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拾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浅论拾遗-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看这本书。我去看其他竞技类的小说,如《求索》、《足球先生》、《足球之谁是王者》。但是我一直无法摆脱张俊的影子。林海听涛,你真的很厉害!
2006年10月,我再一次与《冠军》偶遇,想到它早结束了。于是再一次点开了它。这一次,我看完了全本。
从2003年10月到2006年的10月,我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看完了《我们是冠军》。三年时间,林大改变了许多(这从《冠军》里可以看出),我们这些老读者也改变了许多,至少我知道的一些同期看书的朋友都已经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人了。
早期看书,因为打字速度慢的缘故,所以我一般不发表书评。对《冠军》却不是,我会用一根手指在键盘上“刻字”:“加油,好。”我从来不用“复制”这玩意去写书评。我觉得那是对书的侮辱。
后来,我发觉给《冠军》写书评的人基本上都是牛人,几十上百字的书评随处可见。看到这样的情况,我连“加油,好”等字样也懒得去打了。
以上的内容可以看着是我阅读《冠军》的历程,现在,我来谈一些对本书的浅见。
第一,《我们是冠军》加上前传《我踢球你在意吗》才是真正完整的一本书。如果没有前传,《冠军》中人物是缺少立体感的。这两本书加在一起,让我觉得《我们是冠军》是最好是一本YY小说。
除了《冠军》和《战魂—足球篇》,我还没有见到哪一部YY小说可以让我一下子记住那么多的人物。就是被称为“玄幻三大奇书”的《小兵传奇》、《缥缈之旅》和《诛仙》也只是让我记住了几个主角而已。
其他名家的书我也见了不少,但没有一本可以达到《我们是冠军》这样写人如此自然的。但是,《我们是冠军》的实体书为什么卖得那么惨。我分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现实中足球的失败。
中国现实中足球的惨败让我们觉得看《冠军》有一中自欺欺人的感觉。也许,一开始,我们是借用小说来麻痹自己。但这要有一个度。现实中的足球已经超出了这个度,所以,当我们再看小说的时候,就会觉得很假。再加上林海听涛兄也不是那种为了读者而随意改变章节让读者爽的人。所以,中期的被骂是在所难免的。
二,读者群体。
在YY小说读者群体中,玄幻类和历史类的小白购买能力应该是最强的。而竞技类,我知道的看足球运动类的基本上都是学生,这样的读者群体购买实体书的能力是有限的。
同时,对于非网络读者来说,去购买《我们是冠军》这样的小说还真的不如去购买一本《诛仙》来得实际。简单地来说,就是《我们是冠军》的读者群是很狭窄的。基本上被限定在了学生球迷之间。它不具备其他类型的读者兼容性。一个球迷读者很容易接受玄幻类的小说,但是一个玄幻类的读者就很难接受一本竞技类的小说。
三,缺少深度。
有人说,YY小说是不需要深度的。这本没有错,但是对于寻求出版的小说来说,就完全不是这样了。《我们是冠军》也是如此。
在网络上看书,大家一般都是直奔故事,而看实体书的时候,就不完全如此了。文字的享受也是读者们追求的一大重要因素。也许《冠军》在文字上并不比其他YY经典差。但是它缺少让读者再看一遍的**。(竞技类小说基本上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是冠军》在网络上人气是很高,但出版却受到了打击。
四,真与假的问题
一般看足球类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第一遍看作者虚构的情节,可以凭着一股热血看到底,事后想一下不但不觉得假,反而会觉得很“真”。但是,当这股热情消失后,就无法忍受这样明目张胆的“假”了。《我们是冠军》在出版的时候就面临着这样的尴尬。
第二,开创。
《我们是冠军》开创了无数个“第一”:学生出国踢职业联赛;荷兰情节;足球白痴美女(苏菲);冷酷型配角(早期是李永乐,后期是克鲁。李);搞笑型配角(前期的安柯,后期的项滔)……
有了“开创”,就有了“跟风”。如果我们再将“跟风”作品的点推加一点给《冠军》的话,那……《冠军》还是冠军!
就是现在的第五卷,我相信,不久,也会有人用这样的笔调来结束其他的足球小说。
原本,我是想好好的罗列一下林大究竟开创了多少类型的,但是,现在看来,只好打住了。
《我们是冠军》是起点的买断作品,有朋友说,订阅的情况与林大无关。建议看盗版。所以,我没有花钱看完了最后一卷。对我触动最大的一卷,我觉得我个人没有权利来评论,在此,不多言!
