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福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幸福论-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人结伴从燕国奔赴楚国。

    不料,行不两日,途

    ①《李陵答苏武书》。

    ②转引自周纪兰:《应用伦理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0年版,第244页。

…… 513

    第三编 幸福与人生794

    中突遇暴风雪,陷于茫茫的荒原之中。寒冷、饥饿使左伯桃病倒了,羊角哀说:“要死就死在一起,我扶着你走吧!”几日过去,羊角哀也精疲力竭了,好不容易才把左伯桃扶到一株两人合抱有余的空心树下,暂避风雪。大风不断地刮,大雪不停地下。此时,左伯桃气喘吁吁地说:“此去尚远,路上又无村庄,我们衣单粮缺,如果一人独往,尚可到达楚国,与其两人冻饿而死,不如救活一个。救民于水火是我们俩的共同理想,不论这个理想是我们俩共同实现,还是一个人去实现,都算达到了目的。我将衣服脱下来给你,你背上剩下的粮食一个人去楚国吧!”

    羊角哀摇摇头说:“你的本领比我强,应该你去楚国!”两人真诚相让,最后左伯桃说服了羊角哀。

    羊角哀惜别了左伯桃,到了楚国后,受到了楚庄王的重用。

    他连忙带人回到荒原,发现左伯桃已冻死在空心树下。他含泪埋葬了患难之友左伯桃的尸体,痛苦而别。后来,羊角哀在楚国干出了一番事业。每逢左柏桃的祭日,羊角哀总是朝着难友遇难的荒原方向深深地默哀。羊角哀和左伯桃之间的真挚友谊可谓“恩德相结”的“知己”。左伯桃让衣让粮,宁可自己冻饿而死,也要让羊角哀赶到楚国去施展才干,实现共同理想。左伯桃对羊角哀真可谓“恩深德高”的“知己”。

    “管鲍之交”

    ,说的是管仲与鲍叔牙真挚友谊的故事。管仲,名夷吾,幼年时,家境贫困,从小与鲍叔牙为友,两人亲密无间,形影不离。他俩合伙做过生意,共同打过仗,一起做过官。

    《列子》上记载了管仲所述他与鲍叔牙交友过程中的五件事:一是“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意思是说,我年轻穷困时,曾与

…… 514

    894第五章 友谊使幸福们增

    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钱后,我自己分得多,鲍叔牙分的少。

    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家里穷。二是“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为我愚,知时不利也。”意思是说,我曾为鲍叔牙出过主意,而把事情办得很糟。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知道这是时机不利。三是,“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意思是说,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免职。鲍叔牙不以为我没出息,知道我没遇到好机会。

    四是“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意思是说,我曾三次打仗,三次失败,退下阵来。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是胆怯,而是知道我顾虑家中的老母。五是“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意思是说,我原来曾为公子纠争当齐国国君出过力,对公子小白有过“一箭之仇”。公子小白当了齐国国君后,我就被幽囚而受辱了。鲍叔牙不以为我忍受侮辱为无耻,知道我不羞于小节,只是耻于不能显名天下。鲍叔牙还向齐桓公进谏重用我(管仲)

    ,后被任命为齐国的相国,他自己却甘心做相国的助手。管仲叙述了这几件事情后,非常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历史上赞颂他们的友谊:“管子叔牙,可称知己。”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真诚友谊就属于“腹心相照”的“知心”。

    “伯牙子期之交”

    ,说的是春秋战国时代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友谊的故事。

    据《列子》记载:俞伯牙精于弹琴,而钟子期善于欣赏。

    伯牙弹琴时心中之所思,子期都能听出来。

    伯牙抚琴一拨,意在高山。子期听后赞扬道:“弟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

    伯牙凝神片刻,再奏一曲,转而意在流水。

…… 515

    第三编 幸福与人生994

    子期听后又赞扬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伯牙遂引子期为“知音挚友”

    ,常在一起弹琴赋诗,结下了深厚友谊。子期死后,伯牙悲恸欲绝,走到坟前,边落泪边抚琴。哀曲奏罢,拿出小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用力一挥,把心爱的古琴砸得粉碎。他自言自语地说道:“子期不在对谁弹?

