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福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幸福论-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病治病,增进健康。

…… 546

    035第六章 幸福与健康

    总而言之,运动过后,要感觉正常,身体舒适,食欲增加,睡眠踏实,如有疲劳,稍加休息即可恢复,这种种感觉都表明运动者的运动量适中。

    5。持久性。

    蒋剑侯编的《健康长寿十字诀》中说:“运动胜吃灵芝草,不必去把仙丹找”。

    说明运动是健身和养生的好方法。

    运动可以防病健身,延长寿命,这是被人们所公认的,而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不能幻想运动一次或两三次,就能达到健身的目的,也不可妄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一朝一夕就可一劳永逸炼就一个好身体来。例如,健美操如果间隔或停下来往往使身体又肥胖起来,体重增加,有时还会得病。因此,运动方法选择后,开始训练,积极参加,中途也不能停止。儒家创始人孔子,经常和弟子参加射箭活动,寿73岁。苏轼对运动养身之家颇有研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动养生方式,每天天刚亮就起床活动。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人经验和自己的实践体会,注意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坚持锻炼,寿101岁。

    陆游强调劳动锻炼养生,寿85岁。

    总之,运动锻炼贵在坚持,持之以恒。运动切忌:一不能凭兴趣一阵热,二不因工作忙停下,三不能因学习紧张而放松。人要前进,健康是关键,运动保障你一生,幸福伴你同行。

…… 547

    第三编 幸福与人生135

    第六章 三 保持精神愉快是健康的关键学点心理学A情绪对健康的影响A保持精神愉快A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德国的奥铿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中说:“有精神生活才算是人。”

    可见,精神范畴仅属于人类。

    精神和心理可视为同一范畴。

    人们所说的精神养生,就是指的心理卫生。

    嵇康在《养生论》中认为“修性”以“保神”

    ,“安心”以“全身”。这说明精神养生或心理卫生的重要作用。

    人生活在世上,是要活动的。人的活动能力并不仅仅由生理机能决定,在一定程度上人的精神还要反作用于人的生理机能。自从人猿相揖别,人的生理活动便成了心理活动的基础,而心理活动又不断地反作用于生理活动。劳动在不断促使大脑发达的同时,大脑的精神作用便对人体的各种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反作用。

    以积极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环境,维持心理与生理的平衡和身心与环境的平衡,能增进人体的健康;反之,消极、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则不适应环境,心理与生理失衡,有损于人体的健康。众所周知,人的活动能力无非包括经验、知识、技能、潜化能等综合能力。一般讲年轻人有创造能力,老年人有经验,然而也不尽如此,这里就有个如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问题。归根结底,是如何正确认识

…… 548

    235第六章 幸福与健康

    自己的精神作用和如何正确发挥自己的精神作用问题。人们如果能正确认识精神的作用并能进行正确地发挥,就会感到无限快慰和幸福。

    学点心理学A要使自己身心健康,首先要掌握本身生理上、心理上的特点,进行自我调节,以提高生活质量。心理学正是为我们打开了照此理事的窗户。

    所谓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的变化、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又包括三方面:第一,认识过程,即了解周围环境。

    这个认识过程分为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人们通过耳、目、口、鼻、皮肤五种感觉器官,直接与客观事物相接触,从而初步认识了解世界,这就是感觉。对于感觉的东西进行综合就是知觉。把知觉保存下来,必要时可回忆,这就是表象。感觉、知觉、表象均属感性阶段。利用抽象的概念,进行比较,形成判断和推理,这就是理性阶段。第二,情感过程,即对客观存在表示自己的态度,是满意还是不满意,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表现出强烈的情绪。

    第三,意志过程,即克服困难,不屈服于恶劣的环境,树立目标,拟订计划,确定理想,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不管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还是意志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心理活动除上面讲的心理过程外还有个性特征。个性特征差异甚大,也是极为复杂的心理现象,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这是由于各人所处社会环境、家庭状况以及各人所受教育等不同所造成的个性区别。上述所讲人们心理活动包

…… 549

    第三编 幸福与人生335

    括了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这二者也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不可分割的,前者为一般的心理过程,后者为复杂的心理现象。可见,人的心理活动不单纯由生物机体所决定,同时还受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生活经历所制约。所以影响人们心理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生理因素、生活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等等,都会导致人们心理上的变化。

    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我国中医学指出主要以情志和畅,形神平衡为其主要特征。

    《内经》指出:“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现代医学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人在此状况下有良好的适应,生命的活力、潜能也易于发挥。总之,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精神状态。当前,学者们提出许多具体的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能作出正常反应;心理与生理、年龄趋同;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社会人际关系适应;行为反应适度;自我意识与自我实际符合等。

    因此,心理学不仅涉及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联系到社会科学知识。人们学习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就可克服和改变消极的心理状态,达到健身之目的。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A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它们伴随人的外部表情和生理基础。人们常常因事业成功而喜悦,遇悲哀而痛苦,等等。某些古代中医提醒人们:“忧伤肺”

    、“怒伤肝”

    、“思伤脾”

    、“恐伤肾”

    、“气伤心”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 550

    435第六章 幸福与健康

    情绪是人们在社会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任何人都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的在优裕的环境中成长,有的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情绪各异。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互相交往中,从中接收大量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业务,有的来自家庭,从而刺激人们产生愉快的情绪或不愉快的情绪,沉默的状况或激动的状况。

    人们的情绪有两极性,从性质上说,有肯定和否定之分,如喜与悲、爱与恨,乐与苦等。情绪的两极性总的说表现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

    积极愉快的情绪,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喜悦和幸福,促使人活力增加,不断进取,对事业充满热情,有利于健康;消极的情绪,则会给人们带来烦恼、悲观和失望,降低活力,使人对事业漠不关心,精神不振,危害于健康。

