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是部金融史-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说:雅克·库尔就是法兰西的肉体。

第4章 邻家金融初长成(西班牙、荷兰)

引言

西班牙、荷兰都在一个骗子的肩膀上成长,终于也都衰败在强盗逻辑之下。一旦本应属于民间资本的资金被王室挤占,金融制度就可能成为权力掠夺财富的利器,当人们认为自己储蓄未来的时候,财富早就被强势权力挥霍一空。

为何富可敌国的富格尔家族最终成为西班牙称霸世界的绊脚石?

是郁金香危机打垮了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敌国荷兰共和国吗?

哥伦布发现了什么

无论怎样评价哥伦布,他毕竟是第一个为了商业利益到达新大陆的人,是他给美洲大陆带去了移民者,也给当地土著带去了几乎灭绝的灾难。

很多治史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是从1500年才开始。这一年,西班牙改变了世界,成为第一代西欧强国。

别看错,我是说西欧强国,没说世界强国。与东方文明相比,包括西班牙在内的西欧最多算是个乡巴佬。

弱者长于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

8世纪,伊斯兰势力就控制着西班牙领土,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斗争中,西班牙人不知流了多少鲜血,终于在十字军溃不成军的时候取得了胜利。然而,香料贸易始终垄断在地中海沿岸的城镇手中,西班牙只能买到最贵的香料,价格至少要比印度、中国贵50倍。

西班牙人很心痛,钱被别人赚走了……

15世纪,欧洲大陆和大不列颠岛都在忙于战争:百年战争、红白玫瑰之战……,这个被遗忘的国度却默默继续着自己的航行:昂贵的香料和《马可波罗游记》激荡着探险家的脑膜,只要能找到通向东方的新航线,就能不再受威尼斯商人盘剥、就能有千百倍的利润……

在无数人、无数次出海远航中,真正辉煌迟早属于它。

无数航海家中,有一个人,名字叫做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在,人们这样评价:无论西班牙还是世界历史,哥伦布,都是英雄。

这句话,是假的。

哥伦布更类似于一个战国时代游说王室的大忽悠,他信奉的地圆说在当时类似今天的征服火星,那是相当不靠谱的。而且,在哥伦布的海图里,从葡萄牙到日本只有2400海里,整个世界只有1/6是海洋;真实情况是两地的空中直线距离已经超过10000海里……

靠这样的海图扬帆,基本上可以肯定,你不会再回来。从科学角度,说哥伦布是个骗子,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航海日志说明,在发现新大陆之前,船队的给养已经难以为继,航行时间远超过了计划,水手基本处于崩溃状态……。哥伦布反复忽悠水手,让他们再航行三天,然后,继续忽悠再再航行三天……

实际情况是,哥伦布自己也不知道三天后究竟会看到什么,最可能的情况是,这只舰队用尽给养,最后在浩瀚的海洋中无声无息消失……

骗子最后能成为英雄,除了胆子大,更重要的是好运气。

尽管哥伦布将来有好运气,现在还得去忽悠。因为,他没钱。

出海探险,尤其是远航探险需要一大笔钱,哥伦布至少需要200万马拉维第才能出海,还不包括船员工资,当时一个西班牙普通人收入每月至少也要610马拉维第(根据《堂吉诃德》中仆人工资估算)。

为了这点钱,哥伦布忽悠了8年,几乎骗遍了稍微有点钱的王室,法国、葡萄牙、西班牙……

第一家被哥伦布看中的王室是他的祖国——葡萄牙。

哥伦布的主要论据是当时一本非常流行的小册子《托勒密地理指南》,相当于今天的好莱坞大片《2012》。葡萄牙王室将哥伦布的提议转给学术委员会,委员会当然否决了大忽悠的提议。

哥伦布转而忽悠西班牙女王,很不幸,又被西班牙学术委员会否决了。就在哥伦布准备去法国王室信口雌黄的时候,他接到口信,西班牙女王让他回去,准备出海。

女王很够意思,以王冠上的明珠抵押,为哥伦布筹到了140万马拉维第,哥伦布自己再接再厉,在商人手里又骗到了25万。

显然,够意思的决定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而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冒险。

1492年8月3日,也就是后来西班牙的国庆日,大忽悠带着三艘战舰出发了。历史记住了这3艘首航船的名字:尼亚号、平塔号和圣玛丽亚号。

历经无数艰险(航行三周后,船员认为这是一次愚蠢的航行,几次差点把哥伦布扔到海里喂鱼,以便自行返航)和忽悠(刚才说过),哥伦布终于找到了一个小岛——巴哈马群岛上的一个岛屿,他马上宣布这个小岛归西班牙王室所有。

传说,哥伦布此行的目的是去中国,而且带着女王给中国皇帝的亲笔信。幸亏哥伦布到的地方是美洲,因为他的报酬是担任发现地区的总督。如果哥伦布真到达中国,不知道跟明朝皇帝怎么谈判。

封他当总督,基本不可能。

当不上中国干部当然有些可惜,但是,航海历险可以探索航路,可以开启贸易路线,甚至可以树立霸权。虽然结果偶然,无数人中一定会有胜出者,百万分之一就可以激励一代人。今天,什么在激励我们的年轻人呢,电视选秀吗?就算是能选出天籁绝音,又怎么可能指望KTV里能造就出帕瓦罗蒂这样的世界级歌唱大师?