最后,祝愿林海听涛兄在17K的新书《天生废柴》取得好成绩!



一 美文、剧本和同人类的一些补

       (一)关于美文的一些说法
美文!
我记不清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YY文学中开始出现美文类了。在《浅论拾遗—YY论》中,我也提到了美文类是YY文学中的一个类型。现在细细咀嚼之后发觉把美文类同玄幻小说等归在一起似乎显得不伦不类。
这到不是说,我故弄玄虚。而是根据现在已经存在的、作者自己也认为是属于YY文学样式的作品——美文类作品。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却表明:作品基本上都没有突破传统文学中的散文类的框架。而这实际上是不符合YY文学创新或者类型化规律的。简而言之,YY美文类没有形成自己的类型。
所以,我觉得:至少现在,YY文学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YY美文类作品。
此外,美文类中存在许多与“原创”相违背的作品。好多美文类都失去了原创的精神。就是我写的这本《浅论拾遗—YY论》中,也有部分非原创的文字,如TJ文学中关于半只青蛙文章的运用。
这样的作品,最典型的莫过于淡然的《宇宙与生命》了。全书几千万字,很少是自己原创的东西。都是剽窃!我倒是觉得,淡然不去当一个文选家真是亏了。
可是,这样的作品在美文类中太常见了,这严重影响了美文类的发展。YY的精神是原创的精神。个人在此建议:立足YY的人不要去搞什么剽窃,原创问题不解决,YY文学不可能得到大的发展,永远都是众人所鄙视的“垃圾文字”。
此外,在美文类中,还有一部分作品明显是小说类的,结果也被放到了美文类当中。我不知道这是网站工作人员在转载过程中的失误还是部分作者想借用新类型的一些虚名。(因为纯粹的美文类作品的点击和推荐都不会很高,所以有人想借用美文类的排行榜来打票。这是一种典型的商业投机行为!)反正,我是没有搞懂这些大大是如何看待美文类的。这样的作品,在17K的书库中,比比皆是。在这里,我就不想举例子了。
根据现在17K、起点和爬爬等网站已存在的美文作品来看,美文类作品描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推荐个人喜欢的书。
如早期的yangcheng314的《小说推荐》;现在的草草的《草草小说推荐》;17K的《老黑侃书》等。
2。部分知名写手个人情感集。
如林海听涛的《林海听涛》等。
3。用传统写法来写的故事。
我个人认为我的朋友李梦游的《我的滇西北》属于此类。
4。文论。
现在的文论主要还是对作品的评论。还不具备文学意义上的文论。在这里,我的《浅论拾遗—YY论》暂时凑个数。
(二)YY剧本
将剧本引入YY文学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创举。但是,在YY***里混的我们很少有人懂剧本,所以,对这一类型不是很重视,而懂剧本的人又很少有人了解YY文学。这就让剧本这一类型变成很尴尬。
而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最难的是,我们的小白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读剧本的习惯。这就给剧本这一类型的商业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琼瑶在1999年出版《还珠格格》(第二部)的时候说过的一段话:“原本我是准备直接出版剧本版的,这样,我就可以省了好多事情。但是考虑到现在大陆的大多数读者还没有阅读剧本的习惯。所以,我只好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将原来的剧本重新整理成小说的形式出版给读者们。”
距离琼瑶阿姨的这段话已经过去7年了,而现在大陆的大多数读者还是没有形成阅读剧本的习惯。这实在是电影工作者的一大悲哀。
那么,将剧本引入YY当中有没有必要呢?
对剧本常识稍微了解那么一点点的人都知道:剧本最关注的就是人物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这不正是YY小说所必备的吗?既然剧本与YY是相通的,那为什么没有形成YY剧本的旋风呢?
关键问题还是在于我们的小白。只有当我们的小白知道看剧本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之后,我们的YY剧本才可能发展起来。
了解电影的黯然消魂,在写完《抉择》之后,再也不敢尝试写剧本了。也许,大家现在把创作的第一因素都看成是经济效应了吧!
但是,我坚信,随着YY小说的饱和,类型创作泛滥,小白的审美出现疲劳之后,也许,YY剧本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要绝对原创的那一种!