    情绪和人健康的关系古今中外均有论述。中医认为情绪是健康的寒暑表,情绪不调,百病丛生;情绪协调,则可安康。

    这是因为人的情绪同其它心理过程一样,是人脑的机能,是神经活动的重要表现。古文献记载,人们的情绪与五脏六腑有联系,并影响一系列的生理功能。

    《内经》,对情绪和人生理和心理的密切联系已有系统的阐述,并为以后的医贤所补充和完善。

    例如宋代医家陈元择在《三因极。病论方证》一书中说,伤了“七情”可影响心,然后引起内脏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而百病丛生。他又在《灵枢。口问篇》指出:“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我国古代对情绪影响健康已有系统的论述。

    现代医学专家更是重视情绪对健康作用的探索和研究。

    他们从科学角度论述了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内脏器官的生

…… 551

    第三编 幸福与人生535

    理变化。人在情绪愉快时,大脑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心血管系统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都处于协调、和谐、平稳状态中;人在情绪不佳时,大脑、内脏和免疫功能都失去协调,人体抵抗能力减弱。我国著名的精神卫生专家沈渔宏、心血管疾病专家黄宛等都指出不良情绪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导致疾病的发生和病情的发展。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可归为“八病”易生:1。

    大脑失灵病。人在急躁发怒时,大脑受刺激,大量分泌的激素使动脉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大脑失灵,严重时还会造成脑血管的破裂和脑溢血病的发生。

    2。

    眼睛失明病。人在受到巨大的精神创伤时,神经血管对眼部的视网膜发生影响,从而使视力减弱、衰退、模糊,严重时还会突然失明。

    3。

    心律、心脏病。人在受到刺激时,体内有害分泌物增加,易产生心房纤颤,心律不齐。有时因动脉收缩发生痉挛,心肌耗氧增多,而血氧又供应不足,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甚至死亡。

    4。

    肠胃消化不良病。人在受刺激时,唾液、胃液分泌量减少,肠胃蠕动减缓,使人消化不良。

    特别是人在发怒时,胃部的肌肉剧烈收缩,发生痉挛,或造成溃疡,引起胃部疼痛。

    5。

    哮喘易发病。人在受刺激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收缩,而促使诱发哮喘病。

    6。

    皮肤变样病。人在受刺激时,神经失常,影响大脑对皮肤的调解功能,使皮肤增厚或生苔癣变样。

    7。

    免疫功能下降病。

    情绪不好时使神经纤维负责生产免

…… 552

    635第六章 幸福与健康

    疫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免疫系统受到抑制,降低抗菌能力,人容易生病。

    8。

    易生癌症病。人有免疫功能,它像哨兵一样,时刻监视人体各部位,如果发生异样,就加以围歼、消灭。如若人受刺激,情绪不好,则免疫功能下降,就不能及时歼灭癌细胞,从而使其扩散危及人的生命。

    总之,人在不良情绪下,大脑神经失衡,身体各器官不能很好配合,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疾病发生,而最终短命。

    据资料反映,人在受一次大的刺激或创伤后,可缩短寿命3至5年。所以,在一切对人不利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寿、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保持精神愉快A无论是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都是因为受内外刺激,尤其是外部刺激才产生的,所不同的是前者为良性刺激,后者为恶性刺激。

    所以情绪最好是控制在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内,即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为宜,这样对人体的健康有益,对人的精神快乐和幸福也有益。

    保持良好的情绪,也就是保持精神愉快是健康的关健。

    这是因为人的性情同其它心理过程一样,是人脑的机能,与人的神经系统的机能相联系,也能影响到人的一系列其他生理功能。积极的性情使人心神稳定,气和血旺,脏腑调和。现代医学认为,良好的性情有助于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怡情畅神,精神愉快和幸福呢?

    总的说,就是要保持心境恬静、愉快,不要奢望过高,知足而常乐。

…… 553

    第三编 幸福与人生735

    1。

    静能养心神。心境恬静,如《内经》所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养神之道,莫过于清心谧静。以静养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心内安静和心外清静。

    心内安静,即心神清静。此精神状态好处很多,如心静则不躁,神则不乱。这样精神内守,心气旺盛,邪气不可入,疾病也不易萌发。

    我国《内经》讲,清静养神,以静制躁、乱、悲等,是防病去病健身的重要法宝。

    《淮南子》中说,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就是说,心神安静的人,精气日渐充实,身体随之健康,而心神躁动的人,精气日渐损耗,身体随之衰老。对于心静可养神之理,可追溯到我国春秋时期的老子和战国时的庄子。老子在《道德经》中主张少思寡欲,清静无为,回归自然。要坚守安静的原则,达到“守静笃”的境地。庄子从相对主义走向虚无主义。在《庄子》一书中,他说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是危险的。

    最好达到“无知”的心境,无为的“浑沌”状态,这样可以长生。老庄的思想反映出消极没落的处世态度,但从精神养生方面看,其论述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可见,不论古人教诲还是医学遗言,都给后人说明一个道理:心静可以养神,养神则体强;反之心躁伤神,伤神则体损。

    为了达到清静养神的目的,人们首先要排除私心杂念,心胸开阔,切莫想入非非,有不切实际过高的奢望。

    其次,要注意用脑卫生,劳逸结合,切忌思虑过度伤神。

    心外清静,主要是指人的外界环境要安静。如果有使心神不安宁的外界因素,则要加以防止和排除。如空气污染就

…… 554

    835第六章 幸福与健康

    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危害,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噪音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不可忽视的部分。一般说来,噪音在50分贝以上时,就会对人们心神产生干扰。噪音使人心脏加快跳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