    欲觅知音难上难。“

    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真诚友谊就属于“声气相求”的“知音”之交。

    上述“恩德相结”为“知己”的“羊左之交”

    ,“腹心相照”为“知心”的“管鲍之交”

    ,“声气相求”为“知音”的“伯牙子期之交”

    ,都是“相知”的朋友,他们的友谊是真正的友谊,真诚的友谊。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廉洁。”

    ①这里揭示了真诚的朋友与人生幸福的关系。拥有真诚的朋友是极大的欣慰和幸福。

    真诚地对待朋友,首先,要做到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恳待人,既不盛气凌人,又不阿谀奉承。其次,要心腹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搞阳奉阴违,不搞两面派,遇到矛盾要克己谦和,多作自我批评,不能文过饰非,更不能诿过于人。其三,要讲求信义,实践诺言,不可背信弃义。讲求信义,是交友之道的一个秘诀。孔子说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言必信,行必果。”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②只有讲求信义,才能使人觉得你可靠,

    ①《富兰克林自传》。

    ②《论语。阳货》

…… 516

    05第五章 友谊使幸福们增

    值得依赖。相反,“与人交,不为人所信,义未至也”

    ,这就是说,对那些总是满口许诺,而毫不兑现的负义者,别人是不会相信的。因此,朋友之间的信义是非常重要的。惯于在朋友面前说假话的人,一则说明他对朋友不信任,还是“话到嘴边留半句,未可全抛一片心”

    ;二则说明他对朋友不忠诚,他要留有余地,好在以后反目中争取主动。另外,疑心和不忠诚,也是伤害友谊最甚的慢性毒药,对人,对己都是非常有害的。那些对朋友没有信义的人,往往会落得个“骗朋友一次,害自己一生”的悲剧。所以,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是对你的灵魂、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患难相济是真正的朋友A朋友之间的友谊,不在于平日的拉拉扯扯酒肉相待,也不在于你有什么美好的语言和动人的宣言,主要在于你用什么态度去对待朋友,特别是当朋友处于困境和危难之时,你能不能尽自己的心力去帮助他。

    毛泽东同志要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是共产主义同志式的平等互助关系的一种表现。对待自己的朋友和同志应该关心他、帮助他,关心朋友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才是真正的友谊。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是就相互关系讲的。但是,就朋友关系的一方来讲,自己首先应尽心尽力去关心、爱护、帮助自己的朋友。如果只希望对方关心、爱护、帮助自己、要求对方慷慨大方、无私援助,而

…… 517

    第三编 幸福与人生105

    自己却吝啬小气,“一毛不拔”

    ,不去关心、爱护、帮助对方,这就“不够朋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讲述朋友关系问题时这样说道:“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是给他以好处,而不是从他人方面得到好处。当我们真的给予他人以恩惠时,我们不是因为估计我们的得失而这样做的,乃是由于我们的慷慨,这样作而无后悔的。”

    ①俄国著名文学家别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朋友“他们并不是为了友谊而相互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法国伦理学家拉罗什福科也指出:“一个真正的朋友是所有好处中最大的好处,却也是人们打算获得的所有东西中考虑得最少的。”

    这些名人富有哲理的论述,深刻地说明一个道理:真正的友谊在于给予和奉献,不在于索取私利。只有这样的友谊,才能使人感到欣慰。

    关心朋友、帮助朋友,关键是朋友处在困难时刻的关心和帮助。

    《伊索寓言》中有这么一句话:“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有两句谚语是这么说的:“当朋友需要你今天帮助时,千万不要推到明天。”

