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膏肓”,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为肓。疾病到了此处就是无法医治了。

典出《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鲁成公十年,晋景公病重,向秦国求良医。秦桓公详知情况后便派出名医缓去为景公治病。缓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他可是个名医,我怕他会伤到我们,逃到哪里去好?”另一个说:“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久,缓到了晋国,他为景公做了诊断后说:“病没法治了,病在肓之上,膏之下,艾火烤不到,针灸够不着,没法治了。”此后不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病入膏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四字篇 第二章(1)

■ 伯乐相马

典出《列子?说符?伯乐》: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一次,秦穆公委托伯乐孙阳去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秦穆公推荐了自己的一个朋友九方皋,并说他相马的本领不在自己之下。九方皋向秦穆公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秦穆公不必着急,他会尽力将事情办好。

三个月后,九方皋果然找到了一匹难得的骏马。九方皋派人回来报告说,他找到了一匹黄色的母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很不高兴,把孙阳召来,对他说:“你介绍的那位找马人,连马的黄黑、雌雄都分辨不清,又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孙阳不以为然,他认为九方皋看中的是马的内在精神,所以对马的外形忽略了。后来,马送到了,秦穆公发现这果然是一匹好马。

现在,人们经常用“伯乐相马”来形容能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 不寒而栗

典出《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为治。

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名叫义纵的人。他先在上党郡一个县中任县令,后又升为长安县令。他在任职期间,不讲情面,也不怕得罪有权有势的人,使当地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变。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干,就调任他为河内郡都尉,后又升为南阳太守。

后来,汉武帝又调义纵任定襄(在今内蒙古)太守,那时,这个地区的治安很混乱。义纵一到定襄,就将监狱中二百多个重罪轻判的犯人重新判处死刑,同时将二百多个私自来监狱探望这些犯人的家属抓了起来,说他们想要为犯人开脱罪行,也一起判处死刑。

那次,一下子就杀了四百多人,尽管那天天气不冷,然而,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不寒而栗。

“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现在,人们仍然用“不寒而栗”来形容听到非常害怕的事情。

■ 不合时宜

典出东汉?班固《汉书?袁帝纪》: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汉哀帝刘欣自从做皇帝以后,经常生病。担任“黄门待诏”顾问官的夏贺良向汉哀帝上奏说:“汉朝的历法已经衰落,现在,皇上您生病的时间已很长了,天下又多次发生各种变异,这些都是上天的警告。皇上只有马上改变年号,才可以延年益寿,生养皇子,平息灾祸。”

哀帝听了夏贺良的这番话,就在建平二年六月甲子,即丁太后死后的第四天,发布诏书,大赦天下,改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年,改帝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把计时漏上的刻度从一百度改为一百二十度。

改变年号以后,夏贺良的话没有应验,哀帝派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做了调查,知道他们实际上是一伙骗子,于是在八月间又下诏书,说道:“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是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现在,“不合时宜”经常形容与时代潮流不合的事物,亦作“不入时宜”。

■ 不胫而走

典出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四字篇 第二章(2)

孔融有一个好友名叫盛孝章,他为人耿直、孤傲,十分有才华。

一天,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介绍了盛孝章的情况,劝曹操招纳盛孝章。孔融在信中写道:“如果要光复汉室,就先得着实求贤;而要得到贤人,就要尊重贤人。”他打了个比方道:“珠玉本来是没有脚的,它之所以会落到人们的手中,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何况贤人是有脚可以行走的呢?”孔融还在信中强调:“只要尊重贤才,贤才就会跑来。”

“不胫而走”原指贤才投奔慕贤者。后用于比喻事情还没推行就传开了。亦作“无胫而行”、“无足而走”、“无胫而走”。

■ 不可救药

典出《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西周的第十代君主姬胡,是一个暴君。他对百姓和奴隶百般剥削压迫。他贪财好利,独占山林川泽,不许百姓打猎、砍柴、捕鱼,还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行,谁议论他,他就把谁杀死。人民忍无可忍,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

当时有位老臣,叫凡伯,他为了劝谏厉王,写了一首长诗《板》,这首诗很长,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老天爷正在发威施暴,不应该这样跟他胡闹。我老汉苦口婆心劝告你,你小子目中无人太骄傲。你别说我已经老糊涂了,就由着性子跟我胡搅蛮缠,别以为你盛气凌人就洋洋得意,我看你已经是‘不可救药’了。”

这首诗是凡伯劝周厉王要改变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国家。否则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病重一样无法治愈了。

“不可救药”就是由此得来的,后来人们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 不三不四

典出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梁山好汉鲁智深,因救卖唱父女而拳打镇关西命案,被迫削发为僧,他到大相国寺去管理被地痞流氓霸占的菜园。

