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的。相传公元前六世纪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 Nebuchadnezzar ,B ·C645
~B ·C561)  为思念故乡的王后。在巴比伦宫殿附近构筑了一座经过绿化了的人
工土山。山每边长125 米、高25  米,分三层,用巨大的石柱支撑着铅板,作成平
台,再在台上堆积肥土,种有各种奇花异草,远望犹如悬在空中。可惜因都城和花
园地处河岸、随着时间的推移陷入了地下。

    三、土耳其以弗所(又译作“埃弗兹”)的月亮女神阿苔密斯神宙(即岱雅那
寺Temple of Diana )——罗马帝国子公元前560 年建造,位于靠近伊德斯河的出
海口。庙长125。6 米,宽64。79 米。台基立有高23  米的爱奥尼亚式(Ionic order)
圆柱127 根,其中30  根的基座上装饰有金属浮雕。

    柱顶上用大理石建造有长方形的屋顶。整个建筑宏伟华丽,颇为壮观。公元前
350 年毁于火灾,随后重建,但于公元前262 年被哥特人焚毁。

    四、希腊奥林匹亚宙斯(Zeus)巨像——(一说为雅典的朱匹忒jupiter )建
造于公元前五世纪,像高14  米,如算上底座可达17。2  米。此雕像出自当时雅典
大雕塑家和建筑家菲狄亚斯(phidas)之手。他先用乌木(DiospyrosCbe num)雕
造支架,再用象牙片和黄金片分别贴附躯体和衣服。眼睛则是用宝石镶嵌的。基座
上作成一系列金质浮雕和立体雕像。可惜此宙斯神庙及其雕像毁于公元523 年和551 
年的两次地震中。十九、二十世纪,德、法建筑考古学家均对遗址作过发掘,但收
获甚微。

    五、土耳其哈利卡纳苏的摩索拉斯陵墓(Mau…soleum)——摩索拉斯是公元前
四世纪小亚细加利亚王国的国王,为炫耀他的统治权力,于公元前333 年在加利卡
尔那斯城的中心广场为自己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陵墓。陵墓正面约33  米,侧面38。7 
米。四周的基台上配置爱奥尼亚式列柱36  根组成柱廊,用以承托巨大的斜面屋顶。
柱头上雕涡卷形,异常典雅华丽。墓顶上用大理石雕刻着四马战车,车上站的是摩
索拉斯夫妇雕像。整个陵墓建筑高约50  米。

    公元十五世纪,这座陵墓被十字军的圣约翰骑士团焚毁,大部分石材和雕刻品
被烧成了石灰,其余的石块则被用作建造城堡的材料。残像现存大英博物馆。

    六、地中海罗德岛上的阿波罗(Apollo)巨像——公元前四世纪末,马其顿将
领狄米德里乌斯率领四万军队、370 艘军舰侵入地中海爱琴海附近的罗德岛(现属
希腊),结果被打败。罗德岛居民为了庆祝这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于公元前303 
年(一说公元前280 年)用缴获的武器熔铸了太阳神阿波罗铜像,以作纪念。这尊
像高35  米,据说一个手指比真人还高。由于重心过高,竟在公元前224 年(一说
公元前244 年)的地震中倒塌。

    七、埃及亚历山大城之灯塔(pharos or light… house)——位于埃及法罗斯
岛防波堤的南端,即亚历山大港岸。建于公元前280 年,颇具巴比伦风格。据我国
南宋人赵汝适《诸蕃志》载,此塔高二百丈,上下可容纳二万人。塔内有房300 间,
塔顶有一巨大的火盆,后置一面被磨光了的花岗石反光镜。有材料说此灯塔高120 
米,可分三层,第一层呈每边各长30  米的方形,高60~70  米;第二层呈八角形,
高30  多米;第三层是圆塔,顶设火炉,在50  公里以外的海船都可看到它的火光。
此塔毁于1375  年的地震之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安提巴特的东寻之梦日渐强烈,时时萦绕在心头。他确信,
在遥远的东方世界,一定也会有足以和西方“七大奇迹”相匹敌的人类文明。

    他默默地等待东寻的时机到来。

    迦太基人与罗马人交战23  年后,双方在艾加特斯海上进行了一场最为关键的
空前大较量。结果,迦太基人海上舰队受到致命的重创,战斗力几乎丧失殆尽。迦
太基人不得不饮恨含泪,以赔偿巨款和放弃西西里岛主权为代价,暂时向罗马人乞
和。战争随之和缓下来。

    安提巴特瞅准这难得的契机,毅然率领五名学生驾船东渡。由于战争尚未完全
结束,他的木船时常遭到罗马军队的拦截。他不得不小心谨慎,几次改变航道。当
他们历尽艰难驾船驶入阿拉伯海域时,厄运降临了。