1493~1502年,哥伦布又进行了三次航行,探明了到北美的道路。后来,佛罗伦萨人认为这是一块新大陆,将之称为“阿美利加洲”,即“美洲”。

据说,哥伦布始终认为自己去的是印度,还是忽悠。大忽悠最大的本事就是无论怎么忽悠,脸始终不红。

哥伦布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没有到达印度,非不承认也,不能承认也。前两次远航并未给王室带来真金白银,也没见到香料的影子。承认到了一个比西欧还穷的地方,让大忽悠情何以堪?

有现代航海家说,哥伦布的航线确实是最佳航线。不过也有人说,哥伦布是弄到了一份当年北欧海盗的海图,只是北欧海盗觉得新大陆实在没什么可抢的,就放弃了。

现在更有人争论,在哥伦布航行前,中国人甚至早在南北朝就到达了新大陆,明代郑和也到达了新大陆。如果两者在海上相遇,甚至大战一场,历史就会改写。

历史学界、文学界和科幻界,很多人写了很多文章证明这一点。

有意思吗?

历史,没有如果。

郑和VS哥伦布=关公VS秦琼。

郑和下西洋不是经济活动,是为了巩固传统的华夷体制,和哥伦布寻找贸易航线压根就不是一回事。

郑和下西洋,很伟大。但他主要是诠释明王朝的强大,明王朝真的强大吗?

郑和始终相信“天圆地方”,指导哥伦布的却是地圆说,虽然此时来看非常不靠谱。并非郑和无知,那个时代中国人还没有一点地理学概念,直到叶赫那拉氏才知道原来地球是圆的。

中国古代文化,没有科学的概念。

中国只是在技术方面曾经领先西方,遗憾的是也仅仅停留在技术方面。三国时代,曹冲就用浮力测定了大象重量,但曹冲不能对接浮力定律;中国宋代发明了指南针,但不能向电磁学演进。中国古文化的精髓是明心见性,是提高“修养”,是培养符合专制皇权统治的“士”。

所以,在初中物理、化学课本中见不到以国人名字命名的定理。

无论怎样评价哥伦布,他毕竟是第一个为了商业利益到达新大陆的人,是他给美洲大陆带去了移民者,也给当地土著带去了几乎灭绝的灾难。

西班牙、葡萄牙人被称为强盗,所到之处攻城略地。据说葡萄牙人攻占马六甲时,马六甲曾向明朝皇帝求援,明武宗仅发了一封斥责的谕旨。

结果搞出来一个澳门,搞丢了一个台湾。

发现新航线,欧洲商线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此,意大利城市失去了近东贸易垄断权,西班牙城市成为新的商业中心。

它是海上至尊,也是第一代雄起的霸主。

国际贸易从此兴盛,中国的茶叶、美洲的烟草、可可开始成为国际贸易市场上的大宗商品,香料、咖啡、白糖等传统产品也逐步丰富。

更重要的,美洲白银开始充斥欧洲,终于引起了“价格革命”。白银和世界市场给资产阶级兴起创造了条件,在殖民者残酷的掠夺中,人类终于即将走出蒙昧时代,迎来现代文明的曙光。

哥伦布,是一个必然出现的人,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改变了世界。

新大陆金银害了谁

所谓价格革命,算到每年头上也就是百分之几,放到今天根本不是问题,估计官方CPI根本看不出变动。可是,金银为币的时代,物价超级稳定。要知道当时西欧还没有纸币,从罗马帝国衰亡直到15世纪,这是近千年来西欧第一次物价上扬。

15世纪末的欧洲,就缺一样东西:钱。

1499年法国王室入侵意大利地区城市的时候,元帅(沃尔奇奥)曾向国王(路易十二)说出一句至今仍在国内网路上流传的名言:“陛下需要的只是三样东西: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

欧洲以重金属作为货币,黄金和白银独立于经济体之外,全部依赖于自然供应。13世纪发现的银矿已经接近枯竭,很大程度西欧要靠穿越撒哈拉大沙漠的商队转运金银。另一方面,欧洲不断地从东方购买商品,造成大量金银外流。

