛苦辛苦。所以一年下来,每个人都要把地球转几遍,算是为世界人民的大团结作出了贡献。

一个人出差开会的时候,王一鸣都是坚持走普通旅客通道,在大厅里排队安检。他不想麻烦那么多的人,再说了,体会体会普通人的生活,有时候倒是更有意思。这一次,到西江省报到,王一鸣就没有安排小龚联系部里的外事司,本来外事司也可以安排走贵宾通道的。没想到汪忠这样细心,会办事。这些驻京办的人,各个都是神通广大啊,怪不得社会上流传,现在几乎没有驻京办办不成的事情了。他们长期在北京,依托各个省市雄厚的资源,在北京各个方面,拉关系,建立感情,为本省市的领导到北京办事提供方便。这些驻京办的主任,都是八面玲珑、社会关系非常广泛的人,一个个都是手眼通天,在他们眼里,没有他们结识不了的人,办不成的事。

第六章(14)

既然明天一早汪忠来接,王一鸣就吩咐小龚,告诉小吴,明天早上他就不用送我们去机场了,免得空跑一趟车,浪费。小龚说:“好,我告诉他。”

对于自己的司机小吴,王一鸣倒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小吴跟着自己,开车有五年多了。原来王一鸣刚到部里做办公厅主任的时候,小吴还没来。过了两年,小吴从部队转业,安排在办公厅的车队,还是王一鸣从军转办挑选的他。那些年,部里每年都要遵照人事部门的要求,按比例安排军转干部。小吴转业的时候,已经在部队为军首长开过几年车,王一鸣看他条件不错,就选了他,放在办公厅,开机动车。

等王一鸣当了专职的副部长,需要挑选一个自己的司机和秘书了,他就挑了小吴和小龚。小吴转业前,已经在部队提了干,好歹也是个排级干部了。安排在办公厅后,还得从副主任科员干起。跟着王一鸣开车几年,现在已经是主任科员了。秘书、司机,都带着到西江省,显然太麻烦。王一鸣征求了小吴的意见,小吴觉得,自己还是待在北京好。已经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家也有了,房子也有了,他不想再折腾了。

王一鸣等的就是他这句话,他自己认了,自己就没有心理负担了。说实在的,一个司机,到哪里都是做司机,领导就是再有权力,他不可能把你一个司机,提拔成厅级干部吧。因为你的文凭、阅历,都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干部任用条件。既然到哪里都是做司机,就不如还是呆在北京,说出来也好听些。

王一鸣只能对小吴进行口头安慰,说:“行吧,这样也好,跟着我漂泊,造成你们两口子天南一个,地北一个,小孩还小,没办法照顾家庭,我也不忍心。说不定我到下面干个五六年,又回北京了,到时候再议吧!好好干,我向办公厅的主任打过招呼的,让他继续关照你。等你年限到了,再给你提一级,做个车队的队长副队长什么的,我的面子,他还是给的。有什么事,需要我办的,随时给我打电话,不要客气,我们还是好兄弟。”

王一鸣的这些话,把小吴感动得眼泪都哗哗地流下来了,他说:“部长,太谢谢你了,感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我这一辈子,都感激你。有用得着我的时候,请你开口,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绝不含糊。”

王一鸣也陡然动情了,眼睛湿润了,说:“好兄弟,不客气,我们的友谊长存,长存。以后常来家里坐,不要生分了。我不在家,家里有什么事,还需要你帮忙呢。”

“好,我一定随叫随到。”小吴说。

当天夜里,王一鸣和于艳梅都有点难舍难分的感觉。在北京八年,两个人基本上没有分开过两个星期以上的时间。有时候王一鸣到外地开会或者视察,甚至陪同中央领导出国访问,最长的时间,也就是半个月。这一次到西江省,面对的现实是,两口子又一次要两地分居了。

王一鸣在床上动情地拥着自己的老婆依然美丽、光滑、细腻的身子。于艳梅这个人,皮肤好,又像她父亲,怎么吃都不胖,身材保养得不胖不瘦,依然是和刚生完孩子时一样,微微发福,是一个成熟女人的样子。

王一鸣说:“老婆,我们又要分开了,你舍得吗?”

于艳梅说:“说实话,我舍不得,我现在就想和你一起去,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我实在是害怕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日子。下班回来,一个人呆在屋子了,空空荡荡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王一鸣说:“那有什么办法?要不我在西江那里给你找个工作,你过一段也调过去?”

“那儿子怎么办?让他一个人在北京,我又舍不得他。再说了,北京这个家,我住习惯了,也舍不得。”

“好吧,那我们只能接受分居这个现实了,没想到八年之后,我们又过上牛郎织女的生活了。看来这就是我们的命啊!”

“是啊,嫁了个当官的,就是这个命。我爸爸在省里,年轻的时候,不也是这个样子的。他在下面的一个县里,当县委领导的时候,那时候他还没有专车,每次回家,没有顺路的公车的时候,他就乘坐公共汽车,路又烂,到了家里,都是一身的黄土,就那样的日子,他和我妈过了七八年,直到升了官,调进了省城里,才算是结束了这样的生活。”

“是啊,我那时候,刚到江北当市长的时候,条件就比爸爸当初好多了,虽然还是两地分居,高速路还没有通,但是我还是有一辆进口的三菱越野车,那个时候,这就是地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