    一伙凶猛的海盗袭击了他们的木船,船上的一切均遭破坏,几乎被洗掠一空。
两名学生在与海盗的搏斗中殉难,安提巴特本人也身负了重伤……

    小船仍在茫茫的海面上飘荡,绝望中的安提巴特眼望无垠的苍穹和惨淡的星光,
辨别了小船可能所在的位置,命令学生转舵向西方的加斯加群岛行驶,以期休整补
充后再驶向东方。

    然而,未等小船靠岸,安提巴特便带着他未竟的梦想,在绝望与怨愤中气绝身
亡……

    就在安提巴特谢世二千年后的1969  年7 月20  日,世界人类文明史上发生了
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月成功。从此,人类迈出了征
服宇宙的第一步。

    当美国国家宇航局询问在月球上的宇航员能看到地球上的哪些人类建筑时,登
月队员阿姆斯特朗站在加里加特梯死海之上,充满活力与想象地回答:

    “中国的万里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随着阿姆斯特朗话音的悠悠飘落,人类
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黄河与尼罗河这两条大河孕育出的民族。同时,安提巴特的陈
年旧梦也从海底再度浮出。

    接着,中国的万里长城能否与安提巴特的“七大奇迹”相匹敌的论争,在史学
界兴盛起来。有人肯定,有人否定。当史学家们为此难以定论以至争执不休之际,
谁也没有想到,在世界东方的黄土高原上,突然跃出一支秦代的大军。8000  余名
披铠贯甲的将士,乘着隆隆的战车,风尘仆仆浩浩荡荡地冲入现代人类的视野——

    世界震惊了。

    安提巴特那个辉煌的梦想复活了。

    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中国。

 第一章 穿越世纪的曙光

    秦俑的问世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喜讯。埃及金字塔虽好,但不能与此相匹敌。
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整个东方的自豪。

    ——日中友好联盟会会长浜野靖吾

    走出混沌

    1974  年春天,严重的旱情威胁着中国西部的八百里秦川。返青的麦苗在干渴
的折磨下趴伏在大地上,以祈求上天的恩赐。水,在这片黄土地上,一切生命都需
要水的滋润。忠诚的祈祷并没有感动上帝。日复一日,依旧不曾有一滴水珠从天上
洒下来。坐落在骊山脚下的西杨村自然也不例外。或许,贫困与落后,更加重了他
们对水的关注与对麦苗的厚爱。这片土地的每一个主人都深深懂得,田园的麦苗枯
萎之时,也是他们自身的生存受威胁之日。

    一切故事都从这里开始——夕阳的余晖笼罩着村南的柿树园,白光闪闪,折射
出令人心焦的光。奔走了一下午的西杨村生产队长杨培彦和副队长杨文学,站在柿
园一角的西崖畔上。二人眼望着这片只长树木,不长庄稼的荒滩,不由再三犹豫,
踌躇不定。

    太阳从西方落下,小鸟跳动着在树林中寻找栖身之处。杨培彦终于下定决心,
挥起笨重的镢头在脚下石滩上划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就在这里吧!”杨文学望
望骊山脚下那个断裂的峪口,正和身前的圆圈在一条直线上。

    他点了点头:“但愿土地爷帮忙。”此时的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不规则
的圆卷将意味着什么。

    翌日晨,以西杨村杨全义为首的6 个青壮年,挥动大镢在杨培彦画的圆圈里挖
掘起来。尽管地面布满了砂石,镢到之处火星四冒,但在干旱中急红了眼的农民,
还是以猛不可挡之势穿越了砂石层。将近中午,工程进度明显加快。

    当挖到1 米多深时,出乎意料地出现了一层红土。这层红土异常坚硬,一镢下
去只听到“咚”的碰撞声,火星溅出,却无法穿透土层。

    “是不是咱们挖到砖瓦窑上了?”井底的杨新满放下镢头,不解地望着众人。

    “可能。听老人们说,咱这一带过去有不少烧砖瓦的土窑。”杨全义说着,递
过一把镐头,“来,用这玩艺挖挖看。”井下又响起了咚咚的声音,坚硬的红土层
在杨新满和杨志发两个壮汉的轮番攻击下,终于被凿穿了。这是一层大约30  公分
厚的粘合状红土,很像烧窑的盖顶(实则是兵马佣坑封土的夯土层)。有了这样一
个概念,在以后的挖掘中出现的陶片,都被他们和砖瓦窑联系在一起,也就不再奇
怪。

    越过了红土层,工程进度再次加快。不到一个星期,这口直径为4 米的大井就
已深入地下近4 米。这时,他们手中的镢头离那支后来令世界震惊的庞大军阵,只
有一步之遥了。