菜园附近住着二三十个赌博不成才的破落户小混混,现在听说来了个管菜园的,小混混便设法要制服他,这些小混混商量决定,引诱鲁智深到粪窖旁,然后大家一齐动手,把他掀入粪窖去,耍耍他。计策商量后,那些小混混便买些果盒酒礼来到菜园,对鲁智深说:“闻知寺里新来住持,我们街坊特来庆祝。”鲁智深不知是计,便来到粪窖旁,众小混混的头领张三、李四拜倒在地,不肯起来,只等鲁智深去扶他们,他们便依计行事。鲁智深心里疑忌:“这伙人不三不四,莫不是要耍我?我走上前去,让他们看看我的功夫。”鲁智深走上前不等他们靠近,就右脚飞起,一下把李四踢进粪窖去,张三正要逃走,鲁智深又起左脚,把张三也踢进了粪窖。后面的混混看到这种情形,都吓得目瞪口呆。

后来人们用“不三不四”来指不像这也不像那,不像样子,不正派。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 草菅人命

典出《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深受汉文帝的信任,汉文帝赏识他的才学,要他担任梁王刘揖的太傅。在这期间,贾谊上书汉文帝,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详细地分析了教育太子的重要性。

贾谊写道:“夏、殷、商三代之所以能够长治久安,就是因为对太子的教育采用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辅导皇子,教他读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而秦朝却不是这样,秦朝命赵高做胡亥的师父,赵高传授给胡亥的是严刑酷狱,所学的不是杀头割鼻子,就是满门抄斩。所以,胡亥一当上皇帝,就乱杀人,看待杀人,就好像看待割茅草一样,不当一回事。这难道只是胡亥的本性生来就坏吗?不是的,他所以这样,是赵高教导的那一套是违背情理的。”

后来,贾谊到梁国上任担任太傅,悉心辅导梁王。他的这段精彩的论述就此留传了下来,“草菅人命”后来常指统治者轻视人命,任意杀害。现在常指仗势行凶,不顾别人死活,亦作“草芥人命”。

■ 草木皆兵

典出《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东晋时,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苻坚25万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苻坚慌了手脚,他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地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接着,在淝水决战中,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草木皆兵”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紧张害怕得要命。现在,“草木皆兵”常用来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 朝三暮四

典出庄周《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人喜欢养猴子,大家都称他为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能听懂他的话。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没过多久,老人变贫穷了,所以他想减少猴子的食物,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栗子,晚上给你们四颗栗子,可以吗?”

猴子们听了,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一听,早上的栗子又由三个变成了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朝三暮四”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现在,作为一个成语,“朝三暮四”常比喻人的行为变化之快,也用来形容数目之多。

四字篇 第三章(1)

■ 车水马龙

典出《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汉光武帝的皇后马氏知书识理,经常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汉章帝刘煌即位后,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一些大臣建议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做,她说:“马家的舅父,已经很富贵了。我身为太后,每天节衣缩食,让左右的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但不好好反省,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访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来来往往就像是一条游龙。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领和袖雪白,再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他们只知道自己享受荣华富贵,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现在,人们仍然用“车水马龙”来形容车马往来,络绎不绝的场景。

■ 车载斗量

典出《三国志?吴志?吴主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三国时吴国有一个人叫赵咨,他博学多识,同别人谈论时反应敏捷,极有辩才。孙权当吴王后,把赵咨提拔为中大夫,有一次,吴王派他出使魏国。

曹丕轻视东吴,接见赵咨时态度傲慢地问道:“吴王孙权有学问吗?他害怕魏国吗?”赵咨回答道:“吴王拥有万艘航行在江上的战船,还有百万披坚执锐的军队,任用贤能之人,刻意筹划,励精图治。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博览诗书、传记、历史,以充实自己。至于说到怕不怕,吴国拥有雄兵百万,又有长江、汉水为天险,为什么要害怕魏国呢?”赵咨一席从容的对答,使曹丕十分叹服,不得不改用比较恭敬的口气问:“像先生这样有才能的人,东吴有多少?”

赵咨答道:“聪明而有突出才能的,不下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那简直是用车装,用斗量,数也数不清!”

“车载斗量”指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目许多,不足为奇。现在,“车载斗量”作为一个成语依然用来表示事物数量很多。

■ 乘龙快婿

典出《列仙传》:箫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相传春秋时代,秦穆公有个小女儿叫弄玉。弄玉公主聪颖绝伦,她经常一个人呆在深宫里,品笛吹笙。

有一天夜里,公主在月光下赏月,倚著栏杆吹起笙来。这时似是有一阵袅袅的仙乐,在和着公主的玉笙。一连几夜,都是如此。穆公便派大将孟明根据公主所说的方向去寻访吹箫的人。这个人原来是一个青年隐士,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