    “朋友邀宴,可以徐往;朋友有难,必须速往。”莎士比亚在谈到友谊的作用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真正友谊;你有伤心事,他也哭泣,你睡不着,他也难安息;不管你遇上任何困难,

    ①转引自《人生哲学宝库》,第877页。

…… 518

    205第五章 友谊使幸福们增

    他都心甘情愿和你分担。

    明白这些你就肯定能分清,真正的朋友和笑脸的敌人。

    ①

    朋友之间在顺利时,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批评;在困难时,更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安慰、相互支持。当朋友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应该主动、热情、积极地帮助朋友,帮助他渡过暂时的难关。如果只顾自己,不去帮助别人,拒绝帮助别人,怎能找到朋友?

    又怎能建立和发展友谊呢!

    当朋友犯了错误,摔了跟头时,应该伸出热情的友谊之手,给他以友情的温暖和力量,帮助他认识并改正错误,汲取经验教训,把他从摔倒的泥泞中拉出来,使他从错误的痛苦和烦脑中解脱出来。而不能冷淡他,疏远他、歧视他。真正的友谊,不仅表现在朋友一帆风顺之时,更表现在朋友陷于泥泞之日。我们不仅要做“锦上添花”的朋友,更要做“雪中送炭”的朋友。当朋友处于受到委曲或遭到诬陷的逆境时,应该安慰他、勉励他,使其能经受得起委曲和挫折的考验,增强信心,振作精神。同时,要刚直不阿,敢于挺身而出,为朋友说真话讲实情,而不能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在患难时,最能检验朋友的友谊。

    《伊索寓言》中讲了一个令人寻味的故事:两个朋友走在一条路上。一只熊在他们面前出现,一个人率先爬上了一棵树,躲在那里,另一个人无路可逃,只好倒在地上,假装死人。那熊走近他,用鼻子嗅了一回,他忍住了呼吸,因为熊是不吃死尸的。熊走了

    ①莎士比亚:《乐曲杂咏》。

…… 519

    第三编 幸福与人生305

    以后,那上树的人从树上下来,问那个装死的人,熊对他说了些什么话。他回答道:“狗熊给了我简短的忠告:对于在危险面前把你抛弃了的朋友,决不可与他一同旅行。”

    那个上树的人遇到危险,只顾自己逃命,完全不管朋友的死活,他的友谊是经不起患难考验的。

    忠言逆耳利于行A《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①这是说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批评。

    《论语》中讲:“朋友切切偲偲”

    ②就是说,既然是朋友,就应该互相切磋,互相督促。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在送别密友的诗中写道:“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

    “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③意思是,好朋友啊!你西去以后,和我谈心、交心的还有几人呢?

    我以后有了过错还有谁来规劝、批评呢?

    在此,王安石将“规”

    “不可”

    即规劝、批评看作是友谊的重要内容。

    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规劝,朋友有了缺点错误,应该进行批评,帮助他克服缺点,改正错误,这是真诚友谊的表现。南宋思想家朱熹把能否规劝、批评朋友的过错当作区别益友和损友的标准,他说:“大凡敦厚忠信,能改吾过者,益友也;其谄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④

    一个人为什么需要朋友的规劝、批评?这是因为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

    ①《诗。卫风。淇奥》。

    ②《论语。子路》。

    ③转引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④朱熹《朱子语类》卷七。

…… 520

    405第五章 友谊使幸福们增

    人“。

    没有缺点和不犯错误的人,在世界上从来不会有而且永远也不会有的。毛泽东指出:“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①朋友的规劝、批评则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改正错误的重要条件。

    朋友的规劝和批评,对我们十分必要。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说:“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②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底忠言和规谏。”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③由于真正的朋友是思想相通、相互理解的,所以,在真正的朋友面前,尽可讲真话,进忠言,而不需要弄虚作假,转弯抹角。

    这正如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些话多么尖锐。”

    ④

    对待朋友的缺点和错误,一般有两种态度:一是姑息迁就,这不是爱护朋友,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