城镇兴起以来,西欧地区最大的创新就是海外贸易,整个欧洲也是靠着海外贸易起家。贸易,需要钱作为中介,没钱……

15世纪,货币供给不足终于造成了“银荒”,甚至实物交易又开始在一些地区扩大(尽管贸易顺差,中国明朝也正面临“银荒”,全世界都缺银子)。

海外贸易逐步扩大,钱越来越少;没钱,贸易只能萎缩……

所幸,有了大发现。

大发现第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土著居民被奴役和残杀。16世纪初期,西班牙殖民史上写满了臭名昭著的名字,科尔斯特、皮萨罗、菲尔南德……。对美洲土著来说,他们不是上帝的使者,是带来战争和瘟疫的魔鬼。印第安人、阿兹特克人被成批屠杀,活着的土著则沦为奴隶,1570年墨西哥地区人口从2500万人下降到265万人,秘鲁地区则从900万下降到130万。

大发现第二个直接后果就是新大陆金银涌入西欧。残酷的杀戮和掠夺,给西班牙带来了大量的金银,1545~1560年西班牙平均每年从新大陆运回来246000公斤白银、5500公斤黄金,16世纪末期西班牙的金银数量已经占到全世界的83%。

金银涌入使得西班牙货币猛增,通过与西班牙贸易,也就等于西欧货币猛增。尽管不再有“银荒”,后果却是全欧物价飞涨。

今天,人们将这段历史称之为“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是好听的词汇,通俗的词汇就是“通货膨胀”。十六世纪,西班牙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倍多,粮食则上涨了5倍多(欧洲其他地区粮食也上涨了2倍左右)。

看清楚,物价上涨几倍,但时间范围是一个世纪。

所谓价格革命,算到每年头上也就是百分之几,放到今天根本不是问题,估计官方CPI根本看不出变动。可是,金银为币的时代,物价超级稳定。要知道当时西欧还没有纸币,从罗马帝国衰亡直到15世纪,这是近千年来西欧第一次物价上扬。

任何时代的通货膨胀都是一场财富再分配的游戏,一般情况下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不过,当时西欧的情况是“贫者愈贫,富者未必愈富”。

第一批因为价格革命遭殃的,也是最倒霉的人,是封建领主。

拜千年一系的物价所赐,封建领主跟农奴的契约经常一订就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通常情况下,物价上涨最遭殃的是固定收入群体。

现在,最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地租;通货膨胀,当然,遭殃的就会是封建领主。

封建领主想违约也不是不可以,通常情况下要付出一些代价,领主也付得起这些代价。可恨的是,每一年物价上升只有百分之几,比违约金已经多很多。通常情况下领主不会付出这笔钱,而是维持原有租约,随着时间延长,违约成本会越来越高。

每年都如此,封建领主的钱包瘪下去的速度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批因为价格革命遭殃的,是工场手艺人。

工场手艺人最多,状况也最惨。当时西欧手艺人可没有劳动合同,却比合同更缺德——学徒制:学徒可以离开师傅,却很难找到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工资也不怎么涨。由此,生活水准直线下降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受益于价格革命的,莫过于新兴商人阶层。

新大陆金银使得西班牙购买力直线上升,商人们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这种情况从1510年一直持续到世纪末。城镇兴起时,诱使骑士下嫁女儿的农奴,不过是2000英镑财产。此时,批发商、贸易商、金融商可谓真正的富裕阶层,2000英镑就是个起步价。

无论金银如何增加,总归要有渠道消化这些货币。

当时的世界,这个渠道就是贸易。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没怎么见过海外商品,不用创新,能贸易来就是最大的创新!在经济起飞阶段,也只有贸易足够发达才可能刺激出更精细、有效的专业分工,经济也才能持续增长。

如同国内19世纪的汽车、20世纪的IT、2003年后的国内房地产,任何一个产业如果很赚钱,人们都会趋之若鹜。只有在缺乏产业创新的时代,泡沫才会成为货币的流向。

综上所述,价格革命最终结果是:价格上涨刺激了人们交易需求,贸易也变成了最赚钱的行业,劳动者流向贸易成为风潮。

西班牙之殇

如果常年把目标定于出门抢劫,那是肯定不行的。毕竟,这个世界不可能靠抢劫存在。在国内,地租和工资减少使得西班牙人更热衷于海外探险,这部分人又是西班牙最有进取心的一部分人,也是支撑经济的中坚,他们都到海外当了强盗,本土经济彻底衰落。

抢劫成了为人作嫁,这才是真正的衰落种子。

价格革命、贸易兴盛,并不必然导致国富民强。否则,最有钱的西班牙也不会迅速被最穷的荷兰取代。

贸易发达只是国富民强的必要条件,充分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