(三)同人类小说
同人类小说是一个很意思的存在。它的遭遇有点像网游类和竞技类,能够得到实体出版机会的概率非常小。但它特别适合在网络上生存。一般来说,同人类作品同网游类一样,点推比相当夸张。(1:8是很正常的数据。)
2006年,同人类小说发展比较迅速,并出现了几个比较好的全本。如笑笑流浪鼠的《倚天屠龙反转记》、叹息的《杨过传》;《颠覆笑傲江湖》和《大唐2006》等。这直接打破了“网络同人都是TJ”的言论。对同人类作品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2006年,网络同人类的火暴也有点04年网游的模样。但始终没有出现失控的情况。这除了我们的读者逐渐理性之外,可能还与各大原创网站的管理理念趋于成熟有关。
现在,同人类的写法也形成了稳定的类型。大多数作品是将金庸和黄易的作品直接拿过来YY——写成同人作品。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黄易的《大唐双龙传》、《寻秦记》和《覆雨翻云》等作品是同人作品最多的。占同人类作品的90﹪以上。此外,还有少部分同人作品来自古龙的武侠小说。但是梁羽生先生的武侠被写成同人的我还没有见到。产生这样大的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黄易离我们比较近(他的作品多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写的)、金庸的作品常在影屏上晃荡有关。
从美学价值上来说,同人作品并不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如果硬要探讨它们的美学价值的话,也许就是为黄易、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研究角度。所以,同人作品的存在意义更多的体现为即时阅读。而即时阅读产生的情感的美学价值有多高?目前在中国美学界还存在争议。
再有的,就是我们没有看到属于YY文学的同人小说。我真的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升龙道》或者其他比较经典的YY小说的同人小说。但,我担心现在已经形成的成熟的同人写作方式会影响同人小说的进一步发展。
在此,我只想说一点:大家不要把目光死死地盯在武侠同人这一块,应该把目光放大放长。
***
因为我现在将精力放在了一部小说的创作上,加上第四卷原来的思路有漏洞,所以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继续更新下面的内容。不过,我想这个星期应该可以更新一到三章!
****
对于融雪,我当然是记得的!呵呵,你是本书的老读者之一。另外,我在起点看到一本叫《饕餮居》的书,是不是你写的???



二 评《我们是冠军》

       原本我是不想说废话的,但是看到那么多好友给我留言,让我感动。觉得有些东西还是向大伙倾诉一下比较好。
最近,我要退学了。情绪一直不稳定,在自己的电脑上写了几个章节,后来发觉观点太偏,就删了。所以本书的更新也就变得很拖拉,我原本的计划也被打乱了。不过,我会把本书写完的!
最后说一点:本书的外篇跟其他小说不一样,主要是为了补充我原来写作计划中没有的YY文学现象和个人观点。共五篇,希望大家可以看一下。
*****************
《冠军》结束了!
一时间,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表达我内心的波动。对于林海听涛来说,《冠军》的结束也许是一种完成梦的解脱;对于我这样的老读者来说,《冠军》的结束意味着无言的失落。
2003年10月,我在租书店里第一次翻看《我们是冠军》,这是我看得第三本足球类小说。(前两本分别是漫画《足球小将》、楠楠的《战魂—足球篇》)当时,租书店里的版本只出到张俊第一次在荷兰联赛中初露头角,并打进了职业生涯的第一球。那个进球的描写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当时,我抱着小说对着那段文字反复读了好几遍。仿佛现实中真的有一位中国球员在荷兰取得了成功!当然,最多的无言的激情是因为张俊完成了我在梦中的幻想。
后来,听别人说这本书是在网络上连载的。我就厚着脸皮缠着一位常上网吧的同学教我上网。是的,我的第一次上网就是因为看小说而来的。
我的那位同学也是一个书迷,只是他不喜欢足球。他帮我打开了幻剑书盟的网站,告诉我其他的要我自己去搜索。
我哪会搜索呀!那个时候,幻剑书库的藏书并不是很多,也就16、7页吧。我当时傻傻的,什么也不懂,只知道对着更新表一页一页地翻找。最终还是让我找到了《我们是冠军》。当时激动的表情现在想来都带着一丝的甜蜜。
后来,顺着幻剑的友情连接,找到了起点和翠微居的版本。
那时候,林海听涛兄喜欢在每一个章节后面加上几句淡雅的琐碎的言论。让人看了温馨和感动。我从来没有因为《冠军》的情节与我个人思路的差异而产生不满。可以说,《我们是冠军》早期的章节是我最喜欢的文字之一。
后来,《我们是冠军》加入了清新的VIP。我记得林海听涛当时的说法是“朋友的盛情难拒”。我百分之百相信了,并真心地祝福他有一个好运。不过,那时的我还没有钱加入清新的VIP,只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