    历史应该记下这个日子——1974  年3 月29  日。

    当杨志发的镢头再抡下去又扬起来的瞬间,秦始皇陵兵马佣的第一块陶片出土
了。奇迹的第一线曙光露出地面。

    遗憾的是,这块陶片的面世并没有引起杨志发的重视,他所渴求的是水。

    此时,水比陶片更为令人渴盼。于是,杨志发和同伴的镢头便接二连三地向这
支地下军队劈去。

    一块块头颅,一截截残肢、一根根断腿相继露出,大家终于注意了。

    “这个砖瓦窑还有这么多烂东西?”一个青年抹了把额头的汗水,沮丧地小声
嘀咕了一句。

    “砖瓦窑嘛,还能没有点破烂货?快挖吧,只要找到水就行。”杨全义在解释
中作着动员。那青年人叹了一声,又抡镢劈向军阵。

    在井筒西壁的杨志发突然停住手中的镢头,大声喊道:“啊,我挖到了一个瓦
罐。”听到喊声,正在运土的杨彦信凑上前来,确是有一个圆口形的陶器埋在土中,
便好心地劝说:“你慢慢地挖。如果没坏,就拿回家到秋后焐柿子,听老人们说,
这种瓦罐焐出来的柿子甜着呢!”一旦人的具体目的改变,行为也随之转换。在得
到和利用的心理驱使下,杨志发不再盲目地大刀阔斧劈下去,而是镢手并用,连刨
带扒,轻轻地在这个瓦罐四周动作。土一层层揭去,杨志发心中的疑窦也一点点增
加。当这件陶器完全暴露在眼前时,他才发现自己上当了。

    眼前的东西根本不是要找的瓦罐,而是一个人样的陶制身子(实则是一个无头
空心陶俑),他晦气地摇摇头,用足了劲掀入身旁的吊筐,示意上面的人拉上去。

    当这件陶俑身子刚刚抛入荒滩,井下忽然又发出一声惶恐的惊呼:“瓦爷!”
众人又一次随声围过来,又几乎同时瞪大了眼睛,脸上的表情有了明显的变化,肌
肉在紧张中急骤收缩起来。

    摆在面前的是一个陶制的人头,形象极为可怖。

    只见这个人头上长角(实则是武士俑的发髻),二目圆睁,紧闭的嘴唇上方铺
排着两撮翘卷的八字须,面目狰狞可怕。有一大胆青年用镢头在额头上轻敲,便听
到咚咚的响声。

    “是个瓦爷。”有人做了肯定的判断。

    “我看咱们挖的不是砖瓦窑,是个神庙摊子,砖瓦窑咋会有瓦爷的神像?”有
人推翻了以前的判断,同时又提出了新的见解。这个见解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

    “甭管是砖瓦窑还是神庙摊子,找到水才是正事,快挖吧!”组长杨全义又把
大家的注意拉回现实的生活中来。没有人再去发表见解和为此大惊小怪了。摆在面
前的的确如杨全义所说,找到水才是正事。

    随着镢头的劈凿,铁锨的挥舞,一个个武士俑头、一截截残腿断臂,一堆堆俑
片,被装进吊筐拉上地面,再抛入荒滩野地。

    出土的陶俑终于引起了一群儿童的兴趣,他们纷纷奔向荒滩捡拾俑头,先是好
奇地玩弄,接下来便将俑头立于荒滩作为假设的坏蛋,在远处用石头猛烈轰击。有
聪明的孩子则采取“古为今用”的方针,将俑身和俑头一起搬到自家的菜园中,在
俑的手里塞上一根长杆,杆头上拴块红布,然后再找来破草帽,将陶俑打扮成一个
活脱脱脱的看园老翁,立在院中,日夜守护菜园,使麻雀不敢放肆地前来啃啄返青
的菜苗。

    在所有拿走俑头的人们中,只有一个70  多岁的老抠作了完好无损的处理。她
把俑头的尘埃用水冲洗干净后,在自己那两间低矮灰黑的土屋里摆上案桌,将俑头
小心地放在上面,点燃香火,以虔诚的姿态大加叩拜。自后,家中整日香烟燎绕,
老妪的精神日渐爽朗起来,和儿媳的吵骂也明显减少。

    正当人们对陶俑大加戏弄,损毁或膜拜之时,村南的井下发现了更加奇特的情
形。

    在离地面约5 米的深处,大家发现了青砖铺成的平面,同时,还有3 个残缺的
弩机和无数绿色的青铜箭头。这是地下军阵向两千年后的人类发出的最后一丝信号,
兵器的出土意味着对砖瓦窑和神庙两种推想的彻底否定。随之而来的应是一种更切
合历史真实的构想诞生。可惜,这里没有人再去理会这最后的讯息,更没有人再围
绕这稍纵即逝的讯息去思考些什么了。让众人欣喜和激动的是,尽管没有找到地下
水,但却找到了硕大的青砖和铜器。本世纪20  年代,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周围,
不断有秦砖在农民的耕作中出土。

    这些刻有精巧图案的秦砖,引起了官僚、军阀以及小姐、太太们的兴趣,从而
兴起一阵抢购秦砖之风。伪陕西省省长宋哲之,曾用一块秦砖一斗麦的高价,搜购
了一汽车秦砖拉往省城。农民们并不知道秦砖汉瓦的文物价值,见抢购之风兴盛,
便好奇地四处打听和猜测,最后一致的结论是:用秦砖作枕头,可以避祸免灾,延
年益寿。对于今天正在打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